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朝鲜的英文名不叫「Joseon」而叫「Korea」?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历史、政治、语言以及国际交往的复杂交织,一点也不简单。简单来说,朝鲜之所以在国际上使用“Korea”这个名字,而不是“Joseon”,是历史发展和国际承认的必然结果,背后牵扯着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考量。

首先,我们得明白“Joseon”和“Korea”的关系。

Joseon(朝鲜):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名称,从1392年一直延续到1897年。它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名称,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半岛内部和周边国家用作整个地区的称谓。在古时候,人们常用统治王朝的名字来称呼一个国家或地区,这是很常见的。所以,“Joseon”对于朝鲜半岛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历史记忆。

Korea(高丽):这个名字的来源要追溯到比Joseon更早的Goryeo(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上一个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王朝,它通过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将朝鲜半岛的名称以“高丽”或其变种的形式,传播到了西方世界。

那么,为什么“Goryeo”演变成了“Korea”,并且最终成为了整个半岛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而“Joseon”却没有成为国际上的主流称谓呢?这里有几个关键因素:

1. 西方世界的早期接触与认知:
早在高丽王朝时期,就已经有一些西方旅行者和商人(比如著名的马可·波罗,尽管他可能指的是中国,但“Cathay”等名字也是通过贸易和旅行传播开的)开始通过丝绸之路或海上航线接触东亚。在那个时期,朝鲜半岛最活跃、影响力较大的政权是高丽。当西方人从阿拉伯商人、波斯人或者其他中介了解到这片土地时,他们听到的是“Goryeo”或者类似的发音。这些发音经过辗转传播,最终在欧洲语言中演变成了“Korea”、“Corea”等形式。
例如,一些历史学家认为,“Korea”这个名字可能源自阿拉伯语中的“Goryo”。

2. Joseon王朝的国际传播相对有限:
虽然Joseon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但相较于高丽王朝,它在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方面的活跃度,尤其是与西方世界的早期接触,可能不如高丽时期那么突出。尤其是在明朝和清朝的影响下,朝鲜更多地以“朝鲜国”的身份出现在东亚的朝贡体系中。在与西方的直接接触中,西方人已经习惯了“Korea”这个称呼,并且在地图、文献和官方文件中使用了它。

3. 日本的影响与“朝鮮”的现代化翻译:
到了近代,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成为了东亚地区与西方接触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积极进行现代化,也包括对外关系和国际命名体系的规范。
日本对朝鲜的干涉:日本在吞并朝鲜的过程中,对朝鲜的国际称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日本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使用“朝鮮”(Chōsen)这个词来指代朝鲜。这个“朝鮮”是日本对Joseon中文名称的日文读音。
官方名称的转换:1897年,朝鲜王朝正式改国号为“大韩帝国”(대한제국, Daehan Jeguk)。“Daehan”这个名字也源自更古老的“三韩”历史,意图强调国家的延续性和独立性。然而,此时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仍是“Korea”。
日本强行推行“朝鲜”:日本在1910年吞并朝鲜后,进一步强行推行“朝鲜”(Chōsen)作为其殖民地的官方名称,以取代“大韩帝国”。日本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时,也主要使用“朝鮮”或其英文音译。

4. 国际政治的现实:
当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分别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DPRK)和韩(Republic of Korea, ROK)时,就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个国际通用名称的问题。
北方(朝鲜):在其建国初期,虽然内部使用的是“朝鲜”(Joseon),但在国际上,它也尝试过使用“Korea”的变种,或者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时,对方可能会称其为“朝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与南方(韩国)的国际竞争中,它也没有主动放弃“Korea”这个名字。
南方(韩国):韩国在建国时,就明确使用了“Korea”作为其国家名称的组成部分(Republic of Korea)。这既是对历史传承的延续,也包含了在国际上占据“Korea”这一名称的战略考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方一直被认为是“Korea”的代表。

那么,为什么北方(朝鲜)没有极力推行“Joseon”呢?

