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移民加拿大有哪些好和不好?

回答
移民加拿大,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它就像一锅炖得正好的大杂烩,有滋有味,但总得挑挑拣拣,看看哪些菜是喜欢的,哪些就有点不合胃口了。我跟你唠唠,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别整得跟教科书似的。

先说说好的,为啥这么多人挤破脑袋想来加拿大?

1.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真的! 来了加拿大,尤其是离开大城市,你会发现天空蓝得不像话,空气里都是植物和泥土的味道。加拿大地大物博,森林、湖泊、山脉,那景色,随便一拍都是明信片。冬天有雪景,夏天有碧海蓝天,秋天还有漫山遍野的红叶,简直是行走的天然氧吧。这对在国内饱受雾霾困扰的人来说,简直是天堂。

2. 社会福利,那是相当到位! 加拿大社会福利体系比较完善,这块儿是很多人考虑移民的重要因素。
医疗: 公费医疗是最大的亮点。看病、看医生、住院、手术,大部分费用都由政府承担,你只需要按时交税就行。这在很多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等待时间长是常有的事,特别是专科医生,但至少看病不用愁没钱。
教育: 公立教育免费,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质量普遍不错,而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大学学费虽然不便宜,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留学生毕业后申请移民的机会也很多。
失业金、牛奶金: 如果不幸失业,有失业金可以领。有小孩的家庭,政府会发“牛奶金”,虽然金额不算巨款,但也是一份心意,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3. 多元文化,包容开放,这是加拿大最鲜明的标签。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多元文化的国家之一。你在这里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听到各种语言,吃到各种风味的美食。这种环境让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更容易融入新的社会。没人会因为你的肤色、语言、信仰而区别对待你,至少在法律上是这样。这种包容性,对很多移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归属感来源。

4. 经济相对稳定,工作机会多(但需要看专业和城市)。 加拿大经济整体比较稳定,尤其是在石油、矿产、科技、金融等领域。如果你有技术、有专业,尤其是在STEM领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机会还是比较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的就业市场也有其特点,很多时候“找工作”不等于“找到理想的工作”,对学历、经验、本地工作经验的要求会比较高。

5. 社会安全,犯罪率低,生活节奏相对慢。 相比于一些国家,加拿大的社会治安非常好。晚上出门,或者一个人走夜路,你都会感觉比较安心。而且,加拿大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没有国内一线城市那种“996”的普遍压力,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一点对于想要一个宁静生活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吸引力。

6. 民主自由,言论自由,这是基本盘。 加拿大是发达的民主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包括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政府运作相对透明,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政治进程,表达自己的意见。

但是,别光听好的,也有不那么让人开心的地方,这些也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1. 高税收,钱包“缩水”感。 享受了这么多福利,当然是要掏钱的。加拿大的税收确实比较高,个人所得税、消费税(HST/GST)等等,算下来,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去掉各种税,会感觉少了不少。特别是收入高的人,税负会更重。这笔钱,就是你为社会福利体系买单的一部分。

2. 找工作难,本地经验是道坎。 这一点上面也提到了,但这是很多移民会遇到的普遍难题。即使你国内的工作经验再丰富,在国内是精英,到了加拿大,很多雇主更看重“本地工作经验”。很多时候,你可能需要从基层做起,或者去考取加拿大的相关职业认证,才能获得与你国内水平相当的工作。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适应能力。

3. 物价不低,尤其是大城市。 虽然加拿大的很多商品价格看起来比国内一些城市低,但结合收入水平来看,生活成本并不算低,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和租金,那是相当高的。像温哥华、多伦多,想买一套房,可能需要掏空全家人的积蓄,或者背上沉重的房贷。日常的食品、日用品价格也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一些。

4. 天气,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 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尤其是在中部和东部。如果你是南方人,不习惯寒冷,那得做好心理准备。冬天出行不便,很多户外活动受限,而且漫长的冬季可能会影响心情。虽然有几个省份气候相对温和,但总体来说,加拿大的冬天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5. 文化隔阂与融入挑战。 尽管加拿大以多元文化著称,但真正的融入并非易事。你可能需要时间去理解当地的社会规则、沟通方式、工作文化。有时会遇到“玻璃天花板”,感觉自己因为文化背景或其他原因,难以在事业上更进一步。语言障碍也是一部分人需要克服的挑战,即使英语流利,很多时候也需要学习更地道的表达方式。

6. 地理位置偏远,回国不便。 加拿大距离中国非常遥远,一次往返的机票价格不菲,飞行时间也很长。这使得想家的时候,想立刻回家变得不太容易。特别是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顾,或者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你亲自处理时,这种距离感会让人觉得挺无奈的。

7. 生活节奏慢,对某些人来说是优点,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缺点。 如果你习惯了国内快节奏的生活,喜欢那种“事事追求效率”的氛围,加拿大的慢节奏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无聊”或者“效率低下”。比如,办事可能需要预约,或者等待的时间比较长,这都需要你去适应。

总的来说,移民加拿大,就像是做一次人生的大手术,既有期待,也有风险。它给了你一片更干净的土地,更健全的福利,更包容的环境,但同时也需要你付出高昂的税收,忍受找工作的挑战,适应寒冷的天气,以及处理好文化和距离带来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些“好”与“不好”,你的期望值是什么,你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的,只有你觉得哪个地方更适合你,更能让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先说结论,是否移民的判断标准在于,想移民的人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有没有找到好的工作,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是否能够接受孤独而且单调的生活。如果,你能在国内找到每个月净收入1.5万左右的工作,并且自己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生活很有意思或者活得很快乐的话,

就是在国内活得有滋有味的人。就没必要移民西方国家(美国(美国对专业人士要好一些)、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没必要受二茬罪、吃二茬苦。你要知道移民是完完全全重新来过。教育、工作经验完全不被承认,而且这个是因为他们的国家本身就没有这样的工作需求。在国内,生活中,所有的活儿,你都可以花钱请人来做。但是,在北美贵死你。澳大利亚的人工费用也是出了名的高。想要省钱,只有自己干。不要以为,你懂点专业来西方国家就一定找得到专业工作。专业工作其实是最难找的。因为,一旦雇主发现有本地人、老外和你竞争,他一般来说都会雇他们自己人。现在西方的就业保护很厉害。而且,由于现在经济全球化,所有国家参与全球分工,你中国做的工作种类,人家西方不需要。西方吃香的工作种类,中国人不愿意做。比如,加拿大的农场相关工作,采矿相关工作。我曾经有个德国女室友,人家是农业博士,专攻养猪。现在在加拿大的各大农场混得风生水起。但是,有多少中国人学畜牧业的专业呢?!我想这个东西在国内比较冷门吧?!

