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仍然偏安半岛南部;连自己国家的军队都是交由美国人说了算;女性被财阀蹂躏,例如张紫妍事件,总统都难以为此伸张正义,倒是反映社会黑暗的电影层出不穷;总统是高危职业,每一个前总统都免不了被清算入狱的命运;前总统被闺蜜干政,背后影舞者竟是邪教势力,世越号神秘翻船葬送青年男女,被传是向神献祭;文化自卑,动不动就剽窃邻国文化成果说成是自己的;信仰缺失,邪教化的本土基督泛滥,竟蔓延至中东伊斯兰地区传教,终至命归天堂;民族狭隘,体育精神什么的就不说了,懂的都懂…
结论就是,所谓发达不过是装点了面子,穷酸了里子。
而且论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真还是感觉平壤方面更硬气些。
发一些2019年10月份在朝鲜旅游的照片吧:
1)朝鲜最现代化的地方:未来科学家大街。这里面的住宅,会分配给专家学者、功勋运动员、优秀科学家居住。
2)平壤火车站。从丹东到平壤的距离仅有280千米,国内高铁一个小时,但在朝鲜坐火车,需要六到八小时。
3)平壤地铁。号称世界上最深的地铁,果然名不虚传,地铁站台很有莫斯科地铁的味道。
4)从平壤市的“西山饭店”高楼层看市区的景观。也许因为空气质量不是特别好,能见度一般;看到了好几根火力发电厂的大烟囱;可以看到平壤的著名金字塔式高层建筑——柳京饭店;平壤的绿化不错。
5)朝鲜战争期间,朝鲜人民军缴获/击毁的“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博福斯40mm机关炮、F4U海盗式战斗机、H-5直升机。
电影《长津湖》中,海盗式战斗机和H-5直升机都出现过,尤其H-5,当初大家一度争议很大,认为朝鲜战争时直升机尚未装备于军队,但这个实物证明了,该款直升机确实已经出现在了朝鲜战争中,《长津湖》的考证没有问题。
6)平壤市中心阅兵广场的近照。
7)韩朝边界上的城市:开城。
开城曾经是高丽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曾很繁荣。朝鲜战争后,开城由于距离“三八线”位置较近,因此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新世纪后,开城成为朝鲜的“特别市”,类似于朝鲜经济特区的地位,开城工业园内,允许来自国外的投资,因此开城现在是朝鲜的轻工业中心。
8)板门店地区的“军事分界线”,如果经常关注新闻的话,对这个地点应该有印象。
朝鲜战争是中美苏三国博弈于东北亚的一场战争,无论怎么说,都应该祝福:朝鲜半岛人民世代和平、生活幸福。
9)平壤市区一角。市区人口不多,显得很宁静。当然这有可能因为市民都在上班;大街上的车比较少,老式有轨电车是市区内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大街上对着平壤市民挥手致意,都会得到热情的反馈。
10)开城的高丽博物馆景区内,恰好遇到几对新人拍结婚照,女士普遍穿朝鲜民族服装、男士一般西装。 祝他们幸福一生:
先写这些,请知乎放行,要不然我就白写了……
11)由数万人参与表演的大型文艺汇演“阿里郎”,以及表演场地——能容纳十万人的朝鲜国家体育场。
12)朝鲜的农村。朝鲜的农业状况不是非常好,因为朝鲜多山,可开垦的土地占比较低。再加上朝鲜的化工业相对落后,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化肥,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总之,希望朝鲜人民都能过上好的生活。
13)朝鲜的普通城市。由于长期的国际社会封锁,朝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朝鲜每年的用电量,和中国一个中等的地级市用量差不多。电力不足,是制约朝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4)平壤市中心的阅兵广场。广场中心位置(类似于天安门城楼在天安门广场的位置),是平壤市的“人民大学习堂”,相当于朝鲜国家图书馆,当时也进馆参观了但没有拍照留念。
站在人民大学习堂的顶楼阳台向下望去,可以将整个广场尽收眼底,能看到广场附近的高层建筑,并能远望到大同江对面的主体思想塔。
15)早上八点的平壤市街景,大家准备去上班了。
16)朝鲜美女和南朝鲜美女。
———————————-
关于在朝鲜的一些感受:
1)在朝鲜一共居住6个晚上,全部位于平壤市西郊的某涉外宾馆,酒店的装修水平略低于国内的三星级酒店。
朝鲜的总面积并不大,且旅行景点主要安排在平壤周边和板门店,所以每天的交通事件并不长。
2)在朝鲜几天的餐饮还是不错的,但不要浪费粮食物,毕竟新闻报道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是很好。
3)只是据一个同团的老阿姨八卦:我们在某餐厅就餐时,有一个提着公文包的干部模样的朝鲜人也来吃饭了,然后服务员就把旅行团的团餐剩余的一些菜整理了一下(粉条、土豆丝、豆腐、辣白菜之类),直接端上去给这个干部吃了。
这个事情我没看到,所以不论真假。作为八零后,从小的生活水平就比较好,所以我一向对吃的东西不是很在意,曾经遇到一个SB领导,60后贫苦农村考学读完博士,后来当了央企领导,整天就是吃吃喝喝,业务能力屁也没有,陪着他出差我都想吐,简直酒囊饭袋。
当然了朝鲜也没有什么高级食材,高丽参炖鸡肉、碳烤牛肉就是最好的东西了,辣白菜等朝鲜泡菜倒是顿顿都有,这一点朝鲜和南朝鲜完全一样。
4)在朝鲜跟团游,不要轻易的到处乱走,据一个团友说,某次饭后他想到处走走,结果刚走了几步就听到了哨子声,一个人民军战士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出现了。
5)不要抱着“猎奇”的心态去俯视朝鲜人民,至少不要把这种情绪挂在脸上;就如同不要遇到个欧美白人就仰视跪舔一样,欧美白人不是天使而是撒旦;再例如,如果你去土耳其或者迪拜旅行,你敢把对YSL的不屑时时刻刻表达在脸上吗?或者揭开一个MSL女人的面纱试试?
入乡随俗、尊重他人是一个基本素质。
—————————————
再说一点个人看法:
1)我不认可当前的朝鲜社会。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国家的独立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生活幸福。朝鲜目前显然达不到。
2)朝鲜半岛的现状,是中美俄在东北亚博弈的结果,朝鲜人民是无辜的。
见下图 ↓
这问题没有必要扯太远,就是因为朴正熙的一系列正确决策。
朴正熙1961年上台,1962年推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鼓励出口导向的轻工业,开启了5年年均7.1%的增长,1963年派出矿工赴德,1965年出兵越南,196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鼓励基础建设和外来直接投资,1969年,韩国人均GDP就已经反超了朝鲜。所有的胜负,在这9年内就已经分出。至于后来韩国工业逐渐升级,从轻工业到钢铁、电子、军工、造船、机动车,朝鲜已经很难望其项背了。
在这期间,美国逐渐减少直接援助,但增加对韩国来说性命攸关的技术援助。而且,在这整个期间,美国市场对韩国是完全开放的。作为冷战前沿,韩国享受的政策是实打实的。
与其说是后来的苏联解体拖累了朝鲜,不如说美国的经济实力在冷战中当时就远远超过苏联,能够给比较争气的小弟带来繁荣。
所以这种结果绝不是身处在资本主义阵营中就能自动取得的。朴正熙的个人领导才能居功甚伟。
李承晚时期韩国经济就算四舍五入还是远不如朝鲜,而比朴正熙晚五年上台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手上能用的资源远比朴正熙多,但菲律宾借外债得来的宝贵外汇,被第一夫人投资在了滨海度假酒店这种能保证收入,但不能给经济发展带来长期收益的项目上,经济发展需要的宝贵信贷资金被白白浪费了。
而朴正熙,至少能保证韩国人在越南、德国和韩国本土付出血汗赚的钱花在刀刃上,有效促进长期经济发展。
一会儿韩国的繁荣全靠美国人玩命输血,一会儿韩国是殖民地,被美国人玩命吸血。
麻了,麻了。
我觉得主要是人口的问题。
朝鲜的人口数量,正好处在马尔萨斯陷阱的边缘——人均耕地1亩,如果不能进口粮食,那么国内种地只能刚刚好喂饱自己。
相比之下,人均耕地8亩的古巴就好很多,即使被封锁,粮食自给自足也是没问题的。
吃饱饭了,才能有额外的资源和空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朝鲜不太容易做得到。
朝鲜需要袁隆平。
说70年代北方被南方拉开的 1976年北方人均发电量1818度,南方669度。南方是靠光合作用拉开的么?
