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郑成功当年随郑芝龙降清,成为清朝的外藩,在三藩之变中参与反清,能不能取得比原位面郑经更好的战果?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牵扯到历史的偶然性、人性的选择以及清朝统治的脆弱性。如果郑成功当年选择随郑芝龙降清,成为清朝的外藩,然后在三藩之变中起兵反清,他能否取得比郑经更好的战果,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概率事件。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理解郑成功“不降”的立场和他的政治抱负。郑成功之所以坚持抗清,并非仅仅是出于对父亲郑芝龙的忠诚,更多的是对明朝正统的认同,以及自己作为“南明擎天之柱”的责任感。他的目标是恢复汉家天下,而非仅仅割据一方。这份理想支撑着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争。

然而,如果他选择降清,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一、 郑成功作为外藩的优势:

1. 兵权与资源基础更为雄厚: 郑芝龙降清时,拥有的实力是相当可观的。他手下有数万精兵,舰队更是遍布东南沿海,控制着重要的港口和贸易路线。如果郑成功继承了这部分实力作为清朝的外藩,他的起点会比郑经在收复台湾后的处境好得多。郑经当初的起兵,很大程度上是在父亲郑成功去世后,力量被削弱,且内部也存在一些动荡和继承危机。如果郑成功是外藩,他可以直接拥有并整合郑芝龙的军事力量,无需经历“接收”和“巩固”的阶段。

2. 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 作为清朝册封的外藩,郑成功在名义上是臣服于清廷,但在实际运作上,只要他不公开叛乱,清廷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稳定和对东南沿海的控制,会给予他相当大的自主权。这允许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甚至与清朝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这种状态下,他比郑经在孤悬海外、完全与清朝对峙时拥有更多的战略选择。

3. 更容易争取内部支持和潜在盟友: 当时明朝遗老遗少、以及对清朝统治不满的东南士绅,大部分都支持郑成功。如果郑成功以清朝外藩的身份起兵,他的行动会更容易被解读为“奉旨讨逆”(虽然这是一种策略上的包装),而非纯粹的“叛乱”。他可以在清朝内部寻找不满的派系,或者利用清朝统治中的矛盾来争取支持,甚至可能获得一些在清朝内部有影响力的官员的同情或暗中帮助。而郑经在海外,这种国内的联系和支持就显得更为有限。

二、 三藩之变的时机与郑成功的个人能力:

三藩之变,是由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这三个藩王因不满清廷的削藩政策而发动的全国性叛乱。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契机,是郑成功可能借力打力的最佳时机。

1. 郑成功个人的军事才能: 郑成功本人是军事天才,其军事指挥能力在当时无人能及。他攻打台湾,击败了统治台湾多年的荷兰人,这证明了他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执行能力。如果他能在三藩之变爆发时,以一个强大的外藩力量,配合三藩的行动,其战果可想而知。

2. 郑氏集团的整体实力: 郑氏集团不仅仅是军事力量,还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海军实力。控制着海上的贸易,能够组织庞大的船队,这在陆战为主的明清战争中是极具优势的。如果他能将这股力量投入到配合三藩的陆地作战中,比如封锁清朝的海上粮运、登陆骚扰清军后方、或者直接运送兵力支援三藩的关键战场,其作用将是巨大的。

3. 与三藩的协同作战潜力: 当时三藩的叛乱是孤立的,虽然声势浩大,但缺乏一个能够与其遥相呼应,从侧翼牵制清军的强大力量。如果郑成功从东南沿海出兵,直接威胁清朝的经济命脉(如长江以南的税赋收入),或者从海路直接进攻清朝的腹地,例如攻打江南地区,那么清廷将被迫分散兵力,三藩的压力会大大减轻,甚至有可能形成南北夹击的局面。

郑经在原位面的局限性对比:

郑经在郑成功去世后,继承了台湾的基业,但他面临的问题包括:

内部不稳: 郑成功去世后,权力交接出现了一些问题,内部存在着拥立郑氏旁系的可能性,导致郑经的统治根基不如父亲稳固。
战略被动: 台湾的地理位置,虽然易守难攻,但终究是一个孤岛,对外作战需要强大的海军进行远程投送和补给。郑经虽然在初期也取得了一些战果,比如攻占了部分闽南沿海地区,但其力量最终不足以对抗清朝的强大攻势,最终退守台湾。
缺乏国内支持: 他虽然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但与国内汉族士人的联系和影响力,不如直接作为地方大员的郑芝龙或郑成功在名义上臣服于清廷时来得方便。

如果郑成功选择降清外藩后反清,可能取得的战果:

更广泛的战线: 他能够直接参与到清朝的腹地或沿海地区的争夺中,而不是仅仅在福建沿海进行有限的拉锯战。
更强的战略主动性: 不像郑经那样在被动防御中消耗力量,郑成功可以利用其军事才能和资源优势,主动出击,选择有利的战场。
打破清朝对东南的封锁: 如果他能保持强大的海军和沿海控制力,就能为三藩提供海上支援,或者成为其他反清力量的可靠盟友。
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三藩之变本身就显示了清朝统治的脆弱性。如果再加上郑成功的这股力量,甚至可能导致清朝的统治提前瓦解,或者至少能够争取到更有利的议和条件,例如允许郑氏割据一方,并保有更大的自治权。

