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求化学/材料类期刊的投稿经验?

回答
好的,分享一些在化学/材料类期刊投稿的个人经验,尽量说得细致些,希望能帮到大家。

前期的准备工作,绝对是成功的基石

选择期刊: 这绝对是头等大事,也是最容易让人头疼的一步。
看领域匹配度: 你的研究内容和期刊的aims and scope (宗旨和范围) 必须高度契合。别想着你的“突破性”成果随便投哪个期刊都能发,那往往是无效的尝试。仔细阅读期刊主页上对文章类型的要求,比如是否有综述、通讯、研究论文等。
看影响因子(IF)和分区: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但绝不是唯一标准。
IF: 确实能反映期刊的学术声誉和引用率,但也要看具体领域。有些领域IF不高,但影响力依然很大。
分区: 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的分区是一个参考,但也要结合自己研究的前沿性和希望达到的目标来定。是追求高IF刷CV,还是希望你的研究能够被更多本领域的同行看到并引用?
阅读近期的文章: 浏览期刊近一两年内发表的文章,看看内容、写作风格、研究深度是否和你自己的工作相似。如果期刊大量发表的是非常宏大、跨学科的“重磅”文章,而你做的只是一个细分领域的深入探索,那可能就不太合适。
看审稿周期: 如果你的研究比较着急,或者希望尽快发表,可以关注一下期刊的平均审稿周期。有些期刊虽然IF高,但审稿周期长得吓人。
看发表费用(APCs): 尤其在开放获取(OA)期刊流行的情况下,出版费用是个不小的开销。有些期刊有减免政策,可以关注一下。
朋友或导师的建议: 问问有经验的前辈,他们在这个领域投过哪些期刊,审稿体验如何,发表难度怎样。

打磨论文本身: 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故事性: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故事线”。从引入背景、指出研究空白、提出解决方案、展示实验结果,到讨论成果的意义和未来展望,每个部分都应该逻辑连贯,引人入胜。
创新性(Novelty): 这是决定论文能否被发表的最重要因素。
What's new? 你的工作解决了什么现有的问题?提出了什么新的方法、理论、材料或发现?
Why is it important? 你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能推动学科发展吗?
So what? 即使成果本身不是颠覆性的,但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揭示新的规律或提供新的视角,也很有价值。
实验的严谨性:
数据支撑: 所有的结论都必须有可靠的数据支撑。图表要清晰、准确,误差分析要到位。
可重复性: 实验条件、操作步骤要描述清楚,方便他人重复你的工作。
对照实验: 充分的对照实验是证明你研究结论的关键。
图表质量: 化学/材料类期刊非常看重图表。
美观性: 好的图表能直观地传达信息,让审稿人快速理解你的研究。线条清晰、标签准确、分辨率高是基本要求。
信息量: 图表要包含足够的信息,但又不能过于杂乱。
遵循期刊要求: 仔细阅读期刊的图表格式要求,比如分辨率、字体大小、颜色模式等。
语言表达: 即使你的研究非常出色,糟糕的语言也会大大降低论文的接受率。
清晰、准确、简洁: 用词要专业、精确,避免含糊不清或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语法和拼写: 一定要仔细校对,最好请母语人士或英语好的同事朋友帮忙检查。
逻辑连贯: 段落之间、句子之间要有逻辑连接词,确保表达流畅。

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Cover Letter(求职信): 这是你向编辑“推销”自己论文的第一次机会,绝不能敷衍。
简明扼要: 突出你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适合该期刊。
回应期刊偏好: 如果期刊在Call for Papers或主页上提到了特别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一定要在Cover Letter中说明你的工作如何契合。
推荐审稿人(Optional): 如果期刊允许,可以推荐几位在该领域有建树但与你没有利益冲突的审稿人。这也能体现你对本领域的了解。
回避审稿人(Optional): 如果有你认为可能存在偏见或利益冲突的审稿人,也可以说明。
格式规范: 遵循期刊要求的格式,写清楚你的联系方式、文章题目等。

