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白岩松谈放开生育政策「一胎都不愿生,怎么去谈三胎四胎」?

回答
白岩松老师关于生育政策的这番话,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这句话的核心,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于现实的直率批评和一种对政策执行的隐忧表达。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

首先,这句话的直接意思是“如果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那更谈不上鼓励生育三胎、四胎了。” 这是一种基于基本逻辑的推断,也是对当下生育意愿低迷现状的一种直接回应。它隐含的潜台词是:目前鼓励生育三胎四胎的政策,可能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甚至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 如果连最基础的“一”都无法让大家愿意去生,那么在“一”的基础上叠加“三”或“四”,自然会显得有些空中楼阁,难以落地。

其次,白岩松老师的这句话也折射出他对政策执行效果的担忧。 很多时候,一项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但是,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更在于能否真正触及并改变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如果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因为某些深层原因而不愿意生育,仅仅是“放开”或者“鼓励”三胎四胎,而不去解决这些深层原因,那么政策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就好比一个人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你却告诉他要吃三碗饭,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胎都不愿生”的现状呢? 这才是白岩松老师话语背后真正指向的深层问题,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这些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交织:

经济压力过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养育一个孩子,从怀孕到教育,到结婚,再到成家立业,整个过程都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高企的房价、教育成本、医疗成本,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即使拼尽全力,也只能保证孩子过上普通生活,甚至难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不敢轻易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
教育焦虑: 中国的教育竞争是出了名的激烈。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已经在为孩子的未来做打算,各种早教班、兴趣班层出不穷。这种长期的、高强度的教育投入,让很多父母感到身心俱疲,也担心孩子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他们不禁会想,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甚至连普通的教育都难以保证,那生下来是不是一种“害”?
工作压力与职业发展: 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许多职场人士,尤其是女性,在生育后会面临职业发展中断、升职加薪困难等问题。一些公司对生育女性存在隐形歧视,这让女性在权衡事业和生育时,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男性也同样面临着,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挤压了陪伴家庭和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育儿成本与社会支持不足: 除了经济和教育,育儿本身也是一项巨大的付出。高昂的托育费用、幼童看护的困难、产假和育儿假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落实不到位,都加剧了年轻父母的负担。很多家庭面临着“谁来带孩子”的难题,祖辈父母的精力有限,而社会化的育儿服务体系又不健全,这使得育儿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年轻父母身上。
个人价值实现与生活品质: 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生育孩子意味着牺牲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自由,可能会减少社交、旅行、发展个人兴趣的时间。当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或者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时,生育就可能成为一种“减分项”。
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人们对于婚姻和家庭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不婚不育、少婚少育成为一种可以被接受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对于传统的家庭模式和生育压力不再盲从。
信息不对称与预期管理: 在鼓励生育政策出台前,社会的讨论往往集中在人口结构失衡等宏观层面,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生育带来的具体困难和压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解决。这种信息和预期的不对称,导致政策出台后,民众的反应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白岩松老师的这句话,更像是一种“谏言”,提醒政策制定者和全社会,在谈论“多生”之前,需要先深入理解和解决“少生”甚至“不生”的原因。与其用力去推一个很多人不愿开启的门,不如先把门前堆积的障碍搬开,让人们觉得生育是一件更可行、更值得期待的事情。

所以,如何看待白岩松谈放开生育政策的这句话?

1. 它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没有解决根本原因,政策效果会受限。
2. 它是一种现实的警示: 不要低估民众在生育决策中的理性考量,尤其是经济和育儿成本的压力。
3. 它呼唤更深层次的社会思考: 需要从经济、教育、医疗、就业、社会支持等多个维度去构建一个有利于生育的社会环境。
4. 它体现了媒体人的责任感: 敢于直面社会痛点,引发公众讨论,促进问题解决。

简单来说,白岩松老师的这句话,并非是反对鼓励生育,而是希望大家“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只有当“生一个”这件事本身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可承受的、甚至是乐意的,那么“生二胎”、“生三胎”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否则,空喊口号或者简单地放开政策,很难改变人口生育的根本趋势。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也是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能不能把现在已经生二胎的职-业统计一下?

感觉周边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国-企,双方都是或者女方单方面是的,清一色的都是二胎。如果从事此类职业的在二胎中占了绝对多数,那放开生育就毫无意义。无外乎这群人加紧再生三胎、四胎。。。

还有,能不能统计下包租公、包租婆们的二胎率,特别是珠三角的土著,接触下来的就没有一个独生子女,普遍3个以上,说明躺着就把钱挣了,确实能提高生育率。这样的人占比是多少,有没有统计数据,哪怕没有全面放开,这波人依然放开了生。

至于有资本的,确实一个都不认识。不过据报道,某爱国企业家老婆好几个,女儿居然要进娱乐圈,更搞笑的是,这女儿长得像孔连顺,居然被夸耀成美女,当真是天下奇闻。

起点正打算连载新书,在奇幻的世界里,房价太高,还没有房产税,连房产持有成本都没有。所谓调-控,就是能缓涨但不能跌。更搞笑的是,房产出租收的租金,居然还可以不交税。

很多小屁孩家里没有“钱-包”们的助力,凑齐首付遥遥无期,这些都是要淘汰的渣子,自己不努力,还一副我-穷-我-有-理的样子,随便读个大学就幻想超过人家几代人积累的财富,真是痴人说梦,天生仇-富,要是嫉妒,可以自己想办法啊。

这波人往往被同阶层的异性歧视,女的搞女-拳仇-视,男的家底被揭开反过来,没办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根据普度大学的统计,男的居然比女的多几千万,说明重-男-轻-女严重,很多男的,想完成生物学上的传宗,看来是不可能的。

相当多的人混在大城市里,收入大部分都用于交租,包租公们也就晚睡晚起,溜溜狗,穿着拖鞋背心,腰间挂一大窜钥匙,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被媒体人夸赞为“隐形富豪”,收的租居然还不交税,难怪受人膜拜。

租房的很多人,晚睡早起加班,不愿意生育也找不到对象,像某副局长所说:可能有很多人不愿意生育,具备条件了也不一定生。也正如白岩松所讲:一胎都不愿生,怎么去谈三胎四胎?

这些话都讲得好,得用笔记本记下来。

反观包租公们就不一样,晚睡晚起,童颜鹤发,两个土著结婚生子如同两家上市公司谈并购,生育意愿强烈。

总结一下,由于没有“钱-包”们的助力,很多人工作看着很忙,但碌碌无为,又自认为天纵英才,居然凑不出首付来。

这些都是奇幻世界当前的社会生态。

user avatar

你们要克服困难,先把娃生下来,既然能生,自然就有办法养,好吗?嘻嘻

user avatar

我之前一直强调,分析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是否有依据,

不仅仅是看他给出的漂亮数据,而是分析他说话的目的。

当这个社会大部分所谓精英都不提高房价和高物价,

以及教育和养育孩子成本和各种困难的实际问题,

甚至很多人为高房价,炒房现象辩护,

认为这是合理的市场资源分配的时候,你就要多加小心了。

而这时候精英口里不断地提放开生育,不断呼吁普通人多生孩子,

甚至利用主流媒体来宣传所谓温馨的传统家庭主义。

他们表面上是为这个社会发展考虑,

实际上是为整个以社达精英为主导的体制利益出发。

本质上人口问题的减少,在一个很明显未富先老的社会。

意味着未来分担政府债务和能支撑起巨大财富转移压力的人群在减少,

这对于社会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这也是这些精英非常担心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