这背后有更深层的政治和历史叙事考量:

历史叙事的主导权:北方一直强调自己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将1945年(光复)之后建立的政权视为新时代的开端,而不是“Joseon”王朝的延续。虽然他们承认Joseon的历史,但在国家身份认同上,更倾向于构建一个与历史上的“朝鲜”有所区分的全新国家。
国际承认的现实:在北方成立之时,国际社会已经普遍接受“Korea”这个称呼。如果强行将国际名称改为“Joseon”,不仅会面临巨大的国际推广成本,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故步自封或不愿融入国际体系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南方已经牢牢占据了“Korea”的命名权。
对“Korea”的再定义:北方也在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在“Korea”这个框架下确立自己的地位。通过强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朝鲜人民的真正代表,他们在国际上也仍然被称为“North Korea”,仍然是“Korea”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

“Korea”这个名字,是基于朝鲜半岛历史上高丽王朝在国际上的传播,并被西方世界所接受和沿用下来的结果。虽然Joseon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且漫长的朝代名称,但它在国际上的传播不如“Korea”早且广泛。在近代,日本在殖民朝鲜时期,曾试图推行“朝鮮”的叫法,但这未能完全取代“Korea”的国际地位。

最终,当朝鲜半岛分裂后,南方(韩国)选择了“Republic of Korea”,而北方(朝鲜)选择了“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在国际通用语中,即便北方不直接使用“Korea”作为正式国名的一部分,但作为“North Korea”的存在,它仍然被包含在“Korea”这个大的地域概念之下。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而是历史进程、国际交往、语言演变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命名,往往是历史惯性、政治选择和现实力量博弈的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日占时期,朝鲜民族主义者不想用“朝鲜”这个殖民色彩词语,但“韩国”一共就存在十几年。跟洋大人宣扬“韩国独立”,人家压根不知道在哪里。而且李朝对外都是用Corea一词(没有拼错。C改K是因为日本人认为朝鲜不能排在日本前面所以C改成J后面的K)

2.二战后大家都习惯了Korea,认为这个是正统。两边谁都不敢随便改。否则就有“一边一族”的帽子。

3.未来国土一统后,个人认为可能会用Joeson抹杀南边流亡政府与本土的联系,以及减弱原韩民国对南方民众的影响。隋唐对南朝、宋朝对“十国”、明朝对汉、清对南明都是这个处理方法:严禁使用其纪年。

金氏朝鲜作为“小中华”,大概率也会这么做

user avatar
现在一般叫 North Korea (DPRK)...

如果说半岛的名称,因为源自「高丽」的读音转写更早传入欧洲,在西方人真正接触到「朝鲜」之前,早已通过书面途径广泛流传开了。

关于朝鲜半岛历史译称的来龙去脉 @畅畅 已给出非常详细的解答,推荐阅读

译名传开后就渐趋稳固,成为对某个民族或区域的通用指称,除非有特别的原因,很少改变

例如「埃及」Egypt,即使后来疆域、主体民族、语言都不同了,英语里也仍然使用这个传承自古埃及的名字,而没有改称 Misr。

再如「芬兰」Finland,虽然早就脱离瑞典统治了,但英语里还是沿用瑞典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而没有改称 Suomen Tasavalta 或简称为 Suomi 。

例外的情况,通常是基于该国明确诉求,在外交关系正常的前提下改换称呼。这时的国名更迭,多是体现了某种鲜明的立场主张。

历史上的「暹罗」Siam,名称来源于梵语对这个民族的称呼 श्यामा Śyāma,形容肤色深。后来国际上普遍转用泰族长久以来的自称 ไทย Thai,将这个国家改称为「泰国」Thailand,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政权强烈诉求的结果。

更近的例子,就是「荷兰」Holland 这个以局部代指整个国家的名字,在正式场合逐渐被其自称 Nederland 对应的译名取代。这种改变“他称”的外交努力,同样是由国家来主导推动的。

Korea 这个称呼源自历史上的王朝名称,和当今韩国、朝鲜使用的国名都不相同,在没有明显歧义和倾向性的情况下,也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

下面再补充一点题外话。

绝大多数国家名称,英汉译名都能追溯到相近的来源,而且多数和该国主体民族语言自称同源。

有些看似差异明显但只是由于传播过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 Japan );
有些是加了母语中的语素(例如缅甸的「缅」和 Myammar 的 Myam 同源,「甸」字是汉语添加的);
还有些是部分采用意译,但核心语素仍然音译同源(例如新西兰、南非)

