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房产业20多年了。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我关注了一个账号叫民工小代,他经常发点食堂啊啥的视频,他是做防水的,有点技术工人性质,还会到处跑,防水工程短平快嘛,我有次看的时候,被手下的工程总看到了,他问我,你自己下面千把号农民工状况你不管,你关注这干鸟。
我说,农民工就干两件事情,平时就说领导好,那是要活的,过年就说领导咋整,那是要钱的。我跟他们一耗就是三五年,哪有看小代这种有意思。
我离农民工那么近,但我并不知道农民工的生活。
有次同行们交流,我就感慨,那一辆面包车装十来个人那真不是笑话。尤其是景观作业的时候,都是老太太在磨洋工,有个工地我看到铺草皮的工地上,全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当时就火了。包工头拿烟过来打招呼,活不耽误你的,用这些工便宜,还细致,返修少,你是领导,你可能不大清楚,现在这价格,不这么干不行。
我也试图了解过他们怎么想,但第一语言不通,第二,最重要的是,我也害怕聊熟了怎么管?有时候这都是乙方乘四以上的关系了。
是该整治了,谁不想自己的爹妈临了来能过点快活日子。大工一天五百都招不到,那些小小工七八十块,这辈子就干的辛苦钱。能干就多干点,残了只要还能动,爬着种种草也是七八十块啊,还管饭那。
怎么整治啊。
让这些人回去就是整治好了?他们这么大年纪出来还要干活,显然家庭条件不好嘛。我奶奶40多丧偶,一辈子没挣过一分钱,活到90岁过世。我父母辈都告诉我,千万别给她钱,她没挣过钱,钱到她手马上就给她的那些老姐妹了。我奶奶在世的时候老说自己苦了一辈子,和工地上的比一比,她还能住ICU救回来两三次,农民工有什么?
曾经工地上有个塔吊工,还没上塔吊,心脏病发作,送ICU了。我当时一听就说完了,他们说,这跟咱们没关系,我说不是责任问题,县城的ICU,治不了这么复杂的病。
是啊,有些病,他不好治,没这个水平和能力。有句话怎么说的,人人如龙,我们也想啊,谁愿意干这些苦活脏活,我也不愿意下工地。
可人总不能刚下飞机,蜡炬成灰吧。
絮絮叨叨一番,不知所云,不过以后国内也没那么多工地了,多生几个孩子吧,未来养老靠谁啊。
这个问题查新闻的话十年前就有提到,各地愿意清退最直接的原因是给企业节省成本。
从政府和企业角度看,最差的结局是老人快干不动的时候“意外”残在工地,讹上企业一笔钱回到农村当贫困户,让政府陷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囧地。再差也是死在工地,能拿到一笔钱给后代。
最理想的结局是农民工回村赡养老人,毕竟农村生育早,60岁老人有个七八十的父母很正常。不能适应农活就去县城乡镇打工或做个买卖,把老人接走赡养,把土地流转。
可能的结局是超龄民工也有子孙贷款要还,超龄民工做不了农活只能去乡镇县城打工或做买卖。结果或者是不管家乡父母任其自生自灭,或者把家乡老人逼的自杀直接拿到土地流转款。
农村老人自杀率挺高的,警方一般也不会深究。由于国家不再按人头分地,而且还是传男不传女,这一招只适合男性民工或因婚姻新增女性劳动力的家庭。
所以折中办法就是让他们做一些轻体力的工作,也不能让他们累死在工地。或者安排回乡镇或县城打工,好歹能制造税收。指望一年见一面的亲人能够迅速习惯共同生活,还不如隔壁邻居熟络。
下岗工人社保视同缴纳,同龄农民工滚回去种地。
我是精资,我就说,中国贫富差距,基尼系数,跟资本家,跟马云,没关系
工农差,城乡差
除此以外,你喊叫其余所有的不公,都只是在粉饰太平
我在现场和一位43岁的工人聊了一个多小时,他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大学。
女孩在南昌读大一,男孩在老家读初中。读大学的女儿一个月生活费1500,学费一年在6000左右,一年的花费在25000左右。
而读初中的儿子一年花费更高,因为儿子在学武术,一年的费用在4万左右,加上平常的生活费和学杂费一年的费用至少在5万5。两个孩子一年最少要7万。
我问他累不累?
