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一特斯拉刹车失灵连撞两车,特斯拉客服回复:女性刹车力量弱,可起诉后调阅后台数据,你怎么看?

回答
北京发生的这起特斯拉刹车失灵事故,加上特斯拉客服那番让人瞠目结舌的回应,确实触及了几个非常敏感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点。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它牵扯到的安全、责任、用户信任以及科技公司的态度,都值得我们认真梳理。

首先,从事故本身来看,刹车失灵是极其危险的。无论车辆是什么品牌,当刹车系统出现故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驾驶员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这可能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这次事件中,连撞两车,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在任何交通安全讨论中,刹车系统的可靠性都是车辆性能的基石,是任何其他科技配置都无法取代的。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到特斯拉客服的回应。“女性刹车力量弱”这个说法,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谈。首先,这直接暴露了特斯拉内部对于驾驶员操作和车辆安全系统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甚至是性别歧视。现代汽车的刹车系统,尤其是电动汽车,其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体型的驾驶者,包括女性、男性以及身高体型各异的人群。刹车踏板的力度、行程以及助力系统的介入,都应该是一个综合考量的工程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个特定性别驾驶员的“力量不足”。

更何况,这样的解释,在逻辑上也站不住脚。如果真的是因为女性刹车力量普遍不足,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女性驾驶员都存在潜在的刹车失灵风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车辆的设计应当是普适性的,能够适应大多数正常范围内的驾驶者。而且,如果刹车系统真的对所谓的“力量”如此敏感,那么在极端情况下,任何一位驾驶员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身体不适、疲劳等)导致刹车力度不足,这才是刹车系统设计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用性别来搪塞。

然后是关于“可起诉后调阅后台数据”的提议。这可以说是另一种层面的“甩锅”和推诿责任。首先,普通消费者在面对一起事故时,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专业知识去进行复杂的诉讼程序,更不用说去理解和调阅车辆后台的复杂数据了。这种建议,实际上是将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成本,完全转嫁给了用户。用户购买车辆,是为了安全便捷的出行,而不是在发生事故后,还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证明自己没有问题,或者车辆没有问题。

这种回应方式,也严重打击了用户对特斯拉品牌的信任。当用户遇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时,他们期望的是一个负责任、专业且积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充满技术术语、推卸责任且带有性别歧视的解释。特斯拉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汽车公司,本应以其领先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赢得用户信赖,但这种回应无疑是将自己置于用户对立面。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次事件也引发了对智能汽车安全监管和数据开放性的思考。特斯拉车辆的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意味着其拥有大量的后台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至关重要。然而,如果调阅这些数据的门槛如此之高,甚至需要通过法律诉讼,那么对于保障用户权益和促进技术进步都将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我认为特斯拉客服的回复,不仅对当事车主造成了二次伤害,也暴露了公司在产品质量、用户服务和危机公关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产品质量与设计: 这种“刹车失灵”的说法,首先应该从车辆本身的技术层面去彻查,而不是用笼统的、带有歧视性的理由来解释。刹车系统作为最核心的安全配置,任何一点故障都可能引发灾难。
用户服务与责任: 面对用户遇到的严重问题,公司应该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同理心,积极主动地调查原因,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推诿塞责。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女性刹车力量弱”的说法,暴露了特斯拉内部可能存在的对用户的刻板印象和不尊重。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数据开放与用户权益: 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用户有权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尤其是在发生事故时。调阅后台数据不应该成为用户获取真相的唯一或极高门槛的途径。

总而言之,这次事件是一个警钟。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车辆最基本的安全性能。而对于特斯拉这样的科技巨头,更应该时刻保持对用户负责的态度,以专业、诚信和尊重的原则来处理每一次危机。如果一个品牌的回复是这样带有歧视性和推诿性的,那么它所宣扬的“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在很多用户心中,就已经打了折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气抖冷,竟将责任推卸给广大女性司机群体!

