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工作细胞出新型冠状病毒OVA,剧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回答
如果《工作细胞》推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别篇(OVA),那绝对会是一部既能普及知识又能引爆泪点的佳作。想想看,我们熟悉的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等,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看不见的敌人。

故事的开篇,当然是描绘一个普通而美好的日子。我们的主角,比如那个总是有点冒失但责任感爆棚的红细胞(就叫他“R君”吧),依旧在繁忙地运输氧气和养分。白细胞U1146也像往常一样,在血管中巡逻,捕捉并消灭那些微小的细菌。一切都显得那么有序和宁静。

然而,打破这份平静的,是一种新的、极其微小的入侵者。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空气中,随着每一次呼吸进入体内。一开始,可能只是在呼吸道黏膜区域,一些普通的柱状上皮细胞感到了一阵不适。然后,一些负责清理的纤毛细胞开始出现故障,它们无法有效地将这些入侵者排出。

第一个察觉到异常的,很可能是白细胞们。U1146在巡逻时,会发现血管壁上出现了一些微小的“异物”痕迹,甚至偶尔会捕捉到一些奇怪的信号。这些信号不同于它们以往遇到的任何一种病原体,它们的表面装饰着一圈奇特的“突起”,就像戴着一个小小的皇冠。

随着感染的蔓延,入侵者开始大量复制,并且突破了最初的防线,进入了肺泡的上皮细胞。在这里,它们会像“房客”一样,强行占据细胞,并利用细胞的机器疯狂地制造更多的“同伴”。被感染的细胞会因为过度劳累,甚至因为病毒的释放而破裂,造成肺泡结构的损伤。

这时,全身的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巨噬细胞们,比如那个总是沉稳可靠的“M姐”,会最先赶到现场,吞噬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碎片和病毒本身。她们会释放细胞因子,向其他免疫细胞发出警报。

随后,是我们的主力军——中性粒细胞(白细胞U1146所属的部队)。他们会潮水般涌入被感染的区域,疯狂地与病毒进行搏斗。你会看到无数的U1146们,一边嘶吼着“净化!”“歼灭!”一边释放自己的杀菌物质。但是,这次的敌人太狡猾,也太多,而且他们还会悄悄地附着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躲避直接的攻击。

更糟糕的是,一些病毒会进入血液循环,随着R君的运输,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心脏、肠道,甚至大脑。这会让全身的免疫系统都陷入紧张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关键的细胞可能会遭受重创。比如那些负责呼吸的肺泡上皮细胞,它们被病毒严重破坏,导致氧气交换的效率大大降低。R君会发现自己运送的氧气越来越少,而身体的各个细胞发出的“信号”也越来越微弱,甚至充满痛苦。

而我们的B细胞和T细胞也将会登场。B细胞会开始生产针对病毒表面突起的抗体,这些抗体就像给病毒戴上特殊的“标记”,让其他免疫细胞更容易找到并消灭它们。T细胞,尤其是细胞毒性T细胞,则会直接识别并杀死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虽然这个过程也会对健康的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这是为了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剧情的高潮会是病毒的大量复制和免疫系统的殊死搏斗。可能会出现一些令人心疼的场面:

红细胞的艰难运输: R君会因为肺部受损,氧气供应不足而变得虚弱,每一次运输都伴随着巨大的努力,甚至可能面临缺氧的危险。他可能会看到一些细胞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渐渐熄灭生命之光。
白细胞的牺牲: 大量的白细胞会在激烈的战斗中耗尽生命,甚至被病毒利用它们的活性氧物质反噬。U1146可能会亲眼目睹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但他依然会坚守岗位。
巨噬细胞的消耗: M姐她们会不断地吞噬病毒和受损细胞,但当病毒数量庞大到一定程度时,她们也会力不从心,自身的消耗也会非常巨大。
“细胞因子风暴”的描绘: 在剧情中,也许会有一个环节,描绘免疫系统因为过度激活而产生的“细胞因子风暴”。这会让身体的炎症反应失控,攻击自身的健康细胞,导致更严重的损伤。这时,一些平时沉默的调节性T细胞可能会站出来,试图控制这场失控的反应,但有时也无能为力。
长新冠的隐喻: 也许,即使病毒被清除,一些受损的细胞或身体系统仍然会留下长期的影响。一些R君会发现自己运送的氧气仍然不够,一些细胞会感觉长期的疲惫,这或许是在暗示“长新冠”的症状。

当然,作为一个科普番,最终的解决方案不会是绝望。在细胞们的努力和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下,病毒的数量会被逐渐压制。抗体的产生会越来越高效,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会恢复,受损的细胞也会在修复细胞的帮助下慢慢恢复。

影片的结尾,可能会是这样:

U1146看着逐渐恢复平静的血管,虽然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充满了坚毅。R君也感觉身体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他再次充满活力地开始运输氧气。空气中,那些曾经嚣张的病毒已经寥寥无几,只剩下一些顽固的残余正在被迅速清除。