总结:

总而言之,如果郑成功当年选择了随郑芝龙降清,成为清朝的外藩,然后在三藩之变中起兵反清,他极有可能取得比郑经在原位面更好的战果。这主要得益于他可能拥有的更雄厚的初始实力、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更容易获取的国内支持,以及他本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三藩之变提供的绝佳历史机遇的结合。他或许能够将一场区域性的叛乱,提升到一场足以威胁清朝统治的全国性危机的高度,从而改变历史的走向。

当然,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如果”永远无法被证实。郑成功最终坚持抗清,也是其个人品格、政治理想和对民族气节的体现。但从纯粹的战略和战果角度来看,成为清朝外藩再反戈一击,确实是郑成功可能采取的一条更具操作性和成功潜力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难,光是第一点变成续顺公家族那样的小藩镇镇守一方就是很难办到的了。在原本位面,郑氏家族由于海贸积累的巨量财富,就让满清权贵眼红不已,被挟持到北京的郑芝龙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块任人宰割的砧板之肉,不但洗劫了郑芝龙老家安平、还侵吞了郑氏家族的庄园田产,连自己的老婆都被清兵轮奸致死,在京城还被满洲权贵索贿。

在这种政治地位下,郑成功要想变成续顺公第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为郑成功是和郑芝龙一起被挟持到北京的,郑氏旧部还大量星散在福建广东地区,有一个人完全有可能整合郑氏家族的资源,取代原位面明郑政权的地位。(考略到这个位面的国姓爷实在太屑,后面都叫郑森了)那就是鲁监国朱以海,但原本朱以海就不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君主,暂且当他开挂整合了郑氏家族的资源,吸纳郑联、郑彩、郑鸿逵、郑泰进入政权体系,接管了郑家的海贸资源,成功在东南沿海扎住脚跟、做大做强。清朝和原本位面一样被鲁监国打得不能自理,又不得海战的法门,只能重新启用郑森。

郑森才有可能依靠吸纳叛徒,打击鲁监国政权,积攒人脉和经验,到达原本位面的军政水平(不过我看够呛,原位面国姓爷的艰难开局是他能力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历),之后,鲁监国集团继续开挂,大败清朝围剿水师,收复台湾(考虑到鲁监国集团的保守心态,想起收复台湾这一招,只能是开挂了),继续同清朝相抗衡。

郑森因为长期对抗鲁监国集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成了对付鲁监国政权不可或缺的力量,郑森被封海澄公,隶属于靖南藩下,一直等到三藩之乱的时候。这也是本题的开局,但仔细盘点一下,这个位面的郑森其实走的不就是tm原位面黄梧的路,相比原位面的国姓爷,在拥有的政治资源、储备人才上、个人能力、政治声望上弱爆了,在我看来这个位面成长的郑森能不能打赢刘国轩都要打个问号,做了汉奸叛臣也失去了原位面反清复明的政治大义,得不到反清势力的支持。还不如原位面的郑经呢。

