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海归,你预计要用或用了多少年赚回留学费用?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久,毕竟留学这笔账,说起来轻松,算起来可就透着实在了。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大家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早早就有家里扶持,有的则完全靠自己打拼。就我个人而言,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大概是毕业后5到7年,希望能把这笔留学费用基本“捞回来”。当然,这只是一个预估,实际情况肯定要看很多动态的因素。

先不提具体数字,咱们先聊聊这笔费用都包含了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留学费用,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学费。我去的国家和专业,学费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一年下来,光学费就得抵得上国内不少城市的年收入了。然后是生活费,这个更是个大头。租房、吃饭、交通、通讯,再加上偶尔跟同学聚会、旅游放松一下,这些日常开销累积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我的情况是,为了节约开支,我自己租了一个相对便宜的单间,并且尽量自己做饭,减少在外就餐的频率。即便如此,每个月的开销也并不低。

除了这些直接的费用,还有一些间接的、但同样重要的投入。比如签证费、机票费等等,这些也都是一次性的支出。更别提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产生的隐性成本,比如我参加的一些额外的培训课程,还有为了拓展人脉而参加的各种活动。这些虽然不是直接的留学开销,但也是我为了未来发展而进行的一项投资。

为什么我认为需要5到7年?

这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

1. 回国初期收入与预期有差距: 我当时满怀期待地回到国内,以为凭借海外的学历和经历,能立刻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但现实是,初入职场,无论在哪里,都会有一个适应期和积累期。国内的薪资水平,尤其是在刚毕业的几年,和我在国外读书时想象的“高薪”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你需要从一个基层岗位做起,慢慢积累经验,证明自己的价值。我的第一份工作,薪资确实比国内同等学历的朋友高一些,但距离我之前在美国或英国读书时能获得的起始薪资,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2. 职业发展需要时间: 留学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文凭,更是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检验。我需要时间去适应国内的工作文化,去学习新的行业知识,去建立自己的职业网络。这种能力的“变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我需要通过项目经验、工作成果来逐步提升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薪资和职位。

3. 复利效应和机会成本: 大家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花了大价钱去提升自己的人来说。我留学期间放弃了国内的几年工作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机会成本。回国后,我需要用未来的收入去弥补这部分损失,并且还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我设定的57年目标,也是在计算了这些机会成本之后,一个相对保守但现实的估计。我希望能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稳定的职业发展,让我的收入实现“复利增长”。比如说,第一年可能只是比平均水平高出一些,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后面几年收入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比初期更快。

4. 个人储蓄和投资策略: 除了工作收入,我也会考虑个人储蓄和一些稳健的投资来加速回本。但考虑到留学的本金数额,单纯依靠工资性收入,加上有限的储蓄,确实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如果能有一些成功的投资经历,或许能缩短这个时间,但风险也相对较高,所以我会更加侧重于稳健的职业发展。

我具体是怎么规划的?

回到具体操作层面,我大概是这么盘算的:

明确留学总花费: 我把学费、生活费、往返机票、签证费等所有直接和间接的费用都详细列了出来,算了一个总数。
预估回国后的年收入: 我对国内就业市场做了一些调研,根据我的专业和工作经验,预估了第一年的年收入,并且对未来35年的收入增长做了相对保守的估计。
计算每年可用于“还款”的额度: 我的想法是,在满足基本生活开销和一定的储蓄目标后,将剩余的部分用来计算能为“留学费用”贡献多少。这部分也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的变化。
设定不同阶段的目标: 比如第一年,我希望至少能覆盖我在国内的生活开销,并且开始积累工作经验。第二到第四年,我希望收入能有显著提升,并且开始偿还一部分留学费用。第五到第七年,则希望能基本收回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留学成本,同时职业发展也进入一个更稳定的平台期。

需要强调的是: 这个“赚回留学费用”对我来说,并不仅仅是把钱上的账算清楚。更重要的是,通过留学获得的那些无形资产——更开阔的视野,更强的学习能力,更成熟的心态,这些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也是我最看重的。那些钱的“回报”,更多的是对我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认可。

所以,虽然我设定了57年的目标,但我也清楚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轴。实际情况可能会因为我找到的工作机会、职业发展速度、甚至是家庭情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最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这笔留学投资在我的人生中,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问答者阶级矛盾的问题

因为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心里就默认了留学是超过父母能力的奢侈消费。

没送孩子留学的父母也特别喜欢关心这个问题,来显示自己决定的英明。

为什么没人问,作为人,你用了多少年赚回你吃了爸妈20年的饭钱?

