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才好呢……其实除了第一反应令人触动和唏嘘之外,我更想冷静下来分析这段视频。
声明:以下仅为个人对于视频细节的疑惑,若未来当事人露脸证明视频信息确凿无误,那么我会对自己不惮以最大恶意踹度网络视频的偏见忏悔10分钟。
由于对于新闻敏感性比较重视,我可以给视频一个“三无信息来源”的定义。
为啥呢?虽然我们从视频里面大概可以得出某个姑娘过生日这天突然被叫回去加班,并且这天根本没人知道自己过生日,结果嚎啕大哭的信息,但是——
有人可以对这段视频的真实性打包票吗?
我们全程看到的信息,都来自一段据说“网约车上面的监控录像”。当事人(从乘客到司机)究竟是谁,不知道。视频有没有可能是先拍了画面再录音,不知道。这段视频到底谁上传的,不知道。
如果是网约车司机本人发布,那么他还非常贴心地对于视频进行了多次剪辑,提取里面的“关键部分”,专业程度让人怀疑会不会是某个搞营销的下班出来跑网约车赚外快。
此外,视频对话的信息里存在着两个疑点:
1.姑娘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加班。无意义加班不奇怪,有些公司确实老板脑子有坑非得让员工待到很晚,但这应该在公司里会是“惯例”,不至于某个老板脑子抽了突然连续半个月毫无目的性地加班,然后那么巧地“生日当天先让姑娘回家,然后突然又把姑娘叫回去”。
一般公司除非真的有急事,否则再怎么讲究加班文化,也不至于让员工已经回家了又喊到公司搞“无意义加班”,这在逻辑性方面有问题。
若该公司确实存在于地球上,早该倒闭了。
2.“全世界没有人知道我过生日”,这在网上当一个段子听听倒是无妨,可一个女孩子真的会遭遇没有一个人记得她的极端情况吗?
同事、朋友、家人,一个都没有?
虽然无法排除极端可能性,但概率应该不会特别大,姑且当一个疑点。
现如今,网络当中很容易因为一些关键词触动大家,例如这个视频很好地展现了“资本家都该死”跟“当代年轻人的孤独”。所以引发热议并不奇怪。但与此同时,这是否也潜移默化地扭转了“夜间网约车司机大叔”让网友们觉得不靠谱的印象,尤其是前几年发生过女乘客被害案件之后,该视频能够很好地将司机“大叔”变得无比正面呢?
“大叔”不再危险,而是温情体贴,让人们觉得安全感爆棚。
形象正面化的司机,也就意味着网约车口碑提升,最终有利于行业头部玩家。
还记得不?前阵子有过一个某网约车品牌的员工匿名吐槽“我一年几十万收入被嘲讽不如二本老师”,也是典型的三无新闻,查无此人。但同样因为触发关键词,成功引发热议,进而对“在该公司工作的人收入很高”进行了宣传。
然后我随手搜了下关键词,发现一条昨天新鲜出炉的新闻:
也许就是个巧合吧,嗯。
PS:其实也不能说成年人突然崩溃的视频都有问题,之前杭州那个小伙子被交警拦下来大哭,由于是交警提供的信息,来源非常明确,真实性就没有问题,当事人小伙甚至还来知乎回答过:
那么这次事件里,即便姑娘不需要出面,难道司机师傅不应该被平台当成典型宣传,露个脸?
稍微运作一下,这就是妥妥的中国好人啊,品牌部都没点营销意识?
除非……这个大叔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不是盖的。
“我们以前都假定工作日有一定的界限。但是工作日本身并没有固定界限。资本的经常趋势就是把工作日延长到体力可能达到的极限,因为随着工作日长度的增加,剩余劳动,从而这劳动所创造的利润也将同样增长。资本把工作日越延长,它占有他人的劳动量也越多……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必需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载重的牲畜。他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身体垮了,心智也狂野了。现代工业的全部历史还表明,如果不对资本加以限制,它就会不顾一切和毫不留情地把整个工人阶级投入这种极端退化的境地。”
——《工资,价格和利润》第十三节《争取提高工资或反对降低工资的一些最重要场合》 马克思 1865年5-6月
所以,不必好奇为何老板不讲人性,他们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
恩格斯也不是盖的。
“你们吸干了无产者最后的一滴血,然后再对他们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满的伪善的心灵感到快慰,并在世人面前摆出一副人类恩人的姿态(其实你们还给被剥削者的只是他们应得的百分之一),好像这就对无产者有了什么好处似的!”
