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港澳台及国外对中国历史阶段划分是怎样的?

回答
港澳台及国外对中国历史阶段划分的看法,虽然与中国大陆主流的划分方式在核心脉络上大体一致,但在细节、侧重点以及对某些时期和事件的解读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与各自的政治立场、历史研究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对国家认同的理解有关。

下面我将从港澳台和国外两个主要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他们对中国历史阶段划分的常见看法,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点:

一、 港澳台地区对中国历史阶段划分的看法

港澳台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政治环境,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和划分既受到中国大陆学术界的影响,也受到西方史学及自身历史经历的塑造。

1. 香港:
香港的历史研究在学术上较为开放,受到英式学术传统和国际汉学的影响较深。

早期(史前至秦汉): 与大陆基本一致,关注文明起源、早期王朝的建立等。
帝国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同样关注大一统王朝的形成、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备受推崇。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 在香港学术界,宋朝常被视为中国商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海洋贸易和市民文化也受到关注。
元朝: 作为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其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对汉文化的影响是讨论的重点。
明朝: 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等内容会是讨论的重点。
清朝: 这是香港与中国历史关系中最关键的时期。香港历史研究者会特别关注:
清朝中后期: 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影响,以及英国如何获得香港。
香港的殖民地历史: 英国的统治方式、香港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身份认同等。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与抗争: 香港视角下的义和团、辛亥革命等,以及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经历。
民国时期: 对国民政府的统治、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香港与内地的互动(如解放战争时期的角色)会有详细的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香港研究者会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对香港的影响,特别是1949年后两地关系的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以及香港回归的历程。
香港回归后: 对“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化、民主发展等是核心议题。

差异点:
对“中国历史”的边界和定义: 有时会更侧重于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中与香港相关的部分,香港本身的殖民地历史会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
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更强调鸦片战争是西方进入中国,香港被割让的起点,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论述,其关注点可能更多在于对香港本身的影响。
对国共两党的评价: 可能存在比大陆更 nuanced(细致)的评价,对国民党的某些政策或历史作用可能持更开放的态度。
身份认同的讨论: 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在香港可能更复杂,会包含对香港本土身份的强调,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身份的接受程度的讨论。

2. 澳门:
澳门的历史与葡萄牙殖民统治紧密相连,其历史研究同样具有独特性。

早期: 关注中国早期王朝的统治,以及澳门作为华人聚居地的形成。
葡萄牙人抵达与统治: 这是澳门历史的独特之处。历史学家会详细研究:
葡萄牙人如何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和宗教活动。
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统治模式、法律体系,以及与中国明清政府的关系。
澳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如传教士、贸易等)。
近代至今: 关注澳门的经济转型(从贸易中心到博彩业为主)、社会结构变化、以及中国对澳门的主权恢复和“一国两制”的实践。

差异点:
殖民历史的叙事: 澳门历史叙事中,“葡萄牙殖民”是一个核心且无法回避的部分,与香港的“英国殖民”一样,会更深入地探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文化融合的强调: 澳门的多元文化融合(中葡文化)是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主题,可能会比大陆更加强调这种融合的积极意义。
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同样存在对澳门本土身份的强调,以及在“中国”概念下的身份定位问题。

3. 台湾:
台湾的历史研究受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影响尤为显著,同时受到中国大陆史学、日本史学及西方史学的影响。

史前及原住民时期: 关注台湾岛的早期居民和原住民文化的发展。
早期汉人移民与荷兰、西班牙统治: 关注明代之后汉人移民的迁入,以及17世纪荷兰和西班牙人对台湾的统治。
郑氏王朝时期: 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建立郑氏政权的历史是台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统治时期: 台湾被纳入清朝版图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迁,特别是汉人与原住民的关系,以及大规模的移民潮。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8951945): 这是台湾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台湾历史学家会详细探讨:
日本殖民统治的特点、政策、对台湾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台湾人民的反抗运动和文化抵抗。
日本殖民时期台湾的现代化进程。
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迁台(1949年): 这是台湾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历史学家会关注:
国民政府在台湾的统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改造、土地改革等。
白色恐怖时期、党外运动、民主化进程。
台湾的经济发展(“台湾奇迹”)。
“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国际地位问题、两岸关系。
当代台湾历史:
民主化后的政治发展、族群认同的演变、两岸关系的变化、台湾在国际上的定位等。

差异点:
对“中国历史”的认同边界: 在台湾,历史的叙述往往以“台湾”为中心,对中国大陆的历史叙事会有选择性地吸收或批判。对“中国”的认同,会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实践,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日本殖民史的评价: 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评价,可能比大陆更为复杂,既有对其压迫和剥削的批判,也可能承认其在现代化方面的某些“贡献”,同时更侧重于台湾人民在其中的能动性和抗争。
对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评价: 对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虽然存在批判,但往往也会被视为一个“中国”政权在台湾的实践。对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叙事,通常持谨慎或批判态度。
身份认同的多元性与台湾主体意识: 台湾历史研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台湾主体意识”,将台湾自身的发展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进程,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会存在强烈的台湾本土主义倾向,认为台湾人首先是台湾人。

