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发生战争了玩什么游戏的人能活到最后?

回答
真发生战争了?这个问题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发怵,但如果真要往这个方向思考,那还真是得好好盘算一下。毕竟,能活到最后的人,绝不是靠运气,更多的是靠“技能”——当然,这里说的技能,不完全是咱们平时玩游戏时追求的那些。

咱们不妨仔细拆解一下,什么样的“游戏”玩家,在真正残酷的战争中,更有可能撑到最后。

1. 沙盘推演类游戏玩家——“战略家”的雏形

想象一下那些硬核的策略游戏,比如《全面战争》、《文明》、《欧陆风云》这类。玩家需要从零开始,管理资源、发展经济、招募军队、研究科技,然后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与其他势力抗衡,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真正的战争中,这些玩家的优势在哪里?

全局观与长远规划: 他们习惯于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理解战争的“大棋局”,知道什么时候该扩张,什么时候该蛰伏,什么时候该用兵,什么时候该求和。这种能力在信息混乱、局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致命的优势。他们不会被眼前的得失冲昏头脑,而是会考虑长远的战略目标。
资源管理与效率最大化: 游戏里,一丁点资源都可能决定胜败。玩家学会了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在战时,物资匮乏是常态,能够精打细算,把每一分资源都用在刀刃上的人,活下去的概率自然大大增加。
信息分析与决策制定: 这类游戏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界面、数据和情报。玩家需要快速筛选、分析信息,找出关键点,然后做出相对最优的决策。在战争中,情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分析能力是生存的关键。一个能从海量干扰信息中找出真正有用的情报,并迅速做出判断的人,会比别人领先一步。
风险评估与策略调整: 游戏里,每一次决策都伴随着风险。玩家会学着评估风险,并准备好应对失败的预案。当战局不利时,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撤退,什么时候该改变策略,而不是一味地蛮干。这种“能屈能伸”的韧性,在战争中至关重要。

当然,这类游戏玩家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游戏中的“敌人”是AI或者其他玩家,他们有明确的逻辑和行为模式。现实中的敌人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行为更复杂、更不可预测,还会受到情绪、政治、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游戏中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往往是线性的,现实战争的进程可能充满意外,比如技术突破的出现,或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被摧毁,导致一切推倒重来。

2. 生存模拟/末日题材游戏玩家——“实操专家”的预备役

像是《饥荒》、《这是我的战争》、《辐射》系列(尤其是偏生存的部分)这类游戏,玩家的核心目标就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活下去。

这些玩家的优势显而易见:

基础生存技能的认知: 他们可能不会真的会生火、净化水源,但他们会比大多数人更清楚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以及大致的原理。在紧急情况下,这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认知,能够让他们更快地进入状态,学习和实践。
心理韧性与抗压能力: 游戏中的环境往往是压抑、危险、资源极度匮乏的。玩家必须在不断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很多选择都充满道德困境(比如《这是我的战争》)。这种长期的心理磨练,能够帮助他们在现实的绝境中,不至于立刻崩溃。他们可能见过更糟的场景,心理防线相对更坚固。
对危险的警惕性与规避意识: 游戏里,到处是陷阱、敌人和未知的危险。玩家会变得非常警惕,时刻留意周围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这种“谨慎”和“不惹事”的生存哲学,在战争时期,是避免成为第一批牺牲品的关键。他们不会贸然行动,而是会先评估风险。
资源搜集与利用效率: 在这些游戏中,玩家需要搜遍每一个角落来寻找有用的物品,并学会如何将看似无用的东西变废为宝。这种对资源的极致利用能力,在战后秩序崩溃的情况下尤为珍贵。可能别人还在为找不到一个罐头而发愁,他们已经找到了可以生火的干树枝和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

这类玩家的局限性在于,很多游戏提供的生存技能是简化的,或者依赖于游戏引擎的设定。现实中的饥饿、疾病、寒冷、创伤,其痛苦程度和复杂性是游戏难以完全模拟的。此外,游戏中的搜集行为往往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而真实世界中的资源分布和获取方式要复杂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缺乏与大型组织(如军队、政府)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

3. FPS/战术射击游戏玩家——“战场执行者”的底子

比如《使命召唤》、《战地》、《彩虹六号:围攻》等。这些游戏侧重于团队协作、战术配合和射击技能。

他们的潜在优势:

