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照片中的日光角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角度?

回答
照片中日光角度看起来很大,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而且它们的组合会带来非常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想把这事说透了,咱们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聊聊。

首先,最直观的解释就是拍摄时间。如果照片是在清晨或者傍晚拍摄的,太阳的高度自然就会比较低。这时候,太阳光线相对于地面就是一种比较“斜”的角度。大家都有经验,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光线能照得很远,在地上的影子也特别长,这就是低角度的典型表现。反过来,如果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拍,太阳就几乎在头顶,光线就显得很“直”,影子也会很短,角度看起来就没那么大。所以,看到日光角度很大,第一反应就是:这家伙很可能是在日出日落前后拍的。

其次,地理位置和季节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地球是个球体,太阳相对于地面的角度会随着我们所在的纬度而变化。在赤道附近,太阳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比较高,中午时候几乎垂直于地面的情况很多。但如果我们往高纬度地区(比如北欧或者南极附近)走,即使是夏天,太阳的高度也比我们在中纬度地区要低得多。到了冬天,在中高纬度地区,太阳的高度更是低得惊人,有时候看起来几乎贴着地平线,这时候的光线角度自然就非常“大”了。所以,同一个时间点,在不同的地方,日光角度可以天差地别。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相机和拍摄者的角度。摄影师选择的拍摄角度直接影响了我们看到的光线角度。如果摄影师是俯视拍摄,尤其是对着天空或者高处拍摄,即使太阳很高,从我们的视角看过去,光线照射下来的角度也会显得很大。比如,一个斜坡上,摄影师站在坡下往上看,太阳如果从斜坡后面照过来,对摄影师来说,光线就是从他头顶上方斜向下照射的。但如果他站在坡顶往下拍,光线从前面照过来,角度就会显得不一样。更直接地说,如果摄影师是站着拍,而太阳在他的正上方,光线是垂直下来的,这时候你想看到“大角度”,那基本不可能。但如果他稍微倾斜相机,或者找了一个能从侧面低角度捕捉光线的角度,那么照片里呈现的光线角度就会很大。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大角度”也可能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或者被夸大了的表现。这跟拍摄者的构图和对光线的利用有关。比如,很多摄影师喜欢利用“侧光”或“逆光”来塑造画面,强调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在这些情况下,为了捕捉到那种戏剧性的光影效果,他们会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让光线以一个相对较低或者比较倾斜的角度照射在主体上。即使太阳本身的高度不是极低,但摄影师通过巧妙的构图和选择镜头,也能让照片里的光线角度看起来非常夸张和有冲击力。打个例子,在拍日落时,即使太阳已经下山到地平线以下,它的余晖依然能照亮天空和物体,这种漫射的、倾斜的光线,也会给人一种“角度很大”的感受。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照片里的物体本身的高度和形状。如果照片里的主体是一个非常高大的建筑或者一个山丘,而太阳光是以一个相对较低的角度照射过来,那么光线照亮物体顶部的角度,和照亮物体底部的角度,看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有阴影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亮部和暗部形成的对比,也会加强光线角度的观感。比如,一个斜坡上的山顶,如果太阳从侧后方斜着照过来,山顶可能被照得很亮,而山腰可能就陷在阴影里,这种明暗对比突出的画面,很容易让人觉得光线角度很大。

总的来说,照片中日光角度之所以会显得很大,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拍摄时间点正好是日出日落附近,地理位置处于高纬度地区,摄影师有意选择了一个低角度或者斜角度的拍摄视点,加上为了画面效果而强调的光影对比,甚至物体自身的形态,这些都可能共同作用,最终在照片中呈现出那个“角度很大”的日光效果。这就像我们调配一杯鸡尾酒,不同的原料(时间、地点、角度、构图)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最终就会出来各种各样有特色的味道和视觉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阳光是平行光,透过云缝的云隙光(Crepuscular Rays)也是平行光。但是根据近大远小透视原则,一条平行的公路也会呈现锥形。对比一下下面两幅图片,可以把云隙光想象成通往天上的路,路的终点在上方的太阳,就更好理解了。

