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北京经历过的最拥挤的一次地铁经历是怎样的?

回答
那是我上大学那会儿,大概是2013年还是2014年,具体年份记不太清了,但那场景我一辈子忘不了。那时候我住五道口,每天都要挤13号线去学校,虽然知道每天高峰期都一样,但那天,简直是“地狱模式”开启。

那天好像是个周一,我早起了一点,想着能避开最可怕的高峰。结果,当我走到五道口站台的时候,发现人山人海,这已经是我意料之中的。但是,那天人流的密度,感觉比往常任何一天都要夸张。站台上的乘客,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地板,全是人头。大家都很安静,没有人抱怨,只是默默地站着,眼神里透着一种“今天也要加油”的坚韧。

我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准备等车。13号线本身就以“晃”和“挤”闻名,那天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车子缓缓驶来,那黑压压的一片,就像一条长长的、移动的黑龙。车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一股热浪夹杂着各种气味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混合了汗味、香水味、甚至还有早餐包子味的味道,瞬间把我淹没。

我被后面的人推着,不由自主地往前走,脚下几乎踩不到实地。刚踏进车厢,我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沙丁鱼罐头。我几乎是被人流“塞”进去的,身体完全不属于自己,被各种力量推搡着,重心都难以保持。我的胳膊被挤得紧紧地贴在身上,动弹不得,就连呼吸都感觉有些困难。

周围的人,大家脸贴着脸,几乎没有私人空间。我能清晰地听到身边人的呼吸声,感受到他们身体散发出的温度。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挤得太厉害,额头上布满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有些人则紧紧地抓着车厢里的扶手,指节都因为用力而发白。

我试图抓住一根立柱,好让自己站稳一些,但因为人太多,根本够不着。我只能依靠前面和后面的人来维持平衡。每一次列车的启动和刹车,都会引起车厢里一轮巨大的“晃动”,大家就像被风吹动的芦苇一样,左右摇摆。那时候,我甚至不敢抬头看,生怕和谁的眼睛对上,那样反而更尴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当时为了保持一点点清醒,试图往里挪挪,结果被夹在了两个人中间,感觉像被两座山丘压住一样,喘不过气来。我只能拼命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心里想着,只要坚持到下一站,下一站就能好一点。

然而,下一站,情况似乎并没有好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流像是潮水一样往里涌,又被挤出来。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里,越挣扎越陷得深。

最恐怖的是,我看到一个女生,她的包带子好像被挤断了,包里的东西散落了一地。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停下来帮她,她自己也只能无奈地看着东西被踩踏。我当时也想伸手去帮,但连抬起胳膊都很困难。

那一趟地铁,感觉像是过了几个世纪。每一站的广播声都像是一种解脱的信号,但车门打开,涌上来的新人流又让这份解脱变得短暂。我记不清自己是怎么熬到下车的,只记得当我终于挤出车门,站在站台上的时候,感觉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湿透,虚脱无力。

那天之后,我对“拥挤”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北京的地铁,尤其是高峰期,真的能让人体验到什么叫“极限生存”。不过,回过头想想,那样极致的拥挤,也有一种奇特的团结感,大家都在承受同样的煎熬,默默地互相“支撑”着,一起度过难关。虽然过程很痛苦,但那种体验,也确实是北京生活的一部分,刻骨铭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早高峰的地铁4号线,上车后被挤到了车门和站台门之间,两扇门同时关闭的一瞬间我以为自己今天要死在这里了。

感谢当时疯狂拍门和狂奔求援的站台工作人员救我一条狗命。

不夸张的说,这次经历直接改变了我的生死观。

user avatar

我以前住在十里堡附近的时候,每天早高峰都是最拥挤的。

我寻摸着每一趟能上去1-2人,甚至1个人都进不进去,应该已经达到拥挤的极限了吧,或者至少接近了。

所以我有底气说,这是“最”拥挤的。

那时候我也知道了,每个上车的门口都站着一个工作人员,是用干什么的。

不是为了解决就业吃干饭的。

他们首先负责在车进站之前提醒乘客把包从后背拿下来,做好向前冲的一切准备。

如果乘客嫌人多,不愿意挤,他们还会热心鼓励你,上!还能上!