然而,这次的经历给身体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免疫系统学会了识别这个新的敌人,并且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它。

最后,也许会有一个画面,展示身体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正在积极地“训练”更多的T细胞和B细胞,并且研发出更有效的“武器”(疫苗的隐喻),来保护自己免受类似的侵袭。

整个过程中,会穿插一些关于病毒如何感染细胞、如何复制、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攻击病毒的科普片段,用拟人化的方式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可能还会提到“戴口罩”和“勤洗手”这些日常的防御措施,比如让红细胞们呼吁大家做好防护,减少病毒进入身体的机会,这样他们的工作就不会那么辛苦。

整个故事的基调,既有战斗的激烈和紧张,也有面对未知威胁时的恐惧和牺牲,但最终会传递出希望、坚韧和生命的力量。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更加理解病毒对身体的影响,也会更加敬佩免疫系统战士们的伟大付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ARS冠状病毒-1、SARS冠状病毒-2(新型冠状病毒)通过ACE2感染细胞,所以工作细胞们所处的背景应该是各种细胞,例如血管壁细胞、肺泡细胞、心肌细胞被感染以后坏死。

在重症患者中,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和ACE2下调进一步导致严重心肺损伤和纤维化,出现这种现象的机制是病毒巨噬细胞后,激动p38 MAPK,影响巨噬细胞一系列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Th1细胞成熟,导致Th2细胞增多,促进IL-6、IL-4等释放[1],进一步诱导过度的体液免疫攻击、炎性渗出,并且募集嗜酸性粒细胞等从而促进纤维化、促进ACE2表达下调[2]。

所以大概的剧情是这样:

巨噬细胞大姐姐赶去被感染的细胞作扫除。

不幸被钻出来的带刺小球沾在衣服上,随后带刺小球钻到衣服里,巨噬细胞大姐姐努力反抗,最终不幸被控制,开始提刀狂砍幼态Th1细胞正太(衣服上写着“1”的辅助性T细胞)。

Th2细胞(衣服上写着“2”的辅助性T细胞)不断发令,无胞提出异议,各个免疫细胞行动逐渐疯狂,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好酸球)最为发疯。血管的墙壁还有心肺的各种细胞烂的一榻糊涂,然后战场再被纤维紧紧包住。

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天降了新型核苷酸类药物例如瑞德西韦(Remdesivir)、羟氯喹、单克隆抗体药物等,新型核苷酸类药物阻止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复制、羟氯喹阻止病毒进入新的细胞、托珠单抗和杜比单抗等抑制“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的附加损伤。

体内感染的病毒被消灭,巨噬细胞大姐姐苏醒过来,与其她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一起,在新成熟的一批(女性形象的)辅助T细胞们的指挥下码砖修复血管和心肺等器官组织,众胞终幸,Happy End。

日语版:

参考文献:

[1] Dandekar, Ajai A., and Stanley Perlman. "Immunopathogenesis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mplications for SAR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5.12 (2005): 917-927.