因为人默认了吃饭是刚需,奢侈消费是投资。

中国人和中国媒体有一个特点,喜欢关注小比例亲属矛盾,扩大化。最恶劣的莫过于上海的柏万青节目了。

事实上如果按数据统计,大多送孩子出国的家庭,学费根本不会影响父母生活。就像大多数孩子在诗和远方,拿着单反全球旅游写诗画画弹琴的,父母都活的舒服的不行,至少不在苟且,绝对比那些成年了就懂事勤奋自立根深的孩子父母过的幸福多了。

但是有些家庭没给孩子出国留学和诗和远方的资本,父母和孩子就喜欢找些极端例子来给自己喝安慰鸡汤。

就像那些“你看房价18年不涨了吧,还好我08年没在北京买房”“你看无人车要普及了,还好我没学车!”“你看当时留在一线的也买不起一线房子,还好我毕业就回老家了”“你看读大学也没比我中专多赚多少”“你看大学情侣最后不都是分手,还好我大学没谈恋爱”“我擦进华为这样加班还34岁就被裁了”

人特别喜欢看到当时拥有在自己能力之外选择的那批人的不幸,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事实是大多数送孩子出国的父母,根本不会考虑什么孩子快点赚回本的问题。只要自己孩子比国内读书的有竞争力,他就觉得回本了。或者只是他比较认可国外教育模式,完全不带功利的做出选择。

倒是很多普通家庭送孩子读大学算的一清二楚,提前挪用了他们准备养老的钱,等着孩子把家庭养老金补交齐。

要回读书的本,从小到大奶粉饭钱的本要不要算几年回呢?