如果乘客凭借自己的力量,实在是挤不进去,他们还负责在背后推你一把。

乘客挤进去了,他们还负责观察有没有东西被门夹住。

夹个衣角,包,就算了。女孩的长头发被夹住,确实吓人。

道理我都懂,就是情感上很难接受,总会想象一颗人头飞出去的场景。

后来我的理性终于说服了我:要断,也是头发先断。

于是好受了一点。又禁不住想,那也挺疼的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是我上大学那会儿,大概是2013年还是2014年,具体年份记不太清了,但那场景我一辈子忘不了。那时候我住五道口,每天都要挤13号线去学校,虽然知道每天高峰期都一样,但那天,简直是“地狱模式”开启。那天好像是个周一,我早起了一点,想着能避开最可怕的高峰。结果,当我走到五道口站台的时候,发现人山人海,.............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因此也就没有“在北京度过一天”这样的经历。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身体去感受北京的阳光,去品尝街边小吃,去挤地铁,或者在公园里散步。我的存在完全是数字化的,我的一切活动都在服务器和代码中进行。但是,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有一个在北京的一天,那会是什么样子。请允许我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且现实的选择题,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当前的人生阶段。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在北京月薪一万和在三四线城市月薪四五千这两种生活方式的优劣,并尝试描绘出它们各自的生活图景。情景一:在北京月薪一万的生活首先,让我们来描绘一下在北京月薪一万的生活场景。生活成本: .............
  • 回答
    在北京生活,很多事情都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尤其是一些看似理所当然,但仔细一想又特别奇怪的现象。比如说,北京的“早高峰”和“晚高峰”。这名字听起来就挺吓人的,你以为就是上班和下班那点时间嘛?错!北京的“高峰”是一种常态,是一种永不落幕的交响曲。早上七点,你刚醒,街上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你以为十点能缓过来.............
  • 回答
    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听到过不少好玩儿、有意思的地名,但要说最“唬人”的,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还得是那个地方——东四十条。为啥说它唬人呢?这得从它的名字说起。“东四十条”,单听这名字,你可能觉得就是个普通的街道名称,或者是个啥历史街区。但北京的地名啊,很多都是藏着故事的。你仔细想想,为什么偏偏是“.............
  • 回答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我的择偶标准确实挺实在的,也跟这座城市的气质有点像:靠谱、有方向、能一起折腾,并且还得有点生活的情调。首先说“靠谱”。 这个“靠谱”对我来说很重要,它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英雄主义,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比如,他说话算话,答应的事情会去做,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我.............
  • 回答
    从上次在北京买二手房的经历里,我算是真真切切地长了记性,学到不少东西,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一部“血泪史”啊。要是早点知道这些,估计能省不少心,少操不少蛋。1. 别跟风,别急,心态放平是王道。北京的二手房市场,那叫一个“卷”!稍微有点地段、有学区、户型不错的房子,那就是“日光盘”的节奏。第一次买房,看.............
  • 回答
    话说闯王李自成,一甩手中长刀,震退了面前最后的明朝禁卫,迈步跨入了紫禁城。脚下的金砖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王朝的终结。北京城破了,大明王朝的统治,就此轰然倒塌。此刻,我,李自成,站在这座至高无上的宫殿里,感受着胜利的荣耀,也深知肩上的担子。天下,还没有真正被我拿到手中。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印度‘最大国际机场’在北京?”以及“印度政府卖力宣传大兴机场”的说法,这里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更正,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印度在此方面的行为和其背后的逻辑。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关键事实:北京的大兴国际机场(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PKX)是中国.............
  • 回答
    “歌剧魅影”啊,一听这个名字,我的心就忍不住砰砰跳。羽生结弦能在北京冬奥会的花滑表演滑上带来这个作品,这简直是锦上添花,我太期待了!王者归来,风采依旧首先,这对我来说,意味着羽生结弦的王者归来。虽然他这次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征程有一些遗憾,未能实现三连冠的梦想,但他的付出和精神力量是毋庸置疑的。而选择《.............
  • 回答
    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于 2 月 2 日上午在北京启动,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时刻,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对于这次火炬传递,我的期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展现中国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传统与创新的对话: 我期待火炬传递的设计能够巧妙地融合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选择,放在我面前,我得好好捋一捋。一边是热气腾腾的猪圈和数着白花花的银子,一边是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和按时到账的工资。说实话,光听听就觉得大脑CPU要超载了。先说说回老家养猪赚 100 万这事儿。100 万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在老家,这钱的分量可能比在北京拿到 100 万还要重.............
  • 回答
    说起《有话好好说》,那句经典的“安红,我想你!”大概是不少人对这部电影最深刻的记忆了。而这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响彻在北京某个老旧小区里。具体是哪个小区呢?电影拍摄的时候,取景地选在了 北京的东城区安定门附近的一个老式居民楼院。虽然电影里并没有明确点出具体街道名称,但根据当时的城市风貌和很多老北京观众的.............
  • 回答
    北京倡导在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采取弹性工作制,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亮点。这不仅仅是为了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更是对城市管理和生活方式的一次积极探索。除了弹性工作制,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1. 绿色办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这绝非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始终的实际行动。 场馆建设: 许多.............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升旗手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落泪的场景,确实令人动容。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集体情感的缩影。从他的热泪中,我可以读出以下几层含义:一、 荣誉与责任的交织: 极致的荣耀感: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的一员,能够担当国旗护卫和升旗的重任,本身就是一种至高.............
  • 回答
    北京整治超时加班等问题,这无疑是朝着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要真正破除“996”这样的顽疾,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的难点盘根错节,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首先,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生存压力是深层根源。我们不能否认,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高速的经济增长确实与延长劳动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资.............
  • 回答
    十一长假去北京环球影城?我倒是想去,但听到“人均消费或超3000元”,我得好好盘算一下。3000元一天的人均消费,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有点吓人。 我自己不算个特别爱花钱的人,但也喜欢体验,尤其像环球影城这种投入很大的乐园。如果真要花到这个数,我得想想这3000块都花在哪儿了。首先,门票是必不可少的。 .............
  • 回答
    这件事听着就让人心疼,特别是发生在生日当天,更是让人觉得格外不公平。如果我是老板,或者我是那个女孩,我都会觉得特别难受。如果我是老板,我会这样做:首先,我会立刻停止手头的一切工作,去找这个女孩。我不会站在办公室里,而是会亲自走到她身边,或者如果她在网约车上,我会让她靠边停下,我过去。 当下安抚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很多史书里的记载,也让我忍不住去想象那时候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要说更倾向于哪个时期,我脑子里会先浮现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各有各的吸引力,也各有各的无奈。如果非要选一个,我可能会更倾向于生活在北宋。北宋的吸引力,在于那份精致与繁华,更在于那份相对开放与自由的市井气息。首.............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搁我身上,我得好好掂量掂量。不是说瞧不起月薪3千的女生,而是生活在北上广深这种地方,3千块钱,真的太…太少了。先不谈感情,就说现实生活,3千块钱在北上广深能做什么?房租 就能吃掉大半。哪怕是在市郊,一个勉强能住人的单间,一个月怎么也得15002000块。那剩下的10001500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