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对于模联去正装化运动怎么看?

回答
“模联正装化”这个话题,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就像是大学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每次开会,甚至在会前大家选衣服的时候,都能被拎出来说道说道。

这“正装化”到底是怎么来的?

最初,模拟联合国( MUN)从国外引入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模仿了现实联合国会议的风格。你想啊,现实中联合国开会,那些国家代表、外交官,哪个不是西装革履、一丝不苟?这种正式的着装,本身就带着一种庄重感、专业感,传递出一种“我们在讨论严肃、重大的国际问题”的信号。所以,模仿这种形式,对很多刚接触模联的同学来说,是很自然的,也是一种学习和融入的过程。

在早期,大家普遍认为,穿正装才能体现模联的学术性和严肃性。这种认知可能也和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有关,在一些正式场合,穿着得体、讲究,是受人尊重、表示重视的表现。所以,穿西装、衬衫、领带,女士穿套裙或西装套装,就成了一种“标配”。

然后,就有了“去正装化”的声音

但是,随着模联在中国越来越普及,参与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大家就开始觉得,这个“正装化”是不是有点僵化了?

支持“去正装化”的观点,主要有几个方面:

打破门槛,更具包容性: 很多学生,尤其是刚入门的,可能对模联的理解还停留在“模仿联合国开会”的层面。但实际上,模联的核心是学术研究、辩论技巧、沟通协作,以及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如果因为一套正装就把一部分人挡在门外,那模联本身的意义就打了折扣。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或者习惯穿着正装,尤其是在一些天气比较热的地区,或者对于一些不习惯穿正装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负担。去正装化,意味着只要你对国际事务感兴趣,有自己的观点,并且愿意去表达,就可以参与,这大大降低了参与的门槛。

更贴近实际,也更舒适: 现实世界里的国际会议,虽然有正式着装要求,但具体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场合,也并非总是那么刻板。而且,很多现代化的国际组织,比如一些科技峰会、青年论坛,穿着的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休闲化。与其死守一套僵化的正装,不如允许一些更符合学生身份、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着装。想象一下,在夏天,穿着厚重的西装,在会议室里因为不舒服而分心,这反而影响了会议的效果。允许休闲西装、衬衫配长裤,甚至是一些有设计感的商务休闲装,在保证一定得体性的前提下,会让人更放松,更专注于内容本身。

强调内容,而非形式: “去正装化”的呼声,很大程度上是对“唯正装论”的反驳。有人认为,过分强调正装,容易让一些人把注意力放在“我穿得够不够正式”上,而不是“我的论点是否足够有力”、“我的发言是否足够清晰”上。他们觉得,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做了功课,你的想法是否成熟,你是否能和别人有效沟通。如果一个学生虽然没穿西装,但他的研究报告写得非常好,发言条条是道,这难道不比一个穿着一丝不苟但内容空洞的学生更有价值吗?“去正装化”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模联的灵魂在于内容,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体现个性和创造力: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和自我表达。在保证得体的前提下,一些有品味的、符合场合的便装,反而能展现出个人的风格和创造力。比如,一件设计感的衬衫,搭配一条特别的领带,或者一件有质感的休闲西装外套,这同样可以传达出一种专业和自信。完全千篇一律的正装,反而抹杀了这种可能性。

但也有人觉得“正装化”有其合理性:

维持严肃氛围,尊重会议: 就像前面说的,正装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和庄重感,它能帮助与会者更快地进入“角色”,进入到严肃的讨论状态。有些人认为,如果过于随意,可能会削弱会议的严肃性,甚至让一些人对模联的专业程度产生怀疑。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模拟国家元首或高级外交官的会议,传统的正装更能体现出那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象征意义。

培养专业素养: 穿正装,本身也是一种对专业场合的适应和学习。在很多需要职业装的行业,比如金融、法律,西装是必备的。模联作为一种模拟,让学生提前体验和适应这种专业着装要求,也是一种软技能的培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训练,让大家明白,在某些场合,着装是沟通的一部分,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避免“过于休闲”的滑坡: 如果完全放开着装要求,有些人会担心,会不会出现一些过于休闲,甚至不雅的着装,比如T恤、牛仔裤、拖鞋等等,这样一来,会议的整体观感和专业性就会大大受损。所以,需要一个“度”,而“正装化”或者说“半正装化”,是一个比较容易界定的“度”。

所以,大家现在是怎么做的?