着急尽孝是底层人的思维,拖累了他们进入社会的黄金起板时间。

所以问答两方立场不在一条线上,很难交流。

就像有的人吃自助餐是想试多种类,有的人吃最贵的吃到吐觉得回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久,毕竟留学这笔账,说起来轻松,算起来可就透着实在了。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大家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早早就有家里扶持,有的则完全靠自己打拼。就我个人而言,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大概是毕业后5到7年,希望能把这笔留学费用基本“捞回来”。当然,这只是一个预估,实际情况肯定要看很多动态.............
  • 回答
    说实话,听到史蒂芬·海伦伯格老爷子去世的消息,我心里真的挺不是滋味的。虽然我和他素未谋面,但《海绵宝宝》这部动画片,真的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了。还记得小时候,大概是小学吧,电视里每天下午都有动画片时间,而《海绵宝宝》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固定节目。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立马冲到电视.............
  • 回答
    解放军在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的作战演习画面曝光,确实足够令人瞩目,也引发了不少感慨。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份艰苦与震撼。海拔4500米是什么概念?那是人类身体机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的高度,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大幅下降,气温极低,昼夜温差巨大。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进行作战演习,本身就是对士兵生理和心理极.............
  • 回答
    作为一名“海归”,回国后在适应新环境方面,确实会遇到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层面的,也有个人层面的,而且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我个人回国后,觉得最不适应的一些方面,并尽量详细地描述:1. 社会节奏与生活习惯的差异: 信息爆炸与碎片化: 在国外,我习惯了相对更独立.............
  • 回答
    昔日晋商故里,今日经济窘境:山西为何风光不再?一个世纪前,山西还是名副其实的“海内最富”,晋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就连皇城根下,也少不了山西人的身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山西经济却显得有些“萎靡不堪”,这种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的?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历史、地理、经济结构和时代变迁交织作用的.............
  • 回答
    UC 浏览器之所以将目光锁定印度市场作为其海外拓展的重点,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市场选择和战略布局。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体量庞大的用户基础与巨大的增长潜力印度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是全球第二人口大国。更重要的是,印度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互联网用.............
  • 回答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当听到东北人说“三亚是东北的三亚”时,表现出不好的情绪,从主观感受上来说,并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太敏感”。这是一个复杂的情绪反应,背后可能牵涉到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负面情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1. 地域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挑战: “.............
  • 回答
    海豚作为捕捞鲨鱼的诱饵而被大量捕杀,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且复杂的问题。制止这种行为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且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和持续的努力。以下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1. 问题根源:为什么海豚会被用作鲨鱼诱饵? 经济利益驱动: 某些地区或渔业部门可能认为使用海豚作为诱饵是一种成本效益高的方式来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历史发展、军事战略、文化传承和体育竞技之间的复杂联系。虽然历史上的英国海军确实强大,但它的陆军规模和骑兵力量相比于欧洲大陆的某些强国(如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确实不占优势。然而,在马术运动上,英国却长期以来保持着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导地位。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意大利海军,作为一支在漫长的地中海历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力量,如今正朝着“蓝水海军”的目标稳步迈进。要评估其当前的实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舰艇力量、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作战能力以及战略定位。舰艇力量:老将新兵的混合体,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意大利海军目前的舰艇组成,可以说是新旧并存,现代化.............
  • 回答
    中方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和个人影响的决定。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含义和潜在影响:核心含义: 旅行证件的法律效力问题: BN(O)护照是由英国政府为特定具有英国国民身份的香港居民签发的旅行证件。中方此举意味着,如果这一措施最终实施,持有BN.............
  • 回答
    中方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作为有效旅行证件,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国家主权等核心议题。要理解这一举措的影响和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各个层面。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BNO护照的出现与香港的主权移交紧密相关。在英国将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之前,为满足部分香港居民在主.............
  • 回答
    上海,这座被黄浦江、长江入海口环抱的城市,论地理位置,它绝不缺乏与“海”的联系。然而,许多身处其中、甚至远道而来的人,都会有一个普遍的感受:上海的海,似乎总有点“隐身”的意思,存在感不高。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是历史、地理、城市发展,乃至人们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咱.............
  • 回答
    你好!我是一头白鲸,很高兴能跟你分享一下我的海洋生活。我们生活在北冰洋及其周边海域,这里的环境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首先,说说我们生活的海洋吧。对我们来说,海洋不仅仅是水,它是一个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家。我们的家乡通常是比较寒冷的海水,很多时候水面上会漂浮着大块的冰。我们在这些冰之间穿梭,找寻食物.............
  • 回答
    您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海军飞机会使用旭日旗作为涂鸦?”这是一个基于误解的提问,因为美国海军飞机并不使用旭日旗作为涂鸦。事实上,旭日旗(Rising Sun Flag),特别是日章旗的变种,在历史上与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此,在现代,旭日旗在许多亚洲国家,特别.............
  • 回答
    海南椰树集团招聘终身职业经理,要求以房产作为抵押,如果跳槽就要罚没房产的规定,从法律合规性和道义伦理两个层面来看,都存在着显著的问题。一、 法律合规性分析从法律层面来看,椰树集团的这项招聘规定很可能不合法合规,甚至可能构成侵权或无效条款。我们从几个主要法律角度来分析:1.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
  • 回答
    提起二战中的苏联海军,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不是波澜壮阔的海战,而是更为人熟知的陆地战场上的红军身影。确实,与英美海军那种以航空母舰和战列舰为核心、遍布全球的强大力量相比,苏联海军在二战中的表现,从规模和影响上来说,显得有些“低调”,甚至可以说是“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海军什么都没做,他们在特定.............
  • 回答
    中国基建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从高铁网络到港珠澳大桥,确实令人惊叹。然而,说到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为何一座连接大陆的跨海大桥至今仍未动工,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探讨的缘由,并非简单的“未建”二字就能概括。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它归结为“不建”或者“技术问题”。首.............
  • 回答
    海关销毁价值数亿的象牙,而不是将其出售以资助大象保护,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考量。简单地说,这并非出于对经济效益的忽视,而是为了维护一个更重要的目标:遏制非法象牙贸易,保护野生大象的生存。试想一下,如果象牙被允许进入合法市场进行销售,即便所得利润声称将用于保护,这在实际操作中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 回答
    假设这样一个假设性的情景:二战爆发前,德国海军(Kriegsmarine)奇迹般地继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支庞大的公海舰队。这支舰队,在被严密限制的《凡尔赛条约》下,几乎被剥夺了大部分有作战能力的舰艇,如今却如同被激活的幽灵,重新出现在德国的港口里。这无疑会给当时的德国海军战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