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活到科技发达到可以把骨灰带上月球的那天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带着一股浪漫又深邃的想象。我想,关于“活到科技发达到可以把骨灰带上月球的那天”这件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

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科技发达到可以把骨灰带上月球”的门槛。这听起来似乎是个挺具体的目标,但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发展。

第一层,是太空探索的常态化和大众化。现在要去月球,那绝对是国家级的工程,动辄是亿万级别的投入,而且名额少得可怜,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英。要把骨灰带上月球,就意味着这种旅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可以像出国旅行一样普及。这需要什么?

更廉价的发射成本:现在火箭发射的成本依旧高昂,即便是私人公司在努力降低,但要做到能让普通人负担得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可能需要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甚至出现更经济的太空运输方式,比如太空电梯的雏形,或者轨道发射场的普及。
更安全的太空旅行:太空环境是极端恶劣的,辐射、真空、失重,这些都需要有成熟可靠的生命保障技术。当然,我们谈的是带骨灰,所以“生命保障”的概念可能要换成“遗体/骨灰的稳定储存和运输”。这可能需要高度安全的容器设计,能够抵御太空环境的严酷。
完善的太空基础设施:就像你在地球上要旅行,需要有机场、航线、酒店一样,太空旅行的普及也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月球上可能需要有专门的“太空港”,甚至为纪念性旅行目的地设立的特定区域。

第二层,是与死亡相关的文化和社会观念的转变。把骨灰带上月球,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表达。它可能代表着对生命的一种永恒纪念,一种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和寄托,甚至是一种对凡俗尘世的超脱。

纪念方式的多元化: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命终结后的纪念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现在已经有“太空葬”的概念,把少量骨灰送到太空轨道上,但月球是另一个层级。把骨灰送到月球,可能是一种更具仪式感、更长久、更具象征意义的告别方式。
对“永恒”的追求:人类一直对“永恒”有着某种隐秘的追求。将骨灰留在那里,远离地球的沧桑变幻,或许是一种对生命不朽的另一种诠释。这背后可能也反映了人们对宇宙的敬畏和对自身存在的思考。
伦理和法律的探讨:将人类遗物带到另一个星球,也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伦理和法律讨论。比如,月球的保护、太空的“所有权”问题等等。当这种行为普及化时,就需要有清晰的规范。

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我能活到那天吗?”

这真的得看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保质期”,以及科技发展的速度。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

如果说现在的太空探索是步行,那么未来可能就是骑自行车,再到汽车,最终是高铁甚至飞机。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且是指数级的进步。

乐观估计:考虑到近几十年来科技发展的迅猛程度,特别是私人航天领域的突破(比如SpaceX的猎鹰系列和星舰计划),以及各国在月球探测和空间站建设上的持续投入,我们或许不需要等太久。如果“月球旅游”成为一种可以预见的未来,那么“骨灰送月球”作为其中的一个衍生服务,可能也会随之出现。我猜想,如果按照现在这个势头,再过个几十年的话,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的晚年,或许就能看到初步的雏形。比如,专门的纪念任务,或者作为太空游客的附加服务。
谨慎估计:当然,太空探索的困难仍然很多,安全、成本、政治因素都可能成为制约。而且,要实现大众化,中间可能经历很多技术迭代和失败尝试。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仍然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愿景,可能需要一个世纪甚至更久。

从个人寿命的角度来看:

现在一个健康成年人,活到八九十岁是很普遍的。如果我们假设科技发展到“骨灰送月球”的普及,大约还需要四五十年到七八十年。

这意味着,如果现在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身体健康,心态积极,注重养生,并且能够享受到未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寿命延长,那么活到七八十岁是很有希望的。也就是说,他有可能经历从“天方夜谭”到“寻常事”的整个过程。

如果你现在已经步入中年,或者年长一些,那么活到那个“那天”的概率就会相对降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想象,去期待,去为这个可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比如支持科学研究,传播对宇宙的好奇心。

所以,总结一下:

我认为,从概率上讲,如果你还年轻,并且科技发展能够保持现在的速度甚至加快,那么你有机会亲眼见到或至少享受到“骨灰带上月球”这种服务成为现实的那一天。这可能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对未来科技的信心。