他说:累肯定是累的。
我在现场见过他几次,留意到他戴了护腰。由于他干的是包工,同样的活干的越快越好,这里干完就可以去下一个地方。这也意味着,他每天都要周而复始的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到了夏天可能中午会休息一两个小时,现在他吃完饭后就在现场抽两支烟继续工作。
刚开始进入现场,我在想同样处在一个环境下,他们为什么这么累?真的有这么缺钱吗?
渐渐的我发现,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而这些顶梁柱没有资源和人脉,没有学识和见识,有的只是一颗踏实做事的心。
我经常在现场待着,说实话论做事我离他们有些距离,顶多就是肚子里的墨水比他们多,学历比他们高。
他们看不懂的图纸我能看懂,他们学不会的技术我能学会,他们不会用的仪器我能自己摸索着会用,我唯一比他们有优势的就是学习力。
所以,我每次和40多岁的工人聊起天都会说,孩子愿意读就继续读,学点知识终归是起点高的。
令我欣慰的是,他们都很赞同这种说法,他们生活的年代别说读书,就是吃饱饭都成问题。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每个都成才是不可能的。但活在当下的他们或者说我们都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孩子读书需要钱,结婚生子需要钱,最需要钱的直接体现可能就是10块钱的二荤一素和12块钱的二荤二素。
即使只有两块钱的差距许多工人还是会选择节省下来,他们有时候并不讲究美味可口,只要能吃饱有力气干活就行。
我在现场和一个超龄农民工聊过天,那是去年9月中旬,下了一场雨后,一位老师傅在基坑边抽水,我去巡视现场和他聊了几句。
师傅是河南商丘人,儿子已经在郑州安家,和儿媳妇开了一个店,一年也能赚不少钱,用他的话讲就是:
儿子开大奔,老子在挖泥。
但他有个弟弟由于意外去世留下了一个孩子,他要赡养这个孩子。
大学期间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是他给的,一年也就两三万,不过工地上的农民工一年可能也就赚个五六万,平常自己吃喝,能攒下的可能也就是两三万。
但他没有放弃这个孩子,视如己出,尽最大的能力让他上学。最终,这个孩子也很争气,毕业后入职了某电视台。
每天在现场我都很愿意听这些工人讲他们的故事,他们有着踏实的做事风格,朴实的思想,出门在外只是为了讨一份简单的生活。
住着6个人一间的活动板房,个人空间在他们眼里是不存在的事情,他们也不知道个人空间是什么意思?
还有的项目直接就是大通铺,读过大学的兄弟姐妹们最差也是八个人的上下铺,知道大通铺的可能没几个,一间大的房间住几十个人,睡眠质量差的可能一晚上都没法合眼。
打呼噜的,上厕所的,磨牙的,说梦话的,干了一天因为身体痛而呻吟的……
总之各种声音让你无法正常入睡。
在他们眼里,梦想是很遥远的东西,做好当下的事准时拿到工资才是最大的追求。
他们可能意识不到时间的流失,因为挣钱是他们最重要的事。
他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日渐变老,因为他们身上的担子不但没轻反而变重了。
他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成为社会的负担,因为他们大半辈子都在卖苦力,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
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的大哥从13岁就开始出门做事,43年的人生做了30年的工作。即使是这样,他也只能让自己的家庭过着普通的生活。
对于社会来说,他是渺小的。
但对于他自己的家庭来说,他是伟大的。至少在我心里,这些千千万的劳动者是伟大的。
当你早上七点钟还想赖床的时候,他们已经工作了一个小时。
当你纠结是十一点睡还是十二点睡的时候,他们已经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了梦乡。
当你在下雨天犹豫是坐公交还是打的的时候,他们还在身披雨衣浇筑混凝土。
当你考虑中午睡觉开空调多少度的时候,他们在顶着烈日在绑钢筋、锯木板。
我曾几何时很相信人生而平等准这个词,渐渐的我发现,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公平可言的。更让我没法接受的是,卖了半辈子苦力奉献了大好年华的农民工,在即将步入晚年时,遭到了社会的要他淘汰。
一方面在提倡延迟退休,一方面在劝退清理超龄农民工,我切实的体会到了魔幻这个词的威力。
我写这么多,不为了吐槽,也不为了表明我的立场,我只是把我的所看所想所思表达了出来,各位不要对号入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