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占时期,朝鲜民族主义者不想用“朝鲜”这个殖民色彩词语,但“韩国”一共就存在十几年。跟洋大人宣扬“韩国独立”,人家压根不知道在哪里。而且李朝对外都是用Corea一词(没有拼错。C改K是因为日本人认为朝鲜不能排在日本前面所以C改成J后面的K)
2.二战后大家都习惯了Korea,认为这个是正统。两边谁都不敢随便改。否则就有“一边一族”的帽子。
3.未来国土一统后,个人认为可能会用Joeson抹杀南边流亡政府与本土的联系,以及减弱原韩民国对南方民众的影响。隋唐对南朝、宋朝对“十国”、明朝对汉、清对南明都是这个处理方法:严禁使用其纪年。
金氏朝鲜作为“小中华”,大概率也会这么做
现在一般叫 North Korea (DPRK)...
如果说半岛的名称,因为源自「高丽」的读音转写更早传入欧洲,在西方人真正接触到「朝鲜」之前,早已通过书面途径广泛流传开了。
关于朝鲜半岛历史译称的来龙去脉 @畅畅 已给出非常详细的解答,推荐阅读
译名传开后就渐趋稳固,成为对某个民族或区域的通用指称,除非有特别的原因,很少改变。
例如「埃及」Egypt,即使后来疆域、主体民族、语言都不同了,英语里也仍然使用这个传承自古埃及的名字,而没有改称 Misr。
再如「芬兰」Finland,虽然早就脱离瑞典统治了,但英语里还是沿用瑞典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而没有改称 Suomen Tasavalta 或简称为 Suomi 。
例外的情况,通常是基于该国明确诉求,在外交关系正常的前提下改换称呼。这时的国名更迭,多是体现了某种鲜明的立场主张。
历史上的「暹罗」Siam,名称来源于梵语对这个民族的称呼 श्यामा Śyāma,形容肤色深。后来国际上普遍转用泰族长久以来的自称 ไทย Thai,将这个国家改称为「泰国」Thailand,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政权强烈诉求的结果。
更近的例子,就是「荷兰」Holland 这个以局部代指整个国家的名字,在正式场合逐渐被其自称 Nederland 对应的译名取代。这种改变“他称”的外交努力,同样是由国家来主导推动的。
Korea 这个称呼源自历史上的王朝名称,和当今韩国、朝鲜使用的国名都不相同,在没有明显歧义和倾向性的情况下,也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
下面再补充一点题外话。
绝大多数国家名称,英汉译名都能追溯到相近的来源,而且多数和该国主体民族语言自称同源。
有些看似差异明显但只是由于传播过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 Japan );
有些是加了母语中的语素(例如缅甸的「缅」和 Myammar 的 Myam 同源,「甸」字是汉语添加的);
还有些是部分采用意译,但核心语素仍然音译同源(例如新西兰、南非)
英汉译名与该国当今主体民族语言都不同源的,只有以下几个:
英汉译名源流迥异的情况更少。除「朝鲜」外,只有以下几例,英语国名和该国自称不同源,汉语国名和该国自称同源
此外,「冰岛」是个特例,英语国名与该国自称同源(同时也等于意译),汉语国名是纯意译,丝毫未考虑发音。
延伸阅读: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德法西等40种语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