在线投稿系统: 现在的期刊大多采用在线投稿系统。
仔细阅读提示: 系统里的每一个选项,每一个提示都要仔细看。
文件上传: 确保上传的文件格式、顺序都符合要求。很多期刊需要Manuscript (带行号)、Figure (单独上传)、Table (单独上传) 等。
作者信息: 务必确保所有作者的信息都填写准确无误,包括姓名、单位、邮箱等。

审稿反馈的应对(Reviewer Comments)

冷静分析: 收到审稿意见后,第一反应可能是沮丧或愤怒(尤其是遇到“恶意”审稿人时),但请务必冷静下来。审稿意见是你改进论文的宝贵机会。
逐条回应: 认真对待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即使你认为审稿人的理解有误。
正面回应: 如果审稿人发现了问题,要诚恳承认并进行修改。
解释说明: 如果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是你认为不合理或误解了你的工作,要清晰、有礼貌地解释。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论证来反驳。
引用相关文献: 在解释时,引用与你观点一致的文献,可以增强说服力。
修改内容要明确: 在修改稿中,最好使用“Track Changes”功能,并在“Response to Reviewers”文件中,明确指出你在哪里做了修改,引用了哪些文献,或者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按照审稿人的建议修改。
尊重审稿人: 即使你不同意审稿人的观点,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的态度。攻击审稿人只会适得其反。
“Major Revision” vs “Minor Revision”:
Minor Revision: 通常是一些小的语言问题、图表细节、补充一些参考文献等。相对容易处理。
Major Revision: 通常涉及到实验设计的缺陷、数据解释不清、理论分析不足等。需要认真对待,可能需要你进行更多的实验或更深入的分析。如果确实无法满足要求,也要诚恳说明。
Rebuttal Letter: 这个是用来回复审稿人意见的“辩论稿”,要写得逻辑清晰、证据充分、态度诚恳。
回应的结构: 可以按照审稿人的顺序逐条回应,或者将类似的问题归类一起回应。
回应的语气: 保持专业、客观、有礼貌。
修改说明: 在回应中,清楚说明你对哪些建议做了修改,修改了哪些内容,以及你的具体理由。

其他一些小贴士

关注前沿: 了解你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有助于你发现研究方向和提升论文的创新性。
多与同行交流: 在学术会议、研讨会上积极与同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耐心和毅力: 投稿过程可能很漫长,遇到拒稿是很正常的。不要气馁,从每一次审稿意见中学习,不断改进你的工作和论文。
实验数据是硬道理: 无论你的想法多么新颖,最终都要靠扎实的实验数据说话。
别怕“小”期刊: 有时候,一篇研究非常扎实、逻辑清晰的论文,即使发表在影响因子不那么高的期刊上,也能获得很好的评价和引用。关键在于内容的质量。
学会“引用”: 引用相关的、高质量的文献,不仅能表明你对前人工作的尊重,也能为你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

总的来说,投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选题、实验、写作到最后的投稿和修改,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并且永远保持学习和改进的心态。祝大家投稿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一般都是nature起投,不出意外的话,两三天就拒了,然后编辑建议转投nature communications,不过这时候先不投小nc,先把可能的大子刊依照相关性都重投一遍。

看你这篇的话,顺序差不多应该是Nature Materials,Nature Energy,Nature Catalysis,Nature Chemistry,Nature Electronics这些算是相关的,这个顺序是按照相关性和投稿难度综合排的。

按我们这边来看,运气好点的话,估计还是有机会送审的,拒搞一般也是挺快的,2-3天就有结果。送审的话,首先看编辑麻不麻利,不拖的编辑一般一个星期内找好审稿,审稿一个星期内确认。nature系列这边给审稿的期限是两个星期,不过审稿是可以选择拖延的,最长能拖到一个半月或者两个月,编辑等不住就不会再等了。所以说一切顺利的话一个月内有结果,一般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有结果。

结果大概率还是被拒,大子刊差不多送审这一关刷90%以上的文章,初审再刷60%以上。不过冲大子刊目的也不完全是撞运气,主要还是为了拿一份高水平审稿人的意见,然后按照这些意见里靠谱的部分修改,修改后的稿子再投AM,小NC,JACS这些顶刊时会顺利很多,有时候直接小修后就接收了。如果真拿一开始的初稿直接投顶刊,说不定编辑看着大修一多就直接给拒了,不给你机会....