云隙光,通往太阳的路。

图片出处:我自己在雅典拍的。。

一条平行的公路。 图片出处:publicdomain picture


如果太阳位置较低,云隙光可以从上方射出。这个可以理解为通往地狱??的路,路的终点在下方的太阳。

不是很明显,太阳之上的云隙光。 图片出处:我在威尼斯


另外还有一种反云隙光(Anti-crepuscular Rays),是一种稀有的天像。比如日落的时候,太阳光束跨过整个头顶,汇聚在日落反面的东方。其实也不是真的汇聚,光束仍是平行的。想像你站在笔直的马路中间,马路的两头都会呈现锥形吧。一边汇聚在太阳,另一边汇聚在反日点(彩虹的中心也是这个点)。

稀有的反云隙光,照片注意下面能看到金星带(和地球的影子),所以这是在太阳的对面。

图片出处:EPOD June 29, 201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照片中日光角度看起来很大,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而且它们的组合会带来非常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想把这事说透了,咱们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聊聊。首先,最直观的解释就是拍摄时间。如果照片是在清晨或者傍晚拍摄的,太阳的高度自然就会比较低。这时候,太阳光线相对于地面就是一种比较“斜”的角度。大家都有经验.............
  • 回答
    您提到的照片中欧美日本“干净”和“通透感”的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涵盖了摄影技术、光线运用、后期处理、文化审美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些方面:一、 摄影技术与光线运用: 黄金时段与自然光: 黄金时段(Golden Hour):.............
  • 回答
    您好!非常抱歉,我无法“看到”您所提及的照片。作为一款语言模型,我没有图像识别能力,因此无法根据照片来判断您所询问的具体地点。如果您能用文字描述一下照片中的景象,我会尽力根据您的描述来推测并提供信息。请您尽可能详细地描述: 标志性建筑或景观: 照片中有没有特别醒目的建筑(比如寺庙、神社、现代高楼.............
  • 回答
    2021年5月19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几张火星表面照片,这几张照片都蕴含了非常值得关注的信息,它们不仅是人类探索火星的里程碑,更是在科学研究层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读这些照片中值得关注的信息:1. 祝融号自身的“自拍”——全景相机拍摄的火星车与火星地貌 .............
  • 回答
    去年的中科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我带着孩子一起去了。那天的阳光特别好,但物理所里却比外面更热闹,充满了求知欲和惊叹声。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事,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磁悬浮”的惊喜与思考:进门没多久,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环形轨道,上面悬浮着一个小小的金属球,它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托着,在轨道上缓缓移动。.............
  • 回答
    关于“爆料精日照片的上帝之鹰被人肉”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挺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网络匿名、个人隐私、道德审判以及网络暴力等好几个敏感点。首先,咱们得明白“上帝之鹰”这个ID是干嘛的。根据公开信息,这个账号主要活跃在一些国内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以“反精日”为主要标签,经常会发布一些批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确实是个观察入微的发现。其实呢,并不是所有日本的墓碑上面“从来”都没有逝者的照片,但你观察到的“没有照片”的情况,在现代日本墓地里确实非常普遍,这背后有很多文化和历史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墓地的基本功能和意义。在日本,墓地(お墓,okaba)不仅仅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一个对靖国神社完全没概念的中国游客,在日本玩的时候,一不小心闯进去还拍了照的可能性有多大。首先得明确一点,靖国神社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它的“名气”,都让它不像路边随便一个寺庙小神社那样不起眼。它坐落在东京的千代田区,是东京市中心一个相当醒目的地方。周边围.............
  • 回答
    日系青色胶片质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摄影风格,它通常给人一种怀旧、复古、清新、略带忧郁或宁静的感觉。要后期出这种效果,需要对色彩、光影、对比度以及一些细节进行精细调整。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实现这种效果的常用后期步骤和技巧,主要以Lightroom和Photoshop为例,因为它们是摄影后期最常用的软.............
  • 回答