-------分割线--------
在苏联解体之前,北方和南方经济没有较大差距。
1991年北方公布的国内总生产(北方不统计服务业)是507亿美元,南方去掉服务业部分的GDP是1713亿美元。北方的人均大约是南方的60%。
80年代末,由于苏联的动荡,北方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开始停滞不前---由下表可以看到 北方经济增长和苏联后期经济混乱的相关关系。
苏联解体后的次年,俄罗斯要求使用美元购买石油,官方公布的经济规模直接打了个骨折--人均从2460美元变成1005美元。
对国际机构提交的部分是97年为了少交联合国会费…那几年太困难了。
@楚筠珺 的回答中给出了关于经济成长率的部分↓
其引用的是《韩国银行》的数据。
然而 韩国人自己都不敢公开自己的数据算法…↓
또한 사용한 기초 통계는 다시 국가정보원에 반납하는 등 극도의 보안을 유지하고 있기 때문에 기초 통계를 통해 추계결과를 검증하는 과정은 이루어지기 어렵다.
然而,由于使用的基础统计资料要还给国情院,处于极度维持保密状态,就很难通过基础统计资料来检证推算过程。
来源是南边2007年的论文《北韩统计现况分析》
可以在naver复制搜索 북한통계 현황 분석
应该能下载到pdf
我给一个按照朝鲜官方数据来源的统计吧↓
这里的增长率是用北方公布的国内总生产和财政预算增长率的官方数据做的。
北方公布的经济成长率和财政预算成长率基本上同等增长,可以认为是逻辑自洽的。
比如说2014年261亿美元,2016年296亿美元 两年国内总生产增长13.4%,而2015年财政预算收入则增长5%,2016年增长6.3%。
北方虽然不是每年都公布统计资料 但是有时候也会公布一下 比如说下图↓(来自罗先经济特区贸易案內)
北方的数据鲜明的反映了苦难行军时期的衰退。
而按照韩国银行的数据这个衰退要小很多---甚至在1995年的北方的特大水灾那年,其统计的北方人均GDP不减反增,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中国方面的论文也提到了南方对北统计的低估↓
而南方的增长率数据则和北方财政毫无关联,所以建议南方再《推定》一个北方的财政增长率,造假,要造全套。
你要么认为北方财政全是胡扯,要么认为北方通胀极高/货币对外贬值极快,远远超过北方财政预算增长。
然而kpw和cny挂钩---2015年以前kpw对usd汇率是8400,2020年汇率是8000,而对人民币汇率都在1200左右。
而且,如果财政预算增长是考虑90年代到09年的恶性通胀的话,那北方的财政等于比90年代缩小了成百上千倍,显然不可能。
2008年后,北方开始在部分年份公布经济指标。
根本原因是朝鲜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开放。
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大多都谈不到关键问题,有的就只是说韩国发达靠美国输血,不是,美国人是钱烧得慌吗?天天给自己的小弟发钱?那到底美国是韩国的爹还是韩国是美国的爹?讲道理,现在的知乎反智言论是真的多。
下面认真回答。
不可否认,韩国在初期的确接受了美国援助,但这只能解决一时的生存问题,而解决不了长远的发展问题。韩国之所以能发达起来,靠的是依靠国际市场,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业开始积累,然后逐步转向钢铁、汽车、造船等重化工业,再转到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业,培养了一批像三星、LG有国际竞争力的各种企业,才能成为发达国家的,也就是说,它拥有了造血能力。一个国家能不能发展起来,其实就看你有没有这种造血能力。
而反观朝鲜呢?朝鲜在60、70年代看上去比韩国发展的好,但是他的发展是建立在中苏的援助上的,比如国际市场一桶10美元的石油,卖给朝鲜可能只要2美元,还不用美元支付,然后根据朝鲜在经互会的分工,把朝鲜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卖到苏东集团去,通过这样的方式,朝鲜才实现了在当时较高水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如果苏联和经互会的这种贸易形式能一直存在,那么朝鲜倒的确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可是问题是,苏联垮了,经互会也不复存在了。这个时候,朝鲜就拿不到廉价的石油了,它想要向俄罗斯买石油,就只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来,拿美元或者黄金等硬通货,以市场价格购买,可问题是,朝鲜这样一个前经互会国家,根本就没有多少美元啊,并且朝鲜本身又没什么石油产量,而工业发展、汽车、拖拉机,样样都需要石油。另一方面,朝鲜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国际市场机制下,又没有什么竞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这样两头打击之下,朝鲜在90年代的困难局面就是必然的了。
这个时候,朝鲜应该做的事,就是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对内,把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对外,放弃意识形态争端,积极和各国搞好关系,尤其是和美韩和解。这个时候,可能又有人要说了,不是朝鲜不想开放,是美国封锁朝鲜,朝鲜不能开放。我就搞不懂了,连刚和美国打完仗的越南都能学中国革新开放,咋到朝鲜这儿就不行了呢?你们蠢不代表我蠢OK?