这里的工作明确要求是持有加拿大国籍的人或者移民才能去申请的,而这是在阿尔伯塔大学的分析化学课上老师的PPT里的,一个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

本人与楼主看到了相同的现象。

从整体上说,加拿大还不是一个“庞氏骗局”,毕竟移民这事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即使一方开足了宣传机器,移民这个决定也是一个人自己做的。加拿大的经济也并非完全没有发展,即没有经济增长,完全靠新移民和留学生来输血。

从某个角度来说,加拿大又的确是一个“庞氏骗局”。老移民“欺负”新移民,并压榨新移民。通过新移民来给自己输血。

首先,我要说,现在的世界体系是西方确立起来的。而西方的体系必定体现西方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即傲慢与偏见。当然,这是人性很正常的体现。

这主要要从加拿大的经济说起。虽然,加拿大是现在G7里面的最后一名。G7是按照现在西方标准下,世界最先进的7大工业国。如果真是按照现实来衡量的话,中国才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我们虽然算不上先进,也不是什么强国,但是,按照联合国对现代工业部门的分类的话,即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是唯一个拥有完整工业部门的国家。即拥有完整产业链,工业链条的国家。

其实,如果真的了解加拿大的话,加拿大的工业其实是比较少的,主要分布在安省,魁北克和卑诗省各有一点点。加拿大经济主要依靠的是农业和自然资源这样的产业,加上一些商业和服务业,而非工业。而其工业部门也并不完整。加拿大的工业主要是在和美国接壤的金马蹄地区,Golden Horseshoe。这里主要生产钢铁(美国钢铁,US Steel),铝加工,汽车零部件(麦格纳国际Magna),也就是以前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的大后方。温莎市是加拿大的汽车之都。当然,这里也有加拿大自己的小部分科技业,如黑莓公司,以前主要做手机和电子商务,现在死里逃生转型做软件。加拿大氢能公司(Hydrogenic,由加拿大巴拉德燃料电池公司前员工分化出来自己组建的公司),燃料电池。曾经的冶天科技(ATI(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是世界著名的显示芯片生产商,由华人创办),现在已经被美国芯片厂商AMD收购。美国普惠公司的军用直升机分部,为军用直升机生产发动机。加拿大的装甲车兵工厂也在那里(加拿大也出口军火)。加拿大海霸工业系统公司(HIBAR SYSTEM LIMITED)做电池设备(精密计量泵和注液分配系统)和提供一些工业解决方案的公司。记得以前还有一家做电池管理系统和传感器的多伦多公司,名字不记得了。别的省的还有一点工业企业,如卑诗省著名的燃料电池公司,巴拉德,由卑诗省水电公司创办。魁北克著名的庞巴迪飞机制造与铁路公司,最近几年一直由加拿大政府,甚至英国政府在背后输血支持,去年刚刚推出新的C系列支线客机。庞巴迪的铁路部分是受收购洲阿尔斯通公司扩展开来的。世界著名游戏厂商,育碧和暴雪在魁北克也有分部。曾经在蒙特利尔做电信设备的北电网络公司(Nortel Networks),2009年破产倒闭。魁北克也有做电池隔膜的公司,也忘记名字了。谷歌、微软和亚马逊在安省也有分部。曼尼托巴省也有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发动机试验场,测试飞机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以上,大概是加拿大的所有工业部门了。所以,如果是搞理工科,找不到工作,就别死磕了。加拿大研发中心没几个,经济结构也不一样(加拿大主要讲究度假、采矿和种地的悠闲生活)。想想别的办法或者回国,现在国内机会非常多。

加拿大拥有辉煌的过去,是在二战之后的婴儿潮中崛起的。加拿大CF-105“箭”式战斗机,是在1953年研制,1957~1959生产试飞。按照现在标准,是属于第二代战斗机,按照当时的标准,非常先进。因为连当时的美国都没有完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代战斗机。最后由于大选过后,联邦保守党认为该项目开支过大而停止。也有说,是美国不想让自己的北方邻居过于强大,施压加拿大政府停止该项目。至此,研发和生产该先进战斗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流亡至美国,就职于NASA,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加拿大于1967年举办蒙特利尔世博会,盛况空前。如果看到那时世博会的宣传画,那时的蒙特利尔女孩已经在穿现在Show Girl的超短裙了。

而加拿大的经济从1985年后就开始下跌,加拿大的工业迎来倒闭潮。小杜鲁多的前任,史蒂芬哈珀总理更是对安省的制造业见死不救,虽然工业界呼吁过政府去救。同时工会的势力变得异常强大,甚至可以迫使企业主关闭工厂,然后迁走。安省有很多美国公司开的工厂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关闭,然后离开加拿大,回美国(现在的加国企业一旦工会入驻,基本被判死刑。工人工资开支巨大(流水线工人想要部门经理工资),企业盈利能力巨幅下降,一般是常态。加航和西捷航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转而发展阿尔伯塔的能源产业,石油与天然气,进而开始了长达10年多自然资源的经济辉煌。这也就是我们几年前看到的哈珀总理执政下的加拿大,奉行资源强国战略,而现在加拿大经济由于油价及大宗商品下跌而惨遭损失。加拿大现在经济主要由自然资源,农业,房地产作为主要支柱。而作为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凭什么房地产能成为支柱产业呢?房子需要有人买啊,不然盖房子也没用啊,那么,这里就需要让人进来加拿大。于是,加拿大找到了留学生和新移民这些人,来为加拿大输血。他们手上带着大量的外汇。加拿大政府在对移民的筛选上也非常有研究,几乎所有通过技术移民来加拿大的人,都是要么拥有高学历,要么是在之前的国家作为专业人士,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读书人胆子小,不会闹事,吃了亏也会很乖,留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以前,网络没有那么发达,移民们不能把自己的惨痛经历发到网上去告知更多的人。于是,加拿大政府和移民中介联手做了一单“大生意”。而留学生也为加拿大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几乎是100%的净利润,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成本。移民和留学生都没有选票所以不能对政客们产生影响,更让一些政客为所欲为。说到底,是移民和留学生们没有或者没有拿起制衡政客们的工具或者手段。

