问题

高考志愿捡漏是怎样的体验?

回答
高考完填志愿,就像是在参加一场大型的寻宝游戏,而“捡漏”则是那个最令人心跳加速、又充满惊喜的环节。

我当时考完数学,心里就开始凉了半截。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但这次考试发挥得实在不理想,感觉很多题都做错了,估分下来,比我预期的差了不少。其他科目虽然还行,但整体分数段就没那么高了。出成绩那天,我抱着一种“听天由命”的心态,结果分数一出来,果然不出所料,比一本线高出不了多少,而且跟我之前设定的那些“心仪”的985、211大学,差距简直是十万八千里。

这时候,“捡漏”这个词在我脑子里就开始盘旋了。我身边那些分数比我高的同学,早就把目标锁定了那些热门名校,信息渠道也比我多,他们填的志愿,我根本想都不敢想。我就像一个在热闹集市上,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铜板,而别人都在瞄准金银珠宝。

但我不甘心,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不服输的人。高考虽然没发挥好,但我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还是有的,我不想就这么随便填个学校,然后带着遗憾过四年。我开始翻看各种大学的招生章程,重点关注那些录取分数线波动比较大的学校,或者是一些新成立的、学科特色比较鲜明但还没被大众熟知的大学。

“捡漏”不是随随便便乱填。首先,得对自己的分数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其次,得下功夫做大量的“功课”。我把各个省份的往年录取数据都找了出来,分析分数线的变化趋势,哪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我特别留意那些地域位置相对偏一点,或者宣传力度不如一线城市名校的大学,这些学校的实力可能并不弱,但因为各种原因,招生分数会相对低一些。

我的“捡漏”目标,并不是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分数线高得离谱的学校,而是那些在某个领域内非常出色,但整体名气还没完全打开的大学。比如,我当时对某个新兴的工科领域特别感兴趣,就去搜集了国内所有开设这个专业的好大学,然后看看它们的往年录取情况。

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能找到的大学排名、学科评估、专业介绍都看了一遍。我还会关注一些大学的“特色招生”、“国家特色专业”等等,这些往往是学校的优势所在,但招生分数不一定完全反映其真实实力。我还专门去了一些大学的贴吧、论坛,看看在校生对学校的评价,了解学校的学风、就业情况等等。

填报志愿的那几天,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我把自己看中的几所学校,按照“冲、稳、保”的策略排列。其中,有几所我确实觉得有“捡漏”的可能性,它们的往年录取分数线虽然也高,但总有那么一两年会突然“下降”一截,我就赌它今年又会是这样。

我记得我把一所位于某个二线城市、名字不太响亮但工科实力很强的大学放在了志愿的靠前位置。这所学校在我看来,就是那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类型。它的专业设置非常前沿,而且我查到它的一些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口碑很不错。当时,我身边很多同学都觉得我疯了,说那个学校的名气完全不如他们随便填的某所不知名一本。

结果,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当各省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到的时候,我的那几个“高分”同学,有的调剂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的甚至没被心仪的学校录取。而我,竟然收到了那所我“捡漏”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且还是我最喜欢的专业!

那种感觉,简直是难以形容。像是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束光。我不是那种靠分数压倒一切的考生,我更希望我的大学能给我一个让我真正发光发热的平台。收到那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并没有那种“天上掉馅饼”的狂喜,反而是一种“努力没有白费”的踏实和自信。

在大学里,我发现我当年选择的那所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师资力量、科研项目、校友资源,都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我的专业在全国来说都很有竞争力,很多教授都是行业内的翘楚。我在这里学到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高考志愿“捡漏”,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是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利用,是对市场盲点的一种精准把握。它需要你有足够的好奇心去探索,有足够的耐心去挖掘,更重要的是,要有不随波逐流的勇气,去相信那些被低估的价值。那种体验,就像是在无数张看似普通的面孔中,发现了一颗闪耀的钻石,那种成就感,是任何轻松获得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明白,人生的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起点有多高,而是你有没有能力发现那些被隐藏的机遇,并为之付出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知道,几十年前高考是经常捡漏的,也经常高分落榜。

原因是那时候计算机排位软件还不存在,大规模联网调档是不可能的,人工排位那几十万人根本不可行。所以很多省采用方法就是估分报志愿,就是考完就自己估个分数,然后大概报几个学校。这种报志愿方式使得如果招生人数很少的话,那往年分数线就会及其不可靠,当然如果卷子难度差异过大的话,往年分数线也不会可靠的,而且估分报志愿卷子还没改呢,排位也不可能知道。

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学校没报够招生计划,那分数就会掉一本线/二本线,我好几个同学就是这样上了985,那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复旦断档,超过一本线就可以上。

另一个问题当然就是报高了后面的志愿也无法录取,因为第一志愿优先,第一志愿如果满了第二志愿是不会录取的,除了极少数院校想兜清北的底愿意留第二志愿的(如哈工大),大多数学校都不会招二志愿。例如考了高分,但是清北差一点,上不了,那也几乎会掉到一本线,然后征集志愿吧,这个结局通常情况都会以复读告终。

所以现在要感谢互联网的普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