开放,表现的是一种姿态,就是说我国门打开,外国企业和个人,只要你们遵守本国法律,就可以来我这里投资成立公司、销售产品、也可以雇佣我国公民,这叫开放懂不懂?就算美国非要死扛着封锁朝鲜,难道这世上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吗?中国、俄罗斯就不能去投资?廉价的劳动力、新兴的市场,这才是投资者看中的利益,你美国还能让所有盟国及其企业也执行你的命令?而且讲道理,如果朝鲜真的在国际交往中放弃意识形态争端,和美韩和解,美国也没有道理非要封锁人家,毕竟这对美国也没有好处,美国其实巴不得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呢。
说到底,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是不适合这个世界的,我们中国在经济上发展起来,靠的也是逐步转向了市场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其实是所有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出路。
简单点说吧,朝鲜是另一条世界线的日本,韩国是另一条世界线的西德,他们的现状有自身原因,但决定彼此命运走向的关键因素是其他东西。
时间先拉回一战,当时的欧洲人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意识,彼此靠着煽动朴素的民族主义掀起毫无意义的恶战,如果以今天的视角去看,想破脑袋你也想不出来奥匈帝国跟塞尔维亚的冲突为什么会导致法国人和德国人打的昏天黑地。
一战结束后,法国获胜,急需靠这场胜利恢复元气,然而一旦法国恢复实力,被打成废墟的老欧洲就不可能抵挡住鼎盛的法国,为了遏制住法国在欧洲称霸的态势,美英联手把德国重建起来,再次把欧洲大陆塑造成对立局面。
一战让欧洲王冠落地的同时,也塑造了美国作为世界新王的地位,从此时起,世界各国的命运已经跟美国的态度紧密相连,可以说早在二战真正开始之前,结局已经注定。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拆解为东西两块,恰似朝鲜半岛的情形。同样的,处于美国阵营的西德在冷战中始终压东德一头,正如韩国领先朝鲜一个身位。
东德和西德的对比、朝鲜和韩国的对比就等同于苏联和美国的对比,苏联实力太弱,辐射给小弟的能量也就差,美国自身实力强大,喂饱小弟轻而易举。
如果东德也像朝鲜一样在冷战结束后苟延残喘,东西德国的差距恐怕会跟半岛南北的情况类似,这就是跟对人的优势,同时也是美国国力的直观体现。换成苏联,即使把西欧给他们又如何,他们连马歇尔计划都玩不起。
今天的韩国就是合并失败的西德。
而朝鲜就有意思了,他们对应的是日本。
冷战期间,苏联曾经非常重视朝鲜这个小兄弟,包括二哥也很照顾他们,朝鲜还风光过一阵子,谁成想二哥后来修灯塔去了,苏联更是直接嗝屁,他们就成了这德行。
如果当年苏联争点气把美国拆了,那东亚局势就会变成日本孤悬海外与世隔绝,南韩被拆解并入朝鲜,二哥依旧如同本世界线一样在几十年后时而崩溃时而威胁。
换言之,在苏联获胜的平行世界里,朝鲜其实是西德的位置,那个世界的日本恰好对应本世界线的朝鲜。
小国的奋斗主要看历史的进程给不给面子,而大国的斗争直接决定历史的进程往哪边走,美国是最强的大国,历史的车轮可以碾碎任何人,而方向盘在他们手里。
因为工业,科技和市场需要人来发展运行与提供。
一个两千万人口的“小国”根本玩不转现今的主流水平科技与工业。
为什么有地球村整个概念,不仅仅是交通与信息便捷,更因为以单一一个国家的人口与资源根本无法使得产业与科技迭代升级。
在冷战期间,朝鲜缺石油了,可以从面积2KW+的苏东阵营获取,缺机器了,也可以从三亿+人口的苏东阵营获取。
可是苏联解体,朝鲜把自己封闭起来。整个产业全断了。
石油没了,化肥没了,朝鲜农业机械化水平,单位产量极速下降。
机器坏了,不会修,硬着头皮修了挺了一会又坏了,还要换零件,结果零件生产商早没了。
以朝鲜两千万的人口,狭窄的土地。能够维持瘸腿冷战科技水平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除非开放,融入全球经济,否则朝鲜的苦难将继续下去,但如果开放,某人的苦难则将开始。
因为韩国的历代政府较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更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市场,而朝鲜在处理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时,主客观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过去30年里,朝鲜只有2016年的经济增速高于韩国,而过去长期的增速落差让双方的经济水平差距愈发扩大。
朝鲜经济封闭,不与国际接轨,错失了全球化的发展机遇,经济明显不如韩国。朝鲜的市场化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下图增速,红线是朝鲜,黑线是韩国:
以近期为例,朝鲜的「80天忠诚战斗」在前几天(1月1日)宣布圆满结束。
之所以要战斗,就是因为2020年的冠状病毒、蝗灾、水灾、台风、国际封锁等因素造成工农业生产指标无法完成。
所以要动员各部门劳动者加班加点、无偿劳动,在朝鲜劳动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完成五年计划的目标。
在朝鲜,自1971年的“ 100天战斗”以来,总共进行了13场战斗。大多数战斗是在党代会,党成立周年以及实现主要经济发展计划目标的时候展开的。
此前最短为70天,最长为200天。
这种强制劳动拼指标,劳动者具体有多少热情和奋斗精神,是个未知数。
韩国人是为了自己活的更好而加班,而朝鲜人是为了组织荣誉而奋斗,二者的显著差异也是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朝鲜的经济很难用钱衡量,也缺乏许多外国常见的物资,这也是人们印象中朝鲜经济落后、民生凋敝的信息来源。
下图来自朝鲜中央通讯社,其声称:
「过去一年是值得引以为豪的岁月,创造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崭新面貌。」
当然,至于信不信....那是你的事。
任何国家想要发展得好,都必须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朝鲜不愿意,那当然就不行。
为什么不愿意大家都知道。
全 赖 美 帝 封 锁
讲真,韩国以浙江省的体量和人口,没啥资源,二战后才独立,之前一直是殖民地。要资源没资源,要工业没工业,要人口素质也就那样,还必须大量砸钱给军备,奋斗大半个世纪,能杀进全球GDP前十,且不断增长,已经很厉害了。
如果朝鲜比韩国强,半岛加一起怕不是拳打英国脚踹德国,似乎太bug了
这是产业转移和物质援助的区别。
当年苏联援助朝鲜,只给了一部分重工业项目,没有给产业,主要的援助还是集中在石油等工业品,然后收购朝鲜的初级工业品和农副产品。
韩国可是承接了美国的产业转移的。。。
这种区别就是,在某一个时期内,朝鲜的生活水平可能远远超过韩国,但是长远来看,朝鲜的成就是建立在苏联廉价的工业原料(主要是石油)基础之上的,但是朝鲜自己从来没形成过什么优势产业,所以一旦工业原料供给出了问题,朝鲜经济分分钟扑街。
朝鲜那70%的城市化率,牛逼得一塌糊涂的幼儿园教育、夏令营,这也免费那也免费的福利,建立的基础就是全国农业高度机械化集约化,依托的是几十万辆各种型号的农业机械,然而,朝鲜自己不产石油,朝鲜的石油基本就是白拿苏联的,通俗的说,朝鲜做的基本就是无本买卖,怎么做他也赔不了。
说正经的,就算苏联不倒台,无论苏联怎么改革,都不可能再白给朝鲜石油,只要没有免费石油,那么朝鲜那些光鲜无比的经济必然崩溃。也就是说,朝鲜的经济崩溃是必然的,只不过苏联倒了,给朝鲜的崩溃找了个一无法用现实证反的借口。
但是韩国他不一样啊,他承接的是产业转移,注意是产业,半导体产业,它不仅当时赚钱,而且往后将长期是朝阳产业,而且就韩国这种体量的国家,有这么一个产业,再加上配套产业和相关专业,经济发展那是必然趋势,而且韩国政府发展思路一直极其明确,在发展产业上效率非常高,几乎没犯过错误,更是从来没像南美政府那样无脑拉票动不动全民发钱,所以韩国走到现在他并不是偶然的。
你可以说韩国这个国家不算个完全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也可以说韩国那些万恶的财阀盘剥老百姓,但是咱们要实事求是,是因为韩国政府的发展思路外加承接了产业转移,才导致的今年的结果。
这跟什么社会制度根本就没有关系,是因为发展思路以及背后大佬给的东西不一样引起的。
对了,社会主义阵营吧,也有产业专业,156项目,承接了并且发展思路对的,今天可比韩国剽悍。。。
另外我反对一下上来就拿92年比较的,那个年份是最没说服力的,你不能用人家的谷底去比你的高光时刻,这没啥意义啊。
另外补充下,为什么朝鲜只能接受工业原料援助。因为苏联能拿得出手的除了工业原料以外,就剩下全套的工业体系,对于工业项目援助,中国有实力也有体量去接受一套门类基本齐全的工业体系援助,朝鲜根本没这个体量。但是离开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苏联的产业子项目水平普遍一般,当然这里面也有世界顶尖水准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要么就是不可能扩散出去(军事工业),要么就是项目本身是服务于苏联国民经济运转的,单独援助给你也没用(比如列宁格勒的计算机中心)。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不是美国白给的,那也是韩国两代领导人勒紧裤腰带拿人命和劳动力换来的,而且一开始也并不是什么拿到手就可以变现的黄金,那开始也是一些边边角角的加工,韩国那也是继续勒紧裤腰带头铁着投资教育投资产业链,靠着教育和高积累式的发展才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但是重要的是,美国产业子项目的发达才能够导致这种技术转移的发生。
韩国的发展和中国非常类似,都是一两代人勒紧裤腰带高积累式的拼命,以低工资低回报的奉献精神投资教育升级产业,最终才走出来了。
相反,朝鲜比较类似拉美,搞点东西就分吃了,产业?产业是啥?
