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江的年龄有多大?

回答
要说清楚长江的年龄,这事儿一点儿不简单,它不像咱们一个人,有个确切的生日。长江的“年龄”是个复杂的问题,得从地质学的角度一点点捋。

咱们先从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概念说起:长江的“形成”和“演变”。

长江,咱们中国人对它感情深厚,但它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那儿的。它的诞生,和地球上那惊心动魄的地质运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青藏高原这个“地球之肺”的隆起。

青藏高原的崛起,是长江故事的起点。 大约在几千万年前,也就是地质学上说的第三纪(具体时间跨度很大,从6600万年前到26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开始“亲密接触”,挤压之下,青藏高原就像吹气球一样,一点点被抬升起来。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也非常剧烈。

高原隆起,给了水一个往哪儿流的问题。 随着青藏高原的抬高,原本可能存在的一些古老的河流系统被打破、被抬升、被截断,新的地形和落差出现了。这时候,位于高原东部的古老水系,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大江”的雏形渐渐显现。 很多地质学家认为,长江这条大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起初,可能是一些相对独立的河流,在高原隆升和区域地貌变化的影响下,逐渐汇合、扩张、向下游切割,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长江。

那么,具体是多久呢?这就有不同的说法了,就像关于“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长江”定论一样。

早期的看法: 有些研究认为,在第四纪(也就是从260万年前到现在)早期,就已经有类似长江的大型水系存在了。但那个时候的水系,可能和现在的长江在流向上、水量上都有不小的差异。

更普遍的观点: 现在的学术界,更倾向于认为,一条与今天长江大致相似的、贯通的、具备大规模径流和深切河谷的水系,大约在新生代第三纪晚期到第四纪早期,也就是大约200万到300万年前左右开始形成并发展的。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段? 这和一些地质证据有关,比如河流沉积物的年代、峡谷的深度和形成过程的推断等。在这个时期,青藏高原的隆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大型水系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地形条件。同时,气候变化(比如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也可能对河流的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长江”的演变: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300万年前,那也并非就是“现在的”长江。它可能还在不断地调整河道、加深下切。比如,著名的长江三峡,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长江水系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不断向下游的坚硬岩层切割而形成的壮丽景观。三峡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见证了长江数百万年的“工作”。

更早的“痕迹”: 还有一些研究会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比如白垩纪末期(大约7000万年前),当时可能就已经存在一些古老的河系,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或被抬升,或被淹没,或被改造,最终才汇入了“现代”长江的“血脉”。但这些更古老的河系,与我们今天说的“长江”的概念,在形态和规模上可能相差甚远。

所以,当我们问“长江的年龄有多大”,我们是在问什么?

是问孕育出长江这个概念的那个“最早的水系”吗? 那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地质时代,但名字或许不叫“长江”,形态也截然不同。
还是问,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相对稳定、贯通的大型水系,开始在今天的长江流域扮演主要的水文角色? 那么,200万到300万年前这个时间段,是目前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说法,认为这时候,“现代”长江的雏形已经出现并开始发挥作用。

简单来说,如果非要给个大概的“年龄”,你可以理解为:

长江的“诞生”,不是某个具体日子,而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在数千万年的地质变迁中,一点点“塑造”出来的。
而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贯通下游、拥有壮丽峡谷的“长江”,其形成和演变,主要集中在最近的200万到300万年这个地质时期。

这个“年龄”里,包含了无数次的水流改道、河谷的深切、沉积物的堆积,以及地球内部力量的持续作用。所以,长江的年龄,也是地球生命史的一个缩影。它年轻,但又无比古老,承载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中华文明的绵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长江的年龄,这其实是地质学领域中一个颇为有趣的经典问题了。

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地质界尚无法就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在2017年4月,《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发过一个专刊,名曰《华夏山水的由来》

当中第一篇,就是《长江的前世今生》

全文截图如下









我刚好有这一期专刊的PDF,想要资源的可以去我的百度网盘下载。pan.baidu.com/s/17lS_w6 密码:28z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