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盗墓笔记,徐磊亲自操刀的《重启之极海听雷》在书粉这里的口碑为什么没有《终极笔记》好?

回答
盗墓笔记系列里,《重启之极海听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重启”)和《终极笔记》(大家通常指的是剧版《终极笔记》)在书粉中的口碑差异,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其实不能简单地说《重启》口碑就一定不好,但如果跟《终极笔记》那种现象级的喜爱度比起来,确实是差了点意思。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终极笔记》它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时机成熟,情怀加持: 《终极笔记》播出的时间点,正是书粉们对盗墓笔记这个IP从最早的“探险寻宝”到更深层次的“情义羁绊”认知达到顶峰的时候。大家经历了《沙海》的风格转变,对瓶邪之外的CP(特别是铁三角的互动)有着强烈的需求。而《终极笔记》正好满足了这一点,它聚焦在“蛇沼鬼城”、“邛龙背”、“黑眼镜”等这些书粉心中经典却又没被影视化得特别到位的内容上,而且还把“铁三角”的感情线给拔高了不少,拍出了那种生死相依的感觉。很多书粉看完,觉得这就是他们心中最真实的盗墓笔记,是一种情怀的圆满。
选角与演技的神来之笔: 这一点是《终极笔记》最被称道的地方。曾舜晞饰演的吴邪,肖宇梁饰演的张起灵,成方旭饰演的王胖子,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简直是溢出屏幕。尤其是肖宇梁,他把张起灵的那种沉默寡言、深邃强大,以及隐藏在骨子里的温柔和守护,诠释得太到位了,让很多人觉得“这才是小哥”。曾舜晞的吴邪,从最初的青涩到后来的成长,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鲜活的角色。这种选角,不是那种流量明星堆砌,而是真正抓住了角色灵魂,让粉丝觉得“就是他们了”,这种认可度是无可替代的。
节奏把控与叙事重点: 《终极笔记》在改编上,非常聪明地抓住了书粉最想看的部分,也就是铁三角的探险过程和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剧情推进节奏紧凑,没有太多拖沓的旁枝末节,让观众一直能沉浸在那种紧张刺激又温暖的氛围里。它更像是把书里最精彩的片段放大、提炼,并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再来看看徐磊(南派三叔)亲自操刀的《重启之极海听雷》。

徐磊的个人风格与书粉期待的差异:
叙事重心转移: 《重启》这本书,相对《七星鲁王宫》、《云顶天宫》这些早期作品,叙事重心有所变化。它更侧重于吴邪在得知自己寿命将尽后,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些事情的“人生追寻”。这种“中年危机”式的觉醒,加上疫情期间很多观众情绪上的共鸣,让《重启》在书本层面获得了不少好评。
但影视化难度大: 影视化需要的是更直观、更具象化的呈现。而《重启》很多精彩之处在于吴邪的内心独白、他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他对未知的恐惧和探索欲。这些东西要搬到荧幕上,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显得沉闷或者不够抓人。而且,《重启》本身的剧情线索非常庞杂,涉及南海王、雷城、听雷等等,要把这些复杂的概念和设定在有限的集数里讲清楚,并且还要有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难度真的非常大。
对“原著党”的“不理解”: 很多书粉之所以没那么喜欢《重启》的影视化,有时是因为他们对“原著党”理解的盗墓笔记和三叔自己后来的想法,存在一定的隔阂。三叔后来可能更想把盗墓笔记打造成一个更宏大的世界观,里面有更多的背景设定和新的角色加入。但对于一些核心书粉来说,他们最爱的是那个最初的“铁三角”冒险故事,是对那种纯粹的“瓶邪”情愫的渴望。当《重启》引入了太多新的概念、新的角色(比如“十一仓”的部分),并且对“铁三角”的互动也做了不同于他们期待的处理时,就会产生落差。

