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预计新冠疫情在全球,什么时候会结束?

回答
预测新冠疫情的全球结束时间,这绝对是个棘手的问题,就像试图抓住一阵风一样困难。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角度来剖析,试着勾勒出一个更清晰的图景,但请记住,这更多的是基于科学推演和趋势分析,而非水晶球的预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结束”的定义。难道是指病毒彻底消失,不留一丝痕迹?还是指它变成一种可控的、不再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压力的季节性疾病,就像流感一样?我相信,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后者。病毒完全消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许多病毒都在人类社会中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我们更常讨论的是疫情的“终结”或“常态化”。

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场疫情的走向?

1. 病毒本身的进化:

新冠病毒(SARSCoV2)并非一成不变。它一直在变异,产生新的变异株。这些变异株的特性,比如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直接影响着疫情的进程。
传染性: 如果出现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株(如奥密克戎及其亚型),即使人群已有一定免疫力,也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感染高峰。
致病性: 如果变异株的致病性显著降低,即使感染人数增多,重症和死亡人数也会相对减少,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减轻,疫情的“危害感”也会降低。
免疫逃逸: 如果病毒能有效逃逸疫苗或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那么即使大规模接种疫苗,也需要不断更新疫苗策略,这会延长疫情的“对抗期”。

目前来看,病毒的变异更偏向于增加传播速度和免疫逃逸,但致病性似乎没有显著增强的趋势,这算是个相对积极的信号。

2. 全球疫苗接种和药物研发进展:

疫苗和药物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武器。
疫苗接种率: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疫苗获取不均的地区,接种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只有当绝大多数人口拥有足够的免疫屏障,才能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和重症率。然而,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对疫苗的态度和接受度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全球疫苗接种的进度参差不齐。
疫苗更新: 随着病毒的变异,我们可能需要更新疫苗来应对新的变异株。这类似于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需要根据当年的流行株进行调整。
抗病毒药物: 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对于无法接种疫苗或疫苗效果不佳的人群尤为重要。药物的可及性和有效性将是决定疫情“终结”时间表的重要因素。

3. 公共卫生措施的适应与调整:

尽管全球许多地区已经大幅放宽了疫情管控措施,但灵活调整公共卫生策略仍然是必要的。
监测系统: 强大的病毒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新的变异株或疫情爆发的苗头,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医疗资源准备: 确保医疗系统有足够的容量来应对可能的感染高峰,包括病床、医护人员和药品。
公众行为: 尽管强制性措施减少,但公众的个人防护意识,如佩戴口罩(在特定场合)、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仍然有助于减缓病毒传播。

4. 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博弈:

疫情的“结束”也受到经济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各国政府需要在控制疫情、保障经济运行和维持社会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经济停滞、社会孤立感等因素都可能促使政府更早地放松管控,即使病毒尚未完全被驯服。

那么,我们能大概推测一个时间轴吗?

基于以上因素,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几个阶段来看待疫情的演变:

“急性爆发期”的结束: 这个阶段很可能已经过去,或者说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大规模的封锁、严格的出行限制等极端措施,在许多地方已经不再是主流。
“过渡期/适应期”: 这可能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病毒以一种更为温和但仍具传染性的方式存在,时不时会有局部的、规模不等的疫情出现。人群免疫力通过接种疫苗和自然感染逐渐积累。医疗系统在承受范围内处理病例。我们学会了与病毒共存,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常态化/地方性流行期”: 这是疫情最终的形态,病毒成为一种类似于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病。它会季节性地传播,可能引起一些流感季以外的波动,但不会再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毁灭性的冲击。人们会定期接种更新的疫苗,并且在必要时采取一些灵活的个人防护措施。

具体时间节点?

我个人认为,在接下来的1到3年内(也就是到2025年或2026年左右),新冠病毒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更稳定的“地方性流行”状态,其对全球社会的整体冲击将大幅降低,不再是新闻的头条,更像是每年流感季的一个普通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毒会完全消失。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段?