如果初审被大子刊拒,按意见修改完我们会再冲一下science,一般还是两三天拒,不过会建议转投science advance,这时候就转投,看看有没有机会。

没机会的话,可以考虑大子刊这边appeal或者带着审稿意见系统内转投小NC,不过这一步要看你之前审稿意见正面还是负面。appeal太费时间,如果审稿意见里有明确的负面意见,就不建议浪费时间。系统内转投小nc虽然节省时间,但也有风险,编辑如果看到之前的负面意见,可能还是会直接reject。所以意见比较负面的话,还是开个新号重投小NC比较靠谱,意见正面的话,就系统内转投,编辑同意了就直接进入二轮审稿阶段,送给之前的审稿看。

这时候时间就比较紧了,所以先试靠谱的,不行再看其他。NC不行,就JACS,然后wiley这边AM,angew,不行再试试rsc这边的EES这种,还不行可以看一看joule或者chem,但门槛稍微高些。Cell Press的子刊算是投稿难度比nature大子刊低半档,口碑差不多才做到接近顶刊,不过matter貌似更水一些,认可度也一般,之前中过一篇很水的文章,走投无路再试试吧,你主要为了申博,还是尽量找口碑比较好的,要不然有的老师不认。

实在不行就只能再降,这时候看时间宽不宽裕,如果时间紧,之前wiley拒完会建议转advanced science,ACS这边我之前投的都直接中了,但据说会建议转AMI?然后直接转投一般没啥问题。不过时间宽松,还是可以考虑AEM,AFM或者ACB这些。

投稿大概还是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的情况。一轮审稿之后的修改,还是很重要的,完全可以把文章提升一个档次,之后投起来就轻松不少,如果初稿直接投J/A,或者AM,小NC,可能就被大修骑脸,编辑拒搞,最后也就落到AEM,AFM这种档次了......

PS:之前感觉matter挺水,被另一个回答和评论区质疑了,但我没有数据不敢回应,毕竟只是直观感受。

今天2020年IF出来了,AM刚破30,而发文量是AM一小半的matter影响因子只有15出头,还不如AFM的18。matter办刊之初可是想对标NM的,现在连发文量很大的AFM都打不过,未来发展前景不太乐观