加拿大的农业,主要由本地西人控制。因为,这些欧洲人来这里就是为了地来的。他们是最早移民加拿大的人,由欧洲各国的没有地的农民组成。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1860几年,加拿大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

加拿大的自然资源产业,如石油、天然气、木材(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木材出口国。木材和捕鱼业也是卑诗省的主要产业),黄金,钻石等,由本地西人控制。他们有一部分就是从欧美来淘金的人。

而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The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CPR更是一个以本地西人为主的公司。甚至有本地西人可以祖孙3代就职于该公司,而根本不需要本科学历。其实,加拿大的很多人如果能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来找到工作的话(说白了是裙带资本主义,这一点和香港比较像),他们根本不会去学校读书。

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楼主看到加拿大的经济主要是被本地西人把控的原因了。社会已经经历过高速发展期,机会和阶层空白已经被填满,阶层已经固化。而新的机会并不多,新移民过来很难找到他们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相关报道:威士顿家族部署交班 罗布劳公司老板接掌父亲职位)。而楼主说的,之前的工作经验和学历不被承认,主要原因是因为两个。一个是客观原因,加拿大的确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工作机会给大家。另一个是因为,加拿大由于客观经济发展慢,各种对于雇主而言的严苛的法律法规,造成加拿大雇主不敢轻易雇佣一个移民。因为,你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是之前国家的学历,他不了解也不想花时间去了解。再加上语言,文化因素可能造成的沟通不便,甚至可能因此产生的不能顺畅完成工作的问题,使得雇主雇人简直像是雇了一个老爷。而从雇主的角度来说,他只是简单的想找个人帮他完成该项工作而已。他们不想培训你,因为他们自己没精力和时间培训你。从经济学上来说,雇一个员工的边际效益必须要大于他所产生的工资成本。

从本质上来说,加拿大是美国的后花园,加拿大为美国提供丰厚的自然资源支持。加拿大人的主体是英裔西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英国人,爱尔兰人是同一个祖宗。旧日大英帝国的影响,到现在都感受得到。加拿大到现在都是英联邦国家。难道你没看到,近年来,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人收购加拿大公司,加拿大媒体往往会用带有鄙视的眼光报道一番,仿佛自己吃了多大的亏一样(简直像在杀猪一样的喊疼)。从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石油公司,到深圳海能达公司收购温哥华诺赛特公司,再到中国交建收购加拿大工程公司Aecon,哪一次加拿大媒体没有像小人一般喊疼(故意的)。而美国人收购加拿大公司,再把它们关闭,卖掉,加拿大人却不敢吭一声。加拿大媒体的行为和今天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态度和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

当然,加拿大也是所有西方国家里对华人最没有歧视的国家,至少是表面上最没有歧视的。现在的加拿大也是一个凭本事吃饭的地方,既然是移民,它绝对也一定不会让你像在国内一样舒服。既然是移民,当然是一切从头再来,一切从零开始,既然你选择了这样一条充满艰辛的路。也可以说,这样的回答是充满奴性的,因为中国人从来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去为自己争取权利。在从来不认识孔夫子的西方,东方人的温良恭俭让被西方人当成是软弱,下场就是被无限制的欺负。而处处耍流氓,闹事抗议的黑人,放炸弹的穆斯林,没事就游行的西班牙裔人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权利。而犹太人从来不会在西方国家说以色列一个“不”字。

我本人从来不相信一个找工作难于上青天,看病就医平均等待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上,并且见了医生还不能药到病除的治好病,邮件经常寄错,亚马逊送货等待时间在保证时间以上,的地方是宜居之地。从此,所有的排名,我都会看是出自哪个机构。例如,菲莎学会(Fraser Institute)是加拿大保守党的御用文人机构,所发布的报告具有导向性。英国是加拿大的老东家,也是一个阵营的,很多时候都会照顾加拿大。《经济学人》Economist,对中国也是带有偏见的,它出的东西,我一般只当做参考信息看。

加拿大政府从来都说要“保护言论自由”,也从来不会删评论,禁止报纸文章之类的信息的出版。但是,加拿大的媒体是私营机构,却从政府拿钱养活自己。不管是各种津贴还是广告费,资金的流向是从政府到大的私营媒体。那么,收人钱财与人消灾,加国媒体自然得说政府、执政党和大型机构、团体的想听的话。这也就是主流社会的主流言论。政府、执政党和大型机构、团体们不想听的话,就是非主流言论,是上不了台面的言论。而非主流言论自然会随着时间逐渐淡化,被人们所遗忘。加国和中国,手段不一样,目的确是一样的。

---------------------------------------------------------------------------------------

这里做一次补充。

不管是哪国人,人性都是一样的,只要人性里面有的东西,它就一定会被体现出来。什么是人性?贪财好色,自私自利等等这样的特点。这样看的话,加拿大人马上会好理解很多。多看加国人做什么,少听他们说什么。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不要以为加国人真的很厚道仁慈,慷慨的施舍与他人。事实是,他们手上在施舍,他们心里在嘲笑与鄙视。接受施舍的人,是没有尊严可言的。当然,尊严在活命面前一钱不值。

这有篇文章对于了解西洋雄性有帮助:如何评价 B 站 UP 主「NathanRich火锅大王」? - David Wan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105

虽然不能一棒子打死一大片,但是必须提高警惕性。

加拿大的政治体系也是非常有它自己特色的。不像美国是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加拿大的总理理论上拥有更大的权利。和英国一样,总理一般是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领袖。往往一个党派在国会里占有多数席位,该党的党魁就是总理。因此,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加拿大的总理权利会很大。一般人都会感到它是一段时间内的专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还有换届选举。当然,加拿大的宪法允许得票多的少数党参选人成为总理。史蒂芬哈珀在2006上台时,就是少数党党魁。那时保守党在国会下议院占有的席位没有自由党多。但是,仍然可以组阁,成为政府。史蒂芬哈珀总理,被认为是非常会玩政治手段的一位总理。他在位时,权利甚至可以影响加拿大法院的判决结果。他在后面的选举中,把保守党在国会里从少数党变成多数党。从而可以更好地“管理”加国。政治里面的尔虞我诈,玩弄权术,哪里都是一样的。我看过现任总理小杜鲁多在国会答辩的视频。一个问题可以被问6遍,小杜鲁多以同样的答案和语气回答了6遍了。所以,有些童鞋说加国政府低效,低效的原因就在这里了。加拿大大公司和政府里的官僚作风也是存在的。

