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领域有哪些经典的研究或综述?

回答
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它旨在让信息易于理解、使用和获取,以解决复杂的信息呈现问题。以下是一些信息设计领域的经典研究和综述,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核心思想、贡献以及对该领域的影响:

一、 信息设计的早期奠基与理论基础

在信息设计成为一个独立领域之前,许多思想家和实践者已经为之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在可视化和通信领域。

1. 科学可视化与数据可视化先驱

虽然不是直接称为“信息设计”,但许多科学和数据可视化的先驱工作是信息设计的基石。

William Playfair (18世纪末): 被誉为“数据可视化的鼻祖”。他发明了现代统计图表的先驱形式,如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他的贡献在于:
将抽象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 通过图形,普通人也能理解经济和社会数据,例如《商业与政治的插图》(The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tlas)。
强调图表作为证据和论证的工具: 他的图表不仅仅是美观,更是用来支持他的论点,揭示数据的趋势和模式。
经典著作: 《商业与政治的插图》(1786)、《统计学的要素》(1795)。
影响: Playfair 的工作为后来的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图奠定了基础,证明了视觉化在沟通信息方面的强大力量。

Florence Nightingale (19世纪中叶): 虽然以护士身份闻名,但她是早期将数据可视化用于公共卫生宣传的先驱。
玫瑰图(或称极面积图/扇形图): 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她使用一种创新的图表来展示因战争伤病死亡的人数远高于战斗伤亡人数。这个图表直观地揭示了卫生条件差是主要死因。
经典著作: 《印度陆军卫生情况报告》(Notes on Matters Affecting the Health, Efficiency and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British Army in India)。
影响: Nightingale 的工作证明了可视化在说服决策者、推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她将数据与叙事相结合,使其更具影响力。

Otto Neurath (20世纪初中叶): 奥托·诺依拉特是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也是 ISOTYP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Typographic Picture Education) 的创始人,这是信息设计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ISOTYPE: 一种基于国际通用符号系统的视觉语言,旨在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清晰地传达统计数据和社会信息。
核心原则:
简化: 将复杂的统计数据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图标。
标准化: 建立一套统一的图标语言,确保一致性。
数量表示: 使用图标的数量来代表数量,或者通过大小变化来表示比例(虽然 Neurath 倾向于数量一致)。
避免扭曲: 力求在简化中保持数据的真实性,避免误导。
易于记忆和传播: 使信息能够被大众快速理解和记忆。
经典著作/贡献: Neurath 本人著作甚多,但 ISOTYPE 的实践和理论体现在其团队的众多出版物和展览中。他与 Marie Reidemeister (后来的 Neurath) 和 Gerd Arntz 合作,创建了大量的 ISOTYPE 图标和图表。
影响: ISOTYPE 直接影响了现代信息图、数据可视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及通用的视觉沟通方法。它强调了信息设计的社会责任和普适性。Neurath 的理念是信息设计“为所有人而设计”的早期体现。

2. 信息论与早期传播理论

信息论为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数学和理论框架,对信息设计有深远影响。

Claude Shannon (1948):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
核心概念:
信息熵 (Entropy): 衡量信息的不确定性或信息量的大小。
信道容量 (Channel Capacity): 信道能够可靠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
编码理论: 如何高效、可靠地传输信息,减少噪声干扰。
经典论文: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1948)。
影响: 虽然 Shannon 的理论是关于通信系统的,但其核心思想——信息的量化、传输、信道限制和噪声——深刻影响了信息设计对“清晰性”、“效率”和“可理解性”的追求。信息设计可以看作是在人类认知和感知层面上应用信息论的原理,以最小化“噪声”(误解、混淆)并最大化信息的“有效性”。

3. 视觉设计与认知心理学交叉

将视觉设计原则与人类认知能力相结合,是信息设计的重要驱动力。

Rudolf Arnheim (20世纪中叶): 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和心理学家,是“视觉思维”的倡导者。
核心观点: 视觉感知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有组织的、基于原理的认知过程。视觉形式本身就承载着意义和信息。
经典著作:
"Film as Art" (1933): 早期对视觉媒介的艺术和认知分析。
"The Psychology of the Artist" (1949).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 (1954): 这是他的代表作,详细探讨了视觉知觉的组织原则,如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共同命运等,这些原则后来成为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的指导原则。
影响: Arnheim 的工作强调了视觉形式的力量,以及理解人类感知机制对于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他的视觉知觉原则(如 Gestalt 原则)至今仍是信息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的基础。

二、 信息设计领域的经典研究与著作

随着信息爆炸和技术发展,信息设计逐渐成为一个明确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1. 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图的经典实践者与理论家