英汉译名与该国当今主体民族语言都不同源的,只有以下几个:

  • 埃及,如果按阿拉伯语应为 Misr,目前使用的名字源自古埃及语
  • 芬兰,如果按芬兰语应为 Suomi,目前使用的名字来自古诺斯语
  • 匈牙利,如果按匈牙利语应为 Magyarorszag,目前使用的名字来自拉丁语
  • 印度,如果按印地语应为 Bharat,目前使用的名字来自梵语-波斯语古称
  • 不丹,如果按宗喀语应为 Drukyul,目前使用的名字来自梵语
  • 马尔代夫,如果按迪维希语应为 Dhivehi Raajje,目前使用的名字来自梵语-泰米尔语
  • 黑山,如果按黑山语应为 Crna Gora,目前英语名字源自拉丁语意译,汉语名字源自汉语意译

英汉译名源流迥异的情况更少。除「朝鲜」外,只有以下几例,英语国名和该国自称不同源,汉语国名和该国自称同源

  • 韩国,如果按韩语应为 Hankuk
  • 德国,如果按德语应为 Deutschland(德意志兰),英语译名源自拉丁语
  • 希腊,如果按希腊语应为 Ellas,英语译名源自拉丁语

此外,「冰岛」是个特例,英语国名与该国自称同源(同时也等于意译),汉语国名是纯意译,丝毫未考虑发音。

延伸阅读:

印欧语系里除了英语最简单的语言是什么?

元宇宙(Metaverse)中的「元」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希腊字母会被理科与工科广泛应用?

为什么德语总是被黑成是发音最难听的语言?