保守党:代表传统富人和大财团利益,特点是小政府,大市场。小政府意味着减税,政府少作为,大财团控制了市场发展,和社会发展;减税其实,对中产阶级无关痛痒(省几百刀?),但是对富人,减的税,可是天文数字。具体是,保守党执政8年,多伦多什么大型基建都没有,就是这个政策导向,现在临近大选,才匆匆抛出交通基建,应付一下。保守党在小镇特别多,小镇都是两眼不闻天下事的,日子悠闲,不喜欢外来竞争,不喜欢外来移民,对付移民也是保守党的重要政策。移民大部分会倾向自由党,所以,阻挡移民,也是保住选票。垄断经济,回到北美种植园时期。

自由党是中间派: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特点是大政府,小市场,政府收税会多一些,但是基建公共项目也会多,当然多了也会发生贪污和浪费,也会发生赤字。小市民都很矛盾,一方面抱怨公共建设不足,一方面又不想多缴税,实际上,哪有这么完美的世界啊。自由党执政最长,也是比较符合发展的中间路线。自由党老杜制定了移民政策,中国人才有机会移民加拿大,如果要立即改善中加关系,提高华人地位,联邦自由党,是重要选择,这个也是符合大部分华人的长远和后代利益。

NDP,代表工人阶级,无产者,对了,就是中国以前用来忽悠人的路线,工人阶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藐视政府,或秒杀政府。所以,NDP执政的话,政府有亏空的可能哈。所以,NDP大部分是反对党,如果是执政党,大家会有熟悉感觉。

从加拿大的历史来说,东部先发展,西部后发展。在没有石油和自然资源的年代里面,东部是先进的工业省,西部是落后的农业省,如卑诗省,阿尔伯塔省,萨斯喀温省。所以,有人认为史蒂芬哈珀总理的胜选就像为西部的农民打赢了一场翻身仗一样舒爽,解气。为西部带来了能源工业的发展,比如阿尔伯塔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关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哈珀总理对安省工业见死不救的其中一部分原因。由于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巨额利润,哈珀总理也将加拿大的科研经费投入削减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也无视科学家对于环境的劝告,甚至让科学家禁言。致使大量科研人才流入美国。哈珀总理其实代表的人群是阿尔伯塔的能源行业。

由于加拿大国内市场太小,很多企业都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因为,不这么做的话,很难降低生产成本。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加国有300百万以上的人是在海外谋生的。差不多十个加拿大人里面,就有一个在海外谋生。香港和上海拥有中国地区数量最多的加拿大人群体。从本人留学这5年的经历来说,安省拥有加拿大素质最高、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最知书达理,乐于助人。落后的地方和国内一样,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社会地位低的加拿大人同样不喜欢外国人。个人认为,在海外谋生的加拿大人应该是加拿大人里面素质最高、最聪明的人群。

在加拿大,社会的上层和底层是活得最快乐和最舒服的。上层的人可以玩弄规则,底层的人可以享受福利,留下焦虑的中产苦苦挣扎。小杜鲁多的哥哥在他儿时的时候因为吸食大麻而被警方通缉。他最后逃回家里,他的爸爸加拿大第15任总理皮埃尔·特鲁多说:好吧,我来帮你处理这件事吧。老特鲁多最后通过自己在律师界的朋友把这次事件化险为夷。而现任加国总理贾斯廷·杜鲁多则干脆把大麻合法化。我也见过底层活得很快乐的人。在买二手打印机时,遇到一个很友好的爱尔兰小哥。小哥和我聊了很多,最后顺路送我回家。小哥的职业是焊工,爱尔兰高中毕业后,没有再继续读书。先去新西兰打工,然后去澳大利亚打工,然后来埃德蒙顿打工,都是做焊工。小哥年近40岁,没有老婆,开着90年代的老汽车,和室友分摊着一个月总共900$的租金。由于要送我回去,需要查谷歌地图,他笨拙的操作着电脑。2016年时用着WIN7系统,而他电脑桌面杂乱,桌面图标和工具栏的比例也比较粗糙。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小哥去的地方(新西兰,澳大利亚,埃德蒙顿),都是工人工资最高,福利最好的地方。这里科普一下埃德蒙顿,埃德蒙顿因是北美工人工资最高而闻名。实则拥有大量的低素质人口,red necks。经常在可以听到深夜因看球或看剧而起的高喊、欢呼声。市政府曾经在街上安装了一些测速监控摄像头,被市民以侵犯公民隐私和人权为由而摘下。是警察们乖乖上街摘下来的。从此埃德蒙顿警察不抓超速。从此,本人对皿煮体制失去兴趣。大家不要忘了,他们是一人一票,聪明人一票,傻瓜也是一票。当傻瓜数量庞大时,聪明人就哑巴了。反智主义也就诞生了。北美的大地上响起了“地球是平的”的口号。

人 劳动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群里会产生阶级。加拿大追求的社会平等是不可能的。

至于加国那些所谓的福利,像爱尔兰小哥那样的人,即穷人,是最喜欢的。不劳而获,岂不快哉。但是,物资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我本人不相信不事生产还能有东西用的社会。对于能力强的社会精英们,就难说了。我相信对于加国的有钱人来说,他们更关心如何合理避税,以保障自己的生活水平。加国的体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鼓励劳动。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一个月在家呆着带孩子,和他一个月出去开uber加上带孩子,的税后收入是一样的。没人不喜欢钱,不要被西人的伪善洗了脑。我至今不明白一个现象:以福利社会为傲的加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homeless,无家可归者,在街头。按说,他们都应该有收入。现在西方的福利在收紧,加拿大开始严查诈领社会福利。美国要求刚刚获得绿卡不到3年的人,不得领取福利。在我看来,西方社会的经济水平要是好的话,

