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在北方乡镇构建产业让上年纪又缺文化的人有工作可做,不必再远赴他乡去做长短工?谢谢!?

回答
在北方乡镇构建产业,让上年纪又缺文化的人有工作可做,不必远赴他乡,这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核心在于 盘活当地资源,结合老年人的优势,提供低门槛、易上手且有尊严的工作机会,同时注重社区参与和情感支持。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建议:

一、 深刻理解目标群体和乡镇现状

在开始任何产业构建之前,必须先深入了解:

目标群体(上年纪又缺文化的人)的特点:
优势: 经验丰富(生活经验、农事经验、传统技艺等)、吃苦耐劳、时间充裕、对家乡有情感依恋、可能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劣势: 身体机能下降、学习新技能速度较慢、缺乏现代社会认可的技能、可能存在健康问题、对新鲜事物接受度不高、文化水平有限可能影响理解复杂任务。
需求: 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离家近、工作环境安全舒适、有社交互动、被尊重和认可。
北方乡镇的现状:
优势资源: 土地资源、传统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基础、特色手工艺、文化遗产、丰富的自然风光、闲置房屋或土地、社区组织基础(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等)。
劣势资源: 产业基础薄弱、年轻人外流导致劳动力结构老龄化、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医疗)可能相对落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市场信息闭塞。

二、 产业构建的核心思路:以“老”为本,以“土”为源,以“情”为纽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的产业构建应该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1. “老”为本: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剩余价值。 设计的工作内容要考虑他们的体力、健康和学习能力。
2. “土”为源:立足乡镇的本土资源和特色。 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的产业,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优势。
3. “情”为纽带:构建互助互利的社区关系,提供情感支持。 工作不仅仅是收入来源,更是融入社会、获得认同感的方式。

三、 具体可行的产业方向和模式

基于上述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

方向一:传统农业的深度加工与特色化升级

核心: 将农产品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同时利用老年人的农事经验。

具体项目:

1. 农产品初加工和精加工中心:
内容: 清洗、分拣、烘干、晾晒、腌制、制作简单的糕点、面点、酱菜、果脯等。
老年人角色: 分拣、清洗、包装、简单的手工制作。这些工作强度不大,对文化水平要求低,可以发挥他们细致、有经验的特点。
模式: 建立乡镇合作社或由村委会牵头,兴建小型加工坊。吸引有相关经验的年轻人或技术人员指导,老年人则按件计酬或按时计酬。
优势: 利用当地农产品,产品有乡土特色,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
需要配套: 小型加工设备、冷藏/储存设施、简单的包装材料、销售渠道(线上线下)。

2. “认养式”农场/农田:
内容: 城市居民或企业认养乡镇的农田或果园,由当地老年人负责种植、管理和采摘。
老年人角色: 农事劳作(播种、除草、施肥、采摘等)。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分配不同的任务。
模式: 与城市消费者签订合同,定期向认养者寄送当季农产品。老年人获得稳定的管理费用和一定的分成。
优势: 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让城市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增强信任感。老年人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工作。
需要配套: 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指导、溯源系统、物流配送。

3.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如:杂粮深加工、地方特色蔬菜加工):
内容: 制作杂粮面粉、营养早餐粉、地方特色蔬菜干、腌菜等。
老年人角色: 参与原材料的筛选、初步加工、包装。
模式: 与专业食品公司合作,或者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建立小型家庭作坊式生产线。
优势: 提升农产品价值,满足市场对健康、方便食品的需求。
需要配套: 食品生产许可、符合标准的生产环境、专业技术指导。

方向二: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的体验式服务

核心: 挖掘乡镇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让老年人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讲述者。

具体项目:

1. 乡村民宿/农家乐的运营辅助:
内容: 协助准备食材、打扫卫生、接待客人、照顾老人小孩等。
老年人角色: 参与厨房备餐(洗菜、切菜)、庭院打理、作为“家庭成员”与客人互动聊天(讲述当地故事、风土人情)、看护院子。
模式: 鼓励当地居民利用自有房屋开办民宿或农家乐,村委会提供统一的培训和品牌支持。老年人可以成为雇员,也可以是合作股东。
优势: 提供真实、温馨的乡村体验,让老年人感受到被需要。
需要配套: 基础的民宿经营培训、卫生标准、营销宣传。