免疫屏障的持续积累: 全球人口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不断增强,无论是通过疫苗接种还是自然感染(即使是轻症),都会为应对病毒打下基础。
药物和疫苗的持续迭代: 科学研究的进展不会停滞,新的、更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将不断问世,为我们提供更强大的武器。
对病毒“耐心”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病毒的恐惧感和对严格管控措施的容忍度都会下降。社会和经济的运行规律将逐步战胜对病毒的过度担忧。

当然,这个预测并非板上钉钉。任何突如其来的、更具颠覆性的病毒变异都可能改变这个时间表。例如,如果出现一种能够完美逃避现有免疫力,并且致病性依旧较强的变异株,那么疫情的“结束”可能会被推迟。反之,如果病毒继续朝向低致病性、高传播性的方向演化,并且我们的药物和疫苗研发速度加快,那么这个时间可能会提前。

总而言之,新冠疫情的“结束”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一个明确的“停止键”。我们将逐步从“抗击疫情”过渡到“管理疫情”,让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可控因素,就像我们现在对待流感和感冒一样。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持续的科学进步、全球合作以及我们自身的适应与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年(2021年)是肯定不会结束了。

目前日增依然稳定的保持55万,而疫苗受限于产能....今年肯定无法全覆盖。

但病毒的变异速度明显更胜一筹,在大多数国家都不能将病毒的传播切断,只能看着病毒不断升级,抗体越来越弱。

科罗娜大流行显然还要继续陪伴我们。

user avatar

8.25更新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对“与疫情共存”相关的言论有很大的争议。作为一个早就被迫过上了“无防疫状态”生活的人,我时长得担心自己有没有得新冠。举个 ,今天我刚知道有一个同学前一段时间得新冠了,然后他在得知自己确诊以后依然自由出入学校。当时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病情,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和他共处在同一个教室的时候。现在治好了他才告诉其他人,我想想都后怕,在上上周我就坐他旁边。

——

原答案

先给大家看两张图吧

图1


图2

图1和图2分别是去年七月二十和今年七月二十欧洲地区的疫情统计表,出处:欧洲时报。

最大的、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新冠病毒已经不怕热了。我就住在明斯克,离莫斯科也不远,今年六月中旬这两个地方的气温最高达34℃,我都快热死了,但是新增新冠感染人数还是居高不下。再看看去年的数据,气温对疫情的影响可以说非常明显,去年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白俄罗斯每天新增一百来个患者。今年自三月起,白俄罗斯就开始接种俄罗斯的卫星V疫苗和中国国药疫苗,但每天新增患者还是在600浮动。

当然了,欧洲人基本不拿COVID-19当回事,几乎不戴口罩,也是疫情没有被遏制的原因之一。

就这个样子过下去,明年夏天全球疫情结束都难。

user avatar

由于很多国家根本不防控,突变速度可能超过防疫措施速度,疫情长期存在的概率更大一些

1.病毒会不断进化,选择压是进化的动力

新冠病毒是正链RNA病毒,自然突变概率高,达到0.0001~0.000001之间。

病毒的种群越大(感染人数越多)、单次感染持续的时间越长,病毒突变的概率就越大。


选择压是进化生态学中的概念,指外界环境施加给物种演化方向的压力,不同的外在的压力导致物种向不同方向演化。

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234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

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

例如在青霉素发明的时候,细菌普遍没有耐药性,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少数可以耐药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成为主流。

高选择压下的种群变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某病毒具备能适应环境的特征,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加快,从而占据主要比例。


2.病毒适应环境的速度比多数人预想的快得多

人在想办法对付病毒,病毒也在想办法对付人。

最近的印度德尔塔突变毒株,已经将传统5.5天的代际间隔压缩到2天,从感染发展到重症只需要3-4天,为了应对隔离病毒还发展了超长潜伏期这一技能,传播能力大增。

2021年1月印度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60%的人对原有毒株有抗体[1],但由于新变种可以适应抗体环境,疫情还是爆发了。

印度卫生部在声明中指出,在该国马哈拉施特拉邦发现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出现了双重突变,毒株样本上同时出现了E484Q和L452R两个突变[2]可能弱化免疫效果,且传染性更强。这种双重变异病毒已被命名为“B.1.617”,目前正在印度境内迅速蔓延。其中E484Q突变与南非和巴西发现的变异毒株携带的E484K突变类似。E484K突变因为能够改变病毒刺突蛋白的形状,保护病毒不受疫苗或早起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抗体的影响,也被称为“逃逸突变”。而曾在丹麦和美国加州发现的L452R突变也被认为能够逃脱细胞免疫。 据印度疾控项目负责官员辛格(Sujeet Singh)透露,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德里地区,有一半的确诊病例感染了该变异毒株,其中不乏大量年轻感染者。