特别请一些魔怔的人注意,韩国不等于李承晚南朝鲜,你们对于韩国的印象太局限于李承晚南朝鲜了:美国忠实狗腿子,经济一地鸡毛,工业等于0,民不聊生,人心皆思北。没错李承晚南朝鲜基本就是这个德行。但是韩国还有朴正熙和全斗焕。。。也正是这俩老哥,把韩国从鸡狗不待见除了贫穷一无所有的南朝鲜变成了经济发达的四小龙,而这俩老哥做的事就是,拿人命换资本,拿资本换工业办教育,引进一点高新技术,然后高积累式发展。
相比韩国,朝鲜就是开局金饭碗。。。然后吃吃吃吃,然后饭碗没了。。。
内容来自KBS网站的中文内容,如有侵权我就删了,内容有做删改
在南北分裂、南北各自创建政权前,北方已开始推进国有化,并加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46年3月,北方颁布土地改革法令,实行土地的“无偿没收、无偿分配”,为合作农场体制奠定了基础。同年8月,北方颁布“主要产业国有化法令”,主要工厂、企业、矿山、发电站、运输、邮政、银行、商业和文化机构等皆归国家所有。
在战争期间,为了增加产量,北方部分允许小规模的个人经济活动,但总体上还是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1958年,北方结束农业、手工业和中小工商业的合作化,完成了所谓的“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化”。
时期 | 改革内容 |
---|---|
1946. 3. 5 | 颁布土地改革有关法令 |
1946. 8. 10 | 颁布主要产业的国有化法令 |
1946. 12 .22 | 颁布地下资源、森林、水域国有化法令 |
1954. 4 | 着手合作组合化 |
1958. 8 | 完成农业、手工业、中小工商业的合作化 |
1958. 10 ~ 12 | 合作组合扩大改组至里行政单位(改称合作农场) |
农业合作组体制完成后,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北方开始推行现代化的机械生产。
1953年年底成立农业合作组是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开始。1954年正式推进这一计划。1958年8月所有的农民都加入了合作组,完成了农业的集体化。
初期农业合作组有13309个,1个合作组平均为80户,耕地面积130町步。1958年10月合作组合并为里行政单位,合作组减至3843个。但1个合作组的成员增加到平均300户,耕地面积增至500町步。
1961年,郡区人民委员会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划分,成立了专门负责农业指导的机构——郡区农业合作组经营委员会,经营和管理郡区的农业机械制作所、农业机械工厂、灌溉管理所、材料供应所和防疫所等。1962年,委员会的名称改为合作农场,确立了合作农场经营体制。
与南方相比较,北方经济起初处于非常有利的局面。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发电站、工业设施等都集中于北方。
北方式的计划经济在南北分裂后、政权创立前就已经开始。1947年和1948年推行了两次一年计划。1949年,在产业方面彻底地消除了日帝殖民地的残渣和弊害,各部门生产迅速增长,北方开始推行两年计划,后因战争而中断。
战争结束后,1954年4月举行的最高人民会议一届七次会议制定了将生产水平恢复至战争前的1949年水平的目标,战后复原3年计划开始推行。这一计划在中国和苏联等国的援助下,提前4个月实现。
1957年,北方开始推行构筑社会主义经济工业基础和基本解决居民衣食住问题为目标的五年计划。这一计划也在中国、苏联和其他共产党国家援助下,提前两年实现。
所谓“千里马”是指一天驰骋一千里的马。千里马运动是指以千里马飞驰的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这是集中了北方计划经济、口号经济、动员经济特点的社会和经济运动。北方认为,对所有的劳动者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改造是提高产量的最佳方法,因而开始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在开展千里马运动之前,北方在战争时期曾掀起“增产突击队运动”、“3•1节增产运动”、“5•1节增产运动”、“时刻增产突击队”等运动。在战后复原建设的三年计划期间,还开展了“重建突击队运动”、“青年流动优胜旗竞赛”等。1956年12月,在举行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之后,千里马运动出台,开始正式推动“社会主义劳动竞争运动”。
在被制定为劳动党的总路线后,千里马运动和1957年开始推行的五年计划一起,在全国各地推广,并在1959年被具体到开展“千里马作业班运动”。据说,借助这一运动,北方提前完成了五年计划。直到1975年年底推出名为“三大革命红旗争取运动”的新形式的劳动竞赛时为止,千里马运动主导着北方社会劳动竞赛运动的主要路线。
1961年,北方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础上正式推行经济计划。北方共实行过3次7年计划,中间还实行了1次6年计划
北方于1961年实行了第1次7年计划,当时是以1950年代后期5年计划所实现的工业发展为基础进行的,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这一时期,北方全力推进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优先政策,为初步的工业化奠定了部分基础,但也逐渐显现以对内为主的工业化政策的局限性。尤其是1962年10月发生古巴危机后,北方意识到需加强军事力量,于是制定了“四大军事路线”,开始增加对军事方面的投资。
此外,受中苏发生纷争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对北方援助急剧减少,因此未能完成预期目标,遭遇了困难。尽管在1966年10月的党代表会议中将计划执行期限又延长了3年,但最终仍然未能达当初预定的计划目标。
1970年代和80年代,北方实现了政治上的稳定,但在经济方面却出现了北方式社会主义经济的矛盾,经济开始停滞不前。
与南方相比,北方初期推行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计划经济、口号经济等经济政策,由于在工业基础设施方面占优势,并且还有中国和苏联方面的积极援助,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苏联斯大林式经济建设显示出局限性、中苏出现纠纷、北方社会主义动员体制面临极限、社会主义国家遭遇经济孤立,北方未能跻身于世界市场经济复兴的行列等等,都导致北方经济停滞不前。因此,南北在经济方面的竞争中,北方在1970年代到达顶点后,开始在对南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6年计划是在1970年第5次党大会中通过的落实3大技术革命和改善产业体制为目标的经济计划。其特征为摆脱动员体制的极限,注重引进技术和资本。结果,北方开始将重点放在从西方各国引进技术、资本和设备。然而1975年开始,北方面临严重外债问题,甚至到了无法按时偿还外债和进口原材料的地步。经济规模扩大以后,指令式的经济运作方式不再发挥作用,在能源、运输等社会基础设施方面也问题重重。北方称6年计划于1975年提前1年6个月完成。事实上,这不是完成计划,而是计划出现重大偏差,不得不重新修订,于是干脆放弃整个计划。因此,在北方宣布完成计划后,设定了两年的缓冲期,全力对生产落后的领域进行调整。