Edward Tufte: 毫无疑问是信息设计领域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尤其是在数据可视化方面。他的著作是信息设计领域的圣经。
核心理念:
高数据墨水比 (High DataInk Ratio): 强调图表中用于展示数据的“墨水”(像素)与总“墨水”的比例应该最大化,而用于非数据元素的“装饰性”墨水应该最小化。
避免图表混乱 (Chartjunk): 指的是图表中那些不传达信息、纯粹为了装饰而存在的元素,它们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降低信息传递的效率。
可视化是认知工具 (Visualization as a Cognitive Tool): 认为可视化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关系和趋势。
小平面多视图 (Small Multiples): 通过并列显示一系列相同类型的图表,每个图表展示不同子集的数据,从而方便比较和分析。
严谨性与诚实性: 强调可视化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数据,避免误导。
经典著作 (被称为 "The Tufte Trilogy"):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1983): 奠定了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则,引入了“数据墨水比”和“图表混乱”等概念。
"Envisioning Information" (1990): 探讨了如何将信息可视化得更清晰,引入了“小平面多视图”、“数据密度”等概念,并讨论了信息设计的历史和美学。
"Visual Explanations: Images and Quantities, Evidence and Narrative" (1997): 关注如何利用视觉手段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技术说明,以及如何讲好一个数据故事。
后续著作: "Beautiful Evidence" (2006) 进一步深化了他的观点,强调了视觉证据的严谨性和说服力。
影响: Tufte 的著作不仅影响了数据可视化领域,也深刻影响了信息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报告撰写和任何需要清晰传达信息的领域。他建立了一套评估信息可视化好坏的标准,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遵循。

William S. Cleveland: 另一位在数据可视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他的研究更侧重于实验心理学和人类感知对可视化设计的影响。
核心理念:
视觉感知理论 (Perceptual Theory of Graphical Perception): 关注人类如何通过视觉来感知图表中的不同视觉元素(如点、线、角度、长度、颜色等),并据此构建了视觉编码的等级(如位置比长度更易于感知)。
用户中心的设计: 强调设计应考虑用户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负荷。
强调图表类型的选择: 基于感知原则,指导设计师选择最有效的图表类型来展示特定类型的数据关系。
经典著作:
"The Elements of Graphing Data" (1985): 提出了数据图表的通用结构和原则,详细讨论了数据如何映射到视觉元素上,以及如何评估图表的有效性。
"Visualizing Data" (2002): 进一步扩展了其理论,提供了更多关于如何设计有效可视化图表的指导和示例。
影响: Cleveland 的工作为信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他系统地研究了视觉变量的感知有效性,帮助设计者理解为什么某些图表比其他图表更有效,以及如何优化图表设计以提高信息的传达效率和准确性。

2. 信息架构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A)

信息架构是信息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关注在复杂系统(如网站、软件、数据库)中组织、导航和检索信息的方式。

Richard Saul Wurman: 被认为是信息架构领域的开创者和重要推动者。
核心理念: 认为“信息”本身是需要被组织的,就像建筑需要设计一样。信息架构关注“信息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中被组织和呈现,以便人们更容易找到和使用它”。他强调“易理解性”和“易用性”。
经典著作:
"Information Architects" (1997): 这是 IA 领域最早的、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汇集了许多早期 IA 实践者的思想和案例。
"Understanding USA" (1988), "Twins" (1987), "Harvard/MIT Handbook of Health Care" (1992) 等一系列以信息设计和组织为核心的书籍。
影响: Wurman 的工作将信息组织提升到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层面。信息架构的理念对于设计信息丰富且易于导航的网站、应用程序、博物馆展览、城市规划等至关重要。

Peter Morville & Louis Rosenfeld:
经典著作: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1998, and subsequent editions): 这本书被誉为信息架构领域的“圣经”。它系统地阐述了信息架构的概念、原则、方法论和实践。
核心内容:
信息架构的组成部分: 定义了 IA 的核心要素,包括组织系统(索引、层级、矩阵)、命名系统(标签、分类)和导航系统(全局、局部、上下文导航)。
信息架构流程: 描述了 IA 的设计过程,包括研究、策略、设计、实施和测试。
用户研究的重要性: 强调了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对于设计有效 IA 的关键作用。
不同类型的 IA: 讨论了网站 IA、软件 IA、博物馆 IA 等。
影响: Morville 和 Rosenfeld 的书将信息架构从一个概念性的领域转化为一套实用的设计方法论,对无数的 IA 实践者和网站开发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互联网信息组织方式。