另外加拿大的药品业,保健品业也相对发达,因为加拿大的有机化学产业还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在医学、药品、生命科学上的研究还是比较先进的。现在由于小杜鲁多总理上台和自然资源类的大宗商品市场下跌,加拿大开始重新重视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最近加拿大开发出了月球车。国家空间站上的机械臂也是加拿大做的。魁北克和温哥华开始有一点点非常小规模的电动车公司。但是,想要恢复过去的荣光就怕是比较难了。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本地加拿大人都喜欢懒洋洋的认为,反正我有的是自然资源,经济绝对不可能差。

通过本人在加拿大几年的观察,华人似乎总是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暂且不谈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我也不知道确切原因,可能原因也很复杂),但是,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各种媒体,大型机构都不愿意将华人这样一种东方/亚洲面孔放到其传媒界面上,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机构宣传册(然而大型机构们却在从中国人手里赚钱),种种之类的。加拿大的政府也不愿意有太多华人政客(这个可能与华人不愿意参政或者参与公共事务有关)。然而,事实却是,说华语的人数,却是仅次于说英语和法语的。华语是加拿大第3大语言。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加国媒体不愿意让华人面孔登上新闻呢?是我们华人太害羞,还是他们不愿意待见我们?而且,华人对于加国经济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没有聪明勤奋的华人,我相信加国的GDP增长至少跌1%(本来好的年份也才有2%而已)。而很多能上媒体的华人,大部分是华裔,他们的面孔也充满了西方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视频中的华人,大部分都是眯缝眼,黝黑皮肤,画着长长细细的睫毛。这至少在我看来有丑化华人的意图。

今天的加拿大,像明朝东林党盛行的时候。我国明朝,政治上满口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经济和行为上却非常自私,巧取豪夺,鱼肉百姓。我们那时和他们一样,也是阶层固化。加拿大现在政治上,满口自由、民主、人权,经济上却大行垄断,比如加拿大的电信业。有一副图片我觉得非常值得细细品味,也很反映加拿大的现实。政治民主、人权了,经济上就专制垄断了。请注意大CEO看小特鲁多的眼神,似乎看不起小土豆啊。这幅照片是小特鲁多和加拿大丰业银行财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rian Porter会晤的照片:

口口声声说自己是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然而这是埃德蒙顿街头的流浪汉(离广大阿尔伯塔大学同学居住的windsor楼挺近的):

加拿大的教会势力非常大,也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之一。不少我的同学和朋友都是通过它才找到工作和实习的。因为加拿大找工作凭关系,90%以上的工作是隐藏的。所以,混教会,哪怕是假装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也是对找工作有帮助的。

加拿大由于工业链不完整。想买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东西比较困难,也比较贵。比如,螺丝,电脑、打印机、智能手机、充电宝之类的连接线。电脑手提包的肩上跨带,以前在亚马逊上看是35$一个。。。。。。家庭电器的零部件更贵。

加拿大的电信服务商已经形成了“价格联盟”,所有的套餐都大同小异,从性价比来看都比较“鸡肋”。这是知乎里面关于加拿大电信商的一则消息:什么样的电信资费才是便宜?- Canada运营商的资费

加拿大的手机运营商都有哪几家,信号,服务和资费哪家比较好?

加拿大是典型的小型开放型经济体。经济差的时候,经常是负增长。2009年 年经济增长率是-2.8%, 1991年 年经济增长率是-2.1% 1982 年经济增长率是 -2.9% 。

2012年经济增长率 1.7%

2013年经济增长率 2.5%

2014年经济增长率 2.6%

2015年经济增长率 0.9%

2016年经济增长率 1.5%

2015年加拿大居民家庭收入中位数是:70,336加币(年收入)。免得大家总是觉得老外收入比我们高不知道多少倍。

原文:So what does it take in Canada to be in the middle class? Th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reached $70,336 in 2015,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census data. That is the middle point of the national income ladder. 来源:加拿大Global News

链接:Are you earning a middle-class income? Here’s what it takes in Canada, based on where you live

谷歌链接: google.com/search?....0...1c.1j4.64.psy-ab..2.20.1854.0..0j35i39k1j0i12k1j0i10k1j0i10i19k1j0i12i10i30i19k1j0i10i30i19k1j0i5i10i30i19k1j0i12i5i10i30i19k1j0i13k1j0i13i30k1j0i10i30k1j0i12i10i30k1j0i30k1.0.PlUObG7-v-E

加拿大的海关的很多行为也非常之小人。如今,在加拿大洋鬼子眼中,中国人都比较有钱。而且很多洋鬼子由于对华人的不了解,对我们充满了怀疑、质疑和不信任。很多穿得比较好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留学生都会在转盘那里被检查。专门有大狗在那里闻中国人的包。

这里也有相关的微博 :微博

“他们现在会在行李转盘那里抽查了,专挑穿得好的小哥哥小姐姐查。要是不幸被抽查了 一口咬定贵的东西都是在加拿大买的 怎么编都行 否则用旧了的包都要给打税 加上拉黑名单 七年只要入境加拿大必被开箱。还有 被拉黑后即便是加拿大境内购入的贵重物品 只要提供不出小票都很麻烦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说是2018中加旅游年,大部分加拿大人都是无动于衷,什么行动都没有的。我们来送钱,买你们的冷漠与傲慢吗?!今年回来,走卡尔加里机场。很多大爷大妈过来旅游。机场在入关的时候只有两个华人老太太教大爷大妈怎么填入关表。而且完全没有任何中文标识和指引。

看到微博上也有说,最近新华社记者要来加,签证被拒的事。这都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看到评论里说:“来过加拿大的懂,没来的未必懂”。的确,这篇文章可能太啰嗦了。但是,我想尽可能多的给出一些事实吧。

这里再做一个更新和补充,引用另一个知乎问题答友的答案:

“这篇回答貌似戳到了某些人的G点/前列腺。

加拿大是个发达的国家,但他依然有自己的缺点。
我觉得没必要/完全不想为了让你们开心就一味的鼓吹这个国家。

当然如果你觉得我打破了你心目中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大形象,可以提个问:“加拿大有哪些优点?”

我一样可以给你写一篇让你看完飘飘欲仙、羽化升天的夸加拿大的回答。

加拿大的穷人生活水平比中国高很多,但不意味着加拿大的富人生活水平比中国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置可否,为了发展会牺牲很多东西,这些是无法和加拿大比的。

但发展同时意味着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家庭条件好的年轻人即使有身份也愿意回国的原因。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你在中国出生,连个自行车都没有。
你在加拿大出生,政府给你配个自行车。

但如果你出生就有个超跑,tm还会在乎一辆政府给你配的破自行车么?