提出人民经济的“主体化、现代化、科学化”。与1977年相比,这一经济计划将主要目标定为国民收入增长1.9倍、工业生产总值2.2倍、稻谷年产量1000万吨等。第2次7年计划于1984年年底结束,北韩于1985年2月才宣布完成计划。计划结束后,北韩又设定为期两年的调整期。以此来看,此次计划也未能完成目标。第2次7年计划的特点是△推进了“198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0大展望目标”、“4大自然改造事业”等其它目标或计划 △制定对外经济和贸易扩大发展方针、制定和公布合营法等,开始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是以与外国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和合资为目的,于1984年9月8日在北方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中制定和宣布的北方对外经济法令—“合作公司运营法”的简称。制定合营法是为了与外国合资,确保北方所需的原料、燃料、技术和资本,为经济创造新的转机,并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北方经济停滞不前,也难以引进外债,在这种情况下,北方不得不寻求新的突破。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3月,北方制定和公布了“合作公司运营法施行细则”和“外国人所得税法”,制定了合营事业所需的法律根据。中国、俄罗斯、旅居日本的亲北方派系的同胞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为合营的主要对象,同时北方也试图与韩国、日本、台湾、香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营。有分析认为,北方开始迈向开放。
与第2次7年计划相同,标榜人民经济的“主体化、现代化、科学化”。将主要增长目标定为国民收入增长1.7倍(年均增长率为7.9%)、工业生产增长1.9倍、农业生产增长1.4倍,并部分修改已发表的10大展望目标,设定了主要生产和建设目标。主要特点为 △与前次计划相比,很多项目调低了目标,反映出存在经济困难 △将技术革新问题作为最优先课题 △强调扩大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等。在推行计划的过程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1年推行豆满江开发计划,于是北方也发表“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开发计划,显示出对外开放的意愿。1987∼1989年,北方为了和首尔奥运会对抗,举行了“第13届世界青年学生庆典活动”,在基础建设和有关产业项目方面集中投入资金和劳动力,但并未收到预期成效。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崩溃,加上北方财政不足和仍然实行政治优先的政策,结果第3次7年计划彻底失败。与计划目标相比,国民收入仅达到目标的61%,年均对外贸易额为目标值的52.5%,其他主要产业项目仅及目标值20~50%水平。北方不得不承认计划失败,这是北方有史以来首次承认失败。
北方在1993年举行的党中央委员会6届21次全体会议中,公开承认第3次7年经济计划的失败。并将以后的3年(1994∼1996年)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缓冲期”,将“农业、轻工业、贸易第一主义”作为这一时期推行的新经济战略。
之后就是苦难的行军了,这里我就先不转了。 @李仁荣
题主问“为什么朝鲜的经济发展不如韩国”,当然应该问的是现在的状况。现在的朝鲜经济当然不如韩国。那么为什么呢?
比如上世纪的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就比韩国要好。只是这种发展是以中苏的大力援助换来的,朝鲜就是亚洲的东德,是资本主义世界面前的社会主义橱窗,是中苏极力拉拢的战略盟友。所以他在上世纪的短暂经济发展,很多成绩靠的是中苏的援助。
在朝鲜经济重建初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提供的资金在1954年朝鲜国家财政预算中占比超31%。
苏联援助的主要以工业项目,尤其是重工业为主。光是1954年一年,苏联帮助恢复和新建的工业企业就达到了100多个。
中国的援助除了工业设备和煤炭外,主要以生活消费品为主。
1954到1957年,中国对朝鲜贸易出口总额9.22亿元,进口总额1.27亿元,两者差额7.85亿元,主要以外援平衡。
中国提供的主要商品是:粮食44.9万吨,大豆17.8万吨,棉纱3950吨,棉花35590吨,棉布8847.6万米,煤炭345.6万吨,焦炭26万吨,橡胶1.12万吨;从朝鲜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海产品、铁砂、化工原料和苹果等。朝鲜的三年恢复期间,80%的工业项目重建是在兄弟国家的帮助下完成的。而完全是由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负责建设的工业项目,占此期朝鲜恢复和新建工厂总数的20%。
中国援助朝鲜的规模有多大呢?据俄国学者的资料,只在1961–1970 年间,朝鲜共获得中国贷款1.417亿卢布, 而截至1971年, 只偿还了0.2亿卢布。但是1970年我国还是和朝鲜签订了协定,向朝鲜提供了7.14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并提供了6亿元人民币的无偿军事援助。[1]
根据韩国研究机构的数据,朝鲜经济在1956-1989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7%。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朝鲜经济增长率曾超10%,进入70年代后则跌破3%。[2]
尽管长期标榜自己为独立自主的经济模式,但朝鲜对苏联、中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依赖却又切实存在。
20世纪80年代,朝鲜每年要从苏联和中国进口超过300万吨原油。[3]朝鲜在与经互会成员国贸易时,一直和成员国一样实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享受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友好价。[4]
1990年经互会改为以美元等硬通货的现金交易,而朝鲜缺乏美元和硬通货,对外贸易开始大幅度下降,外债也随之增加。
1990 年朝鲜贸易赤字高达6 亿美元,拖欠外债已达 78.6 亿美元。80年代后期朝鲜对外贸易额一直维持在40亿美元左右,1990年还有41美元,但是到了1991年却只有25.8亿美元,下降了38%,1998年进一步下降到只有15亿美元。1994 年朝鲜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212 亿美元,而 1995 年的欠债就有 122.2 亿美元,其中欠俄罗斯 43.2 亿,欠中国 29 亿。到2000年,外界估计朝鲜的外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5]
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朝鲜最大的贸易国和援助国。[6]
据海关统计数据,中朝贸易额在1993年曾达创纪录的8.99亿美元。1993年中国向朝鲜大量出口燃料和食品,分别占到朝鲜进口燃料和食品的77%和68%。但是1994年由于中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涨幅高达27.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高达24.1%。[7]为了抑制中国的通货膨胀,中国开始减少向朝鲜的出口。1994年中朝贸易额只有7亿美元,此后持续下降。
到1999年下降到3.7亿美元。[8]到了21世纪,朝鲜对外贸易额有所提升,朝鲜对华贸易依存度自2005年超过50%以后,一直呈上升势头。中国占比大幅度提高,长期位居90%以上。2014年,朝鲜对外贸易总额达到创造纪录的76.1亿美元,[9]
2019年朝鲜对外贸易总额(不含对韩贸易)同比增加11%,为29.45亿美元。对外出口总额4年间缩水至十七分之一,对华贸易依存度为95.2%,创下历史新高。[10]
俄罗斯在2012年免除了朝鲜100亿债务,同意将朝鲜110亿美元的债务免去100亿,剩余10亿分20年偿还。根据该新闻报道,俄罗斯同时免除了古巴320亿美元债务中的90%,剩余32亿分10年偿还。
这里顺带提一下前苏联和其债务继承国苏联之间的债务情况:
苏联援助的都是最穷国,根本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苏联援助外交初期,受援国偿债情况就不乐观,1955至1968年,按照计划应该偿还32.67亿美元,实际仅偿还9.09亿美元。进入八十年代,苏联的援助进入还款高峰期,按计划每年能受援国需要偿还40亿卢布左右,但是到账率不足20%。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对这些国家的债权,但是绝大多数国家随着没有了苏联支持,经济财政急剧恶化,更失去偿债能力,最终绝大多数债务都被免除。分别是:古巴288亿美元(减免比例90%,下同)、朝鲜约101亿美元(90%)、伊拉克120亿美元(100%)、利比亚46亿美元(100%)、阿尔及利亚47亿美元(100%)、阿富汗105亿美元(94.5%)、蒙古112亿美元(98%)、埃塞俄比亚48亿美元(97)%,越南94亿美元(86%),叙利亚98亿美元(73%),也门53亿美元(80%)、莫桑比克20亿美元(80%)。另外,减免比例不详的还有巴基斯坦50亿美元,南斯拉夫43亿美元,坦桑尼亚20亿美元,赞比亚10亿美元。
2009年11月30日,朝鲜宣布从12月1日起,全面推行货币改革重估币值,原有的100圆将改为1圆。[11]由于朝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货币改革导致国家确定物价前商品无法销售,加之民众恐慌兑换外币,引发经济混乱。[12]朝鲜圆在货币改革后一周内兑美元汇率下跌96%,每公斤米价在三日内从17朝鲜圆涨至50圆。[13]
由于货币改革彻底失败,朝鲜新币不断加速贬值,市场各类商品均是有价无市,而经济已经走向崩溃。2009年朝鲜货币改革失败导致经济瘫痪后,原朝鲜劳动党计划财政部部长朴南基因主导货币改革而被免职。[14]
2010年3月18日,韩联社引述多名在朝鲜的消息人士指称,朴南基已经在平壤顺安区域被冠以“作为大地主的儿子,潜入革命队伍,蓄意置国家经济于死地”的罪名而被枪决。[15]
朝鲜所谓的过去的高社会主义成就不是建立在“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基础上,他建立在接受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的基础上。朝鲜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未摆脱所谓的“苏联卫星国陷阱”。
朝鲜在苏联解体后,失去这种记账式援助贸易的支撑,马上打回原形。他并没有在40年的建设和对外贸易中积累美元、黄金等硬通货外汇,长期对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欠债、赖账(有客观困难),导致随后对外贸易信誉几乎损失殆尽。
美国对朝鲜的制裁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须知美国对朝鲜的制裁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而且朝鲜还欠一些美国的债务(一部分是民间资本债务)。
朝鲜在2006年开始搞核武器试验后,才面临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但是在此后几年朝鲜还有回旋余地,直到2016年局面恶化,国际社会才发起对朝鲜最严厉的制裁,朝鲜的对外贸易在此时才开始大幅度下降的。
节选自本人专栏文章:
很多人把朝鲜的落后归结为美国的封锁,仿佛只要美国的封锁停止,朝鲜就能快快乐乐的融入世界贸易体系,拿到急需的资源与投资,然后经济就能原地起飞一样。
可是,世界上同样有这么一个国家,它离美国更近,与朝鲜一样是小国,也同样遭受了美国长达几十年的封锁,但它的发展却得到了联合国的盛赞。哪怕有着美国的针对,它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士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对它的赞美,这就是古巴。
苏联解体,对它所控制的经互会体系下的一众小国效果影响是灾难性的,除了受到影响最深的东欧国家直接崩掉外,朝鲜与古巴在经历了九十年代最初的冲击后,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结局。一个继续顽固走着独立于世界贸易体系外的经济体制,一个却选择逐步拥抱市场,发展自身优势产业,融入世界之中,我想这也是二者结局不同的根本因素。
小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之中如鱼得水,必须要找准自身的位置,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小国不可能像大国一样发展的面面俱到。古巴在苏联解体后,选择发展旅游业与医药产业,时至今日这两个产业已经成为了古巴最大的创汇来源,它的人民也因此享受到了产业所带来的收益,在2006年,古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国家。
而朝鲜选择了什么呢?发展军工,“先军政策”,准确的说是军工中的核武,军工的发展本质上还要依赖于经济发展,所以朝鲜的军队依旧用着老掉牙的古董武器,核武器又卖不出去创汇,先军唯一的好处就是稳定了国家,这种稳定不是建立在世界封锁朝鲜的上面,而是建立在朝鲜封锁世界上面,只要世界外面都是“敌人”,那么朝鲜就可继续心安理得的维持着封锁。朝鲜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又如何,反正它的老百姓不知道。
在中韩建交前夕,钱其琛受最高领导人委托,乘坐空军专机赶赴平壤,转达与韩国建交的口信。 在听完中方领导人的口信后,日成说到“朝方将克服一切困难,继续自主地坚持…建设…”。以经济建设角度来看,朝鲜的“坚持”与“克服困难”,可以说是失败了,输给了一个当时与它有着同样困境的拉美国家。
朝鲜的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如韩国的,这种差异与其社会制度的截然不同有直接关系。
韩国自独立以来,长期奉行官僚资本主义式的发展模式,无非官僚的出身由从美国扶持的独立运动人士,到政变上台的军人,再转变为民选政客。但无论官僚的出身如何改变,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基调就是:打压劳工组织,通过残酷竞争激发民众的劳动积极性;再扶持并控制大财团集中力量办大事,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比如某个出身于韩国普通家庭的年轻人,从小就会被父母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出人头地。至于为什么韩国的父母有这么强烈“望子成龙”的愿望,根本还是韩国社会到处都是诸如高房价,缺乏劳动保障所带来的选拔和淘汰,充满社会达尔文主义气息,缺乏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怀,谁都不情愿成为社会底层做螺丝钉。
当这些从小就被层层选拔的韩国人变成成年人后,他们基本都会非常认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并把这作为人生信条。比如你在韩国吐槽房价高,许多韩国人会觉得那肯定是你自己努力不够能力不行,那个谁不就创业成功赚了笔大钱在江南区买了套房。比如你在韩国的最大的电子通信企业做工程师,40岁多时无法像年轻人那样随便就熬几个通宵而被辞退,许多韩国人韩国人还会觉得那肯定是你技术不行,只要终身学习就没有任何问题。
韩国自冷战开始就完全倒向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是这个阵营的基本。韩国人可以在接受比日本和西欧人更多的教育和工作时长时,还接受比日本和西欧更少的待遇和福利并把这看作理所应当,那必然给韩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带来优势。
例如上世纪60-70年代,韩国建筑公司通过更低的报价,更快的工期,从日本建筑公司的手中抢下驻越美军和沙特等中东国家的建筑项目。韩国的建筑工程师和工人纷纷以自己比日本同行更努力,工作时间更长,要的待遇更低而骄傲,嘲笑欧洲和日本的工人事情太多,福利太好,甚至觉得日本欧洲没有任何前途,对大韩民国作为“基建狂魔”无比自豪。
