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问题我本来是没兴趣答的,但是袁粉的文言阅读能力实在震惊了我……
这个“繇”字,是为避朱由校、朱由检的御讳而改的,原本当作由。图中袁粉居然把“繇”字当做了动词“谣”,谣言的谣,还由此引申出各种奇葩解释,连起码的文意都没理解,句子都没读通。为了给袁崇焕洗白,初中语文知识都不要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明季史料避讳“由”字的例子比比皆是,稍微翻过明季史籍的人也不会搞出这种笑掉大牙的错误 。
更新:原来不止一个袁粉阅读理解堪忧,又来一个,非要洗地说因为温体仁家书出自清人笔记所以不用避讳。且不说谣字文意根本不通,温作为一个明朝人,他写信要避御讳吧,清人原封不动录入信的内容,当然也保留了避讳字。这很难理解?
最后,袁粉还说“正经明朝史料都不避讳由字”,然后举例【清抄本】明实录某处……身为一个起码学过版本目录学课程的人,既然不能骂人,那么我友情普及下知识——
避讳与古籍版本有关,避讳字也是判定古籍版本的重要依据。曾经某个历史时期,明朝人的书还要避清朝皇帝的讳呢 ,不知道“正经明朝史料”属于哪一古籍版本?
从古籍库随便搜一搜,明末清初的古籍版本避讳“由”为“繇”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崇祯刻本的徐光启《灵言蠡勺》、顺治刻本的徐石麟《可经堂集》,太多了。现存《明实录》是清抄本而非明代原本。这些作为常识,我原以为不需要一一列举的。
Ps:虽然袁粉有时间迅速举报我,但他们会不会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呢?我相信不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