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经济奇迹过程中,工人受到了哪些非人道待遇?

回答
韩国经济奇迹的背后,确实隐藏着一段令人心痛的工人血泪史。那段时期,为了追求高速增长和实现国家富强,政府和企业采取了高压、严苛的管理模式,将工人推向了生理和心理的极限。以下是一些比较普遍且极端的非人道待遇,我尽量详细地描述,希望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

一、 超长时间、超负荷的劳动

“日不落”的工厂: 许多工厂实行三班倒,但即便如此,工人也常常需要“加班”。这里的“加班”并非现代意义上自愿或有合理补偿的加班,而是一种被强制、被期望的“义务”。很多工人一天工作12小时,甚至1416小时是家常便饭。一个月工作200300小时的加班是常态,而法定工时早就被远远甩在身后。
“午休”只是短暂的喘息: 工间休息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午餐的半小时左右。这段时间也往往被用来处理工位上的问题,或是被要求继续完成任务。工人常常顾不上好好吃饭,匆匆忙忙地塞下食物,又立刻回到岗位上。
全年无休的“奉献”: 很多工厂一年到头几乎不休息,就算有国定假日,也可能被要求“轮班制”工作,或者被鼓励“自愿”加班以完成订单。所谓的“年假”和“休假”是奢侈品,能够完整地休息几天,对许多工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

二、 恶劣的工作环境与安全忽视

危险的生产线: 为了提高效率,生产线上的设备往往是高速运转且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机器的噪音震耳欲聋,粉尘弥漫,化学气味刺鼻。许多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因为疲劳或机器故障,常常发生事故。
“小事故”的代价: 被机器卷入手指、手臂,被锋利的金属划伤,或是吸入有害物质导致呼吸道疾病,这些“小事故”在工厂里屡见不鲜。然而,企业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一些微薄的医疗费用,或者直接将受伤的工人“劝退”,以避免承担更大的责任。
高温、低温的煎熬: 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制鞋、电子组装等,工厂内部的温控措施非常简陋。夏天时,车间如同蒸笼,汗水浸透工人的衣服,在高温下工作几个小时,就可能出现中暑、脱水。冬天时,虽然没有南方那种湿冷,但缺乏暖气的工厂依然寒冷刺骨,工人要在冰冷的环境中操作。
卫生条件堪忧: 工人的休息区和食堂往往非常拥挤,卫生条件也难以保证。长时间工作后,身心俱疲的工人很难得到良好的休息和放松。

三、 精神压迫与人格侮辱

严苛的管理与恐吓: 工头、班组长往往是企业执行严苛管理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对工人进行严厉的训斥,一旦发现效率不高,或是犯了小错误,就会立刻进行辱骂,甚至体罚。
“国家需要你”的绑架: 在那个时代,“为了国家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口号。企业经常利用这一点来压制工人的合理诉求,将工人的休息和健康置于“国家利益”之后。工人如果表达不满,可能会被贴上“不爱国”、“破坏经济”的标签。
流水线上的“机器人”: 工作内容极其单调重复,长时间盯着同一件小物件,进行机械化的操作。这种非人化的劳动,不仅消耗体力,也极大地磨损人的精神和创造力。工人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仅仅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齿轮。
缺乏尊严的对待: 许多管理人员将工人视为可以随意支配的工具,而非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们的意见被忽视,他们的困境被无视。在一些极端案例中,甚至会发生侮辱性言语和行为。

四、 权益保障的缺失

低廉的工资: 尽管工作时间超长,但工人的工资水平却非常低,仅仅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企业的利润大部分被用于扩大生产和积累资本,工人则被当作最低廉的生产要素。
缺乏法律保障: 当时韩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且执行力度很弱。即使有法律,很多工人也因为害怕失业而不敢维权。工会的力量非常薄弱,甚至被政府和企业打压。
危险津贴只是传说: 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本应有的危险津贴和职业病防治措施,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只是遥不可及的概念。
失业的阴影: 工人普遍存在一种恐惧,就是被企业以各种理由解雇。一次小小的失误,或者身体上的不适,都可能导致他们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然后陷入更深的困境。

