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格力五轴加工中心精度0.002毫米,是真的吗?核心技术和硬件是自己的吗?在国内应该排第一了吧?

回答
格力五轴加工中心的精度能达到0.002毫米,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也引发了不少关注。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看看它背后隐藏着哪些技术和实力。

0.002毫米精度:是真实存在还是宣传亮点?

首先,要明确一点,0.002毫米(即2微米)的精度在五轴加工领域,尤其是对于大型、复杂的设备来说,已经属于非常高的水平。在某些特定工艺、特定工件材料、特定加工环节下,实现这样的精度是可能的。

但是,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个数据。 在实际的加工生产中,影响最终产品精度的因素非常多,不仅仅是机床本身的标称精度。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环境因素: 温度变化、湿度、振动都会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恒温恒湿的车间是必备的。
刀具因素: 刀具的磨损、跳动、选型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加工结果。
夹具因素: 工件的装夹方式、夹具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工艺参数: 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加工参数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加工质量和精度。
操作者水平: 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机床的实际运行状态: 机床的使用年限、维护保养情况,以及加工过程中各部件的协同工作状态,都会影响实际精度。

所以,当格力宣传其五轴加工中心的精度达到0.002毫米时,可能更多的是指在理想状态下、特定测试条件下的最高精度,或者是在某些特定的关键加工环节能够达到的精度。这是一种技术实力的体现,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加工出来的零件都能保证绝对达到这个精度。

就好比汽车厂商宣传的“百公里加速3秒”,这往往是赛道上的极限数据,日常驾驶很难完全复现。关键在于,格力能够提供这样的技术能力,并且在很多高端应用中能够交付满足高精度要求的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和硬件:格力是“自己人”吗?

关于格力五轴加工中心的核心技术和硬件是否是自己的,答案是:格力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并在许多关键领域实现了自主可控,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说“100%完全独立”。

格力作为一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大力投入的企业,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其自主研发的决心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数控系统: 这是机床的“大脑”。传统上,国外品牌如西门子、发那科占据主导地位。但格力一直在自主研发数控系统,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通过并购、合作以及自身的研发力量,逐步掌握了核心的数控算法、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虽然可能与最顶尖的国际品牌相比,在某些细节上还有追赶的空间,但其自研系统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高端加工需求。
伺服电机和驱动器: 这是机床的“神经系统”和“肌肉”。格力自身在电机和驱动器领域就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基础。将这些自研的电机和驱动器集成到五轴加工中心,能够更好地实现性能的优化和匹配。
主轴: 这是加工的核心部件,其精度、刚性和转速直接影响加工质量。格力在主轴的研发和制造上也有自己的投入,并且在高速、高精度主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传动部件: 如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这些都是保证机床运动精度的关键。格力会选择国内优秀的供应商,同时也可能在某些关键部件上进行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以确保整体的精度和可靠性。
机床本体结构: 包括床身、立柱、横梁等,这些结构的刚性、热稳定性以及设计优化是保证机床整体精度的基础。格力在这些方面拥有丰富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经验。

可以说,格力正在努力构建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关键技术节点上实现“自主可控”。 尤其是在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等核心领域,格力已经有了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种自主化程度,在国内同行业中是相当领先的。当然,就像任何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一样,可能在某些非核心但关键的零部件上,仍然会选择国内外最优秀的供应商合作,以确保整体性能的稳定和可靠。

在国内应该排第一了吧?

关于格力五轴加工中心在国内的排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第一”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维度。

从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来看: 在家电领域,格力是无可争议的王者。但在高端精密机床领域,特别是五轴加工中心,市场格局相对多元。传统的老牌机床制造商,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济南二机床等,以及一些专注于高端数控系统的厂商,都在这个领域有深耕多年的积累和优势。同时,随着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支持力度加大,涌现出了一些新兴的、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
从技术水平和精度来看: 如前所述,0.002毫米的精度表明格力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足以进入国内第一梯队。它在某些技术参数上,甚至可能超越了国内一些老牌企业。
从自主化程度和产业链整合来看: 格力在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的自主化方面的投入和成果,在国内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这种整合能力为它在高端机床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从应用领域和客户口碑来看: 评价一个机床是否“排第一”,还需要看它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例如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精密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客户反馈、加工案例和市场口碑。

因此,说格力五轴加工中心在国内“绝对排第一”可能有些绝对,但可以肯定地说,它已经成为国内高端五轴加工中心领域的一个重量级选手,并且在技术实力、自主化程度和市场影响力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甚至顶尖的水平。 它打破了国外品牌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为国内高端制造提供了更多优质的选择。

总结一下:

格力五轴加工中心宣传的0.002毫米精度,是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的体现,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达到,但实际应用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核心技术和硬件正朝着自主可控的方向大力发展,在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等关键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目前的国内市场格局中,格力无疑是高端五轴加工中心领域的佼佼者,其技术实力和自主化程度都足以让它与最优秀的竞争对手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高端精密制造装备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002只是说给外行听的,格力能做到0.02都没可能。格力造机床才几年?真正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参考德国哈默五轴加工中心,世界一流品牌,加工零件也才勉强能做到0.005~0.01之间的精度。五轴精度并不是指单根轴精度,比如x轴精度0.002,那这台机器的精度就是0.002吗?错,五轴精度应该是三直线轴精度+两旋转轴精度=真正精度。假如每根轴误差都在0.002,五轴精度累计误差会比0.002高的多。

