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问答者阶级矛盾的问题
因为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心里就默认了留学是超过父母能力的奢侈消费。
没送孩子留学的父母也特别喜欢关心这个问题,来显示自己决定的英明。
为什么没人问,作为人,你用了多少年赚回你吃了爸妈20年的饭钱?
因为人默认了吃饭是刚需,奢侈消费是投资。
中国人和中国媒体有一个特点,喜欢关注小比例亲属矛盾,扩大化。最恶劣的莫过于上海的柏万青节目了。
事实上如果按数据统计,大多送孩子出国的家庭,学费根本不会影响父母生活。就像大多数孩子在诗和远方,拿着单反全球旅游写诗画画弹琴的,父母都活的舒服的不行,至少不在苟且,绝对比那些成年了就懂事勤奋自立根深的孩子父母过的幸福多了。
但是有些家庭没给孩子出国留学和诗和远方的资本,父母和孩子就喜欢找些极端例子来给自己喝安慰鸡汤。
就像那些“你看房价18年不涨了吧,还好我08年没在北京买房”“你看无人车要普及了,还好我没学车!”“你看当时留在一线的也买不起一线房子,还好我毕业就回老家了”“你看读大学也没比我中专多赚多少”“你看大学情侣最后不都是分手,还好我大学没谈恋爱”“我擦进华为这样加班还34岁就被裁了”
人特别喜欢看到当时拥有在自己能力之外选择的那批人的不幸,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事实是大多数送孩子出国的父母,根本不会考虑什么孩子快点赚回本的问题。只要自己孩子比国内读书的有竞争力,他就觉得回本了。或者只是他比较认可国外教育模式,完全不带功利的做出选择。
倒是很多普通家庭送孩子读大学算的一清二楚,提前挪用了他们准备养老的钱,等着孩子把家庭养老金补交齐。
要回读书的本,从小到大奶粉饭钱的本要不要算几年回呢?
着急尽孝是底层人的思维,拖累了他们进入社会的黄金起板时间。
所以问答两方立场不在一条线上,很难交流。
就像有的人吃自助餐是想试多种类,有的人吃最贵的吃到吐觉得回本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