随着韩国公司的成本竞争力从基建蔓延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国际市场给韩国的订单自然会越来越多,韩国的经济自然会越来越好。就像韩国产的汽车卖到北美市场,可以用比日本品牌更低的价格保持差不多的品质,那么如大众标致菲亚特之类的西欧汽车品牌肯定要把市场拱手相让于韩国,汽车这种工业品订单必定会使曾经还处于农业社会的韩国在经济层面取得腾飞。
朝鲜在苏联解体后的苦难行军中,也并非没有考虑过通过拥抱国际贸易来解决经济问题,可真的要是外资工厂带着面包和肉进入朝鲜,朝鲜民众习惯通过计件工资从外资老板的手中赚钱填饱肚子之后,他们还会像以前那样把生活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对将军忠诚吗。当“白头山血统”的稳定压倒一切之时,可以为经济发展而牺牲的东西就会少之又少。
对于家族政权来说,让民众习惯于既有的生活模式,而没有各种各样的对比非常有利于稳定。比如朝鲜的农民生下来大概率还是农民,除了当兵也就是稍微努力点读书进城当工人,科学家和进机关,只要忠于金家就可以简单的生活,除此之外也看不到其他模式的生活,他们就都会降低欲望和私心杂念选择服从和认命。这样虽然没有韩国物资丰富,但却比韩国更适合稳定统治得多。
综上所述,韩国的经济比朝鲜更发达,是因为韩国内部通过残酷竞争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而朝鲜则为金氏的稳定统治,而主动闭关锁国放弃竞争。但无论朝韩两国哪种发展模式都没有可持续性。比如韩国内部的优胜略汰是建立在韩国以往拥有人口红利的基础之上,但其残酷的内部淘汰机制则很容易造成人口断崖,本质上是竭泽而渔的负债式发展。朝鲜能够维持稳定主要还是因为朝鲜民众没法看到外部世界的物质丰富程度,以及金家的权力还可以正常交接,而当朝鲜民众接触到外部世界,亦或是金家内部权力交接出现问题,那就是整个朝鲜的崩盘之时。
所以说,充分理解朝鲜和韩国的发展模式后,你自然会明白当下中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有多么正确。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引入竞争,用市场经济给发展注入主观能动性,这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而在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石。即体制内注重稳定,体制外追求效率,相辅相成。
系统居然默认把我评论关了~
这年头,谁都敢跟韩国比啊?
再看韩国不顺眼,人家可也是世界前十的工业国,妥妥的发达国家之一,而且在发达国家里产业结构算是非常健康的,制造业占GDP比例接近30%,比英国、意大利都高。
文化产业也是世界第二档次,电影电视剧自成一派,而且啥片都敢拍,文化自信不亚于某大国。而且要命的是文化产业起步发展还不到30年,起步很晚,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子很不简单。
叫韩国人一口一个“高丽棒子”,可人家造船、重化工、精密仪器、电子产品、乃至于第三产业的电影电视剧,哪一项单独拿出来,都有本钱笑话一众欧洲国家。
和韩国比工业太欺负朝鲜人了,咱就说军事。
不少人觉得朝鲜军事“独立自主”,似乎这就是“骄傲”的本钱。
真是把我笑掉大牙了,朝鲜的主力军用飞机是前苏联给的米格29、我们给的歼7,军舰是苏联淘汰下来的破烂货,潜艇也是我们和苏联援助的冷战前期型号。
坦克确实是朝鲜自己制造的,如果你把T62和T72的生产许可当成“独立自主”也没问题。韩国的K1和K2可是正儿八经的自己设计制造。
主力装备没一样是自己造的,坦克好一点,米格飞机的零件还要靠邻国施舍和走私,这叫“独立自主”?
一群人笑话韩国是美国的走狗,似乎韩国军事依附于美军。也许朝鲜战争后韩国人长期是这样,但是当狗也得会咬人啊~韩国是狗,朝鲜就不是了?人民军的飞机坦克谁给的?
但是现在是2021年了,韩国的武器装备自己造的比例相当高,主力坦克军舰自行火炮,乃至于新一代战斗机都是自己设计制造,早就不是捡美国洋落的台湾伪军能比得了的了。
跑题了,让说“经济”。那就说经济。
坦率的说,南韩比北朝鲜除了自然资源不优越,别的都优越。
没办法,南韩1948年8月15日立国,执政根基就是一群日伪资本家和大地主官僚,这国家就是我们概念里的“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国家,韩国还得加一个“大韩奸”。
这还得加上被北方的金日成清洗赶走的200万逃北人士,这些人是地主、韩奸知识分子、宗教人士、资本家,其中包括韩国伪军头子白善烨、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的父母。
所以南边经济本钱就比北方好,你骂他们亲日派也好、韩奸也好,商人地主逐利是本性,为了利益,可以下海当小姐、可以当殖民地。亲日派可以认可日本殖民,当然也可以认可美国当爸爸。
但我个人不觉得韩国这一点有什么不如朝鲜的,南北双方在事大主义上半斤对八两。
朝鲜立国难道不是仰仗苏联和我国,某些方面依赖程度比韩国还深:朝鲜战争前,苏联还卖给了金日成200辆T34坦克(不管韩国人怎么死磨硬缠,美国人硬是没给李承晚坦克),几千苏裔朝鲜族人直接编入朝鲜人民军作战。更别提金日成本人就是苏军大尉。
小国的选择,不能用大国的逻辑来看待。尤其是朝鲜半岛,如果说韩国是美国殖民地,那就必须说朝鲜是苏联卫星国,这才合理。否则逻辑就是可笑的。
南北双方都是仆从国、都认了爸爸,为什么南北经济差异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觉得不能单纯从体制上找,社会主义有富国、资本主义有穷国。美国的小弟混的不好的也大有人在。
我觉得恰恰是因为韩国比朝鲜更独立自主,虽然出身不好,但是一直在利用美国,并没把自己真当成美国附庸。不然解释不了韩国的造船能干到世界第一。
朝鲜则反直觉,并没有那么高的心气儿,甚至我觉得连东欧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都不如。对自己的经济没什么要求。
朝鲜的工业可以说严重缺乏整体规划,也没有长远目标,显示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内心深处就是要依赖外国,跟韩国有巨大的不同。别看提了什么“主体思想”,缺什么提什么。
而且基础建设烂的一比,除了平壤,朝鲜其余地区的道路和水利都很弱,2008年我去过朝鲜罗先市,算是朝鲜很重视的经济特区,结果过海关之后,发现这个“特区”根本就没有公路和口岸链接,而是碎石子和煤碴铺的路,而且一路上全是大坑,一下雨就不能通行。
所以我说朝鲜这几十年了也不知道干了啥。建设基础设施这种东西,本来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强项,但朝鲜也就是在平壤做了一些道路建设,出了平壤,一切都是很原始的状态。
朝鲜在罗先港有一个俄罗斯援助建设的炼油厂,目测停产状态,没发挥作用,风吹雨淋任其锈坏,在我看来这比援助根本就严重不符合朝鲜实际:没有稳定原料供应、离消费市场很远(罗先离平壤几百公里),也没法出口(看看那里的公路),我怀疑如果没有俄罗斯的支持,这样的工厂连技术配套工人都凑不齐。
就算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朝鲜对外来投资的态度连古巴都不如,更别提越南了。“关门打狗”是朝鲜的潜规则。
其实对于中俄来说,只要朝鲜稍微正常一点,承接一点制造业订单,中俄两国都有大把的投资可以投在朝鲜,朝鲜的水利工程和那个倒霉的炼油厂,如果给中国营运和建设,对于朝鲜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连古巴都同意外国石油企业去合资开发,结果古巴的石油产量连年创新高,古巴紧靠着美国,而且被制裁的相当狠(停靠古巴港口的船只半年内不许停靠美国)而且古巴没有背靠着非常大的盟友(朝鲜背靠中俄两大盟友),但古巴经济比朝鲜还要好得多。
古巴老百姓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都不是朝鲜能比的,从古巴体育成绩就能看出来。
朝鲜背靠两个大国盟友,经济搞成今天这样,完全不能怪罪于美国制裁。
现在朝鲜连核武器都堂而皇之的搞了,中俄都快要抛弃他了,只能说朝鲜是自己作的。古巴离美国那么近,美国对古巴领导人实打实的搞了几十次暗杀,古巴领导人也没干出这么疯狂的事儿~
朝鲜现在经济真是实现了“内循环”,拒绝一切外来的影响。
韩国经济对美国依赖度还真没那么高,韩国对美出口一年700多亿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跟对越南出口贸易差不多,你管这叫美国的狗?