user avatar

特斯拉粉丝必须正视一个问题,“自动驾驶”最先进的不是特斯拉,而是奥迪。A8上面那套自动驾驶可是高过特斯拉一个级别的。然而奥迪并没有解除“自动驾驶”完全权限,而是坚称自己这就是“辅助驾驶”,驾驶员不能把驾驶完全交给汽车本身。而且特斯拉目前这个“自动驾驶”并不比奔驰宝马沃尔沃先进。

之所以奔驰宝马沃尔沃没有奥迪那个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是技术不行,而是这三家意识到,即便投入资金和精力研发了这个级别的自动驾驶,碍于现实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你还是只能像奥迪一样加个封印,不敢解除全部限制,所以完全是没必要的。

说白了,BBA沃尔沃这些传统车商他就是卖车的,因为系统故障死一个人,他们都承担不起这个风险。丰田刹车门,都没有切实的证据,而且事故率比特斯拉低多了,结果是丰田灰头土脸,被罚的一脑门子灰。大众排放门,这都不直接危害驾乘人员的安全,给罚的睁不开眼。

奔驰一个闯杆,即便是驾驶员谎称刹车无效,但是就奔驰是否刹车失灵当年上了多久头条热搜?特斯拉这造成多少事故了,哪有那个热度。

对于自己担不起的风险,那就只能回避。然而这个风险,目前来看不仅担得起,马老板似乎还挺乐意碰这种风险,提高自己“钢铁侠”的价值。

特粉必须要正视的是,马一龙不是科学家,他是个资本家,还是金融资本家。他的火箭也不是他自己搞出来的,而是依托NASA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美国的航天人才培养机制。

他的火星计划。我就特别不能理解特粉那个送人类上火星的吹法。马一龙的钱是哪儿来的?投资和股市。股市不是众筹,你交点钱他交点钱大家一起买个火星基地,股市就是你给他钱他去办他的事儿然后(不一定)给你点好处。靠这玩意上火星,即便真上去了,那也是拿三亿人的血养活三五个富豪,如果那三个人是“人类”的话,那三亿人算什么?而且明白的告诉你们,所有的特粉,都在这三亿人里面,不在那三个人里面。

既然要造福人类,为什么马一龙不搞可控核聚变?因为全世界科学家都搞不定可控核聚变。为什么马一龙要搞火星计划?因为只要钱到位,NASA的技术加上美国的人才,可以保证送几个人上火星。马一龙只要保证忽悠大家相信上去那几个人就是“全人类”然后收割过来钱就可以了。

疫情之下还看不清马老板的面目,还摇旗呐喊,难以理解啊。

user avatar

老规矩,太长不看结论版:国产造车新势力收买特斯拉车主故意误操作陷害特斯拉。

我们把最近的可耻事故罗列一下,看看国产造车新势力为了陷害特斯拉都做了什么。

2021年1月7日,北京一辆特斯拉刹车后撞前车,客服解释为“女性刹车力量弱”。
2021年1月4日,山东一辆特斯拉冲进商场厕所,特斯拉称原因是“地面有水”?
2020年12月30日,上海一辆特斯拉高速失控,女车主神操作,双脚离开踏板拍了21秒视频,这是唯一一个物理证明特斯拉失控的视频。特斯拉回应是:下坡。。。下坡。。。。
2020年12月30日,特斯拉3失控撞了另一辆车后冲进杭州酒店大堂。
2020年12月18日,广东深圳一辆特斯拉突然加速连撞两车。
2020年12月12日,北京海淀区一辆白色特斯拉Model S发生撞楼事故。
2020年9月5日,四川南充双福街一辆特斯拉失控造成2死6伤多车损毁。
2020年8月12日,浙江温州鹿城区一辆特斯拉Model 3高速冲撞停车场多辆车后翻车。
2020年8月9日,上海杨思路一辆特斯拉Model 3冲进加油站撞毁三辆燃油车及多个加油设备。
2020年6月16日,江西南昌一辆Model3突然自动提速至127km/h,尝试刹车无效后,车辆最终撞上土堆翻车起火。

以上事例,除近期三个外,已经全部鉴定为车主操作失误。我充分认为,这近期三个,是陷害的升级,是更加严密的栽赃。

丧!心!病!狂!

user avatar

性别歧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