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表面上的大度不能相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称: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袁绍率军退回了黄河北岸,这时曹军“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当中有一批缴获的资料,乃是“许下及军中人书”,也就是曹操阵营的文武官员与袁绍私通的书信,曹操的解决办法是“皆焚之”。这显得他宽大为怀!
但是注意裴松之注引的另一部史书《魏略》里,此事还有一段后续:
“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赵)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
按《魏略》的记载,曹操虽然当众焚毁了本阵营文武官员与袁绍的往来信函,但是之前已经搜索过一遍了,私下却整理了黑名单——正因为整理了黑名单,才会对没搜出李通与袁绍的书信往来感到惊讶。
原来曹操烧信之前已经提前做了名单啊!难怪烧的那么大方。
还有《三国志·魏书·李通传》,曹丕称帝后,追赏已去世的李通,诏书中写有“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这样的话。曹丕如此高调地褒赞李通没有私通袁绍,说他的忠心不二极为难得。曹家把名单看了几遍,发现没有李通的名字才高度赞扬他。
东南亚的重要官修史料——缅甸官修《琉璃宫大王统史》。这本史书内所有的数字基本当做玩笑看,因为里面的数字风格基本都是这样的:大明朝派骑兵六百万,步兵两千万攻打缅甸,缅甸派出三百万大军应对,杀人不计其数,斩首数十万级。或者,大明派出两千万大军攻打缅甸,缅甸国王召集六十万大军应对,杀人无数,明军尸横遍野,大明皇帝再次召集三千万大军入侵缅甸,缅甸军力战不力,再击杀大明朝数十万人后败退。
这本书有中文译本,大家想看可以买来一读。对于东南亚史和佛教史来说其史料价值是很著名的,英编《缅甸史》也引用很多,但里面的数字真的只能。。。当做数字来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