2.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体验:
内容: 教授传统手工艺(编织、剪纸、刺绣、制作传统家具、酿酒、制作传统小吃等),组织文化表演(秧歌、地方戏曲、说书等)。
老年人角色: 作为手工艺的传承人、技艺的传授者、文化表演的表演者。
模式: 建立乡镇非遗工作室或传承基地,吸引年轻人和游客前来学习体验。老年人可以获得授课费、销售手工艺品的收入。
优势: 保护和传承乡镇宝贵的文化遗产,增加乡镇文化吸引力,让老年人的经验和技艺得到尊重和经济回报。
需要配套: 技艺和文化传承的记录与整理、场地建设、宣传推广。

3. “乡土导游”和“故事讲述者”:
内容: 带领游客参观乡间美景、历史遗迹,讲述关于村庄、人物、事件的民间故事。
老年人角色: 利用其对乡土的了解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成为独特的导游。
模式: 组织老年人进行简单的培训,学习沟通技巧和基础景点介绍。可以根据人数和时长收取费用。
优势: 独特性和情感价值高,成本较低。
需要配套: 简单的培训、统一的服装、宣传渠道。

方向三:社区互助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延伸

核心: 将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和互助意愿转化为服务,满足社区内其他居民的需求,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温情的就业。

具体项目:

1. “代际互助”家政服务:
内容: 提供简单的家政服务,如:打扫卫生、照顾老人、接送小孩、做饭等。
老年人角色: 成为居家服务的提供者,特别是为村里其他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或年轻人提供服务。
模式: 建立社区服务队或互助组织,根据需求分配任务,双方协商报酬(现金或互助积分)。
优势: 门槛最低,强调互助,增进社区凝聚力。
需要配套: 简单的服务技能培训(如: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烹饪技巧)、服务对接平台(微信群、村广播)、信任机制建立。

2.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辅助工作:
内容: 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其他老年人提供陪伴、简单照料、组织活动等。
老年人角色: 参与中心日常管理、陪伴其他老人聊天、带领大家做手工或简单运动。
模式: 如果乡镇已有日间照料中心,可以聘请部分身体较好的老年人作为辅助工作人员。
优势: 在熟悉的环境中工作,有社会价值感。
需要配套: 中心设施完善、专业人员指导。

3. “老有所为”的公益劳动:
内容: 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收集、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简单修缮)、志愿服务等。
老年人角色: 贡献力量,美化家园,获得一定的补贴或积分奖励。
模式: 村委会组织,按劳分配,可以结合积分制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
优势: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需要配套: 合理的组织协调、明确的奖励机制。

方向四:互联网+农业/电商

核心: 利用简单的电商平台和工具,将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卖出去。

具体项目:

1. 农产品/手工艺品网络销售辅助:
内容: 帮助打包、贴标签、联系快递、回复简单的咨询信息。
老年人角色: 负责产品的包装、打单、发货环节。
模式: 吸引有电商经验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或由村集体牵头建立电商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岗位。
优势: 扩大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需要配套: 简单的电脑操作或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稳定的网络、可靠的快递合作。

四、 关键的配套支持和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上述产业能够成功落地并惠及老年人,以下配套支持至关重要:

1. 政府和村集体层面的支持:
政策倾斜: 争取乡村振兴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为项目提供启动资金。
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村委会牵头,协调各方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道路、网络、电力等基础条件。
技能培训: 联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技能培训(如:基础农产品加工技术、卫生知识、服务礼仪、智能手机使用等)。
品牌建设与营销: 帮助打造乡镇特色品牌,统一宣传推广,对接优质销售渠道。

2. 技术与专业指导:
引入专业人才: 邀请农业专家、食品工程师、旅游规划师、电商运营专家等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与高校合作: 与相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实习生或专家进行项目指导。