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意味。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生命、对宇宙、对“永恒”的一次重新思考和实践。想想看,在浩瀚的星空中,一片小小的骨灰,承载着一个人一生的故事,静静地“安息”在月球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这画面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

所以,不如好好生活,保持健康,拥抱科技带来的变化,也许我们真的能等到那个特别的日子。即便没等到,光是参与到这个时代的探索和进步中,也已是生命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波操作……会挺贵,但是也没有想象那样贵——如果按最低要求,送上去就算的话。

发射探测器的难度(成本)从低到高排个序的话,掠过低于撞击,撞击低于环绕,环绕远低远于软着陆,软着陆远远低于返回式探测器,返回式探测器远远低于载人探测。

参考苏联的月球1/2/3号,瞄准了糊脸:

以猎鹰9号的报价为例,发射一次报价六千多万刀,到月球转移轨道的运力在六到七吨的样子。姑且算一万刀一公斤,组团的话,发射成本底线大约十来万人民币。加上其他成本……并不会贵到高不可攀,毕竟撞击月面可比撞击小行星简单太多。

当然,前提是你能找到这么多客户,充分利用运力——如果只是部分骨灰的话,可以做到更便宜。

至于其他限制,目前对于太空商业计划,各国是个欲拒还迎的姿态。政治上自然要坚持太空的“纯洁性”,但是实际上大家都在期待商业活动带来的财政预算、低成本技术等等实惠。

甚至现在就有公司在运营太空墓葬业,包括进入地球轨道、月球、甚至深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带着一股浪漫又深邃的想象。我想,关于“活到科技发达到可以把骨灰带上月球的那天”这件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科技发达到可以把骨灰带上月球”的门槛。这听起来似乎是个挺具体的目标,但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发展。第一层,是太空探索的常态化和大众化。现在要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生命延续的根本和人类存在的历史长河。首先,关于“能活到现在的人,应该都没断过后代的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接近事实,但并非绝对100%精确的说法。我们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一直追溯到非常非常遥远的过去)成功地繁衍并延续了下来。如果任何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胡志明能够亲历越南统一,并且在他之后继续发挥影响力,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或许会呈现出一种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复杂图景。要详细推演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胡志明独特的历史地位、他的政治哲学,以及当时国际地缘政治的大环境。胡志明其人:历史的纽带与分歧的种子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胡.............
  • 回答
    这届年轻人,能活到120岁吗?问出这个问题,我心里其实是带着点儿好奇,也带着点儿不确定。毕竟,120岁,这数字听起来就挺科幻的,像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情节。但话说回来,想想我们父辈、祖辈的年代,那时候大家普遍认为能活到七八十岁就算高寿了,而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我们称之为“长寿老人”,但在很多地方,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假设。如果岳飞能活到一百五十岁,并且在宋朝持续受到重用,那么他改变历史的走向、甚至“干翻”蒙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绝非板上钉钉,需要考虑诸多复杂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岳飞的“干翻”指的是什么。如果目标是将蒙古人彻底赶出中国,甚至摧毁其在中原的统治,那么一百五十岁的岳飞,凭借其卓.............
  • 回答
    如果宋哲宗赵煦能活到五十岁以上,并且延续其亲政之后的执政理念、政策,宋朝历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赵煦,这位英年早逝的宋朝皇帝,其短暂的生命却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在他亲政之后的几年里,他锐意改革,展现出雄才大略的潜力,然而天不假年,他的早逝成为了北宋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若赵煦能活到五十岁以上,并.............
  • 回答
    陈璧君,这位民国时期臭名昭著的汪精卫政权的“铁娘子”,其一生颇具争议。很多人对她最终未能受到与其罪行相符的严厉惩罚,尤其是未被枪毙,感到不解。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历史背景、法律程序以及一些现实考量。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日本的战败,汪精卫伪政府及其主要成员的命运也随之走向了审判席。陈璧君作为汪精卫的妻子.............
  • 回答