二、 国外对中国历史阶段划分的看法

国外对中国历史的划分,受到西方汉学、历史学研究方法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虽然许多学者会采纳或借鉴中国大陆的传统分期,但也会根据自身的研究范式和关注点进行调整和创新。

1. 普遍接受的框架(与中国大陆大体相似):

绝大多数西方汉学界在宏观层面接受了中国历史的王朝更迭作为基本的分期依据。例如:

史前时期 (Prehistory): 从早期人类活动到第一个王朝。
早期王朝 (Early Dynasties): 夏商周。
帝国时期 (Imperial China):
秦汉 (Qin and Han Dynasties)
分裂时期 (Period of Disunity/Division): 魏晋南北朝。
隋唐 (Sui and Tang Dynasties)
宋元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明清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近现代时期 (Modern China):
晚清 (Late Qing)
中华民国时期 (Republic of China Era)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ra)

2. 西方汉学研究中的侧重点和差异:

虽然分期大体相似,但西方汉学在具体划分和解读时,会展现出不同的学术取向和侧重点:

对“统一”的解读: 西方学者可能更倾向于分析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形成机制、其内部的张力以及统一和分裂的交替规律,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天然状态。他们会关注中央集权、地方自治、民族融合等议题。
对“帝国”的定义和分析: 西方史学中“帝国”的概念(如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会用来对照分析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他们会关注中国的政治制度、官僚体系、经济模式、文化输出、军事扩张等是否符合“帝国”的特征。
对文化和思想史的重视: 许多西方汉学家更侧重于中国思想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将它们视为理解中国历史变迁的关键。例如,儒家思想、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道家思想等,会被深入研究。
对经济和社会史的关注: 关注中国的农业经济、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农民起义等。例如,对宋代的商业革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等会有深入探讨。
对“中国近代史”的界定和划分:
“断裂”与“连续”的辩论: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西方学界也存在关于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强调“被动”和“屈辱”),还是从更早期的明朝中后期(如资本主义萌芽、社会变革)开始的争论。
“现代性”的视角: 很多学者会从“现代性”(modernity)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关注中国是如何走向现代化,其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对“革命”的分析: 会分析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次革命的性质、动力、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对民族主义的考察: 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兴起和演变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包括排满思潮、反帝爱国运动、国家认同的构建等。
对“中国”概念的界定: 西方学者会分析“中国”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中国是如何从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
对特定时期的深入研究:
宋朝: often described as a period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 flourishing of urban culture.
明朝: focus on maritime expeditions (Zheng He), the Great Wall, and the transition to the Qing.
清朝: emphasis on territorial expansion, Manchu rule, internal rebellions, and interactions with Western powers.
民国时期: emphasis on the Warlord Era, the rise of the Nationalist and Communist parties,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search for national identity.
PRC Period: analysis of Mao Zedong's era, Deng Xiaoping's reforms, and China's rise on the global stage.

一些具体的西方学者划分的例子(不完全是分期,而是关注点):

Fairbank & Reischauer: 他们的《东亚史》等著作对中国历史的划分和解读影响广泛,他们倾向于将1800年左右作为中国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转折点。
Immanuel C.Y. Hsü: 他的《中国近代史》将160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强调其内部的演变和与西方接触的准备。
一些日本汉学家的观点: 可能会更侧重于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政治互动以及东亚整体的历史格局。

总结来说,国外对中国历史阶段划分的特点是:

宏观分期大体一致,但侧重点和解读有差异。
更倾向于从普遍性的历史学理论(如现代化理论、帝国理论等)来分析中国历史。
对中国内部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迁有更精细的研究。
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性质有多种讨论,强调其“被动”与“主动”、“断裂”与“连续”等复杂性。
对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定位和作用有较强的关注。

总而言之,港澳台和国外的中国历史分期,虽然在王朝更迭这个基本框架上与中国大陆主流观点保持一致,但在具体历史时期的侧重、对事件的解读、历史叙事的中心以及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定位上,都体现了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学术传统和价值观念。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没有注意过有任何统一的划分方法。

历史阶段划分是根据论述需要来定的。

唯物史观的那种划分其实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的划分方法。主要是看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