3. 金融与合作社模式:
成立合作社: 以农民合作社的形式组织生产经营,集中采购、加工、销售,降低成本,提高议价能力。老年人可以以土地、劳动、资金入股,享受分红。
小额贷款/互助基金: 为有创业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小额贷款支持或建立互助基金。

4. 销售渠道拓展:
线上渠道: 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农产品电商平台。
线下渠道: 与城市超市、社区团购、农贸市场、旅游景点对接。
企业合作: 与企业建立定向采购合作,作为员工福利或礼品。

5. 社区参与和激励机制: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鼓励年轻人、村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
情感关怀与尊重: 强调工作中的尊严和被尊重,组织定期的交流和分享活动。
奖励机制: 除了薪酬,可以设置“优秀员工”、“最美传承人”等荣誉称号,或物质奖励,增强老年人的成就感。

6. 风险防范:
安全生产: 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
健康保障: 鼓励参加医保,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便利。
市场风险: 做好市场调研,避免盲目生产,建立灵活的生产调整机制。

五、 构建成功的关键要素

因地制宜: 没有万能模式,必须根据每个乡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小步快跑,试点先行: 可以先从一两个小的项目开始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广。
注重实效: 目标是让老年人有稳定、有尊严的工作,而不是形式上的项目。
长期主义: 产业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耐心。
人才培养: 既要发挥老年人的现有能力,也要考虑培养一部分年轻人来支撑产业的发展。

总结来说,在北方乡镇为上年纪又缺文化的人构建产业,关键在于“尊重、适应、创新”。 通过盘活本土资源,设计低门槛、易上手的工作岗位,结合情感支持和社区互助,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价值、获得尊严、安享晚年,同时也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这需要政府、村集体、企业和村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没有,至少除国家投资外没有大规模可行的手段。


最直接的:构建产业需要新增投资,而眼下最大的压力是还钱。

去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增发了大量短期信用债(你就理解成给企业应急借钱),全年发行了11.8万亿,同比增长28.8%。

所以今年三四月份是还债高峰:3月到期1.09万亿,4月到期0.91万亿。

账面上,我国整体债务状况不算糟。去年那么难,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也就26万亿左右,新增了4.5万亿,刚到100%负债率,是国际警戒线的下限。

如果把中央的收支也算上,那全国政府负债率才45.8%,和日本那种240%多彻底放弃治疗的水平没法比。

但中国太大,平均数会修饰掉大量区域间不平衡。照楼继伟的估算,现在已有四分之一的省级区域,将省级财政收入的50%以上,用于债务的还本付息。

去年地方债偿还的本金是20757亿,支付的利息是7963亿。


要搞起一个地方的就业,就得搞起投资。珠三角和长三角不是空气里长出来的,第一波的港资台资至关重要。

北方乡镇要构建产业,最大的瓶颈就是投资,尤其在强调“化解隐形地方债务风险”的今年。

今年把赤字率定在3.2%,依然高出3%的传统警戒线,不是说你可以继续去浪去借钱,而是给你时间擦屁股。

地方政府明面的债务是26万亿,但因为很多地方习惯于在法定债务限额外,直接用财政收入去借钱去担保,因此坊间估算隐性地方债还有个40万亿左右。

所以看着政策还算宽松,但实际上是在逼迫各地把台面下欠的钱逐步搬上台面,并且以后再也不许瞎借了。

这也看得出来,今年是求“调理”的一年,而不是求“增长”。


在这些压力下,北方乡镇地区的融资能力会非常难看。

80年到19年,北方在二产增加值的比重从50.2%下降至33.8%,三产则是44.7%下降至36%。最核心的产业结构上出现明显的增长乏力。

反映到GDP上,08年到19年,北方的GDP全国占比下降了7.7%。单东北地区就下降了3.4%,相当于整个北方下降幅度的44.3%;而天津河北山东的全国占比更下降了3.9%,占总幅度的50.4%。