射击与武器操作的熟悉度: 虽然游戏中的枪械后坐力、弹道等都经过简化,但相比于完全没接触过枪械的人,他们至少对如何瞄准、射击、换弹夹有一定的肌肉记忆和心理准备。在需要近距离交火的情况下,这一点可能至关重要。
团队协作与沟通: 很多现代战术射击游戏强调团队配合。玩家习惯于听从指挥,与队友沟通信息(报点、说明敌情),并根据团队的战术意图行动。这种协作能力,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能与队友高效配合的士兵,比单打独斗的普通人要危险得多。
战术意识的初步培养: 游戏会模拟一些基本的战术动作,比如掩体射击、侧翼包抄、协同推进等。玩家在反复游戏中,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些对战术的理解,虽然远不及专业士兵,但至少比完全不懂的人要好。他们知道什么是高地优势,知道为什么要利用掩体。
应对高强度压力的能力: 激烈的FPS游戏能够带来一定的心理刺激和压力。玩家在游戏中经历过被伏击、被包围、需要快速反应的局面。这种“肾上腺素飙升”的经验,或许能让他们在真实的战场上,不至于因为突发的枪声和爆炸而彻底吓傻。

然而,这类玩家的短板也是非常明显的。

与真实战争的巨大鸿沟: 游戏的子弹是无限的(或者很容易补充),生命是可复活的,伤口通常只是视觉效果。真实战争的残酷性在于,一次近距离的枪击可能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弹药的匮乏、装备的限制、环境的恶劣,都是游戏无法比拟的。
对体能和耐力的忽视: 游戏中的角色永远精力充沛,能够奔跑、跳跃、射击。现实中的士兵需要承受极大的体能消耗,长时间的行军、作战、负重,足以压垮未经训练的人。
“战术”的脱离现实: 游戏中所谓的“战术”,很多时候是为了游戏平衡或娱乐性而设计的,与真实的战场环境和军事实践有很大差异。比如,游戏中玩家可以轻易地从一个掩体跳到另一个掩体,但在现实中,暴露在开阔地带是极其危险的。

4. 模拟经营/城市建造类游戏玩家——“重建者”的希望

例如《城市:天际线》、《冰封朋克》、《模拟人生》中的生活建设部分。虽然这类游戏与直接的战争对抗关系不大,但它们能培养玩家在灾后重建和组织社会方面的能力。

他们的潜在优势:

对系统运作的理解: 这类游戏要求玩家理解社会运行的各种系统,比如交通、电力、供水、医疗、教育、工业生产等。当战争摧毁了现有的秩序,这些玩家可能更清楚如何去恢复和重建这些基础系统。
规划与建设能力: 他们习惯于从头开始规划一个社区或城市,思考如何布局、如何分配资源来满足人口的需求。在战后世界,重建家园和组织社区的活动将是生存下去的关键,而他们具备这方面的基础能力。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游戏中,玩家常常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比如如何平衡发展与环境污染,如何满足市民的需求而不至于让他们不满。这种解决复杂系统性问题的能力,在混乱的战后环境中尤为重要。

这类玩家的优势在于长远的生存和重建,但他们在直接的战争冲突中几乎没有优势。他们需要依赖那些具备直接作战能力的人来保护,才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那么,谁最可能活到最后?

如果非要在这几类里选出最有可能“活到最后”的,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那些同时具备“沙盘推演类游戏”和“生存模拟/末日题材游戏”这两种特质的玩家。

为什么?

战略家的远见 + 实操专家的韧性。
他们既能看到大局,理解战争的本质和长远目标,又能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地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
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聚集资源,与他人合作建立一个小团体(战略思维),也知道如何在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找到食物、水源,避免疾病(生存思维)。
他们可能不如FPS玩家那么能打,但他们更懂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战斗,如何在战斗中求生存,以及如何利用环境。
他们可能不像模拟经营玩家那样擅长重建一个完整的城市,但他们能在废墟中找到立足之地,并一点点地积累资源,为未来的重建打下基础。