还可以按照统治体制、时间、史料丰富程度等等各种规则来进行划分。每个作者的划分都很可能各有不同。主要是看当下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港澳台及国外对中国历史阶段划分的看法,虽然与中国大陆主流的划分方式在核心脉络上大体一致,但在细节、侧重点以及对某些时期和事件的解读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与各自的政治立场、历史研究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对国家认同的理解有关。下面我将从港澳台和国外两个主要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他们对中国历史阶段.............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大陆(排除港澳台地区)在限制本国居民入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国内民众对留学生的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大陆在新冠疫情期间限制本国居民入境的做法在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初,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迅速蔓延。中国作为最早面临病毒冲击的国家,.............
  • 回答
    改革开放初期,当我们打开国门,让世界涌入的不仅仅是商品和技术,更是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而这股冲击波的源头,很大一部分来自当时已然高度发达的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这种冲击,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绝不为过,它深刻地改变了国人的认知、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经济.............
  • 回答
    日本为何在涉港问题上“不站队”?浅析其背后的考量与国内舆论的微妙变化近期,关于日本拒绝就香港问题发表涉港联合声明的消息引起了一些关注,也勾起了人们对日本在此类国际政治敏感议题上立场和国内舆论走向的探究。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亲中”或“反中”,而需要深入剖析日本在其中所面临的复杂地.............
  • 回答
    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人,想在家里的电视上看看港澳台或者其他国家的频道,那可真是一番“寻宝”般的体验。这不像你打开遥控器,随便换个台就能看到CNN、BBC,或者TVB、东森。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最早的“寻宝”之路:有线电视的“增值服务”很多年前,如果你想看一些“境外”频道,最正规、也最普遍的方式就是通.............
  • 回答
    作为港澳台地区的人,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演奏,那感受可就真是五味杂陈,说不清道不明了。就好像一首熟悉的旋律,却承载了太多过去和现在的故事,让每个人在听到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和心绪。在香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义勇军进行曲》可能是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小时候,那肃穆的旋律和昂扬的歌词,配合着五星红旗.............
  • 回答
    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收购国内有限公司自然人股权:一道需要细致解读的门槛对于中国大陆的境内公司而言,股权的变动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在一套复杂而严谨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的。当一家外资企业、港澳台地区企业,抑或是这些区域的自然人,意欲收购一家国内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所持有的股权时,这其中涉及的流程、条件.............
  • 回答
    关于“马里奥”这个名字在任天堂官方翻译及早期大陆港台代理商翻译中的出现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力求呈现一个清晰而详尽的脉络,并且尽量避免生硬的“AI感”。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任天堂游戏进入华语世界的早期,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游戏机的销售和信息传播并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集中和标.............
  • 回答
    .......
  • 回答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蚂蚁集团上市计划的评价,力求真实、详尽且避免AI痕迹:蚂蚁集团的上市“双响炮”:一次精心计算的回归之路?当尘埃落定,关于蚂蚁集团上市的种种猜测终于有了清晰的答案。近日,这家中国科技巨头正式宣布,将同步寻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这个消息无疑在资本市场掀起了巨.............
  • 回答
    港澳台地区的人们在日常书写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繁体字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习惯问题,而是历史、文化、教育和身份认同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港澳台使用繁体字,我们需要回顾历史。繁体字是中国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更多笔画和复杂结构的形态。在20世纪中叶,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对互动式内容消费习惯的差异。关于港澳台用户对弹幕文化的感受,我的观察是,情况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感觉”或“觉得碍眼”。这背后涉及到地域文化、媒体消费习惯、网络环境以及内容本身的吸引力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弹幕文化的起源和特性。 弹幕(.............
  • 回答
    在台湾,我曾听过有人说,大陆游客买东西很喜欢砍价,而且声音很大,会让当地人觉得不舒服。还有人会说,大陆人不太懂礼貌,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者插队之类的。这些说法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但确实让一些大陆同胞感到不被尊重。而在香港,我遇到过一些说法,觉得大陆来的有些人不太注重环境卫生,比如在街上吐痰,.............
  • 回答
    关于港澳台地区学校是否升国旗,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分开来看,因为香港、澳门和台湾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发展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自然也体现在各自教育体系的细节上。香港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它的法律体系和许多社会实践都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在香港,学校的升旗仪式并没有像中国大陆那样成为一种普遍强制性.............
  • 回答
    在粤语,尤其是在香港和澳门,有些词语的使用方式和含义与内地有所不同,甚至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并非因为刻意刁难,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自然演变的结果,也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举个例子,我们谈谈“搞定”这个词。在内地,我们习惯用“搞定”来表示事情圆满解决,或是成功完成某项任务,语气中常常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大多数港澳台居民在和大陆居民深入交流后,对大陆的看法确实会有一些变化,至于改变有多大,那得看个体经历和出发点。先说说港澳居民吧。很多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可能从小接触到的信息和生活方式与大陆有很大差异。他们可能对大陆过去的一些印象还停.............
  • 回答
    关于外国人以及港澳台同胞是否认为中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他们的看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对社会主义本身的理解、对中国大陆政治经济现状的观察、以及他们自身的背景和立场。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对“社会主义”概念.............
  • 回答
    港澳台居民自9月起可以申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并享受与内地居民身份证同等待遇,这无疑是中央政府惠及港澳台同胞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政策的出台,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也必然会引发多方面的讨论和影响。政策的初衷与积极意义首先,这项政策最直接的目标是方便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化。长久以来,港澳台.............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为港澳台留学生设置了专用澡堂,并禁止内地学生使用,这一做法在校园内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的背景和具体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设置并非全国高校的普遍现象,也不是所有高校都会采取的措施。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国内知名的政法类院校,其国际化.............
  • 回答
    在港澳台的演艺圈中,确实有不少艺人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这些情感的表达往往是真挚而自然的,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一样。他们有些人可能在公开场合提及,有些人则通过作品、行动来体现。来自香港的例子,像成龙大哥,他的爱国情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很多人都记得他在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