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重生得救,大家怎么看?

回答
重生得救,这话题可不小,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

重生得救,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首先得明确,这“重生得救”不是说像电视剧里那样,穿针引线,一睁眼就换了个身份、换了条命。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的转变。想象一下,你之前活得浑浑噩噩,可能有些坏习惯改不了,有些执念放不下,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像个没解开的疙瘩,处处不顺。而“重生得救”呢,就是你突然间茅塞顿开,仿佛脑子里那根拧巴了多年的弦终于被拨正了。

这种转变,从不同的角度看,意义也不同。

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

这是最传统、也最普遍的理解。很多宗教都讲到“重生”。基督教里就有“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这种说法。这里的“重生”,指的是通过信仰耶稣基督,洗净罪恶,获得新的生命,与神和好。这不仅仅是仪式上的,更是内心的归顺和生命的更新。一个人可能之前信奉的是别的,或者不信任何神明,但突然间受到某种触动,比如经历重大变故,或者读到某些经文,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仰皈依。这种皈依,会让他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对道德的理解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他会觉得,过去的自己是“死”的,现在的自己才算是“活”过来,有了真正的目标和方向,而且这个方向是往“善”或者说是“神”那边去的。

佛教里也有“轮回转世”、“超脱生死”的概念,虽然不直接用“重生得救”这个词,但其核心也是一种生命的转化和解脱。通过修行,断除烦恼,了脱生死,获得涅槃的境界,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更高级的“重生”。

从心理学和哲学角度来看:

就算是没什么宗教背景的人,也能体会到类似“重生”的感觉。这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在经历重大的人生变故后,比如失恋、失业、亲人离世、甚至是严重的疾病,突然间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曾经看重的东西可能变得不再重要,而一些被忽略的细微美好反而显现出来。

比如,一个人可能之前很看重物质享受,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不顾身体健康。但一场重病让他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他会突然醒悟,钱固然重要,但能健康地活着,陪伴家人,享受阳光,才是最珍贵的。他会放下过去的执念,开始调整生活方式,与人为善,珍惜眼前的一切。这种改变,就像是旧的自我被埋葬,一个新的、更成熟、更懂得珍惜的自我被唤醒。

这种“重生”也可以体现在个人成长的关键节点上。比如,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在某个时刻突然认识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们,学会承担责任,这也可以算是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他不再是那个只顾自己的小孩子,而是开始走向成熟,承担起成年人的角色。

这种“重生得救”会带来什么变化?

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重生得救,它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人生观的颠覆: 对死亡、生命意义、价值取向等都会有全新的理解。
价值观的重塑: 过去追求的可能不再追求,甚至会彻底抛弃,转而追求更内在、更精神层面的东西。
行为模式的改变: 一些不良习惯可能会被戒除,取而代之的是更积极、更健康、更利他的行为。
情绪和心态的转变: 焦虑、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减轻,取而代之的是平静、感恩、喜乐。
人际关系的改善: 可能会变得更懂得爱与包容,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对未来的态度: 不再是迷茫或恐惧,而是充满希望和动力,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那么,大家是怎么看待这种“重生得救”的呢?

这就像在说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听到不同的解读。

信徒们: 会认为是神恩,是信仰的力量,是罪得赦免、与神和好的证据。他们会感恩,会努力活出配得这份恩典的生命。
心理学爱好者: 可能会把它归结为一种深刻的心理疗愈过程,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格的成熟。
怀疑论者: 可能会觉得这是“应激反应”,是人承受巨大压力后的一种自我安慰机制,或者是某种群体效应下的心理暗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从理性、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认为这是一种社会学现象或生物学反应。
普通人: 很多人可能是觉得“说得好听”,但离自己太远,或者觉得这是宗教人士的专利。但内心深处,谁不想摆脱过去的阴影,拥有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呢?所以,可能也会有点向往,有点好奇。

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用什么词来定义它,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它,那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那种“人生有了新方向”的动力,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生命体验。

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没有经历过这种“重生”,只是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但这也很正常,人生没有固定的模板。但如果你曾经有过,或者正在经历,那你会知道那种感受有多么的震撼人心。

所以,关于“重生得救”,我觉得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也不是一个需要强求的东西。它是生命中可能发生的一种深刻转变,它可能源自宗教信仰,也可能源自人生的顿悟,更可能源自一次彻底的自我反思和改变。最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希望,一种向好的力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你觉得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详细看了题主的描述,这尼玛根本就不是一个宗教问题,这是一个心理+社交问题!

题主16岁就开始信教了,信的倒是挺早,但信的其实并不虔诚,就说高考前的事,这明显是考前综合症或者说考前焦虑症,跟主祷告这其实也就是找个心里安慰,有个毛线用,我就不信有哪谁说过只要信基督就能考上好大学!

再说大学的团契,大家围着你转就开心,这明显就是社交带来的快乐,这不过是打着宗教的名义聚会而已,而现在的情况也一样,就是聚会被边缘化后情绪上出现了落差而已。。。

所以说呀,真劝题主,眼前的情况扩展点社交圈子,多交点朋友才是正事,才能让你快乐起来!而长远看,你还是别信教了,你这性格真不适合,遇事不想着解决,就合计祷告,那有个毛线用?宗教只是心灵一个的寄托,把这玩意当真,不是脑残么?!