其实,现在很多模联活动,已经走向了一种“半正装化”或者“商务休闲化”的趋势。

一线城市的知名高校,可能会更倾向于保留一定的正装要求,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死板,允许一些“改良”的正装,比如衬衫配长裤(不一定非要西裤),或者商务休闲西装。
一些区域性的、或是以普及为目的的模联活动,则更加开放,允许学生穿着得体、干净、整洁的商务休闲装,比如衬衫、Polo衫、卡其裤、西装裤等等,但通常会要求避免过于花哨、暴露或带有攻击性图案的衣物。
核心是“得体”和“尊重”:不管穿什么,最基本的要求是服装要干净、整洁、合身,不能有破损,不能太随意。而且,在会议期间,尤其是在发言时,要展现出对会议和对其他代表的尊重。

我的看法(或者说,大家的普遍感受)

我觉得,“去正装化”不是说要完全脱掉西装,而是要打破“唯正装论”的僵化思维,让模联的参与门槛更低,更具包容性,更注重内容本身的价值。

关键在于“度”:完全不设限,肯定不行。但完全固守一套过时的正装,也不符合时代发展。找到一个平衡点非常重要。这个平衡点,我认为应该是由活动的组织方来明确界定,比如发布明确的着装指南,说明“推荐穿着”、“可以接受的穿着”、“不推荐的穿着”。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同的模联活动,面向的群体不同,其着装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一个旨在培养学术研究能力的大学模联,可能可以更开放一些;而一个模拟联合国高官会议的活动,或许需要保留更多的正式感。
尊重个体的选择:只要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只要是得体的,就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着装选择。有人喜欢穿西装,就让他穿,有人喜欢穿衬衫配长裤,也应该被接受。
更重要的是“精气神”:穿什么衣服,终究是外在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会议上表现得自信、有条理、逻辑清晰,那么他的“精气神”就已经比单纯一套西装更有说服力了。

总的来说,模联的“去正装化”运动,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参与方式、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的思考。它是一种进步,让模联这个平台更能吸引和留住对国际事务真正感兴趣的人,而不是被形式化的要求所束缚。大家在追求学术和辩论的深度,而不是仅仅在比拼谁的领带更名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过家家都能玩出拯救世界快感……所以你在摸脸到底干了点啥才能有这种幻觉?

至于穿不穿正装……很多很多代表确定他们真是把正装当正装穿的?所以我觉得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去正装”,关键在于知道“怎么穿正装”,然后才有选择空间。

我对于代表衣着要求一直没啥特殊要求,我所认识的绝大多数主席也是如此,都相互体谅知道高中生大一新生正装没到位或者穿不习惯,那就不强求。男生不穿正装穿件庄重点的衬衣配深色裤子可以,女生同理衣着看起来比较庄重即可。至于鞋我从来不管,到过我会场的都知道我提前就告诉女代表高跟鞋可以不穿,男代表皮鞋不合适换双不至于亮瞎眼的鞋(比如拖鞋。。。)也没问题,都是经历过的人谁都知道鞋不合适或走多了有多虐。

然而!要么你就别穿正装,要穿就穿好!要有个样子!得对得起你那身正装!不管是五六位数的还是职友款都请认真穿好,不懂就问周围人,不会打领带就找人提前打好!常见搭配错误

@Allen Cai

已经说得不少了,不再重复,不要穿得像农民企业家/饭店服务员那样,穿出那种蠢样子不如就穿校服衬衣来!