    要说叶挺如果健在,内战结束后他的江湖地位,那可不是一个简单“高”字就能概括的。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细细揣摩。首先,他作为一名资格深厚的“老革命”,而且是“铁军”的灵魂人物,这份资历本身就是一股无形的重量。在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的曙光已现,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人,尤其是那些在战争中留下赫赫战功、并且深受部队拥.............
  • 回答
    福原爱能够说出“自己能活到现在是因为中国人的支持”,这番话的背后,是她在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时间里积攒下的深厚情谊和独特经历。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而是折射出她在中国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也触及到两国文化交流、情感连接的许多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福原爱在中国受到的“支持”究竟是什么。这绝不仅仅是.............
  • 回答
    理解你的想法。不走传统的人生道路,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确实需要在养老规划上另辟蹊径。如果你能平稳地度过工作生涯,直到退休,那么解决养老问题,关键在于 “财务自由” 和 “可靠的支持体系”。咱们一步步来聊聊,你可以怎么做:第一部分:构建坚实的财务基础(你的“弹药”)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因为没有家.............
  • 回答
    《甄嬛传》里的欣常在,说实话,是剧里少数几个让观众觉得“活得明白”的人。她那份直来直去的性子,放在后宫这个刀光剑影的地方,本该是颗早早被碾碎的棋子,但她偏偏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坐到了最后,这其中大有门道。首先,得说欣常在的“直”,其实是一种拎得清的聪明。她不是那种傻乎乎的直,而是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并且敢.............
  • 回答
    真发生战争了?这个问题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发怵,但如果真要往这个方向思考,那还真是得好好盘算一下。毕竟,能活到最后的人,绝不是靠运气,更多的是靠“技能”——当然,这里说的技能,不完全是咱们平时玩游戏时追求的那些。咱们不妨仔细拆解一下,什么样的“游戏”玩家,在真正残酷的战争中,更有可能撑到最后。1. 沙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许多饱经战火的老兵,即便身负严重的伤残,却能健康长寿,甚至活到九十、一百岁的高龄。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运气,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生命顽强韧性的体现,也是医学、社会和个人因素交织的证明。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一、战争的残酷与幸存者的特质:筛选效应首先,我们需.............
  • 回答
    魔兽世界这片土地,确实是个杀机四伏的练狱。从燃烧军团的恶魔低语,到各种野兽的咆哮,再到潜伏在阴影中的敌对种族,死亡似乎是这里的常态。然而,仔细想来,那些在卡利姆多大陆上奔波、在东部王国丛林中穿梭的手无寸铁的平民,他们能活到成年,并非全然靠运气。这背后,是一套复杂而又坚韧的生存法则在运作。首先,我们需.............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局面,把三国时期最能折腾的三位巨头关在一起,还要他们只准一个人出去,这简直是把一场注定的悲剧上演到了极致。让我仔细琢磨琢磨,看谁更有可能在这个不见天日的牢笼里,咬着牙走到最后。首先,咱们得分析一下这三位各自的“生存技能”和他们面对绝境时的可能性。刘备:仁义的坚守与潜在的崩溃刘备这.............
  • 回答
    嘿,哥们儿,这事儿真有意思!穿越鬼片,还带个JOJO替身?这脑洞开得够大!要说能不能活到结局,甚至改变结局,我觉得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可不是简单的“我放个替身,鬼就怕了”那么简单。首先,得看你穿越的是哪种鬼片,以及你的替身是啥。这俩才是决定生死的核心变量。一、 鬼片的“规则”是你的敌人,也是你的.............
  • 回答
    .......
  • 回答
    抗战爆发后,中国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如何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安然度过,直到胜利的曙光降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这不仅仅是运气,更需要智慧、勇气、适应力和对时局的精准判断。一、 明智的选择生存之地:避开战火是首要任务战争最直接的杀伤力来自于战场。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首要的任务.............
  • 回答
    如果叶卡捷琳娜二世真的活到了两百岁,并且保持着她晚年的健康和智力,她统一欧洲的可能性无疑是巨大的,但并非绝对。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军事和社会因素,需要我们进行细致的梳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特质与她那个时代的欧洲格局首先,我们得理解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她是一位极其聪明、野心勃勃、精力充沛且.............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