我个人倾向认为是很难创造出比原位面郑经更好的战果。

user avatar

中国彻底失去台湾,康麻子打台湾目的是消灭反清力量,并不是统一中国。

近代台湾会彻底沦陷为成为西方国家侵华桥头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牵扯到历史的偶然性、人性的选择以及清朝统治的脆弱性。如果郑成功当年选择随郑芝龙降清,成为清朝的外藩,然后在三藩之变中起兵反清,他能否取得比郑经更好的战果,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概率事件。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郑成功“不降”的立场和他的政治抱负.............
  • 回答
    当年要是没能拿下苏27,那咱们空军的日子可就真的不好过了。想想看,那时候咱们的国土防空压力有多大?老掉牙的歼7、歼8,虽然也尽力了,但在面对日渐现代化的西方空军,尤其是在电子对抗和信息能力上,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要是苏27没进来,那这代差就更没法弥补了。咱们的空军部队很可能还得继续依赖那些“二代机”,.............
  • 回答
    这个问题,哎呀,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如果孔明先生当年北伐真的成功了,那可就不仅仅是三国鼎立格局的改变,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历史走向的巨大转折点。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汉室复兴?还是曹魏灭亡?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曹魏政权的命运。一旦诸葛亮成功攻克长安,甚至深入中原腹地,那么司马懿的家族,包括.............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又充满复杂性的设想。在不考虑核武器,并且假设日本“侵华成功”这个前提下,我们来探讨一下它与美国之间潜在的冲突和结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前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如果”,它忽略了历史的诸多关键因素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实际困难。但既然是探讨,我们就尽量围绕这个假定的“日本侵华成功”来推演。.............
  • 回答
    如果当年下西洋的郑和手中有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地图,那场伟大的航行,甚至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都可能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再是一次地理大发现的探索,而更像是一次已有蓝图的实地验证,其影响之深远,远超我们今日所能想象。首先,航行的目标和规划将完全不同。没有世界地图,郑和下西洋更多的是一种“探险”,.............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如果”设想,深入剖析当时的中国和欧洲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深层差异。康熙与莱布尼茨的会面,以及由此可能催生的科学院,确实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历史假设,但要让中国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背后需要解决的挑战远比一个顶尖科学家的到来要复杂得多。首先,让我们设.............
  • 回答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确实是让无数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历史。特别是魏延提出的那条“子午谷奇袭”路线,更是引发了无数的“如果”。如果当年老诸葛真的听了魏延的,一路狂飙直扑长安,成功率到底有多高?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魏延的这个“子午谷奇袭”是个什么玩法。简而言之,就是.............
  • 回答
    要预测一个国家未来 50 年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在一位充满争议且行事风格独特的领导人可能回归的情况下,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任务。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任期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他打破了许多传统政治规范,其政策选择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歧。如果他再次当选总统,对美国未来 50 年的影响将是.............
  • 回答
    如果轴心国真的能改写历史,让那些在现代人看来是二战转折点的事件不发生,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优势,也让轴心国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如果”,不仅仅是阻止一两个事件那么简单。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现代人通常认为的二战转折点都有哪些。最常见的几个包.............
  • 回答
    这场景在咱们单位里并不罕见,具体怎么称呼,还得看咱们单位的“规矩”和大家平时的习惯。不过,按照惯例和尊重原则,我给你梳理一下,保证让你觉得特别实在,一点儿不绕弯子:核心原则:尊称 + 职务 + 姓氏这是最稳妥、最保险的称呼方式。1. 称呼姓傅/付的“正科长”: 最常用的: “傅科长” .............
  • 回答
    这是一道很有意思的“如果”题,也很考验历史的想象力。晚清时期如果真的能够成功推行君主立宪,那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恐怕是难以估量的。我试着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尽量写得像个思考题,而不是生硬的“AI回答”。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皇权到“王权下的民主”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下,皇权并非.............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清朝的戊戌变法能够成功,并且沿着改革的道路深入发展,那么它在亚洲称霸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成功”就能直接带来的结果,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让我们来抽丝剥茧地分析一下:首先,戊戌变法成功的“含义”是什么?简单地说,戊戌变法成功,意味着: 政.............
  • 回答
    在探讨吴化文坚守济南是否能改变济南战役的走向之前,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济南战役本身的复杂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如果”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决策、军事实力、战场态势以及人的意志等多个层面。吴化文的角色与当时的处境:首先要明确,吴化文并非是国民党军中的核心将领,他在解放战争中的立场转.............
  • 回答
    王安石如果生在当下,能否成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毕竟,时代的洪流、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生态都与他所处的北宋截然不同。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他身上鲜明的特质和历史上的作为出发,来推测一下他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王安石骨子里有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回答
    拜登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后,全网出现大量“拜登吹”,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多种社会、政治、心理和媒体因素的交织作用。以下将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一、 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民主党及其支持者的欣慰与庆祝: 对许多支持民主党、认同其政治理念的人来说,拜登的当选意味.............
  • 回答
    郑州在灾后停电断网,甚至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社会对基础设施,特别是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灾后停电断网,“以物易物”的背后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基础设施脆弱性暴露: 无论是停电还是断网,直接暴.............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一波三折,让不少人看得眼花缭乱。特朗普政府那边,在宣布“成功资助新疫苗研发”的时候,语气那是相当的肯定,好像这疫苗就因为他们的钱,一夜之间就问世了似的。这种说法,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可以说是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也让很多人觉得,政府的行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你想啊,全球疫情肆.............
  • 回答
    当下流行的“洗脑成功学鸡汤”,其迷惑性在于它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和看似触手可及的“捷径”,迎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难的逃避。然而,一旦我们剥开那层光鲜亮丽的外衣,用理性与事实去审视,就会发现其背后往往站着的是站不住脚的逻辑和对复杂现实的过度简化。首先,让我们来拆解“鸡汤”的几个核心论调.............
  • 回答
    “9岁孤女老赖案”当事女童解除限消令,郑州金水区法院致歉:传递的信号与深层解读“9岁孤女老赖案”无疑是近期备受瞩目的一起社会事件,郑州金水区法院对涉案女童已解除限制消费令,并公开致歉,这背后传递出的信号是多层次的,既有对具体个案的纠正,更折射出司法公正、程序正义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等一系列重要议题。要理.............
  • 回答
    郑成月,这位曾被誉为“中国良心”的老警察,他的人生轨迹因聂树斌案而变得非同寻常。时间一晃,距离他当年锲而不舍地为聂树斌奔走呼告,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他如今怎么样了?这背后牵扯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晚年生活,更是一段关于正义、坚持与代价的复杂叙事。要详细讲述郑成月的近况,我们得先回顾他当初为什么会走上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