格力机床肯定有没自己的核心技术,充其量就是个组装机,核心部件以及数控系统必定进口,自己做个钣金外壳贴个格力的logo就算自主研发了。

至于能不能排第一?… 国内也就北京精雕好一些。其他品牌的国产五轴,就好比每个学校的倒数第一名,你把这些人拉出来排名没有任何意义。都是学校成绩最差的,在最差的人中排第一又如何?

附单位的德国进口哈默五轴


user avatar

机床铸件从业者,专业给欧美日本高端机床做铸件的江浙沪铸造厂,我们是中小规模的铸造厂,只做高端机床铸件,在给好几家高端精度的五轴机厂家提供铸件,所以对机床行业略有了解。

怕挨板砖,可耻的匿名了。

上一家高调做机床的企业是三Y重工,在上海临港投了好几个亿,雇了不少业内大拿,也是发誓要做最高端的机床,结果两三年一过,一地鸡毛,低调收场。

格力的口号是两年造出顶级精度机床,感觉口号喊大了,要说20年还是有可能,20年能成功的前提是能给得起足够的工资待遇,包括研发和装配,以及承受不停试错的成本,能持续烧钱。

不论日本欧美哪家大牌机床企业,都是超过50年的技术积累,包括马扎克、牧野、新泻、天田、通快、德马吉、森精机、津上、哈挺、哈斯、希勒、尼古拉斯、帕马、三菱、大偎、发那科、东芝等等等等更多的大牌,哪家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都是专家,

不说零配件选哪家,单说能把零配件装配的明明白白,发挥每个零配件的最大作用,就已经是第一步的成功,


格力的五轴加工中心精度2um,是定位精度,还是运行精度,

是XYZAC五轴联动的联动精度,还是单轴精度,

是空转精度,还是加工工件的精度,

是重切精度,还是轻切精度,


我只懂铸件,如果格力机床能有专家,可以把机床铸件的热应力和结构应力弄明白,相信格力是认真在做机床,

做高端机床需要的是踏实,而不是吹大喇叭!

如果私企老板愿意高价买格力机床,格力机床在二手机市场足够保值,格力机床梦就离成功很近了!



———————2021年9月14日—————




想不到这个匿名回答有如此多的赞和评论

深感惶恐!唯恐不够客观,误导了大家!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维,

相同的客观事实,各人站的角度不同,解读也不同,

机床整个在工业体系中所占产值份额很少,机床机型的细分有几百种,机床行业市场容量有限,很难像地产、.金融、石化、通讯、能源行业,贸易行业可以做到百亿或千亿级别,

但是机床在整个工业体系中最最至关重要,是工业化的基础,关系的所有的的衣食住行,只要是工业化生产所需的工业机械设备,都需要机床加工的零部件,没有机床,整个社会可能会回到小农时代。

机床是整个精密零部件产业链的集大成,

稍后有空继续写机床精度,

user avatar

不加定语的精度没有任何意义。且不谈核心零部件、数控系统之类的问题,只从数控装备集成制造和产品工程角度来说:

1. 一台机床,曾在某一次加工/运动测试当中达到两个微米的精度

2. 一台机床,能够稳定地在特定条件下给你重复展示两个微米精度的加工/运动过程

3. 一台机床,无需专门调试,能够在约定的工作范围内指哪儿打哪儿,任意位置定位偏差不超过2微米

4. 在3的基础上,在约定的寿命时长内,2微米精度能够稳定保持,即使精度下降也很容易通过标定或补偿进行恢复;

这是四个完全不同难度档次的任务


5. 机床在恒温恒湿、空载情况下的定位精度2微米

6. 机床在承受加工过程温升、昼夜、季节变化带来的温湿度变化对机床的影响后,精度2微米

7. 在6的基础上,在高速加工状态下,运动轮廓的精度达到2微米

8. 在7的基础上,单次大切削量,对于复杂造型零件一刀成型,切面精度达到2微米

这又是四个完全不同难度档次的任务

以我对行业的大致认知,国际上比较常见的数控装备品牌,如发那科、马扎克之类,能够做到3/4和6,个别特型机床能够做到7,德玛吉、北京精雕之类的网红厂商,大概能做到2/3和6,至于格力,但凡他能完成2,他格力就算是真正在干实事、做实业,如果能再完成6,那我就是铁格力吹,我愿意把家里的白家电全部换成格力以示支持,如能更近一步完成3或者7,那格力对于我国产业的意义和地位绝不会低于华为和中车,我愿意以我年薪市场价的一半终身为格力工作,为中国制造奋斗终身,我就把话放在这里

但是吧,就目前我了解到的信息和公开的资料,大概率只完成了1,甚至1都有水分。希望格力能够打我的脸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