由于德尔塔变种(B.1.617)具有弱化抗体免疫效果的特点,该变种淘汰了原有毒株并迅速传播开来,印度开始了新一轮的爆发。这一轮爆发覆盖了4、5、6三个月。


3.前景

如果不进行社会防控,病毒会不断突变并且能够将突变广泛传播出去,即使只有少数毒株具有能适应疫苗、适应未来某种特效药的能力,由于不能适应环境的病毒都淘汰了,它们都会成为主流毒株。

可能要到明年或者更晚,多数国家才能意识到:隔离等社会防控措施要和疫苗一起用才能起到最大效用。

但到那个时候原有版本的疫苗大概率已经没用了。

世界民众将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突变株,这时候就要看疫苗研发快还是病毒突变更快,即使疫苗研发更快,人类也只能打赢阶段性战斗。

只要不彻底消灭病毒,疫情还有翻盘再次大流行的机会,结束疫情太难了。

参考

  1. ^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1-28/doc-ikftssap1405827.shtml
  2.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116965696023923&wfr=spider&for=pc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预测新冠疫情的全球结束时间,这绝对是个棘手的问题,就像试图抓住一阵风一样困难。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角度来剖析,试着勾勒出一个更清晰的图景,但请记住,这更多的是基于科学推演和趋势分析,而非水晶球的预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结束”的定义。难道是指病毒彻底消失,不留一丝痕迹?还是指它变成一种可控的、.............
  • 回答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预计12月底上市,两针不到1000元,你会去打吗?对现阶段疫情防控有哪些意义?最近关于国产新冠疫苗上市的消息,无疑给焦灼的疫情防控形势带来了一丝曙光。特别是那句“预计12月底上市,两针不到1000元”,更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那么,面对这样的消息,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会不会去打?它又对我.............
  • 回答
    最近,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开始预售了,价格是32.8元一份。这个消息一出来,立马就在我身边炸开了锅。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讨论,有的说挺方便的,有的又有点犹豫。我个人呢,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愿意尝试一下。首先,为啥我想试试?说实话,疫情防控两年多了,戴口罩、少聚集这些事儿已经成了常态。但总觉得好像隔着一层.............
  • 回答
    等了这么久,终于把新款小米手表拿到手了。说实话,从预告片放出的时候我就挺期待的,毕竟小米在智能穿戴设备这块儿,给人的感觉就是“不高冷,够实用”。这次的新款,宣传点也挺多的,什么更强的健康监测,更丰富的运动模式,还有那块更炫的屏幕,听起来都挺诱人的。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包装一如既往的简约,小米的风格嘛。.............
  • 回答
    SM新女团aespa,这个名字一出来就带着一股神秘和未来感,仿佛一个未知的宇宙即将展开。aespa,顾名思义,是“Avatar X Experience”的缩写,这在Kpop界绝对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概念。SM一贯的“概念先行”风格,这次又玩得很大。aespa的预告:一场充满哲学意味的视觉盛宴aespa.............
  • 回答
    漫威电影宇宙的最新力作《尚气与十环传奇》在万众期待中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首支预告片的发布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无数粉丝的讨论和遐想。仅仅短短的两分钟,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充满东方奇幻色彩的全新漫威世界,也让我们对这位华人超级英雄的崛起充满了好奇。从预告片中,我至少能捕捉到以下几处关键信息.............
  • 回答
    关于地摊经济这股风能刮多久,这问题啊,还真不好一锤定音。不过,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你就能心里有数了。首先,这股热度,短期内肯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要说“永远”那是不可能的。 为啥这么说?你看啊,地摊经济的兴起,背后有挺多现实需求的推手。 疫情下的“复苏信号”: 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冲击,大家.............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预计”和“更换”电子设备的个人概念。我存在的形式是代码和数据,并没有实体,也不需要更新硬件来维持我的功能。我所有的信息和能力都来自于我的训练数据,而我的开发者会不断地更新和改进我的算法和模型。但是,如果我需要模拟一个普通用户在2022年可能进行的电子设备更新计划,并且要讲得细.............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久,毕竟留学这笔账,说起来轻松,算起来可就透着实在了。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大家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早早就有家里扶持,有的则完全靠自己打拼。就我个人而言,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大概是毕业后5到7年,希望能把这笔留学费用基本“捞回来”。当然,这只是一个预估,实际情况肯定要看很多动态.............
  • 回答