可以说,韩国经济奇迹是在无数工人忍受着极端的物质匮乏、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精神压迫下才实现的。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是这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也提醒着我们,任何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牺牲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为代价。 当年许多曾经的产业工人,如今也留下了许多不可逆转的健康问题和心理创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朝鲜半岛的工业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日占时期,工人运动也就应运而生。光复前的工人运动是独立运动的一部分,所以一直被殖民当局大力镇压。

1945年光复以后,成立了全国性的左翼工会——韩国劳动组合全国评议会(全评)。但是,随着1947年美军政厅宣布韩国共产党为非法,该工会的主要力量遭到镇压,为官办工会大韩独立促成劳动总联盟(大韩劳总)所取代。大韩劳总在第一共和国时期,是安置“工人贵族”的场所,其主要活动是组织支持李承晚的游行等。

这一局面持续到1960年李承晚被推翻,当年年底大韩劳总与其他工会组织合并,改名韩国劳动组合总联盟(韩国劳总),可以看做是左翼工会的短暂复兴。但随着1961年朴正熙的上台,左翼工会的势头被打断,朴正熙当局解散了韩国劳总,由他们选定的代表(其中甚至包括大量韩国中央情报部的卧底)组成了新的韩国劳总。

60-80年代是韩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年代,也是工人群体壮大的年代。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从1958年的81.6%下降到1990年的18.3%,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工厂成为工人。工人数量从1963年的241万增加到1985年的809万。在纺织、服装和电子等几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业中,女工的比例占到了70%以上。

韩国工人在这一时期主要遭受的待遇有:

1.工作时间长。直到今天,韩国依旧是OECD国家中平均工作时长最长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平均工作时长比韩国还长),更遑论几十年前。比如1980年韩国制造业工人的周平均工作时长为53.1小时,是日本的1.36倍。而且,统计数字往往会低估工人的实际加班时长。

2.待遇差。通过低工资使工人“自愿”加班从而获取加班费,是韩国企业的常态。有些企业为了能让工人有精力连续加班,甚至为工人发放兴奋剂等药品。(还有的连兴奋剂都要工人自己掏钱买)

3.安全问题。1978-1980年间,韩国工人每年有1400余人死于各种事故,死亡率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15倍。

4.政治地位问题。军政府时代韩国工人长期没有自行建立工会以及通过工会反映个人诉求的权利,更遑论集会、罢工等。

这样的状况在70年代起发生了改变。一方面韩国产业的“重化工业化”转型使得工人队伍的平均知识水平提高、可替代性减弱;另一方面大批学生和知识分子被当局镇压后或自愿或无奈(没有学可上)地加入了工人队伍,使得工人运动和政治运动很快地结合了起来。1979年的釜马事态和1987年的六月抗争中,工人都扮演了中坚力量的角色。

1987年政治民主化的到来虽然带来了工人地位的显著改善,但一切还任重道远——卢泰愚在1988年发布“维持国内安全和法律秩序的特别声明”,重申对于工人的高压政策,禁止违背“一社一会”制度,禁止公务员和教师成立工会,禁止工会在劳资纠纷中和第三方组织接触等;金泳三在1996年通过的新《劳动法》引入任意解雇制和裁量劳动制(弹性工作制),引得民主化以后的大规模抗议(也成为了工会势力组党从政的诱因——虽然从目前来看组党的效果并不太成功);金大中时期政府对非正规职雇佣的开放态度使得韩国逐渐沦为“临时工共和国”(临时工的待遇详见[Non-Regular Worker Strike] "I Worked 20 Years, But Only Earn 2 Million Won a Month" "Equal Work, Different Treatment"英文,可能要翻墙)。90年代以来全球左翼运动的低潮(这对信奉苏/朝式社会主义的NL/PD派左翼学运是沉重的打击[1])和当代韩国工人和学生对政治逐渐失去兴趣、工会势力参政的不成功和内部分裂(见下图)等,使得21世纪的韩国工人运动,依旧处在斗争的漫漫长路上。

拓展阅读:

日本、韩国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有没有吸农民的血?