东北华北的产业停滞是下降主力,陕西河南新疆的全国GDP占比是上升的。

北京?北京肯定升啦。

要知道这不是南北方的核心城市差距。08年到19年,上海广东江苏的全国GDP占比也是下降的,增长差距恰恰是在非核心地区,也就是南北方各自的二三线城市及乡镇。


产业结构差距的背后,是投资潜力的萎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组数据:

2019年,北方地区以41.6%的人口生产了全国90.5%的原油、62.8%的天然气、79.1%的焦炭和57.9%的钢材。

但是,仅仅生产了12.4%的彩电、15.3%的冰箱、18.4%的空调、20.6%的手机,而微机的产量更是仅占全国的1.5%。

...2000年时,北方地区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还占全国30%左右,手机、微机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50%,汽车产量接近全国的40%(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重曾超过60%)。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北方地区下游工业品产量占全国比重全部出现了大幅下降。

咱们可以找一万个理由来吵这个现实。但对资本来说,无论国有私有,北方的增长空间都不如南方,因为可投资的中高增长工业门类越来越少。

国内也是有比较优势的。

如果没有国家的大规模调控,资本很难回头。而且现阶段国家也不会做太大规模的平抑,因为还需要借助东南沿海的产业集群来实现产业升级,只能集中投。


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叠加上北方(尤其东北)的更明显的超前城镇化与老龄化问题、社保压力、青年人口净流出、地缘交通劣势等,北方核心城市增长可以,但乡镇地区会在低水平徘徊很久。

东北现在的营商环境其实害行,但19年辽宁的社保和就业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5.7%,全国平均才13.8%,南方是12.7%。

