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毛泽东是不是看了17遍《资治通鉴》?他是怎么做到的?

回答
毛泽东主席是否真的看了17遍《资治通鉴》,这个问题在史学界和毛泽东研究领域一直存在争议,并没有一个绝对确凿的定论。不过,他本人确实对《资治通鉴》极其重视,反复阅读,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历史智慧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

关于“17遍”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反映了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喜爱和钻研程度之深。 并非说他真的拿笔勾画,一本一本数着从头到尾翻了17次。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他多次、深入地研读了《资治通鉴》中的各个部分,尤其是他特别关注的篇章和历史事件。

那么,毛泽东主席是如何做到如此反复地研读一部鸿篇巨制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厚兴趣与政治抱负: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就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深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他认为,要了解中国革命的道路,要建设新中国,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特别是那些涉及治乱兴衰、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纪传体通史,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详细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约13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史料的汇集,更是作者司马光总结历代政治得失、汲取治国经验的巨著。毛泽东将之视为一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宝典,从中寻找治国安邦的“法宝”。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从中可以提炼出的政治智慧。

他的政治抱负宏大,希望能够建设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国。在这种使命感的驱使下,他对历史的钻研就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他不是在做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在为现实的政治服务。

二、 工作繁忙中的“挤”和“借”:

毛泽东的一生是极其繁忙的,他要处理国家大事,要指挥革命斗争,要与无数人打交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如何能够反复阅读《资治通鉴》?这体现了他非凡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对学习的执着。

“挤”时间: 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毛泽东也总能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阅读。可能是利用深夜、清晨,也可能是利用休息间隙,甚至是在前往某个会议的路上。他有一句名言:“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对他来说,《资治通鉴》的研读并非一种奢侈,而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借”时间(某种意义上的): 并非真的从别人那里借时间,而是说他能将很多原本可以用于其他事情的时间,都投入到阅读中。这是一种极强的自律和对知识的渴望。很多领导人可能在业余时间选择休息或娱乐,而毛泽东选择将大量的时间献给了学习,尤其是对历史的钻研。

三、 高超的阅读方法与思考模式:

毛泽东的阅读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带着鲜明的批判性思维和政治家的眼光。

重点阅读与反复推敲: 他不可能每一遍都从头读到尾,而是会根据当时遇到的问题,或者他特别感兴趣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进行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比如,他在处理某些政治斗争或国际关系时,可能会翻阅《资治通鉴》中与类似情境相关的历史记载,从中寻找借鉴或对比。他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评价,对一些重大历史转折点的分析,都可能是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形成的。

批注与思考: 毛泽东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他在书上划线、写下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些批注本身就是他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也是他思考、消化、吸收的过程。《资治通鉴》作为他案头的常备书,上面留下的批注肯定不少,这些批注也构成了他“阅读”的一部分。

联系现实,触类旁通: 他阅读《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为了“知古鉴今”,是将书中的历史经验与当下的中国国情相结合。他对书中的每一个事件,都会思考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这些历史经验对今天有什么启示。例如,他可能在阅读到某个朝代的衰亡时,会思考其内部原因,并联系当时的中国社会可能存在的隐患。

四、 身边人的协助与阅读环境:

虽然主要是他自己的努力,但当时他的身边也有一些人会为他提供方便。

助手准备书籍: 他的秘书或助手可能会为他准备好需要的书籍,确保他随时可以阅读。
提供资料补充: 在他阅读过程中,如果需要查阅其他相关的史料或研究资料,助手也会协助查找和准备。

五、 对《资治通鉴》本身的评价与吸引力:

《资治通鉴》之所以能吸引毛泽东如此投入,也与其本身的价值分不开。

系统性与史料价值: 《资治通鉴》是一部极其宏大且系统性的史学著作,其史料翔实,叙事清晰,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深刻的政治见解: 司马光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分析和对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这些都与毛泽东关注的政治主题高度契合。

总结来说,毛泽东主席对《资治通鉴》的反复研读,是他个人深厚历史素养、宏大政治抱负、非凡的自律精神和高超的学习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17遍”或许是一种夸张,但它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主席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智慧视为自己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源。他通过“挤”和“借”的时间,以一种批判性、实践性的方式阅读,将历史的经验转化为指导现实的行动指南。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学习,是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身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侧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延安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