更进一步说,真正能活到最后的,绝不是某一种特定游戏的“忠实玩家”,而是那些能够将游戏中的“思维模式”和“技能认知”灵活地迁移到现实中的人。

那些能够“举一反三”的人: 他们能从游戏中学到原则,而不是死守游戏中的具体操作。比如,游戏里知道搜刮子弹,现实中就知道要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游戏里知道伏击敌人,现实中就知道要利用地形和情报来占据优势。
那些能适应和学习的人: 战争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光靠游戏中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最能活下来的人,一定是那些能够快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人。他们可能之前是个模拟经营玩家,但战时会主动学习野外生存的知识;可能之前是FPS玩家,但也会主动去了解如何规避陷阱和进行侦察。
那些拥有强大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人: 这是最关键的。无论你玩什么游戏,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遇到挫折就放弃,那在残酷的战争中是活不下去的。能够承受孤独、恐惧、绝望,并且仍然能够保持思考和行动力的人,才更有可能坚持下来。

所以,如果硬要说玩什么游戏的人能活到最后,那大概是玩了“能让你思考如何活下去”的游戏,并且把游戏里的那些“思考方式”变成自己的一部分的人。 这可能是玩《Minecraft》建造庇护所,也可能是玩《潜行者》在辐射区寻找物资,或者是在《This War of Mine》里做出艰难的道德抉择。

总而言之,战争不是游戏,但游戏中的一些思维模式和能力,确实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为你在极端环境下增加一丝生存的可能性。而最终能活下来的,是那些最能将游戏经验转化为现实智慧,并具备强大心理韧性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玩最贵的游戏的较大可能活到最后。