3. 综合性的信息设计理论与实践

Aaron Marcus: 信息设计的先驱之一,尤其在人机交互 (HCI) 和可视化信息设计领域。
核心理念: 强调视觉传达、人机交互设计、信息可视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他倡导将科学原理、艺术美学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创造高效、易用且富有吸引力的信息产品。
经典著作:
"Graphic Design for the Computer Age: New Trends in Design" (1973): 早期探索计算机图形设计和视觉传达的著作。
"The Futur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1999): 探讨了新媒体和技术的兴起对视觉传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Design, User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 Theory, Methods, Tools and Practice" 系列会议论文集(作为主编或作者),反映了他对 HCI 和信息设计前沿的关注。
影响: Marcus 的工作连接了图形设计、HCI 和信息设计领域,强调了信息设计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用户体验和多媒体信息设计方面。

Brenda Laurel: HCI 和交互设计领域的思想家,她的工作对信息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体验”层面。
核心理念: 强调“沉浸式体验”和“叙事”在人机交互中的作用。她认为设计不应仅仅关注信息的效率,更要关注用户在与信息互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经典著作:
"Computers as Theatre" (1991, revised 2013): 将戏剧理论引入计算机界面设计,强调了角色的塑造、场景的构建以及用户在系统中的“扮演”角色,从而创造更具吸引力和情感共鸣的体验。
影响: Laurel 的思想推动了信息设计从单纯的“信息传递”向“信息体验”的转变,尤其是在游戏设计、虚拟现实和互动叙事等领域。

Constantin Brancusi, Max Bill, Josef Albers 等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 虽然不是直接研究“信息设计”,但他们的现代主义艺术和设计理念,如简化形式、几何抽象、色彩理论、材料的真实性等,为信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美学和形式语言。例如,Max Bill 的作品体现了将数学和逻辑结构转化为视觉形式的能力。

三、 信息设计领域的研究方法与趋势

现代信息设计研究不仅关注理论,还涉及实证研究和新兴领域。

用户研究与可用性测试: 信息设计实践通常依赖于用户研究方法,如访谈、问卷调查、卡片分类、导航测试等,以评估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认知科学与心理学: 继续深入研究人类的学习、记忆、注意力和决策过程,为信息设计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数据科学与可视化: 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更复杂的数据集的可视化方法,如网络可视化、地理空间可视化、交互式可视化等。
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 (UX) 设计: 信息设计与交互设计和UX设计紧密融合,共同关注如何创造直观、高效、令人愉悦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信息可视化与科学可视化: 持续发展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数据可视化,如生物信息学、气候模拟、天文学等领域。
语言学与符号学: 研究语言、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设计更清晰、更易于理解的标识、图标和文本。

总结

信息设计的经典研究涵盖了从早期的统计图表创新、视觉语言的创建,到现代的数据可视化原则、信息架构方法论,再到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等更广泛的领域。这些研究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升信息的可用性、可理解性和有效性。

早期奠基者如 Playfair, Nightingale, Neurath 证明了视觉化在沟通和说服方面的力量。
理论家如 Shannon, Arnheim 提供了信息传递和视觉认知的科学基础。
数据可视化大师如 Tufte, Cleveland 建立了评估和设计数据展示的黄金法则。
信息架构的先驱如 Wurman, Morville & Rosenfeld 关注了信息组织和导航的系统化。
综合性实践者如 Marcus, Laurel 将信息设计与人机交互、用户体验和叙事深度融合。

这些经典研究和著作构成了信息设计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它们不断启发着新的研究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增长和复杂化的信息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Kamenica自己写了一个文献综述:

Bergemann和Morris同样写过一篇综述:

Bergemann, Dirk, and Stephen Morris.2019."Information Design: A Unified Perspectiv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57 (1): 44-95.

另外如果要充分理解这个方向的贡献,可能需要浏览一下persuasion领域尤其是soft information这个topic的文献,因为这两个方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是sender有commitment power,另一个是没有,这样带来了很不同的结果。

persuasion领域JEP上有一篇很好的文献综述:

Milgrom, Paul.2008."What the Seller Won't Tell You: Persuasion and Disclosure in Market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2 (2): 115-131.

user avatar

我顺便贴全了把

1) 和以前文献的联系:证明Information Design的solution是一个BCE

2) 显示原理:通过BCE证明显示原理

然后同作者的另一篇On Information Design in Games (JPE)从EGT角度证明了feasible solution和prior的关系


3) 另一个角度的解集: 给定信息结构暧昧性下的鲁棒拍卖,后续文章主要是du songzi的几篇


4) 几个比较有用的技巧

这篇可以说将solution的characterization一网打尽了

这篇从price function角度讲solution,我开始时候低估了这个tricky,后来听SK讲他们的新文章才知道其power (Piotr Dworczak的其他几篇也可以看看


5)几个可能有趣的应用模型


当然我没写过的也有很多valuable的(但不代表有趣


有一说一,我觉得这玩意比机制设计的框架清晰多了,毕竟约束条件简单多了(主要就bayes plausible,然后就被大家玩成了SOSD/MSP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