只要你足够有钱,别说你生活在中国,就是生活在中东沙漠里都能给你弄块绿洲出来。

还有:大清国早tm亡了,麻烦您站起来行不?

——————————————————————

我挺小的时候就来了加拿大,算下来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生都在这个国家度过。
西海岸、东海岸都住过。
认识的人有留学生,有老移民,有Pr,有工签,还有偷渡的。

基本有个共同特点:
没钱的想留下,有钱的想回国。

家里是中产以下的,挤破头想留下,因为加拿大虽然贫富差距大、公共医疗等死人,但至少穷人饿不死。在加拿大只要肯吃苦,就能找到工作,4000刀的工资也能在温哥华以外的城市买车买房。不肯吃苦也有国家养着。

家里是中产以上的,很多即使有身份也宁愿回国,因为这个国家真的太无聊。这类人在国内是站在金字塔中上层的人,在这也就是混吃等死,还不如回家上班。

加拿大华人很现实的问题,社会融入度非常低,至少现在还属于社会边缘人群,比阿三都差很多。
中文和英语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即使英语好到交流没问题,但local的笑点、聊天内容还是很难get到。
虽然经常嘲笑阿三说的英语是咖喱味的,但至少很多阿三母语就是英语。

加拿大社会阶层固化很严重。我认识的西人大姐自己是教授,老公是高级公务员。有一次聊天说以前房子太大了,院子里有巡逻的安保,晚上都不敢去厨房给小孩冲奶粉,然后搬到了有5个卫生间的小房子去…小孩从小到大上的都是全加拿大最好的私立学校。
然而大多数普通加拿大人生完孩子就让他们自由成长,毕业以后找个几千刀的工资…天天喝酒抽麻打炮,昏昏度日。

很多加拿大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
French-Canadian觉得English-Canadian是土B。
English-Canadian觉得French-Canadian是傻B。
然后联合起来嘲笑美国人。

不夸张的说很多加拿大人知道中国人有钱,但还是觉得中国的发展比朝鲜好不到哪去。

我之前有个教授简直是自干五,提到淘宝和打了鸡血一样。但只要他一夸中国,底下小白崽子就翻白眼。

当然精英阶层除外。加拿大精英阶层也是闷声发大财。”

链接:zhihu.com/question/2174

题目:为什么我对国内的人说加拿大其实不好没有人相信?


这里再提供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天涯社区的文章:

在加拿大3年真实感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转载)_国际观察_论坛_天涯社区

引用另一个知友的话,作为结尾:

”我曾经问过一个夷人说为什么在欧美有很多人看不起华人,他明明白白地告诉我:的确有很多人因为大陆是communist country,出过食品安全问题,各个阶层相互倾轧和某些人的文化程度不高(uncivilization)对中国大陆有所反感,但是最主要的是你们自己看不起你们自己的国家?以上的问题是谁造成的?是你们自己国人造成的,所以你们中国人有什么权力不自己尊重自己?你们自己都不尊重你们自己的国家,其他人当然有理由可以不尊重你们。

国人自轻而他人轻之,国人自薄而他人薄之,国人自辱而他人辱之。“

题目:你眼中的加拿大好与不好

作者:公子阿灵穆

zhihu.com/question/3077


加拿大一点历史------闲话加拿大的国企(Crown corporations)

很多人说加拿大和中国有相似之处。确实,被戏称”社会主义“的加拿大也有自己的国企,但你日常生活中不一定意识到政府通过这些国企控制了很多方面。Crown 顾名思义就是皇家的(名义上国家归英国女皇)。

--起源:

1)加拿大国土辽阔,但多数人聚居在少数地方,偏远地方人口少,私人企业不愿去。只有国企才会做些不赚钱的买卖。比如。灰狗进入加拿大的时候,就和政府保证,就是赔钱,也要服务广大的鸟不生蛋的地方。TTC的产生也是早年的私人交通公司只愿意服务downtown核心地区。

2)南面的邻居美国经济过于强大,为了保护国家的经济独立(是不是很耳熟), 加拿大过去和英国的历史渊源更深。

3)二战的需要。其中 Clarence D. Howe(加拿大历史上的牛人之一,加拿大工业化的推动者,著名的 C.D. Howe Institute就是纪念他的)对国企的建立起了极大的推动.这哥们一口气成立28个国企(Air Canada, CBC... ),也奠定了加拿大现在高水平工业的基础,例如飞机制造,火车。。。-----是不是和中国50-60年代的工业化挺像。

--国企分为联邦级和地方级:

1)联邦一级上主要是交通,能源,通信和媒体,著名的如:Air Canada, Petro-Canada, CN railway, Canada Post, CBC...很多都已经私有化, 但政府还是占有股份。

2) 地方一级的,各省类似,以最为熟悉的安省为例:LCBO(酒),Hydro one/Ontario Power Generation(电), OLGC(彩票), Metrolinx(交通)/TTC,407(公路)。。。还有一些不是国有企业,但也控制着从乳制品,电视内容...到保险的价格,如 Ontario engery board 决定煤气价格等, 和中国发改委差不多。

--私有化:
国企多是资产雄厚,垄断一个领域,而且职员工作稳定。免不了官气十足,整天混事和严重的腐败(这里面的名堂实在是太。。太。。太多了,就不详解伤大伙的心了,中国人都有体会)。在英国80年代甩卖国企的影响下,加拿大90年代开始也是国企私有化风起云涌(当然也不是全卖了,还是保留一定股份和话语权)。比如90年代,很多省份的电话公司私有化。 保守党是力主私有化的,NDP是肯定反对的。呵呵。