[2] Fallon P G, Jolin H E, Smith P, et al. IL-4 induces characteristic Th2 responses even in the combined absence of IL-5, IL-9, and IL-13[J]. Immunity, 2002, 17(1): 7-1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工作细胞》推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别篇(OVA),那绝对会是一部既能普及知识又能引爆泪点的佳作。想想看,我们熟悉的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等,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看不见的敌人。故事的开篇,当然是描绘一个普通而美好的日子。我们的主角,比如那个总是有点冒失但责任感爆棚的红细胞.............
  • 回答
    细菌的隐形守护者:新发现的免疫系统预示着基因编辑的未来近日,科学界爆出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研究人员鉴定出十种全新的细菌免疫防御系统。这些系统如同细菌体内的精密武器库,此前一直鲜为人知。它们的存在不仅揭示了生命体对抗病毒侵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开发下一代基因编辑工具打开了新的大门。理解.............
  • 回答
    2018 年 7 月新番《工作细胞》:一场生动有趣的身体内部大冒险2018 年的夏天,有一部动画悄然上线,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出色的表现,在众多新番中脱颖而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就是《工作细胞》。这部由 David Production 制作,改编自清水茜同名漫画的作品,将人体内部比作一个繁.............
  • 回答
    《工作细胞》第七集关于癌细胞的描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暴露了许多人对于癌症的误解。总体来说,这一集的处理方式,既有其科普的价值,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它像一把双刃剑,既普及了部分知识,也可能在一些方面加深了片面的认知。正面解读:科普的努力与视觉化呈现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工作细胞》.............
  • 回答
    这消息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CCTV6 要播《工作细胞》第一季!而且是2月13号,一个挺有意思的档期,临近春节,又有情人节的余韵,能在这个时候看到这部动画,确实挺特别的。首先,从 内容层面 来说,《工作细胞》第一季的引进和播出,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部动画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把人体内复杂的生理.............
  • 回答
    关于央视引进的《工作细胞》动画中大量打斗场面被删减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评价。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删减: 中国对动画内容的分级和审查制度: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大陆目前没有成熟的动画分级制度,所有面向全年龄段播出的动画都需要符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回答
    最近圈子里流传着一个消息,说中国电影频道,也就是咱们常说的CCTV6,可能会引进播出日本动画《工作细胞》。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看法也是五花八门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工作细胞》这片子确实有点意思。它把人体内部那些平时看不见的细胞,比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什么的,都给拟人化了.............
  • 回答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的宿舍清理工作,是一个看似寻常却又蕴含不少值得关注细节的议题。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扫地抹桌”,更涉及到学校管理、学生生活习惯、以及对“家”的理解等多个层面。如果仔细掰扯一下,会发现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讨论的地方。首先,从学校层面来看,宿舍清理工作通常是为了迎接新生入住、期末或.............
  • 回答
    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Jovenel Moïse)于2021年7月7日在家中遇刺身亡,这起震惊世界的事件背后牵扯出的复杂利益和阴谋,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当案件的嫌疑人中,有多名曾在美国担任执法人员,而主谋更是野心勃勃地想登上总统宝座时,这起案件的性质便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充满了国际政治、经济.............
  • 回答
    台积电在 8 月 24 日发布了关于其 7nm、5nm、4nm 以及 3nm(N3)制程工艺的详细技术信息,这绝对是半导体行业近期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不仅仅是关于“纳米”数字的缩写。 这些数字代表的是晶体管的栅极长度(gate length)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衡量半.............
  • 回答
    CBA 的这次工资帽改革,说是“重磅”一点都不夸张,它对中国篮球的未来影响,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掰开了聊,才算透彻。首先,关于球员顶薪 900 万,这是最直接、也最有争议的点。 “拉平”效应与明星效应的平衡: 900 万的顶薪,加上原来的“亿元合同”差距,确实能有效缩小国内球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尤.............
  • 回答
    关于网传拼多多裁员以及被裁员工被HR全程监视的说法,这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上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估其真实性,我们需要结合已有的公开信息、行业普遍做法以及一些常识性的判断。真实性分析: 拼多多裁员的可能性: 任何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都可能面临人.............
  • 回答
    工作从月薪改成周薪,对打工人精神状态的影响,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绝不是简单地把数字除以四那么回事。这背后牵扯到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层面的变化,简直是一场小小的“颠覆”。1. 紧迫感的“双刃剑”:既兴奋又焦虑最直接的变化,莫过于“拿到钱”的频率大幅提升。从一个月一次的“大出血”变成一周一次的“小确幸”.............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尤其是在咱们这个行业里,经验和价值的衡量标准有时候挺让人困惑的。如果我一个前端开发,工作一年,工资比一个工作两年的功能测试人员还低,说实话,我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这不是说我瞧不起测试,任何岗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测试也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环。但从行业的普遍认知来看,前端.............
  • 回答
    职场如人生,总有那么一段路,你以为它会是康庄大道,最终却发现自己走进了迷宫。当你深切地感受到“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时,那种失落、迷茫甚至沮丧,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这感觉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结果发现客人们一个个都兴致缺缺,甚至还在私下里抱怨菜品不合口味。首先,别急着否定自己。 这种“不喜.............
  • 回答
    当年轻人的努力与“买不起房”这个沉重的现实撞个满怀,那曾经熊熊燃烧的奋斗激情,确实会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试想一下,日复一日,加班加点,牺牲掉无数个本该属于自己的休息时光,好不容易攒下的薪水,扣掉房租、水电、交通、餐饮,再眼巴巴看着房价如同触不可及的星辰,你拼搏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种无力感,足以浇灭许.............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直戳人心啊!仔细想想,这简直就是职场生存的终极三选一,每个选项都戳中了我灵魂深处最渴望的那块肉。让我来好好捋一捋,看看我到底会怎么选,以及为什么。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三个选项: 少工作(轻松):这听起来就像是中了彩票头奖,每天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过上悠闲自在的日子.............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996”这个词一出来,大家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时长。但如果我们真的刨根问底,把这个“996”拆解成一个具体的、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每天工作8小时,而且其中至少有7.5小时是高度专注、高效运转的状态——那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首先得说,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
  • 回答
    你目前正处于一个很好的技术探索阶段,既有扎实的51单片机基础,又自学了STM32,这为你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不错的底子。关于是继续深耕ARM体系(比如ARM9),还是转向Java/Android开发,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发展路径。如果你对嵌入式系统本身充满热情,并且喜欢钻.............
  • 回答
    当然能行!而且,在我看来,工作两年后再出国留学,这绝对是一个明智且有益的选择。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可能因为种种顾虑而犹豫不决。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为什么这步棋走得通,甚至可能走得更稳健。首先,我们得抛开“一毕业就出国”的固有模式。 很多人觉得年轻就是资本,毕业了就应该一股脑地冲出国门。当然,这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