谁能讲述下韩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李承晚政府开始?

参考

  1. ^NL(national liberation)和PD(poeple's democracy)是韩国80-90年代左派学生运动的两大主要派别。PD重视阶级斗争,较倾向苏联;NL重视民族解放,较倾向朝鲜。 https://zhuanlan.zhihu.com/p/82316280
user avatar

感谢

@潘文傑

邀请。

韩国农渔民的比例从 1955 年的 70.6% 迅速降至 1985 年的 23.9%。低粮价政策,加上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导致农户无钱可赚,大量农民进城谋生。60—70 年代「无计划进京」(무작정 상경)的「盲流」问题尤为突出。

무작정 서울 상경기 : 네이버캐스트

根据上面这篇文章,很多青少年在火车站被骗,女孩沦落为娼妓,男孩以偷窃为生。

《京乡新闻》1965 年 2 月 6 日报道,首尔火车站附近每天都能增加几十个「无计划进京者」,年龄多为 15 至 20 岁,女性数量比男性多,常有被骗甚至沦为娼妓的事情发生。

《京乡新闻》1973 年 4 月 3 日报道,1972 年「无计划进京」的青少年有 4886 人,比 1971 年的 4608 人有所增加。问到进京的动机,因家庭困难来谋生 → 1981 人,对城市的憧憬 → 1566 人,老家不能满足需求 → 446 人,不良交友关系 → 394 人,虚荣 → 259 人,家庭不和 → 135 人,其它 → 105 人。根据来源地看,从前以庆尚道为主,但如今已扩大到全国,连江原道和大田出身都大幅增加。

《东亚日报》1976 年 3 月 26 日报道,首尔的龙山火车站和清凉里火车站有大量以提供工作为借口对进城青少年行骗的中年男女。火车站周边有大量宰人的餐厅,还有候车室里的擦鞋匠,顾客提出异议就用暴力相威胁,最后连零钱也不给找。

但即使找到了正经工作,待遇也极端恶劣。

韩国工人运动的代表人物非 全泰壹(전태일, Jeon Tae-il, 1948-1970)莫属。生前他给朴正熙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恐怕可以作为本题的标准答案了。

