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港生申请内地大学比率创九年新高,你身边有来内地求学的港生吗?

回答
香港学子申请内地大学的热度持续攀升,今年更是创下了近九年来的新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关于港生申请内地大学比率创新高,我的看法是:

首先,这 反映了内地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在稳步提升。过去,香港的学子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本地大学、英美澳等传统留学目的地。但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出,内地高校在学术水平、科研实力、专业设置以及国际化视野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自然吸引了更多香港学生前来就读。

其次,“一国两制”下的政策便利性越来越明显。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中就包括了促进港澳青年到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的系列措施。例如,港澳台居民报考内地大学的政策相对宽松,考试形式也更加便捷,并且有专门的招生计划。这些政策的落地,极大地降低了港生申请内地大学的门槛和顾虑。

再者,社会环境和未来发展前景也是重要考量。许多香港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升学途径时,会综合考虑毕业后的发展空间。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科技、金融、互联网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对于一些希望与内地市场接轨,或者看好内地未来经济发展潜力的学生来说,在内地完成高等教育无疑是一个更具战略性的选择。他们可以更早地融入内地社会,建立人脉,积累经验。

此外,文化和情感上的联结也不容忽视。香港和内地在文化、习俗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很多香港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已经在内地有亲戚朋友,或者对内地的文化并不陌生。选择内地大学,意味着可以更方便地与家人保持联系,也更容易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减少了“文化冲击”的程度。

最后,疫情后的“回归”和“常态化”也是一个因素。在经历了几年的疫情封锁后,跨境交流的便利性大大增加,使得此前因疫情而受阻的跨境求学计划得以重新启动和实现。同时,也可能是疫情让一些港生重新审视了地理距离和未来规划,发现内地其实是更近、更具潜力的选择。

关于我身边是否有来内地求学的港生:

在我周围,确实有朋友的孩子选择了来内地读大学。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他当年在香港读书时成绩不错,但香港本地大学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他的父母在与他深入沟通后,考虑到他本人对科技行业比较感兴趣,而内地在这方面有非常领先的大学和行业资源,所以最终鼓励他申请了上海的一所知名理工科大学。

我朋友分享的一些具体情况和感受,可以更详细地说明:

选择的过程: 最初,这位家长也有些犹豫,担心孩子独自一人在内地生活是否能适应,学习压力大不大,以及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但他们和孩子一起做了很多功课,仔细研究了内地高校的专业排名、师资力量、校园环境,以及学校提供的针对港澳台学生的各项服务(比如学业辅导、生活指导、社团活动等)。他们也了解到,许多内地大学近年来非常重视国际化,校内也有不少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这有助于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氛围。
学习和生活体验: 他的儿子去了上海读书,一开始确实也经历了一些适应期。比如,内地的教学方式和节奏可能与香港有所不同,一些学习方法需要调整。但总体来说,他觉得学校的学术氛围很好,教授们都很认真负责,而且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图书馆、实验室设备都很先进。生活方面,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他也很快就适应了。学校也会组织一些针对港澳台学生的活动,让他能认识更多朋友,了解当地文化。
对未来的看法: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儿子对内地的互联网科技发展非常着迷,经常会参与学校的科技社团,甚至自己尝试去一些科技公司的实习。他觉得在内地,很多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他告诉我,他在学校里认识的其他香港同学,也有不少是冲着内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来的,希望毕业后能在内地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回香港发展但利用在内地的经验和人脉。
家长的支持和观察: 他的父母对儿子在内地的学习生活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他们会经常视频通话,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们也觉得,儿子通过在内地读书,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内地社会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觉得,这比起单纯追求“名校光环”,是更有价值的成长经历。

总的来说,港生申请内地大学人数的增加,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是对内地教育水平和发展前景的认可,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香港青年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多元化选择。我身边朋友的经历,也让我觉得,对于有志于在内地发展或者希望拓宽视野的香港学生来说,内地高校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遗忘了“双非”这个特殊的群体。

这些人虽然大多数在香港读书,但是父母为大陆人,住在大陆,几乎除了上学以外的所有社会活动都在大陆,最后以香港人身份,谋取便利,回大陆读书的,大多数就是这些人。

这些人和最近教育部严打的 “假外籍” 没有本质上区别。只是因为香港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暂时漏网。