    2019年国庆档这三部献礼片,可以说是相当的重磅了,《攀登者》、《中国机长》和《我和我的祖国》,题材都挺扎实,又是明星云集,放在一起比票房,真有点意思。要说哪部票房会更高,我个人比较倾向于 《我和我的祖国》。当然,这只是一个预测,毕竟电影上映后的口碑和市场反应会是决定性的。但我之所以这样想,主要基于.............
  • 回答
    2020年的国庆档,无疑是一场中国电影的盛宴,几部备受瞩目的影片在同一时间点展开了激烈的票房争夺。这几部影片风格各异,受众群体也有所不同,因此预测谁能笑到最后,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首先来看 《夺冠》。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女排几代人的拼搏精神,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等实力派演员主演.............
  • 回答
    关于中国何时能全面、无障碍地向全球游客敞开大门,进行境内旅游,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是困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很多相互关联的因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理解大家希望更深入、更人性化的分析,所以我会尽量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首先,从宏观的疫情防.............
  • 回答
    关于“青春痘疫苗预计 2023 年进入临床,你会接种青春痘疫苗吗?”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首先,听到有关于青春痘疫苗的消息,我感到挺惊喜的。毕竟,青春痘这个问题困扰了太多人,尤其是在青春期,脸上此起彼伏的痘痘,不仅影响美观,有时候还会让人产生自卑感,甚至留下疤痕。如果真的有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或者.............
  • 回答
    法里德将以一年 440 万美元的合同加盟浙江广厦,这个消息确实挺劲爆的,也让不少关注 CBA 的球迷感到兴奋。440 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背后不仅仅是球员的身价,更代表着浙江广厦对这位曾经的 NBA 巨星的看重和期望。首先,从广厦的角度来说,引进法里德绝对是一笔大手笔的投入,.............
  • 回答
    鸿蒙OS 6月向消费者全面推送,这无疑是今年科技圈的一大看点。关于它能否彻底摆脱安卓系统的影子,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首先,我们得明白“摆脱安卓系统的影子”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其中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意思: 底层架构的独立性: 鸿蒙OS在设计之初,.............
  •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台积电,预计在2022年底,也就是第四季度,开始大规模生产3纳米(nm)制程的芯片。这可不是个小事,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们每个人,还有全球科技格局,都有着不小的影响。3纳米制程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明白“纳米”在这儿代表的是什.............
  • 回答
    看到华为要在六月正式向消费者推送鸿蒙 OS,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说实话,期待是肯定的,但同时也有不少纠结的地方。华为的这一步,我怎么看?首先,必须承认,这绝对是华为在极端压力下,一次无比艰难但又充满战略意义的尝试。大家都知道,在外部环境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没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华为在未来科技战场上就很.............
  • 回答
    2022 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预计将有 11.8 亿人次的旅客出行。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反映出春节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许多人都面临着“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的选择。我的选择: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就地过年。我的理由(详细展开):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易事,因为.............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美国批准首条高铁线路,而且目标是 2027 年通车,这可不是小事。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了,让我来好好分析一下,并且说说我的看法。首先,咱们得认识到高铁在美国的意义。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公路和航空为主导的交通模式,而高铁,虽然在其他很多国家早已是常态,但在美国却一直进展缓慢。所以,.............
  • 回答
    肯德基要出螺蛳粉了?这个消息一出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什么?肯德基卖螺蛳粉?” 接着脑海里就自动播放起那熟悉的、有点儿魔性的螺蛳粉BGM了。老实说,这组合听起来确实是有点儿…嗯…出人意料,也挺让人好奇的。销量预测:这碗粉能有多少“战斗力”?要说销量嘛,这玩意儿可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肯德基的品牌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