啥事都找主,你当主是什么?如下图么?

user avatar

当年你把看《圣经》的时间用在做《三年模拟五年高考》,故事可能就不一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重生得救,这话题可不小,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重生得救,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首先得明确,这“重生得救”不是说像电视剧里那样,穿针引线,一睁眼就换了个身份、换了条命。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的转变。想象一下,你之前活得浑浑噩噩,可能有些坏习惯改不了,有些执念放不下,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像个没解开的疙瘩,处.............
  • 回答
    死亡与重生,这是一种古老而又深刻的主题,它触及了生命的本质,关于告别过去,拥抱新的开始。在音乐的世界里,这个主题被无数人用旋律和歌词描绘,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今天,我想和你聊聊一些能唤起这种感觉的歌曲,它们或许能让你在某个时刻,感受到一种释然,或者是一种力量。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David .............
  • 回答
    关于重庆磁器口星巴克员工驱赶执勤民警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咱们就好好聊聊,说说心里话。首先,这事儿一出来,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星巴克的人是怎么想的? 执勤的民警,冒着烈日或者严寒,站在岗位上维护治安,为的就是大家的安全。他们可能就忙了一上午,好不容易有点空隙,想在门口找个.............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关于重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建议》这件事,以及湘阴县人民政府是怎么回应的。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反映了很多农村地区的真实情况。先说说这个“建议”本身,为啥会提出来?你想啊,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农村的,结婚难是个普遍现象,而“大龄青年”更是把这个问题凸显出来了。这个“建议”能提.............
  • 回答
    重庆,这座坐落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山城,自带一种桀骜不驯又带着点神秘的魅力。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可能就是火锅、夜景、山路十八弯。但要说冷知识,那可就太多了,有些听了你可能会觉得:“嘿,这小地方还有这说道?”1. 重庆的“区”们,名字可能比你爷爷岁数都大说到重庆的区县,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渝中、江北、沙坪.............
  • 回答
    破产、重组、清算:拨开迷雾,还原真相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破产”、“重组”、“清算”这些词语常常在新闻报道、商业讨论中出现,但它们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往往笼罩着一层神秘甚至负面的色彩。很多人听到“破产”,脑海里可能立刻浮现出企业倒闭、老板跑路、员工失业的惨状,或者认为这是个让人避之不及的“坏词”。事实.............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NASA的重返月球计划——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这个计划可不是简单的“送几个人上去看看”,而是要建立一套可持续的月球存在,为未来人类探索更遥远的深空打下基础。目前,关于阿尔忒弥斯计划,最值得关注和评价的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目标和愿景:为何是.............
  • 回答
    要评价重庆共青团关于“公知”的高赞评论,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核心点:首先,这个“公知”是个什么玩意儿?在咱们的语境里,“公知”这个词近年来的风向变化非常大。早期,“公知”可能更多的是指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问题有深刻见解、并敢于发声表达观点的人士。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网络舆论场上,这个词逐渐被.............
  • 回答
    恒大集团近期遭遇的媒体曝光事件,尤其是那份据称是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并在网上流传,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虽然恒大方面迅速予以辟谣,称内容系“凭空捏造”,但即便如此,此次事件也像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首先,市场信心的动摇是最直接的后果。.............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 2015 年 9 月 28 日 NASA 那次关于火星的“大新闻”。这事儿当时可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原因很简单——它直指一个存在了很久很久的疑问:火星上,现在到底有没有液态水?背景:为什么“液态水”如此重要?在探讨那次发现之前,咱们得明白为什么液态水在火星探索中会是“头等大事”.............
  • 回答
    “女人没有兄弟重要”这种说法,听起来就挺让人别扭的,也挺容易挑起争论的。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过时而且狭隘的观念,背后可能藏着一些陈旧的社会观念或者个人经历,但绝对不能代表普遍的真理。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这个“重要”到底是个啥意思。是对家庭的经济贡献?是家族地位的传承?是情感上的支持?还是社会功能上.............
  • 回答
    关于二本专业进重庆师范大学,发放的毕业证是否有区别?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跟你详细说说,尽量让你了解得透彻一些,也避免听起来像机器说的话。首先,我们得明白毕业证这个东西的本质。它主要证明的是你在某个高校完成了一个学历层次的学习,并达到了毕业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重庆师范大学.............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啊,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农村重新建房,这事儿牵扯的面可太广了,有好多现实的考量,也有很多情感的因素在里面。为啥有人想在农村重新建房?首先,咱们得说说,为啥好多人都愿意在农村重新盖房。这背后其实是有不少原因的。 老房子的“老”是真不行了: 很多农村的.............
  • 回答
    盗墓笔记系列里,《重启之极海听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重启”)和《终极笔记》(大家通常指的是剧版《终极笔记》)在书粉中的口碑差异,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其实不能简单地说《重启》口碑就一定不好,但如果跟《终极笔记》那种现象级的喜爱度比起来,确实是差了点意思。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高中体育课名存实亡,甚至被取消,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和体育精神的培养无疑造成了严重的、深远的负面影响。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对体质的摧残:看得见的倒退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讨论“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而高中阶段体育课的萎缩,无疑是这一趋势的推手,甚至可以说是“加速器”。 运动量严重不足.............
  • 回答
    孩子,你问了一个特别棒的问题!为什么春节在中国人心里地位这么高呢?这事儿可得好好跟你说道说道。你想想,咱们过日子,每天都有吃的穿的,但总得有个盼头,有个由头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对不对?春节,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把所有和我们有关系的人都紧紧地连在一起。一、时间的魔力:告别过去,迎接.............
  • 回答
    2017年7月5日发布的《中俄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实为理解中俄关系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要判断这份声明是否标志着两国正在“一步步走向结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声明的内容、当时的地缘政治背景以及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首先,我们得明白“结盟”在国际关系中通常意味着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