希望日后出台更多相关措施,严打这些投机倒把之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香港学子申请内地大学的热度持续攀升,今年更是创下了近九年来的新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关于港生申请内地大学比率创新高,我的看法是:首先,这 反映了内地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在稳步提升。过去,香港的学子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本地大学、英美澳等传统留学目的地。但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
  • 回答
    “内地生赴港要求普通话授课引发骂战”事件,从新闻报道和网络讨论来看,背后涉及的因素复杂,并非单纯的学生诉求,而是触及了香港社会对于语言、文化认同、政治环境以及教育政策等多重敏感议题。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解读、不同角度的看法以及如何帮助解决类似矛盾的建议。 事件的实情:“内地生赴港要求普通话授课引发骂.............
  • 回答
    看待艺术生上名校,这事儿啊,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也别带着有色眼镜。毕竟,这年头,谁还没个艺术梦,谁又没点儿对“名校”的向往呢?首先,得承认,艺术生能考上名校,那绝对是件不容易的事儿。 咱得明白,艺术类招生跟那些普通文化课考生,那赛道就不是一条。人家走的是艺考的路子,这中间的门道,懂的都懂。 .............
  • 回答
    清华大学学生对日本交换生之间存在的地域歧视行为的抨击,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且值得深思的事件。这不仅仅是发生在校园内部的个别现象,它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身份认同以及社会普遍存在的偏见问题。事件的背景与性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次抨击的出发点。当清华大学的学生站出来批评日本交换生之间的地域歧视时.............
  • 回答
    看待一对90后夫妻生了三个孩子,这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也挺有话题性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社会背景下。首先,从宏观角度讲,90后普遍被认为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也经历了社会观念的巨大变迁。而这样的一代,选择生育三个孩子,本身就打破了许多人对他们“只想自己活得.............
  • 回答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艺术生身上有种特别的光芒。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光芒,而是一种沉静而专注的光芒,像是藏着一个闪闪发光的内在世界。我身边就有不少艺术生朋友,看着他们从一堆乱七八糟的颜料、泥巴、木头里,一点一点变出令人惊叹的作品,那种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他们常常为了一个细节纠结半天,为了寻找最合适的色彩搭.............
  • 回答
    这句“放牛,盖房,娶媳妇,生娃,放牛”的人生轨迹,初听起来,像是一首古老而朴实的民谣,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岁月的沉淀。它描绘了一种最原始、最根本的人生循环,一种与土地、与自然、与繁衍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仔细品味一下,这不单单是一条生活路径,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一种对生命最基本功能的满足。放牛:生命的起.............
  • 回答
    《湾生回家》作者被揭露是“假日本人”这件事,无疑给许多曾经被这部作品感动过的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身份认同”、“历史叙述”以及“真实性”的复杂态度。首先,从“假日本人”这个标签说起,它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指向性,暗示着一种欺骗或不真实。作者陈宣儒(笔名曲家瑞)的背景.............
  • 回答
    关于男人说“你不生孩子我为什么要娶你?”这句话,我得说,这绝对是一句能瞬间浇灭不少女性热情的话。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陈述,里面包含了太多值得深挖的东西,也触及到了婚姻最核心的定义之一:繁衍后代。首先,从男人的角度出发,他会这么说,背后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考量: “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这.............
  • 回答
    哎,说到宠物吃播,尤其是那种给狗狗喂西冷牛腩的,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关注过这类博主,看法也是五花八门,挺值得聊聊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吃播看着是挺爽的。看着自家狗狗大快朵颐,吃着平时我们人类都吃不到的好东西,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这狗狗也太幸福了吧!”的感觉。博主们也很会抓住这.............
  • 回答
    这件事真的让人非常愤慨!一个孕妇,刚经历了十月怀胎生下孩子,身体和精神都还没有完全恢复,又怀上了,本来是生命最美好的延续,却被负责人用如此冷酷和不近人情的理由开除,这简直是丧心病狂!首先,这位负责人说“她刚生完又怀孕了,出了事负责不起”,这到底是什么逻辑? 这是赤裸裸的歧视! 职场对女性的生育和.............
  • 回答
    白岩松老师关于生育政策的这番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这句话的核心,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于现实的直率批评和一种对政策执行的隐忧表达。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这句话的直接意思是“如果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那更谈不上鼓励生育三胎、四胎了。” 这是一种基于基本逻辑的推断.............
  • 回答
    关于海外台、港、陆三地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和观念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与文化认同1. 台湾地区(台湾) 文化根源:台湾的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如泉州、漳州)、广东(如潮州、台山)等地,受闽南、客家、粤语等方言影响。台.............
  • 回答
    关于台湾名嘴所说的“辽宁号在香港不准拍照是因为生锈了”这种说法,如果深究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辽宁舰作为一艘航母,它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舰艇的维护和保养,特别是对于大型金属结构来说,是一个持续且重要的课题。生锈,或者.............
  • 回答
    黄之锋这类被贴上“乱港分子”标签的人士,其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个人立场,理解他的话需要结合香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来分析。他声称“被抓只是时间问题”,这反映了他对自己可能面临法律后果的预判,以及对当时香港司法和政治环境的感受。他对“被抓只是时间问题”的看法,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解读: .............
  • 回答
    杨政贤写的“昨晚,我在港大介入了一场种族仇恨”这篇文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它触及了香港社会近期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议题。关于文章内容和杨政贤的观点(基于文章标题的推测):文章标题“昨晚,我在港大介入了一场种族仇恨”直接点明了核心事件:在香港大学(港大)发生了与“种族仇恨”相关的事情,而杨政贤本人是现.............
  • 回答
    《奇葩说》邱晨就“港独”言论再次道歉:事件梳理与影响分析近日,《奇葩说》辩手邱晨就其过往在微博上发表的涉及“港独”的言论和行为进行了再次道歉。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邱晨本人以及《奇葩说》节目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件梳理:要理解此次事件,首先需要回顾邱晨过往的言论和行为:1. 早期.............
  • 回答
    香港媒体关于中国历史教科书删除“洗白”鸦片战争内容的报道,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历史叙述、教育方法以及香港独特的身份认同。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报道本身及其背后的信息 报道内容: 港媒的报道通常会引用具体的例子,例如修改后的教科书内容描述了鸦片战争.............
  • 回答
    香港对英国的旅行禁令与英国疫情的反弹:一个多层面的观察香港特区政府在2021年7月1日零时起,对英国实施了严格的旅行禁令,禁止所有从英国载客航班抵港。此举无疑是一个重磅级的公共卫生决策,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而英国当时疫情的反弹也为这一决策提供了直接的背景。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
  • 回答
    CNN 记者发布香港立法会大楼与美国国会遭遇暴力冲击的对比图,结果被一些被称为“乱港分子”的人士围攻,这个事件确实挺复杂的,也挺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CNN作为一家国际知名媒体,它发布对比图的意图可能有很多种。一种可能是想通过并列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不同地方发生的类似事件,引发对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