“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你们的劳动的产品能卖出去的时候就靠你们的劳动发财,而一到这种间接的人肉买卖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让你们饿死。”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恩格斯 1845年
所以,“企业都是慈善家”,某地的宣传标语还真是辣眼睛。
至于老板该怎么做?别的不奢望,先做到守法。
我怎么做?(准备)离职或找到可以情绪宣泄的地方。
看了视频的都知道,女孩在礼貌的让司机掉头之后失声痛哭,司机没有表现的冷漠,而是快速紧张但却轻声的询问:“怎么了姑娘,没事吧?”
紧接着姑娘开始奔溃的向其吐苦水,哭诉自己公司的种种压榨。
注意,这全程司机都是作为一名倾听者,他没有说半句话打断姑娘的抱怨。直到姑娘说到今天自己生日,只有银行发来祝福之后他才迅速开口说:
“没事没事,别那么伤心了。我祝你生日快乐”
最后发现姑娘吐完苦水情绪稍微稳定了之后,他才开始说话。先是附和着姑娘抱怨了公司,然后提出缓和姑娘心情的解决方案,让其干完了早点回家,没事儿没事儿。
当最后姑娘下车时,还不忘补上几句:“没事儿,姑娘肯定有人关心你的,别往心里去”
短短一句话,就戳中姑娘心中最让其奔溃的点。
她不是因为频繁加班奔溃,不是因为临时要折回去崩溃,甚至不是因为生日当天加班奔溃。其实最让她奔溃的是:
司机师傅看出来这点了。
最后,司机还没有收取送她回去的车费,给予其免费。这应该是姑娘这个生日里收到唯一一份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满是爱心的生日礼物了吧。
我们说回这位好心的司机师傅。
他其实又何尝不是现代社会里容易崩溃的那类人呢?这个点了,他还在跑快车,论辛苦他绝对不会比坐在办公室中加班的白领少。
他的背后,可能也有需要他养活的妻子,小孩,老人,甚至房子。
他也天天穿梭在这冷漠的城市中,也可能有过生日收不到一句祝福,甚至是乘客的刁难的时候。
但是他没有让自己变得冷漠,相反他还对一位陌生的乘客有着如此多的耐心和关心。甚至这一单让自己白跑一趟,不收分文。
我大胆猜测,他之所以能看出姑娘最崩溃的点,那是因为他自身可能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时刻,所以才能感同身受。
感谢这位快车司机,让那位姑娘以及我们知道了,这个看似冷漠的城市,其实还是有那么多温暖的人散布在我们身边。
作为前新媒体策划,这种剧本我见过无数个……
这种剧本真正讽刺之处在于:
制作者也是在老板催促下,加班修改、大晚上加班拍摄,才能创作出这种东西。
我上班时就见过一个加班加得要崩溃的画手,老板让他熬夜加班画《成年人崩溃图鉴》。
1.
今年夏天刚刚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而我又属于极端厌恶加班的那种人。
于是我直接辞职,回老家(县城)参加了体制内的人才引进。
在同期参加的人当中,有不少人的学校学历都高得令人惊讶。
我问他们为什么来,大家的理由都一样:在私企被剥削得太狠了。
2.
回来之前我犹豫过、思考过:体制内真的是咸鱼的避风港吗?
从此以后我真的可以远离加班,远离下了班谁也不敢按时走的环境吗?
如果给我发钱的不再是老板而是公共财政,我就真的能变得硬气吗?
回来之后我发现:是的,都是真的。
3.
现在我是家乡某机关单位的干部,每天八点半上班,五点准时下班。
我现在的工作是给家乡人民服务(不能说太详细,会被具体到部门的)。
跟现在相比,我觉得自己以前的工作内容就是在生产垃圾、给人添堵。
非工作时间没有任何领导同事找,我有许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
我现在每天晚上都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小说,像上大学时一样玩P社游戏。
每周五晚上会去商业中心的游戏厅,因为那天晚上跳舞机免费。
每个周末会考虑出去玩点什么,还在计划找个适合的水池练习钓鱼。
人在外地的老朋友们回来的时候,我就找他们一起吃饭。
5.
大城市的确是妖魔一样的怪兽,通过吞噬外地年轻人的血肉,吐出成堆的GDP。
以至于人们在大城市会理所当然地绝育,失去身为一种动物最基础的本能行为。
回到家乡后我才看到,身边许多家庭都在开开心心地抚养两个孩子。
我觉得这才是正常人类社会应该有的样子,才是个看上去正常繁衍的族群。
6.
我非常希望下一代能重复我的命运,但我不确定他们有没有这么好的命。
因为我正在怀疑一件事:我搭上的是不是返乡的末班车?