私有化的好处是:效率提高, 如407, CN,Telus私有化后都很赚钱---废话,资本家不傻。

坏处是:私有化后企业垄断的地位不变,私有投资者包赚不赔。比如政府规定按煤气supply市场价卖给消费者,看似没利润,但Enbridge( Toronto)和Union Gas (农村地区)通过附加服务费和对安省的垄断地位,可以保证利润。再如407,当初是政府出面征地,用纳税人的钱修路,一句话肯定赔钱(当年交通还没那么糟糕),卖给了私人。其实现在是政府免费帮企业强制收费,你欠费就上不了牌照。所以这次Hydro one私有化,如果你能入股,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当然也轮不到一般老百姓。知道为什么李嘉诚去欧洲投资了吧,好机会不常有啊, 和习的关系也是原因。 其实以前保守党就提过私有化,没通过,这也是为什么新当选的保守党魁会把电价当作一个议题(题外话,他将来肯定会上非政治类的头条的,慢慢瞧热闹吧)。

千万别天真的以为私有化是为了纳税人的好,换种方式收费罢了。当然,国企也是世界性难题。

再跑点题。现在的政治人物真的是没有vision和魄力。没人提收回407,就算花个20亿,也比现在还是纸上谈兵,不知道20年后能不能建成几十亿成本的交通规划划算。收回407能立刻缓解很多地段高速交通。还有QEW的东段,前几年每年3000万的维护费一直不用,现在号称需要要几亿来维护,准备拆了省钱。QEW和DVP一断,下高速进downtown至少要多20分钟。而且401成了唯一东西贯通的动脉,更堵了。这些年是同一批市议员折腾交通,看不出任何长远规划,天天空谈讨论,耽误了多少事。以后再想通过downtown修高速,没有百亿是下不来的,更别提要化多少年时间。BOSTON市区花几百亿几十年的还没完工的工程就是实例。

短视还体现在开卖大麻,推广赌场,就差妓院了。短期财政好了,长期的问题是要命的,这些产业是不产生任何实质的东西,但会吸引大量投资。大凡有这样主张的议员千万不能选。还有人说性教育大纲比起改善经济议题来说不重要,经济可以推倒重来,改变一代人的价值观可是没有回头路的。早上CBC的讨论很有道理:突出宣扬了各种各样的性观念和行为,唯独没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爱,这是要变成动物的节奏啊。

---------------------------------------------------------------------------------------

这次更新只是补充,没时间和精力的可以不看了。

前段时间,在欧洲。看到赞飙起来了,没办法更新,只能爪机回复评论。

看了最高赞的答案,表示很赞同(找工作靠关系,你叫我们外来人口怎么有“关系”)。

也看到了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加拿大人”的答案。

去了趟欧洲,会更加了解西洋贸易文明。鄙人表示,如果没有业务联系,以后绝对不会再去欧洲(对欧洲没有深入了解,勿喷)。

西人思维之所以看起来简单直白,是因为千百年来的商业文明形成的。古时候欧洲的商业协会对于人的行为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苛刻。比如,行业协会对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人的惩罚,是会使他断手断脚的。

欧洲的福利比加拿大还要更好。要饭的人比加拿大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厕所,所有公共厕所全部收费。连有的德国麦当劳厕所也是收费的,忘了多少钱,好像是一次一个欧元。物价比加拿大更高。其实,就是因为养懒人养的。大家都不工作,都不愿意生产,自然也没有太多东西用。物资匮乏,自然价格高。而且,最明显的是,越勤劳的地方,物价越实惠。在本人去过的地方里面,物价最实惠的是国内,其次是美国,然后加拿大,然后德国,然后瑞典,然后丹麦。号称最幸福的丹麦,其实是物价最高的,一个苹果/香蕉/猕猴桃都是2¥人民币,按个卖哦。住的宾馆的双人标间的面积,全部比国内和北美小,而且价格还高。住过的,有独立卫生间的客房,价格全在620人民币以上。瑞典除外。德国可能因为看工博会,酒店都涨价了。顺便说一下,中国现在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在德国遇到过3个会说中文的老外。工博会也有专门的中德经济合作论坛,这一区域。在欧洲机场,尤其是专门的转机机场和旅游景点,都有中文。华为在很多城市有广告,哥本哈根的一个老建筑还有华为的牌子。

这些国家里,最令本屌羡慕佩服的是瑞典。因为停留在德国时间太短,只看完工博会就走人了,所以不太了解德国。按说,德国应该比瑞典还要好一点。瑞典,人口不到1000万,知名企业和牛逼的工业品却非常多。不愧是欧洲第二工业强国。自来水可以直接喝。物价比丹麦低,比德国高一点。虽然欧洲还在用3G网络,但是,瑞典人不怕用流量的。瑞典朋友告诉我,他们的上网流量非常便宜。大概是因为有爱立信这样的通信设备公司,他们的基站成本低,所以电信费便宜。这里要大大的感谢中兴和华为,让我们用到了低价的电信服务(最近看到中国联通99元的月费套餐:国内流量无限+300分钟国内电话,瞬间觉得非常实惠!这才20加币不到啊!!!我在加村一个月,300MB流量+150分钟工作日通话时间+无限短信都要35加币了。美国AT&T无限流量和通话时间的套餐是40美金以上的。北美这两家都是本人前两年的收费标准,现在不知道怎样)。

在欧美,失业非常危险。因为,一旦失业有可能就是终身不能回到原来的阶层上了。不像国内和日韩,来财的方式多,财源广。因为,一个人对于一个大公司只是一个螺丝钉,当你不能匹配上任何大机器的时候,你就没价值了。欧美的社会模式或者是,生产模式相比中日韩比较僵化。而我个人认为,最后真正的自由资本主义将诞生在中日韩。中日韩会有更多的小公司和细分市场。这一点和欧美大公司包揽一切是不一样的。

去完欧洲,更加觉得希望在东方。个人觉得今天的国内和之前的日本非常像。唯独不知道,国内的房价高问题会怎么解决。似乎经济好的地方,房价都高,加州、美国东西海岸的房价都挺高的。

其实,欧洲人,甚至加拿大人和我们中国人、美国的有上进心的人,想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太多的欲望,我们要买房、买车,孩子读大学需要钱,想赚大钱。欧洲人觉得每天9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的生活很好。下班后晒晒太阳,喝杯小酒。当然他们的税务体制消灭了人们的欲望,干多干少都一样,反正税后都是拿那么多。