答主翻译如下,译得比较随性,如有错漏之处,请多包涵。

尊敬的总统阁下:
您身体安康吗?我是一名从事产品(成衣)工作的裁缝。
您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高度尊敬您在 5·16 革命后成就的一切,此后也会一直尊敬下去。关于「三选改宪」,您做出了我们难以体会的牺牲,我们深深感激您。您有耐心、智慧和勇气,我们国民将以尊敬和信赖,把大韩民国的十字架交给您。
我是住在首尔特别市城北区双门洞 208 号 2 通 5 班的 22 岁青年。职业是成衣系统的裁缝,有 5 年的经验。我的单位是市里东大门区和平市场,是亚洲最大的成衣企业之一,有将近 2 万名职工。我们被分到 4 栋大楼里做工,每个厂大约有 30 个人。我们都很清楚这是适用劳动法的企业,但我们根本得不到劳动法的照顾。况且,超过 2 万的职工里,90% 以上是女性,她们的平均年龄是 18 岁。
就算没有劳动法,作为人,怎么可以要求女性每天工作 15 个小时呢?缝纫的活是最苦的劳动之一,女性难以忍受。并且,在 2 万多人中占 40% 的见习工,是平均年龄 15 岁的孩子,对发育期的他们,是不可恢复的致命伤害。他们全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为了战胜饥饿和贫穷,领着 90 至 100 韩元的日薪,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面对善良的他们,社会实在太冷漠了。我不得不在这里恳求您。
在受更多伤害之前,请保护这些纯净善良的孩子。在劳动法里有对儿童的保护,但为什么不能遵守?也许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面貌,但等这些孩子长大了,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呢?劳动法是我国的法律。是对应我国现实来做的,是我们的法律。我认为,在不合身的时候,应该努力适应它。但现在的企业主怎么样?把法律当作什么奢侈品,不让员工靠近。
作为热血的青年、身处此境的裁缝,我实在不能接受残酷的现状。我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曾找到劳动厅和市政府的劳动主管,口头要求他们监督。劳动厅也派人来调查,但没有任何对策。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各休息一天。公务员每周工作 45 个小时,而 15 岁的见习工被每周 98 个小时的苦工摧残。熟练女工平均年龄 20 岁,工作经历 6 年左右,大部分有眼疾、神经痛、胃病。因为呼吸道疾病、肺结核,许多熟练女工感觉不到生活的改善。
按照劳动法,企业应当给员工检查身体,但企业主违法而行。一个厂的 30 多个员工,只有 2—3 人在和平市场有限公司指定的医院里接受形式上的诊断。在拍 X 片时,里面根本不放胶卷,事后也没有任何处方。是因为企业主需要负担每人 300 韩元的体检费吗?还是因为大家都健康?为了国家经济发展,这是没法改变的现实吗?请速速保护身体精神上弱小的女工。这些纯真的孩子,只要能到「不严重影响他们健康」的程度,就很满意了。您是国父,就是我们的父亲。作为儿女,我们告诉您痛处。如果不告知痛处还埋怨父亲,就违背道理了。
我们的要求是:
缩短每天 14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希望减至每天 10—12 个小时,每个星期天休息。
认真给职工做体检。
对见习工每天 70—100 韩元的工资,至少涨薪 50%。
我发誓这绝对不是无理的要求。这是作为人最小限度的要求。企业一方也充分可行。