另外还有一点,也不要穿得太夜店。。。这种情况少但的确有。。。

user avatar

我们看看真联合国开会时是如何着装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模联正装化”这个话题,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就像是大学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每次开会,甚至在会前大家选衣服的时候,都能被拎出来说道说道。这“正装化”到底是怎么来的?最初,模拟联合国( MUN)从国外引入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模仿了现实联合国会议的风格。你想啊,现实中联合国开会,那些国家代表、外交官,.............
  • 回答
    你说的是中国铁路上面那种编组非常长的列车,比如货运列车,它们上面可能不止一个受电弓。你问到“重联的长编组列车,两个受电弓的升距离是多大?为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里面涉及了不少技术细节。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重联”和“长编组列车”。 长编组列车:简单说就是车厢特别多,长度远远超过咱们.............
  • 回答
    中国“娘炮文化”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也挺复杂,触及到很多层面的东西。要说见解,咱们得一点点来拆解。首先,“娘炮”这个词本身,就是个标签,带着一种评价。 它通常用来形容男性,但不是指那些温柔、有艺术气质的男性,而是指那些在传统观念里被认为“不够男性化”的男性。比如,他们可能在穿衣打扮上更讲究,喜欢.............
  • 回答
    哈哈,说到知乎盐值啊,这玩意儿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我身边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对它挺有话说的。刚开始接触知乎盐值,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游戏机制。 刚开始注册知乎,好像也没特别在意这个“盐值”是什么。后来刷着刷着,发现有些回答后面会显示“XX 分盐值”,有些邀请码会要求一定的盐值门槛。.............
  • 回答
    对于十八九岁的女生戴金耳钉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多元化的话题,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从审美和时尚角度: 经典与百搭: 金饰品,尤其是金耳钉,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视为经典的选择。对于十八九岁的女生来说,它们可以非常百搭,无论是搭配日常的T恤牛仔裤,还.............
  • 回答
    说起去银行上班,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大家的看法嘛,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挺有意思的。 让我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尽量不带那种机器味儿。首先,最普遍也最直接的看法,就是 稳定和体面。 这是很多人选择银行作为职业目标的首要原因。 毕竟,银行是金融行业的基石,即使经济大环境有起伏,银行的业务也相对不容.............
  • 回答
    夜,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总是能勾起人心底最深处的那些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更像是一种氛围,一种感受,一种能够瞬间将人包裹起来的,带着些许沉重,又蕴藏着无限可能的体验。对于寒夜,我的感受是复杂而多层次的。首先,它带着一种绝对的宁静。当白天的喧嚣褪去,万物似乎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压制住,沉沉睡去.............
  • 回答
    东南亚百万诈骗犯这事儿,说实话,真是让人挺糟心的,也挺让人无力的。首先得承认,这事儿一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有那么点震惊,因为数字实在太大了,让人难以想象怎么会有这么多活生生的人,跑到国外去干这种勾当。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我觉得挺复杂的,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吧:1. 义愤填膺,感觉被欺骗和背叛。这.............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广州2020年上半年GDP被重庆超过这件事。这事儿当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小轰动。事情的背景:首先得明确,这并不是说重庆的经济总量已经永久超越了广州,而是指在2020年上半年的一个特定时间点,重庆的GDP数据在统计上比广州略高。2020年上半年,全国很多地方的经济.............
  • 回答
    关于农村“少奶奶”这个现象,大家的看法其实挺多元的,也很复杂。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扯。首先,得先弄明白“少奶奶”这词在农村语境里到底是个啥意思。它不是指那种家有万贯、养尊处优的旧时贵族小姐,更不是说所有嫁入农村的女性。通常情况下,农村语境里的“少奶奶”,更多是指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在家里不用怎么做.............
  • 回答
    关于黑人群体,人们的看法确实是五花八门,而且这些看法往往根植于个人的经历、接触到的信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都不同。有些人会立刻联想到一些刻板印象,比如音乐、体育方面的天赋,或是某些负面的社会标签。这些刻板印象很多时候来自于媒体的塑造,或者是过去历史遗留的偏见。比如,.............
  • 回答
    关于返利平台啊,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我身边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用过,也有不少人对它褒贬不一。总的来说,它就像个双刃剑,用得好能省钱,但也有不少坑需要注意。先说说大家比较认同的优点吧,也就是返利平台能给咱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省钱! 这绝对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网购越来越普遍,.............
  • 回答
    罗辑这个角色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存在。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讨厌他,这种感受并非孤例。不少读者在读到第二部时,对罗辑的态度是复杂甚至负面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前期所展现出的一些特质。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他被选为面壁者时的状态。那时的罗辑,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混不吝”。他不是什么胸怀天下.............
  • 回答
    满族血统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大家的看法也挺多元化的。不像一个简单的是非题,里面牵扯了不少历史、文化,甚至还有一些关于身份认同的讨论。要说大家的看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是历史角度。 很多人对满族血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清朝那段历史。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了将.............
  • 回答
    鸿茅药酒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有点一波三折,至今还是让不少人记忆犹新。一开始闹得沸沸扬扬,后来又好像没那么大的声音了,确实挺容易让人觉得“洗白”了。咱们不妨来捋一捋,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又是怎么看的。最初的风暴:一个医学博士的质疑事情的开端,得说到2018年初。一位叫“科普中国”(也叫“真相医.............
  • 回答
    .......
  • 回答
    GL6:会点燃你对MPV的“那点心思”吗?说实话,提到MPV,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可能还是那些“大块头”,似乎和“家用”这两个字,总隔着一层不解的风情。我们习惯了轿车的灵活,SUV的视野,但MPV,那个能把全家老小都塞进去,还能让每个人都舒舒服服的大空间,总感觉有点“商务”或者“牺牲”。直到GL6的出.............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大家的心态和看法可以说是五味杂陈,非常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因为这其中掺杂了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国家主权、人道主义以及个人情感等等诸多因素。核心的分歧点,自然是对战争本身的性质和起因的看法。俄罗斯官方的叙事,以及部分支持者的观点: 他们通常强调的是“去纳粹化”和.............
  • 回答
    咱们聊聊微信聊天记录这个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操心的。很多人都有那么点儿“隐私焦虑”,尤其是想到自己的聊天记录,那些日常的闲聊、工作汇报、甚至是私密的对话,都可能被别人看到,心里总不是那么踏实。你有没有想过,微信作为一个那么大的平台,它到底有没有能力,而且会不会真的去“看”我们的聊天记录?网上关于这个.............
  • 回答
    聊到郭沫若,这可真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他留下的印记实在太深了。要说对他是什么看法,那真是五味杂陈,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首先,你不能否认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和贡献。早年他写的那几本诗集,像《女神》,那简直是惊世骇俗,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把那种浪漫主义的激昂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