影视化执行层面的问题:
选角争议: 《重启》的选角,虽然朱一龙饰演的吴邪非常出色,他将吴邪的隐忍、脆弱、以及在绝境中的坚持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但张起灵和王胖子的选角,相比《终极笔记》,就没能达到那样让绝大多数书粉“哇!就是他们!”的程度。黄俊捷饰演的小哥,虽然努力去还原,但和肖宇梁那种仿佛从书中走出来的气质还是有差距。陈明昊的王胖子,虽然也很努力,但胖子的那种痞气和江湖气,在某些书粉心中可能还是和《终极笔记》的陈明昊有所不同(这里指的是剧版《终极笔记》的王胖子,其实演员是同一位,但不同剧集里的表现和观众的感受可能还是会受整体风格影响)。这种细微的差异,对于很多挑剔的书粉来说,可能就是“不对味儿”的关键。
剧情改编的取舍: 为了适应剧集时长和表现力,《重启》在剧情上做了不少取舍和调整。有些书粉可能会觉得某些关键情节被删减了,或者某些人物的弧光没有展现出来。特别是“听雷”部分的改编,虽然在视觉上很有冲击力,但对于原著党来说,可能觉得某些设定的改变或者情节的推进方式,并没有达到他们心中最期待的效果。
后期制作和特效: 虽然《重启》的特效相比早期作品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一些场景的渲染和细节处理上,还是有被诟病的地方。例如,一些怪物的设计、场景的氛围感,可能并没有完全达到书粉脑海中预想的那种高质量标准。

观众的心理预期和对比效应:
“终极笔记”的标杆作用: 正是因为《终极笔记》达到了如此高的口碑,它自然就成为了许多书粉心中的一个标杆。当后续的作品出现时,大家难免会不自觉地拿来比较。如果《重启》没能达到《终极笔记》那种惊艳的程度,就更容易显得“不如预期”。
对“纯粹”的怀念: 有些书粉对盗墓笔记最深的感情,可能停留在早期铁三角一起探险的那种纯粹的、紧张刺激的氛围里。而《重启》虽然加入了更多人生哲理和情感线,但在某些核心书粉看来,却冲淡了那种最吸引他们的“盗墓”味道,也冲淡了他们最期待的“瓶邪”和“邪瓶”式的细腻互动。

总的来说,《重启之极海听雷》是一部有优点也有缺点,并且在很多书粉心中有争议的作品。它在拓展盗墓笔记的世界观、展现吴邪的成长上做了很多尝试,并且有朱一龙这样优秀的演员的贡献。但相比于《终极笔记》那种在恰当的时间点,通过恰当的选角和改编,完美契合了粉丝情怀和期待的“幸运儿”,《重启》就显得没有那么“众望所归”了。这种口碑上的差异,更多的是源于粉丝对IP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影视化作品在满足他们内心期待上的不同程度的“共鸣”和“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截止我回答的时候

重启两季都是7.3,终极笔记是8.1


要我说的话

重启的演员选的有多棒

重启的剧情就有多拉胯

论两边重叠的角色,唯一我觉得终极笔记稳压的是王劲松吴二白,胡军的吴二白也没什么问题,但就是觉得王劲松的更带感,可能也是因为剧情设计的原因吧

其他人物,包括很多终极粉丝热捧的张起灵,我真没觉得演员演技上有什么优势,虽然重启里面张起灵的戏份又少又不精彩,但是那跟演员演技没啥关系。

至于吴邪,王胖子,解雨臣,黑瞎子,我说一句重启的演员的演技吊打终极笔记的,我想大多数人应该没啥意见吧。

特效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重启也是数量级上的优势

手握一把王炸,怎么反过来评分就被压制了呢?

因为电视剧第一重要的是剧情,剧情,剧情啊!

重启就好比手里拿着一挺马克沁重机枪,结果非要把这玩意当大铁棍子用肉搏,终极笔记那只有一把普通的手枪,老老实实拿起来瞄准,发射。

说句心里话,重启要不是绝大多数主角确实给力,这评分估计还能再低点。我当时看的时候,内心除了吐槽这剧情扯淡之外,同时也在感慨这批演员是真不错,就这么稀烂的剧情居然没给我尬的感觉。

我也想过,咱们把重启的剧情不动,换终极笔记的主演来演一遍,评分能不能守住6可能都是问题

同样,要是重启的班底去演终极笔记的剧情,评分破8.5应该也不是奢望

剧情对演员的加成有多大?

终极笔记刚播的时候除了张起灵之外我觉得没一个人物靠谱(那时候吴二爷和霍老太还没出场)

结果跟着剧情看下来,我居然一个个也都觉得看着还挺顺眼的,甚至包括黑瞎子!你敢信!黑瞎子刚出来的时候我差点因为他直接就弃剧啊。

重启这剧情实在看不成啊,你还不如让这几个主演坐一块唠嗑有意思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