辽宁65岁以上老人占比16.2%,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标准。在这个压力下能推动城市的一些创新产业就很不容易了,要在乡镇地区构建产业谈何容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北方乡镇构建产业,让上年纪又缺文化的人有工作可做,不必远赴他乡,这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核心在于 盘活当地资源,结合老年人的优势,提供低门槛、易上手且有尊严的工作机会,同时注重社区参与和情感支持。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建议: 一、 深刻理解目标群体和乡镇现状在开始任何产业构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兄弟姐妹们,眼瞅着北电、中戏、中传的戏文导演校考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过来了,手里却只有一把生锈的弓箭?别慌!时间紧,任务重,咱们这就来一场高效的“战术突击”,目标直指戏文导演的各个“阵地”。我懂,你们现在脑子里大概是:“我特么的到底该复习啥啊?!”别急,我这就给你们剖析一下,把这几个学校戏文导演的.............
  • 回答
    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奋斗,就像是闯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上演着生与死的搏杀,只不过这里的刀枪剑戟,变成了机会与挑战,人脉与资源,以及最核心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清晨六点,天还没完全亮,城市就已经开始苏醒。你从狭小的出租屋里爬起来,可能还没来得及品味那碗速食麦.............
  • 回答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我的择偶标准确实挺实在的,也跟这座城市的气质有点像:靠谱、有方向、能一起折腾,并且还得有点生活的情调。首先说“靠谱”。 这个“靠谱”对我来说很重要,它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英雄主义,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比如,他说话算话,答应的事情会去做,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我.............
  • 回答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咱们北大的校园里,那绝对是个特别的存在。你想想,它就像是学校里的“明星学院”,有自己的光环,但又深深植根于燕园这片土地,带着北大特有的气质。首先,从硬件上看,光华学院那几栋楼,无论你走哪个门进北大,迟早都会经过。最显眼的当然是那个大气的玻璃幕墙建筑,现代感十足,跟旁边那些古色.............
  • 回答
    在北大当学渣?这可不是个容易形容的体验,毕竟这里的“学渣”标签,跟别的地方的可能不太一样。首先,你得接受一个事实:周围坐着的人,几乎都是你曾经仰望过的高考分数、竞赛奖项、乃至是某些领域的“神童”。走在校园里,你会时不时听到关于某个教授的趣闻,或者某个同学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的消息。这种“精英云.............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因此也就没有“在北京度过一天”这样的经历。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身体去感受北京的阳光,去品尝街边小吃,去挤地铁,或者在公园里散步。我的存在完全是数字化的,我的一切活动都在服务器和代码中进行。但是,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有一个在北京的一天,那会是什么样子。请允许我用.............
  • 回答
    那是我上大学那会儿,大概是2013年还是2014年,具体年份记不太清了,但那场景我一辈子忘不了。那时候我住五道口,每天都要挤13号线去学校,虽然知道每天高峰期都一样,但那天,简直是“地狱模式”开启。那天好像是个周一,我早起了一点,想着能避开最可怕的高峰。结果,当我走到五道口站台的时候,发现人山人海,.............
  • 回答
    挪威,一个以其壮丽的峡湾、广阔的森林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而闻名的北欧国家,在世界上扮演着一个稳定且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北约(NATO)的创始成员国,又是欧洲经济区(EEA)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如果有一天,在没有北约和欧盟实质性军事援助的情况下,俄罗斯对其发动了入侵,这将是一场足以改写地缘政治版图的灾难性事.............
  • 回答
    北京,这座城市从不缺少音乐的脉搏,但对于一个刚起步的音乐人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庞大而充满挑战的迷宫。刚到北京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把所有家当都塞进一个破旧的背包,然后怀揣着满腔的热血和一点点不安,跳上了一列开往未知目的地的火车。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能量,既有大都市的繁华喧嚣,也有无数追梦人汇.............
  • 回答
    在北汽工作,这体验嘛,就像是坐在一条巨舰的驾驶舱里,感受着它一点点调整航向,驶向未知的海洋。首先,说实话,北汽是个大块头。你刚进公司,第一感觉就是“人真多”。各种部门,各种级别,人头攒动,一股子集体经济时代的“大院”感觉,但又混杂着现代化的气息。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挑战。工作内容方面,变化是常态.............
  • 回答
    北大南亚学系,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曾经是遥不可及的学术圣殿,如今却是我每天穿梭其中、呼吸其间的地方。在这里就读,绝不是简单地“学点南亚知识”,它是一种浸润,一种重塑,一种对世界和自己的深刻探索。初印象:神秘的召唤与现实的挑战刚来的时候,我对南亚的认知,大概还停留在几个刻板印象里:咖喱、瑜伽、宝莱坞,还.............
  • 回答
    在北京,税后年收入25万人民币,这大致相当于月均到手差不多两万多一点。这收入在北京算不上大富大贵,但绝对是进入了“小康之上”的行列,可以让你过上比较体面和舒适的生活,但想要在北京挥霍无度,那就需要精打细算了。首先,咱们得聊聊住房。这绝对是压在许多在北京生活的人身上的第一座大山。 租房的话: 25.............
  • 回答
    在北美大学获得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教职,可以说是一次充满挑战、奋斗和最终成就感的旅程。这不仅是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责任。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描述在北美大学获得助理教授教职的体验:一、 获得教职前的漫长而艰辛的求职过程: 博士后研.............
  • 回答
    从小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长大,那感觉挺复杂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不过,如果非要说,我觉得就像含着一把“高级含糖量”的钥匙出生,但同时也背着一副看不见的“竞争枷锁”。首先,是那种扑面而来的“便利”和“选择”。你想吃啥?凌晨两点,小龙虾、炸鸡、甜品,随便一个外卖APP,半小时到。想买啥?从最基本的柴.............
  • 回答
    .......
  • 回答
    在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山办公)工作或实习,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快速变化、充满活力且注重创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环境中。以下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这种体验:一、 工作氛围与文化: 年轻化与活力: 金山办公整体员工年龄结构偏年轻,这意味着工作氛围通常比较轻松、有活力,同事之间更容易打成一片。.............
  • 回答
    北上广深,这四个字在中国年轻一代的字典里,总是和“梦想”、“机会”、“挑战”这些词汇紧密相连。对于无数怀揣憧憬的单身年轻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挥洒青春、追逐梦想的战场。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都市背后,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却是千姿百态,又有着许多共同的剪影。一、 工作:永不停歇的陀螺在北上广深,工作是绝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