在同年返乡的人当中,甚至已经出现了清北的毕业生(虽然是生化环材)。
如果我25岁时看不起小镇,到30岁时我多半会后悔到绝望。
另:
本答案的目的,不是劝说人们像我一样返乡。
而是想说明:努力不是为了去挤独木桥,而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种情况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对不起,我现在不在北京,我明天才会赶回去。
你问我在哪里。我在法国凡尔赛宫和三宅一生看艺术展。今天晚上的飞机回北京。
如果事情真的很急,你可以派专机来巴黎接我。
逼格满满。。
什么叫资本对人的异化?
这就叫资本对人的异化!
年轻人站流水线边上
把自己融入了装配的机器
坐在格子间里
把自己变成了写方案做PPT的机器
机器能得到什么呢?
物质积累么?
精神愉悦么?
统统没有,只有磨损、老化、折旧……最终南逃被迭代的命运
就像“漂”着的年轻人,不光没钱,连生日祝福都没有
他们却毫无办法
不是信了资本,管这叫奋斗
而是担心未来,
担心未来什么都涨价,就是人越来越贱……
连续加班半个月算什么,生日当天被叫回加班也不算什么。这太寻常不过啦,你们与其心疼这个姑凉,不如心疼你自己,有几个人的现状比她更好的。人家上下班打车,而我们多数人挤公交地铁。
自从直博以来,不但要读书,还要利用空隙时间上班挣钱,每天学习加工作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长年累月这样。不要说生日,貌似近几年也没有过生日,春节都在做事。四个春节,只有去年回家了。这要是吐苦水的话,肯定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如果我是老板,可能会建议她换份工作。因为体恤和爱护员工的老板非常之少,说太漂亮的话无异于自欺欺人。
网约车司机是个温暖的人,正如许多知友说的那样温暖。
以前吃娘饭穿娘衣的时候,感觉社会温柔可人,等到自己独立拼搏了,才发现有诸多艰难。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其中有太多的无奈,让人言不由衷啊。
东京的生育率已经连续30年很稳定了,就是1.1左右,这就是新时代的东亚都市定律了。
东亚农业时代由于没有去新大陆,在本土积攒的人口过多,现代要致富只能靠压成本/拼科技,
而这整个过程会通过残酷的学业竞争/过度加班/放弃婚育/减少人口来实现,创造最多GDP的大都市又是其中的核心。这一过程目前看不到尽头,没人知道中日韩的人口降低到多少会是头。
也就是说,东亚人口、东亚人的基因,会通过「面积/资源」被残酷的「削减再分配」。事实上到2019年,东方人生育率已经全线崩盘了,大陆1.27,台湾1.05,日本1.36,韩国0.92,泰国1.24,新马华人1.14。这就是在被无形的手「调节」。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东亚人会不断涌入美加澳,因为在美加澳可以留下更多后代,等于开拓了空间——2009~2018美国的华日韩裔平均生育率1.69,这些人如果在东亚很大概率会住在只有1.1的大都市。不要说大陆了,港台日韩到2011~15都还在不断移民美加澳,同期下表8个群体共有127万人倾泻到了美加澳。
哎,老实人是最容易被欺负的,不管是哪里,生活还是职场。
我相信,如果这个姑娘在领导要求回去加班的时候,故意说自己今天头很晕,还有点恶心,想去医院看看,这个班领导都不会让加的,领导还怕她之后几天没法加班哩!加班不加班很多时候是弹性的,不是战争里面必须攻下某个山头的死命令。
公司要求加班本身就存在很多博弈,人善良,老实反而是最容易被欺负,受到伤害也最大的那个。
职场不要一味的善良,偶尔也可以狡猾下,给自己争取到一丝喘息的机会和腾挪的空间。
哭。没用。你现在只是打工人。要随叫随到。8小时工作制工人阶级斗争争取到的,是给工人准备的,打工人没资格享受。
我曾经就是这个女孩。
刚毕业的那一年,我摊上了一个死急死急的项目,领导隔三差五给客户拍胸脯,说三个月搞定,拍得胸肌都肿了。
我和我的小伙伴,连续出差三个月,没有一天早于半夜12:30下班,没有休过一天周末。
每天回到酒店,睡到床上怎么也要1:30了。出于补偿自己的心理,我总想睡前享受一会儿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一般会上上网,打会儿游戏到2:00才睡,
有一天准备睡觉的时候,发现被子上有一只巨型小强正和我面面相觑,我感觉它准备等我睡着了来吃我。
我一阵尖叫,估计把酒店里一层楼的客人全吵醒了。
我同事以为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隔壁冲了过来。
那天我才知道,原来凌晨2:00时他也没睡,每晚我打30分钟游戏的时候,他在复习备考CFA,他甚至比我睡的还晚得多。
我真的很惭愧啊,无数想崩溃的时刻,我都想起我那个吊儿郎当的小伙伴,夜深人静的时候咬紧牙关。
之前写过这个回复:
写之前我的自我感觉还可以,写完有点点郁闷,看到知友的评价,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时刻、不同场景下,我们感知到的幸福或痛苦程度是不同的。