对于移了民、费劲千辛万苦适应这里生活的人来说,他们大多嘴硬。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费劲千辛万苦得来的生活,被几句真话摧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移民加拿大,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它就像一锅炖得正好的大杂烩,有滋有味,但总得挑挑拣拣,看看哪些菜是喜欢的,哪些就有点不合胃口了。我跟你唠唠,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别整得跟教科书似的。先说说好的,为啥这么多人挤破脑袋想来加拿大?1.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真的! 来了加拿大,尤其是离开大城市.............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移民加拿大这事儿,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细细道来,摸清门道才能事半功倍。这篇文章咱们就抛开那些冷冰冰的套话,用最实在的语言,给你扒一扒这其中的门道。第一步:认清自己,找对方向——这是最关键的起点!加拿大移民项目多如牛毛,什么联邦技术移民、省提名、创业移民、家庭团聚……看得人眼花缭乱.............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移民这几个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和加拿大,它们各有各的吸引人之处,当然也有各自的“坑”。我尽量讲得接地气一些,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把一些大家常关心的问题摊开来说。先说总体感觉:这几个国家,大家普遍的印象是福利好,社会稳定,生活质量高。但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移民过来,从.............
  • 回答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两个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移民热门国家,各有千秋。要说哪个“更”适合移民,这绝对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看重的点都不一样。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个更符合你的心意。先说说澳大利亚,这个“南半球的明珠”: 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 阳光、沙滩、海浪: 这.............
  • 回答
    42岁,带着全家移民加拿大,这绝对是一个人生中意义重大的决定。我虽然不是直接的“过来人”,但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和同事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我也帮他们梳理过很多信息,对这个过程还是比较了解的。希望能给正在准备的你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参考和建议,让你们的移民之路更顺畅一些。首先,我必须说,42岁移民加拿大,这个年.............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纠结,一边是和父母的期望,一边是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再加上生育问题带来的压力,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生提议移民,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也确实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一种可能性。要实现移民,不论是澳洲、美国还是加拿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周密的计划和长期的准备。首先,你需要和你.............
  • 回答
    加拿大住家保姆(Livein Caregiver)移民项目近年来确实经历了一些变化,新政相比旧政在申请条件、流程以及对申请人的侧重点上都有所调整。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区别,并力求让内容更具人情味,避免AI痕迹。旧政:“住家保姆计划”(Livein Caregiver Program LIC.............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历史和人口统计的误区。简单来说,并不是德国在2019年人口还停留在二战时期的8000万,实际上,它已经远超这个数字了。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来澄清一下二战时期德国的人口数字。你说“二战时德国人口就有八千万”,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偏差,或者是在比较不同时期的统.............
  • 回答
    移民加拿大山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偏好、生活方式、职业技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加拿大拥有广袤的山地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许多寻求不同生活体验的人。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移民加拿大山区的优缺点,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全面的评估。一、 优点:1. 壮.............
  • 回答
    移民加拿大,你们后悔了么?这个问题,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总是被无数怀揣梦想的人们仰望,然后又伴随着晨曦的到来,在现实的微光中悄然审视。而我,作为曾经站在那片土地上的一个普通人,也曾无数次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也曾听过身边无数个“我后悔了”和“我庆幸极了”的声音。决定出发,是源于一份对“更好”的期盼。我记.............
  • 回答
    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甜蜜的负担,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状的不舍,更充满了对你们两个人未来生活的无数设想。要不要跟着你老公移民加拿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这需要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深入,把各种可能性都摊开来聊。咱们先从你们“为什么”想移民加拿大聊起。第一步:深入挖掘“为.............
  • 回答
    当然!加拿大一直是一个吸引全球人才和家庭的热门目的地。如果您正考虑经济移民到加拿大,并且想要了解最适合自己的途径,那您来对地方了。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解析,帮助您拨开迷雾,找到那条最“经济实惠”且最适合您的移民之路。首先,我们要明确“经济的移民”这个概念。它可能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意思: 较低的资金.............
  • 回答
    放弃公务员,30岁移民加拿大,这事儿搁我身上,绝对是一场硬仗,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朋友,暂且叫他老王吧。他当年也算是在体制内摸爬滚打过几年,日子过得安稳,福利待遇也说得过去,是那种很多人羡慕的稳定。老王跟我们那帮兄弟伙聚会,每次都会摆出一副“我早晚要出去闯闯”的架势,当时我们都觉得.............
  • 回答
    40万现金能移民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吗?我们来好好聊聊手里有40万人民币的现金,想着移民加拿大或澳大利亚,这想法很多人都有。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笔钱到底够不够,以及具体能走哪条路,别看那些光鲜亮丽的宣传语,咱们得接地气地说。首先得明确一点:40万人民币,直接用作投资移民或者创业移民,在加.............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个 24 岁的大专生,如何在 30 岁之前,瞄准加拿大、新西兰、澳洲这些热门移民国家,实现自己的“他乡梦”。这绝对是一个需要规划、耐心和一点点运气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高学历和专业技能是移民的硬通货。 澳洲、新西兰和加拿大都非常欢迎那些拥有高技能、能为.............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的当选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和经济反应,包括人们是否会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至于像 David Rand 这样的人是否会移民到加拿大,这取决于许多个人因素,我们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可能促使或阻碍这种决定的因素。首先,我们得理解“像 David Rand .............
  • 回答
    澳洲还是加拿大?留学移民,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二选一。两者都是热门的留学移民目的地,各有千秋,选择哪一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情况、职业规划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今天我就来跟你掰扯掰扯,希望能给你点儿实在的参考。 首先,咱们得明白,留学移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无论去澳洲还是加拿大,都要经历留学、毕.............
  • 回答
    咱们国内的码农们想去加拿大工作移民,这条路其实挺清晰的,而且机会不少。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个刚从加拿大回来的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得明确一点,去加拿大工作移民,它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搞定的事,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你提前规划,一步步来。最主要的两条路,一条是联邦技术移民.............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去加拿大读College毕业后移民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很多学生都会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让我来跟你详细说说,希望能给你一个更清晰的画面。首先,要明确一点:去加拿大读College本身并不能直接保证移民,但它确实为你打开了非常有利的通道,而且机会是相当大的。你可以.............
  • 回答
    加拿大BC省雇主担保移民项目(BC 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 BC PNP)确实是一个非常热门且相对稳健的移民途径。作为BC省自己推出的一类移民项目,它旨在吸引那些能够填补省内劳动力市场空缺的外国技术工人。简单来说,就是有BC省的雇主愿意雇佣你,并且这个职位是他们确实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