富家子弟真上前线的大概率是小事情,他想他家人也不想,何况大多数人其实也不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真发生战争了?这个问题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发怵,但如果真要往这个方向思考,那还真是得好好盘算一下。毕竟,能活到最后的人,绝不是靠运气,更多的是靠“技能”——当然,这里说的技能,不完全是咱们平时玩游戏时追求的那些。咱们不妨仔细拆解一下,什么样的“游戏”玩家,在真正残酷的战争中,更有可能撑到最后。1. 沙盘.............
  • 回答
    AMD Ryzen 的横空出世,无疑是近年来 CPU 市场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当 Ryzen 7 1800X 在很多性能测试中,能够直逼甚至超越当时 Intel 的旗舰 i76900K 时,一股“AMD 翻身”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科技圈。这其中,“AMD 翻身”之所以会被冠以“三大幻觉之一”的称号,背.............
  • 回答
    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早已不是新闻,但如果真的爆发全面“贸易战”,那将是一场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博弈。它不会是简单的关税你来我往,而可能是一系列错综复杂、层层加码的组合拳。要理解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抛开 AI 的冰冷逻辑,用更贴近现实的视角去剖析。贸易战的可能形式:一场多维度、系统性的较量如果中美真.............
  • 回答
    俄乌之间要真打起来,而且规模又特别大的话,能不能算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要看“大面积冲突”到底是个什么程度。要是俄罗斯只是在乌克兰部分地区进行军事行动,乌克兰方面也主要是在自己境内应对,虽然惨烈,但全球大国都不直接下场肉搏,那很难说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毕竟,世界大战这名头.............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汽车真的能像喝水一样,加水就能跑,这绝对会是颠覆性的变化,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利。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行成本的锐减。想想看,我们现在为汽油、柴油、电费操碎了心,油价一涨,钱包就开始瑟瑟发抖,电动车充电虽然便宜,但初始投资和电池损耗也是一笔账。如果加.............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真能像那首歌里唱的一样,用光速飞到你面前,那场面绝对是惊天动地,而且很可能……你压根就不会看到我。咱们一步步来细说。首先,光速,每秒将近三十万公里。咱们先别管怎么实现,就假设咱们拥有了这超能力。1. 震撼的视觉体验(对观察者而言):从我的视角出发,当我以光速前进的时候,整个.............
  • 回答
    我叫张铁柱,一个普普通通的搬砖工。别看我名字土,我这身肌肉,那是实打实搬砖搬出来的。怎么也没想到,我这搬砖的绝技,竟然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修真世界里,成了我的金手指。说起来,穿越这事儿,真是跟做梦一样。那天加班,天花板突然塌了,我闭上眼睛,再睁开,周围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人们穿着飘逸的长袍,最重要的,我.............
  • 回答
    嗨,最近丁真出了新歌《1376 心想事成》,你听了吗?我第一时间去听了,感觉还挺奇妙的,想跟你好好聊聊。说实话,一开始听到丁真要出新歌,我还是挺期待的,毕竟他火起来之后,大家对他的关注度一直很高,也出了不少作品,但这次《1376 心想事成》给我的感觉又有些不一样。歌名《1376 心想事成》就很有意思.............
  • 回答
    《沙丘》世界里的护盾,那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就能仿制的。它基于一种极其精妙的生物学和物理学原理——“力场”生成,能够偏转所有非生物动能攻击。想象一下,你射出一发子弹,它还没碰到身体,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开了,偏转成一个奇怪的角度,或者干脆在空中炸开。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能量屏障。所以,如果咱们真能把这护盾.............
  • 回答
    关于中国青年报官微对丁真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复杂,牵扯到很多社会情绪和现象。首先,中国青年报作为一家官方媒体,其对丁真事件的解读,往往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网红个人的事情,更可能是在这个事件背后,尝试去观察和反映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比如: 对“流量”的反思与.............
  • 回答
    别提了,刚当上一线领导,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觉得导说句话,下面就得乖乖听话,现在才知道,那都是我脑子里的幻觉。首先,下面这帮人,一个个的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你得像哄小孩儿似的,得会说好话,得懂得他们的心思。有时候,他们工作上犯了点小错误,你不能直接劈头盖脸骂一顿,那样他们心里就有疙瘩了,下次更不敢跟.............
  • 回答
    “丁真小马”为家乡旅游发声,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意外地成为了全网热议的焦点。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社会对于网红现象、文化认同、流量变现以及地域发展的复杂心态。事件本身:简单质朴的家乡情怀首先,我们得承认,丁真作为一个从雪山走出来的男孩,他的走红并非源于精心包装的表演,而是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 1 月 4 日 Realme 发布的那场备受瞩目的 GT2 系列新品发布会。作为 Realme 在 2022 年的开年大戏,这次发布的 GT2 和 GT2 Pro 两款手机,可以说是把 Realme 的品牌定位和产品策略进一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这两款手机到底表现如何?咱们就.............
  • 回答
    范志毅,这位中国足球曾经的“金嗓子”,退役后也依然是中国足球话题的风云人物。他最近的那句“要是我们摆不正自己位置,中国足球真没戏了”,可以说是说到了点子上,直击了不少中国足球顽疾的核心。要理解他这句话的分量,得从几个层面细细道来。首先,什么是“摆不正自己位置”?在我看来,这绝不仅仅是球员在场上站位的.............
  • 回答
    标题:警钟还是误报?新研究挑战真核生物 6mA 的“沉默”地位近来,一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在生命科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项研究指出,以往我们认为在真核生物(如果蝇和人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6甲基腺嘌呤(6mA)修饰,其丰度可能被大大高估了。如果这一发现得到广泛证实,那么过去几十年来围绕 6mA 的大.............
  • 回答
    2020 年,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很多网上火起来的东西都抱持着观望态度,总觉得是营销炒作。但就像咱们常说的,“真香定律”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回想起来,有那么几样东西,真是让我从“不屑一顾”到“离不开它”,现在想想都觉得挺有趣的。首先得说的是那个叫做“洗脸巾”的玩意儿。你别说,我一开始看到有人推这个,觉.............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它牵扯到太多个人的感受、过往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尤其当“不是恋人,只是情人”这种关系,原本就带着一层不确定性和界限模糊的色彩,一旦掺杂进“真感情”,那种纠结和痛苦就会更加煎熬。首先,让我们捋一捋“不是恋人,只是情人”这个起点。这意味着双方在最开始的时候,就.............
  • 回答
    .......
  • 回答
    “赴华冬奥记者发现‘中国新冠真清零了’,美媒主持人吃惊”这一事件,虽然具体内容和报道细节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它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并且极具讨论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信息不对称与认知鸿沟: 信息源的局限性: 国际媒体记者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是经过安排和筛选的。在“闭环管理.............
  • 回答
    一个假设性的场景,如果“死亡笔记”真实存在,使用者的命运究竟如何?这实在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毕竟它触及了公平、正义与法律的界限,同时也充满了人性与智慧的博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死亡笔记”的设定。最经典的设定莫过于夜神月所使用的那种,只要知道名字和长相,就能将特定之人写进笔记杀死。这种能力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