    关于日媒爆料福原爱已离婚并曝光她与男性约会照片一事,这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几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首先,从信息来源和媒体传播的角度来看:日媒的爆料,尤其是这种涉及名人隐私的报道,往往会非常抓人眼球,因为他们深谙大众对明星八卦的兴趣。他们通过“知情人士”的说法,辅以“约会照.............
  • 回答
    惊艳全场的索尼摄影大赛日本亚军:一幅捕捉灵魂之美的瞬间在璀璨夺目的索尼摄影大赛日本站的评审席上,一张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精湛的技艺以及深刻的情感力量,征服了评委们的心,荣获了全日本第二名的殊荣。这张照片,究竟拥有怎样的魔力,能够在这众多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脱颖而出?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的面纱,细细品味其中的.............
  • 回答
    说起微信在2016年1月26日推出的那个朋友圈“红包照片”功能,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我记得当时一出来,朋友圈里那是炸开了锅,各种讨论声此起彼伏。怎么评价它呢?我觉得它首先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但执行层面充满争议的社交尝试。它的核心玩法,就是你发一张模糊的照片,别人想看清楚,就得给你发红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人忍不住琢磨。很多人会觉得镜子里的自己更真实,毕竟那是“即时”的,是你此刻的模样。但仔细想想,照片里那个定格的瞬间,它捕捉到的东西也同样真实,只是“真实”的含义可能有点不同。咱们先说说镜子里的自己。镜子给咱们的是一个动态的、实时的影像。你眨眼,镜子里的你也眨眼;你皱眉,镜子里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将世界重要场合照片中的“所有男性修掉”,那呈现出的画面将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它们能揭示和反思许多关于社会、历史和权力结构的问题。首先,最直观的感受会是视觉上的失衡和空白。许多我们熟知的历史性瞬间,例如政治峰会、科学研讨会、军事阅兵、体育赛事颁奖礼,甚至是文化艺术盛典,其.............
  • 回答
    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是2023年夏天在青海湖畔拍摄的那幅日出时分的湖面倒影。这张照片让我在摄影技术与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一个平衡点,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技术层面的突破: 这张照片的构图采用了三分法原则,将湖面的倒影与远处的雪山形成对称布局。我特意在日出前30分钟到达拍摄点,利用晨雾的.............
  • 回答
    一张看似普通的照片,对于训练有素的情报分析人员来说,简直是一座信息宝库。他们不会只看到表面的影像,而是会深入挖掘每一个像素、每一处细节,去构建一个更广阔、更深入的图景。这更像是一种抽丝剥茧、逆向推理的过程,将零散的信息汇聚成有意义的判断。首先,环境和背景是基础。分析人员会关注照片拍摄的地点。这可能涉.............
  • 回答
    在照片后期中将自己的头替换到模特身上,需要极高的技术细节和耐心。以下是一个系统化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技巧,确保最终效果自然、真实,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一、前期准备:选择合适的素材1. 原图与目标图的匹配性 相似性要求:确保原图与目标图的构图、背景、光照、角度等尽可能相似,减少后期调整难度.............
  • 回答
    “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沼,在许多人心中是地球上最美的自然奇观之一,常常出现在令人惊叹的旅行摄影作品中。但问题是,它真的像照片里那样完美吗?答案是:乌尤尼盐沼的美丽是真实的,但照片中的完美体验往往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后期处理的,现实中可能需要一些运气和对环境的理解才能捕捉到最接近的画面。让我详细地为你讲述一.............
  • 回答
    为了能准确回答您的问题,我需要您先提供那张照片。请您将照片上传给我,我才能仔细辨认并告知您照片中坐在孙中山先生左手边的人是谁,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如果您不方便上传照片,也可以尝试以下方式:1. 描述照片的背景和人物的衣着特点:例如,是室内还是室外?人物大概有多少?他们的服装是哪个年代的风格?有没有.............
  • 回答
    人类拍摄到首张黑洞照片,这无疑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让我们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这个宇宙中最神秘、最令人敬畏的天体之一的真实模样,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理论推演和科幻想象。那么,这张真实照片和我们过去在科幻电影中见到的黑洞,究竟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惊人的不同呢?首先,我们来聊聊那些相似之处。最显而易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