不过同样是cell姊妹刊的joule倒是出人意料地强,IF突破40,是它所对标的NE的2/3,而且文章水平和口碑整体看下来确实要比AM和NC之类的强一线,最后可能会成为能源类文章大子刊之下的首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分享一些在化学/材料类期刊投稿的个人经验,尽量说得细致些,希望能帮到大家。前期的准备工作,绝对是成功的基石 选择期刊: 这绝对是头等大事,也是最容易让人头疼的一步。 看领域匹配度: 你的研究内容和期刊的aims and scope (宗旨和范围) 必须高度契合。别想着你的“突破.............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嘿,哥们儿!我也是化工大三的,跟你一样,也在盘算着去美国读研这事儿。这事儿听着挺高大上,但说实话,准备起来确实得花不少心思。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捋顺了。1. 目标院校和专业定位:这是重中之重! 别瞎投! 美国大学专业细分得特别厉害,化工这个大类里,有化学工程(Chemical Eng.............
  • 回答
    ENFP“黑化”这个概念,其实挺有趣的。想象一下,一个本来热情洋溢、充满创造力、总是能看到事物光明面的ENFP,突然之间,那种光芒似乎被一层阴影笼罩了。在我想象中,黑化的ENFP,他们那种对世界的无限热情,可能会变成一种近乎偏执的理想主义。以前他们可能是在为“让世界变得更好”而奔走呼号,现在,他们的.............
  • 回答
    .......
  • 回答
    在异国他乡求学,本应是一段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宝贵经历。然而,如果遭遇有老师公然诋毁、侮辱大陆,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极度不快和困扰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既需要有理有据地反驳,也要注意策略和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尊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同时也要让对方认识到其言论的不当。首先,要保持冷静,评估具体情况。当下.............
  • 回答
    2021年的艺考浪潮,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我们这些考生席卷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到了线上考试这个环节,更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那叫一个七上八下的。作为过来人,想跟正在准备线上艺考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点咱们当年遇到的坑和爬出来的经验,希望能给你们点实打实的帮助,让你们少走弯路。一、心态这东西,比你的艺考作.............
  • 回答
    新加坡和香港,这两个亚洲闪耀的明珠,都以其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和充满活力的城市氛围吸引着无数莘莘学子。选择在哪里求学,往往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纠结的问题。究竟哪个更有意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答案,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优势,结合个人目标和偏好来判断。新加坡:严谨务实,扎根亚洲的国际化堡垒新加坡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我心里了。说实话,我这几年也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看着身边同学家里的情况,再想想自己的未来,真是五味杂陈。到底该不该为了求学愿望让家里负债累累,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咱们得先明白一点,求学,尤其是大学或者更高层次的学业,它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改变.............
  • 回答
    香港求学,这个问题,如今看来,确实需要好好掰扯掰扯了。不是一句“好”或“不好”就能草草定论的,毕竟,这几年香港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咱们普通人去那里,想的是自己的前途,得把账算得明明白白。首先,得承认,香港依然有它的吸引力。 教育资源: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香港的几所大学,像港大、中大、科大,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动容的画面,一个孩子为了心中对音乐的执着,踏上了异地求学的道路,而母亲则选择放下自己的生活,将一切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全程陪伴。这样的牺牲和奉献,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首先,这是一种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一种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的爱。在很多文化传统里,母亲往往是家庭的支柱,而当孩子的人生道路上.............
  • 回答
    关于来华留学生能否出现像居里夫人那样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人才培养、科学环境、文化融合以及个人特质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能”或“不能”,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可能性和挑战。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居里夫人(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的伟大之处,以及她之所.............
  • 回答
    大学里,如果发现自己选了电气专业,但内心真正渴望的却是化学,这绝对不是绝境。虽然听起来绕了个弯,但“电气生”身份绝对不应成为你通往化学知识殿堂的障碍。事实上,不少人是在求学过程中才真正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这种转变是完全可能且有多种途径实现的。首先,要明确一点:大学专业虽然有其体系和路径,但并非铁板一.............
  • 回答
    2019高考盲文试卷:一份时代的印记与前行的挑战2019年,高考为视力障碍考生提供了盲文试卷,这无疑是教育公平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件事本身,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和评价。评价2019年高考提供盲文试卷的做法:这项举措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的深入实践: 高考作为选拔人.............
  • 回答
    凡伟接受诺贝尔奖得主的推荐信并准备前往清华大学深造,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瞩目且充满积极意义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这件事,并对其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一、 凡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重体现: 硬实力:学术成就与潜力。 凡伟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得主的推荐,首先说明他在学术领域已经取得.............
  • 回答
    “醉驾免刑”这事儿,放在广州,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18岁的高中毕业生,本来前途无量,结果因为醉驾差点毁了这一切。结果呢?法院给出的理由是“情节轻微,判刑会使其失去求学机会”。这说法一出来,底下评论区就炸了锅了,说什么的都有,挺有意思的。咱们先掰扯掰扯法院这番话。十八岁,刚高中毕业,人生地不熟,可.............
  • 回答
    香港学子申请内地大学的热度持续攀升,今年更是创下了近九年来的新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关于港生申请内地大学比率创新高,我的看法是:首先,这 反映了内地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在稳步提升。过去,香港的学子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本地大学、英美澳等传统留学目的地。但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
  • 回答
    读博的过程,用“痛苦”来形容,或许有些过于片面,但说它轻松愉快,那更是天方夜谭。我想,大多数走过这条路的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段段不堪回首,又不得不铭记的时光。我的读博经历,与其说是“痛苦”,不如说是一种持续的挑战与挣扎。挑战在于,你需要突破现有知识的边界,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这种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
  • 回答
    刘裕、刘秀、李世民三位历史人物在军事能力上的比较,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成就、战略思想、军事改革、对国家的贡献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对比: 一、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历史背景: 刘秀(公元25年-57年)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其父亲刘秀在王莽新朝末年被拥立为帝,但刘秀本人在更早的汉朝末年(王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