对美国还有300亿美元贸易顺差。韩国军费也就500多亿美元,美国一直吵吵韩国人报销驻韩美军军费有道理。
我们其实也可以要求在韩国驻军,毕竟我们才是韩国外汇大金主,是美国人的两倍。
朝韩原本是亚太地区的东西德,是各自阵营的小橱窗,朝鲜也有过好日子,但现在的朝鲜基本已经是自己当初阵营的“活标本”了。
其一、朝鲜曾经依靠的那个经济体系崩溃了。
其二、现有的经济体系,对朝鲜是拒绝的,且朝鲜自身也没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很多时候也只是挣个辛苦钱,还得处处受打压,外汇来源很少,也很难花出去。
其三、出于一小部分人自身的利益,朝鲜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不是完全按照经济自身规律进行的,有些地方甚至是相悖的。
其四、朝鲜自身的军事和政事运行,消耗掉了朝鲜太多的资源,挤压了发展经济的空间。
而韩国早已度过了挣辛苦钱的阶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韩国是比朝鲜更贫穷的),且韩国又融入了世界市场,军费开支虽多,但性价比却更高,教育也更高效,又把握住了一些外部机会,得以实现快速发展。
在劳动力素质、产品市场和商业科技上韩国几乎是全方位领先于朝鲜的,经济比朝鲜发展更好,就不难理解了。
两国选择的道路不一样,朝鲜走得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而韩国走得是卖身求财的资本主义道路。
朝鲜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立起了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体系,满足了朝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实现了经济的独立自主,成功抵制了美国的经济封锁,粉碎了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战施压来实现和平演变的阴谋,为今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朝鲜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实现了各种国防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成功研发生产了原子弹和可以打到美国的洲际导弹,实现了军事和国防的独立自主,成功吓阻了美国潜在的侵略,奠定了朝鲜的国际大国地位,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
虽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是异常艰辛的,但是朝鲜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伟大的,是惠及朝鲜子孙万代的。虽然朝鲜人民暂时可能物质生活水平不如韩国人,但是朝鲜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是远高于韩国人的,因为对于依靠自己就能够实现国家的自立自强,朝鲜人民是感到特别光荣和骄傲的,朝鲜人民的成就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是远比韩国人高的。
而且,从长远看,朝鲜人民的更加美好生活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到时候不只是在精神生活水平上,而且在物质生活水平上,朝鲜人民肯定也会比韩国人高很多。因为韩国卖身求财,没有任何自主权,听美由命,只可换得一时的富贵,但是年老色衰以后,肯定会落得财空人亡的悲惨境遇。
而朝鲜走得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的富裕生活是靠自己坚实的科技和工业为基础的,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朝鲜人民自己手里,这才是能够长长久久的。
经济发展不好怪美帝封锁。因为美帝国主义封锁,所以他们就能够以强取豪夺的形式吞掉中国,韩国商人的投资?还有瑞典的新能源公交车,给钱了没?还不是赖了。这样的流氓国家,谁投资谁完蛋。
从李氏朝鲜时代划分出“朝鲜八道”(后来把其中五道各分为南北二道,所以增加到十三道)开始,汉江以南地区的人口就始终在“以北五道”的两倍以上。韩国顶着比朝鲜多两倍的人口(人口多经常被作为人均gdp低的借口),在1974年就实现了人均gdp对朝鲜的永久性超越;可想而知,GDP总量早就超越了。何来苏联解体前朝鲜经济不比韩国差太多(甚至有说比韩国强的)之说?
而且作为特殊体制的政体,动员能力和执行力强应该算是少有的优点了,结果基建也没有长足进步,别说韩国了,连越南和印尼都不如。越南和印尼的问题其实比较像印度和本世纪初的我们,主要是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俗称“丑”),但是堆高楼的本事还是有的,反观朝鲜,只有平壤有一些面子工程(还大多烂尾了),其他地区还是“原生态”新农村。这个跟美国的封锁关系不大,今天就是对韩国实行同样的封锁,韩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和交通系统(公路、铁路)会倒退到朝鲜这个水平吗?我看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无他,庆父(kim^3)不死,鲁难未已!
额······,至于朝韩人口为什么差这么多的问题,我盲猜这或许跟朝鲜半岛奇怪的气候有关。毕竟古代朝鲜也是以农耕为主,气候影响农业,农业影响人口。汉江以北(38°N)地区明明纬度跟河北中南部差不多,气温却跟东北相似,甚至比辽宁还冷;虽然降水量比同纬度多一些(河北中南部大概一年只有550左右,朝鲜半岛北部大概700-900,和山东差不多甚至还多一些),但是因为太冷用处不大。朝鲜半岛北部差不多是全球范围内同纬度地区温度最低的地方之一了,或许是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千岛寒流的影响?
而过了汉江以后则直接骤变,虽然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比起同纬度的山东中北部还是气温偏低,但是已经足够发展农业了,此时降水量的作用开始显现(这些地区降水量在1100以上,这已经是亚热带的降水量了,远胜山东);而到了全罗道和庆尚道,虽然这两道纬度和鲁南以及江苏的连云港差不多(甚至比徐州纬度还高),但是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都已经是亚热带气候(居然有梅雨,你敢信?)了。
所以朝鲜半岛南部的农业可能因此比北部发达,人口也多。不过也因为这样,到日治时代,日本对朝鲜半岛的规划就反过来了:南部作为农业基地,有限的工业建设大都在北部(类似东北);再加上战争的影响,所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的经济一度和冈比亚并列世界第一(可惜是倒数),远不如朝鲜,这也算是福祸相依吧。
韩国人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越南战争
本来米国对韩国已经失望透顶,都准备逐年减少援助了,逼的高木同学去日本和昭和老同学要“赔偿性援助”。
也就是被韩国佐翼一直骂卖国的条约
因为越南战争的激烈和持久,米国不得不同意韩国出兵,来补充前线的损失。
韩国的出兵换来了米国的援助,最重要的是换来了米国的技术和市场。
这位以后美鈤产业的转移打好了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