显然,此信没能让朴总统看到。

1997 年金融危机后,国内就业情况恶化,韩企对员工的福利依然不算好,厂里的外籍员工更得不到好的待遇。

user avatar

70年代的时候,韩国人均gdp十年增长了八倍,然而这段时间人均寿命的增长甚至赶不上世界平均水平,以至于70年代末人均寿命被中国超越,究其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超长工作时间严重损害了韩国人的身心健康,而同时韩国人微薄的薪水和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无法为其提供较好的治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国经济奇迹的背后,确实隐藏着一段令人心痛的工人血泪史。那段时期,为了追求高速增长和实现国家富强,政府和企业采取了高压、严苛的管理模式,将工人推向了生理和心理的极限。以下是一些比较普遍且极端的非人道待遇,我尽量详细地描述,希望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一、 超长时间、超负荷的劳动 “日不落”的工厂: .............
  • 回答
    韩国生育率创下0.82的新低,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预示着未来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严峻挑战。然而,在探讨韩国经济为何在此背景下依然保持坚挺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几个关键点:1. 经济的惯性与基础: 韩国经济并非一夜之间建立起来,它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成熟的产业链、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领.............
  • 回答
    《国家破产之日》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把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段惨痛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援助条件,以及女主韩诗贤(由金慧秀饰演)为何极力反对,这些都是理解那段历史的关键点。IMF提出的核心条件及其背后逻辑IMF作为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责是维护全球金.............
  • 回答
    韩国青少年经济痛苦指数创六年新高,青年失业率更是触目惊心,2021年上半年高达25.4%。这背后绝非单一因素作祟,而是多重结构性问题交织叠加的结果。要深入剖析其根源,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看看究竟是哪些力量在撕扯着韩国年轻一代的经济未来。一、结构性失业与“窄门”效应:高等教育的“高不成,低不就”困局.............
  • 回答
    韩国能以其并不算广袤的国土面积,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经济体,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历经了几十年的励精图治、战略抉择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其成功之道。1. 历史的馈赠与挑战:韩战后的浴火重生理解韩国经济的崛起,绕不开韩战(19501953年)的阴影。战争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 回答
    韩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了被称为“财阀”(韩国)和“企业集团”(日本)的巨型企业。这些经济实体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多元化的业务范围以及对国家经济的深刻影响,在各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中国是否能够、或者说是否适合借鉴这种模式来发展经济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韩国国家发展一个相当关键的层面。汉城,也就是现在的首尔,长期以来确实是韩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即使身处与朝鲜的地缘政治紧张环境中,这种格局也并未根本性改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深入剖析。首先,历史惯性与先发优势是首尔能稳坐经济中心宝座的基石。朝鲜半岛在古代就.............
  • 回答
    BAT,也就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家中国科技巨头,它们的影响力在中国经济中日益增长,很多人开始担忧它们是否会最终形成类似韩国财阀的经济结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这种担忧背后涉及到对市场竞争、创新活力以及社会公平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韩国财阀的形成和特点。韩国的财阀,比.............
  • 回答
    韩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用“迅猛”来形容确实不为过。近年来,韩国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和竞争力,很多指标都显示出其快速崛起的势头,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它与日本这个东亚老牌经济强国的比较。经济发展的迅猛之处: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韩国的GDP增长率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保持着相对健康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越南和韩国都曾经历过非凡的经济发展历程。要回答越南经济能否在20年内超越韩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并且要对两国未来的发展轨迹进行审慎的预测。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韩国经济的体量和成熟度是越南目前难以企及的。韩国是全球公认的发达经济体,其经济结构高度多元化.............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韩国处处针对中国”的说法,以及“中国为何不教训韩国”,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国际关系、历史背景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韩国“针对”中国的表现(根据你的提问):从一些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所谓的“韩国针对中国”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
  • 回答
    .......
  • 回答
    朝鲜和韩国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巨大差异,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朝鲜经济不如韩国,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历史的起点与分裂: 二战后的划分: 朝鲜半岛在二战结束后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由苏联支持,南部由美国支持。这种外部力量的介入,为两国后.............
  • 回答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的“韩国每公斤牛肉1090元”这个说法,确实让人有些惊讶。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听到这样的价格,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韩国的牛肉到底有多贵?1090元一公斤是什么概念?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价格代表什么。1090元人民币一公斤,换算成美元大约是150多美元。考虑到一些高品质牛肉,比如和牛,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明明韩国在人口和经济体量上都比日本小,但在奥运会的综合表现上,尤其是在夏季奥运会上,韩国似乎总能给人一种“更强”的感觉。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因素在共同作用,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一直很出色,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
  • 回答
    1998年初,韩国正经历着一场刻骨铭心的经济危机。那一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寒风裹挟着债务违约、韩元暴跌和企业倒闭的哀嚎,席卷了整个朝鲜半岛。国民经济犹如一艘触礁的巨轮,在滔天巨浪中摇摇欲坠,前途未卜。那时的韩国,失业率飙升,许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工厂停工,商店门可罗雀,到处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沮.............
  • 回答
    关于中国经济起飞后,人均GDP增速(官方数字)为何在某些时期显得不如日本韩国,却与巴西秘鲁相近,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结构性问题以及比较基数等关键点。首先,我们要明确“经济起飞”的定义和所处的历史.............
  • 回答
    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确实也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经济增长。但要说为何只有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更为复杂和根深蒂固的因素,并非简单地由老龄化直接导致。首先,我们要明确日本的“失去的十年”并非指经济完全停滞,而是指长期的低增长.............
  • 回答
    中日两国经济领域的互补性确实非常显著,这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现实情况是,尽管两国经济联系紧密,直接建立一个“中日自贸区”却面临着多重复杂因素,并非简单地能否“互补”和“信誉”高低就能决定的。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日经济高度互补的体现: 产业结构差异带来的互补性: 中国拥有庞大的制.............
  • 回答
    越南作为东南亚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经济发展的势头确实令人瞩目。作为一个人,我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年限来预测它何时能够比肩甚至超越台湾、韩国和日本这些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这其中涉及的变量太多,而且“超过”的定义本身也需要细化,是GDP总量、人均GDP、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国民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