俄语是最难学的语种吗?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德法西等40种语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历史、政治、语言以及国际交往的复杂交织,一点也不简单。简单来说,朝鲜之所以在国际上使用“Korea”这个名字,而不是“Joseon”,是历史发展和国际承认的必然结果,背后牵扯着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Joseon”和“Korea”的关系。 Joseon(朝鲜.............
  • 回答
    “辱华”这个说法之所以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而“辱日”、“辱美”、“辱英”、“辱俄”、“辱朝”等说法则较少被提及,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使用习惯问题,更深植于历史、文化、政治、国际关系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辱华”这个词本身所承载的分量。它指向.............
  • 回答
    19世纪,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殖民主义的阴影笼罩全球。在这个大背景下,泰国(当时的暹罗)与朝鲜(当时的大韩帝国)作为亚洲两个地理位置邻近却命运截然不同的国家,它们的生存之道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暹罗能够巧妙地周旋于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之间,保持独立,而朝鲜却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
  • 回答
    朝鲜和韩国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巨大差异,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朝鲜经济不如韩国,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历史的起点与分裂: 二战后的划分: 朝鲜半岛在二战结束后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由苏联支持,南部由美国支持。这种外部力量的介入,为两国后.............
  • 回答
    朝鲜和印度,这两个名字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尤其是在核武器这个敏感话题上。一个普遍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些在经济、科技、甚至社会发展层面都被认为是“不发达”的国家,竟然能够独立研发并制造出核武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环环相扣的因素,绝非简单一句“有钱有技术”就能解释。首先,我们得重新审视“不发达”这个标.............
  • 回答
    朝鲜剧(这里通常指的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制作的电视剧)之所以不如韩剧(大韩民国制作的电视剧)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的热度和影响力,原因非常复杂且多方面。这涉及到政治体制、经济实力、文化开放程度、内容创作自由度、市场营销策略、技术发展以及观众接受度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内.............
  • 回答
    要理解越南和朝鲜在朝代稳定性上的巨大差异,我们得深入探究它们各自的历史土壤、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与周边大国的复杂关系。越南的“走马灯”现象:历史的动荡与独立的挣扎越南的历史,简直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和内部权力斗争的血泪史。用“走马灯”来形容其朝代更迭,一点也不夸张。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地理环境与.............
  • 回答
    关于朝鲜历史上为何未能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征服行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层面来梳理。首先,地理位置和天然屏障是最直接的原因。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隔着一段海峡,即朝鲜海峡。在古代,渡海作战的难度是巨大的。虽然海峡并不算特别宽阔,但其海况却可能非常险恶.............
  • 回答
    抛开政治宣传和外部视角,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羡慕朝鲜的生活状态,需要我们剥离标签,尝试从更人性化、更贴近个体感受的角度去探寻。虽然这是一种非常小众、甚至在很多认知中难以理解的观点,但如果我们尝试站在某个特定群体或某些特定情境下,或许能找到一些可能的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羡慕”这个词的复杂性。它往往.............
  • 回答
    俄罗斯与朝鲜和中国走近,是地缘政治、历史渊源、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种“近”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国家利益有所侧重和调整。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一、 历史渊源的深厚联系: 苏联与朝鲜的同盟关系: 在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苏联为朝鲜提供了大量的军事.............
  • 回答
    为什么美国杜鲁门政府严重低估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美国杜鲁门政府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估计失误,是朝鲜战争初期一个极为关键且令人费解的问题。导致这一判断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情报、文化、历史以及对新中国性质的误判等诸多因素。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情报的误读与分析的偏差: 情报来源的局.............
  • 回答
    在美国和联合国针对伊朗和朝鲜的制裁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关键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直接影响了这两个国家在核问题上的不同轨迹。制裁的相同之处: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和联合国对伊朗和朝鲜的制裁,在核心目标和手段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核心目标: 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遏制和阻止这些国家发展核武.............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历史的纵深和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来细细说道,不能简单地用“重要”与否来衡量,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因素。首先,要明确一点,新中国成立之初,解放台湾是既定的国策,毛主席和中央政府都对此有强烈的意愿和部署。但朝鲜战争的爆发,让整个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打断了即将进行的攻台计划。.............
  • 回答
    关于朝鲜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为何鲜少公开,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问题。简单地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朝鲜政体本身的封闭性,以及信息控制的策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理解:首先,朝鲜的极端封闭性是信息不透明的根本原因。 与世隔绝的国家运营模式: 朝鲜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信息流受到严格控制.............
  • 回答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确实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方角色,其原因可以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以下将详细阐述俄罗斯为何是朝鲜问题的利益相关方: 1. 地缘政治与安全利益: 邻国关系和边境安全: 俄罗斯与朝鲜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特别是在远东地区,隔着图манна.............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韩国影视剧里朝鲜国王常常显得被大臣胁迫或左右,我们得先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不仅仅是编剧的“剧情需要”,背后其实牵扯到朝鲜王朝历史的真实肌理、影视创作的视角选择,以及观众的期待。一、 历史的根源:权力制衡的微妙与残酷首先,朝鲜王朝(13921897)确实存在着一个非常复杂的权力制衡体系,这.............
  • 回答
    朝鲜将发展“不纯粹的社会主义”视为出卖国格,宁愿经济落后也不改革开放,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形态和政治逻辑。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朝鲜这个国家的形成过程、金氏家族的统治基础以及其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一、 民族解放的乌托邦建构:革命的纯洁性与神圣性朝鲜的现代国家形态,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抗日战争和民族.............
  • 回答
    韩国之所以在关于朝鲜半岛的特工电影中,倾向于将朝鲜特工描绘得更为强大和难以对付,而将韩国特工塑造成相对弱势或经验不足的形象,这背后其实蕴含着多重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考量。与其说韩国电影“啥也不是”,不如说它们是通过这种对比来达到特定的叙事和情感效果。首先,我们得从朝鲜的“神秘感”和“威胁感”说起。.............
  • 回答
    朝鲜对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如此在意,甚至将每一次军演都与核试验相联系,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是朝鲜国家安全观和历史经历的复杂交织,以及它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深刻担忧。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朝鲜的安全认知。这个国家在建国之初,就经历过一场 devastating 的战争,那场战争的残酷性深深烙印在朝鲜的集体记忆中.............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韩越日文化“盗窃”现象引发国人愤怒,而朝鲜相对“风平浪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渊源、地缘政治,也有文化输出能力、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异。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 中韩、中朝关系与历史的复杂交织 历史上的宗主国与朝贡体系: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