有些时候自己没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悲催,和别人进行了比较,或者被某个有特别仪式感和意义的时刻刺激了,就会有不同的内心感受。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与人的韧性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还是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对它的忍耐和适应也会不同。
刚毕业的我,觉得初入职场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所以每天睡觉前我总要通过掌控半个小时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来获得心理的平衡。
而我那个小伙伴,他对职业生涯起步阶段需要吃的苦,有明确的预期和心理准备,他不但能够接受这样强度的工作,他甚至还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再挤压出时间为自己的长远目标而奋斗。
那个目标支撑着他,一路所向披靡,现在他已经是香港一家大型投行的负责人了。
我不是想灌什么毒鸡汤汤,也深感996、007是反人类的存在,我只是想说,在无可改变的现实条件下,降低自己对生活的预期,低到泥土里、低到尘埃中,这是一个社畜唯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你意识到生活的别名,就叫做一地鸡毛,而且深刻的认识到生活和工作,只会向着越来越忙碌,压力越来越大,烦心琐碎、劳心伤神之事越来越多的方向发展,你就不再会被生活扇了一耳光之后就崩溃,因为你知道,生活还会反手扣住你的双手,再来一耳光。
独孤九剑能够只攻不守的要决,就是要料敌机先。不主动调整自己的预见性,总是倔强地幻想着自由小资浪漫文艺有调性的生活,就时常会发现事情的发展总在预料之外:
今天被领导的加班电话搞到崩溃,明天又被同事半夜三更的邮件搞到抓狂,后天直接被轰然从天而降的项目打倒,这种被动防守的日子,换了谁都难以招架。
未来还有很多角色等着你,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领导……
当有了娃以后,再回想从前的自由生活,你会惊觉,原来从前的日子原来那么幸福,只要把工作料理完就没其他烦恼了,我怎么还崩溃了?
我不喜欢“内卷”这个词,好像世间的苦难都是外部恶性竞争造成的,我喜欢“打工人”这个梗,因为对幻想的倔强不是韧性,明智的妥协是一种智慧。
希望大家都能在日益熵增的日子里,慢慢感受到幸福,甚至还可以像这位司机大叔一样,平和地去安慰别人。
你好,我是 @牛小顿
在这里为你分享更多
关于人生经验,关于教育、成长的思考
关注我,一同强势成长,一同探索不走弯路的人生~
这姑娘很惨,非常惨,但还有比她惨得多的。给你们看张图,自己品。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我打码了,但上面“中建”两个字我不打码。
倒不是针对中建,中建也是我的前东家,对我也相当不错,我没有什么怨言,我只是就事论事,因为这是行业普遍现象。
做工程的,尤其是在现场的,无论是中建各局也好,地方建工也好,我相信都是见过类似上图的宣传的。
我在上海的地方国企做过几年的现场施工管理,其中有一年在外阜项目。
上海总部快过年的时候,来项目慰问,还给我们带来了小品表演。
小品一共有三个故事,分别是:
“项目管理人员的爹死了,但他坚守岗位,不回去奔丧,打电话给母亲道歉”
“项目管理人员的老婆要生了,但他坚守岗位,只能用视频见证孩子出世”
“项目管理人员的女朋友闹分手,但他坚守岗位,对女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和几个年轻同事看完这三个小品,对视一眼,我们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
先是愤怒,面对这种东西谁能不愤怒?还把不把我们当人?爹死了不让回,老婆生了不让回,女票要跟人跑了不让回?
然后是无奈,因为项目上真的就是这么需要人,工地是7×24×350需要有人值守的,只有过年的那半个月左右可以不管。
最后是绝望,因为我们心里清楚,如果我们真的遇到这种事,我们也只能选择“抛妻弃子”。
这件事坚定了我要提桶跑路的决心,这是后话了。
说了那么多,我只是想说,这个姑娘很惨,但工程管理人员比她惨多了,而几乎无人为他们发声。之前996火爆全网的时候,就有工程人表示“哪家公司996的,我去,这也太轻松了”。
而且996的发声者赚的钱绝对比工程管理人员多。而且,996发声者可以把锅往资本家头上扣,我们呢?我们都是国企央企,我们找谁去?我们只能把什么“大国重器”“基建狂魔”等口号当饭吃了。
再往下说,工地上的农民工,不比管理人员更惨?谁又能为他们发声?
我真心希望所有劳动者都能“劳有所得”,都能过得幸福,不要再有生日当天加班爆哭的女孩,也不要再有抛妻弃子的工地狗,但这恐怕只是一个梦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