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死了不仅没啥坏处,其实是明朝剪除了一个大患。 @光头最帅3 理由如下:
己巳之变从崇祯二年十一月破关一直持续到翌年五月。此战明朝受创极深,远超当年的庚戌之变,但是因祸得福崇祯也收获了两个人才,梁廷栋和张凤翼。崇祯在这两个人的策划下局势开始明显好转。
后金一直到崇祯九年才策划了第二次入关劫掠,七月起兵几乎同时崇祯宣布戒严严阵以待,八月入关,九月后金就灰溜溜得走了。
袁崇焕走了后,边关之事高下立判。不过没过多久梁廷栋张凤翼二人病亡,局势开始急转直下。
崇祯十一年后金占领义州尽取锦州耕地开始兵临锦州,锦州告急。
与此同时的明朝再接再厉,在崇祯十二年基本平定所有匪患后(闯王高迎祥战死,张献忠投降,李自成不得不带着十八骑兵逃进山区打游击),这个时候天下其实已经大略平定,就剩东北一隅。
于是崇祯被清兵反复袭扰头疼不已,于是开始策划调集天下精锐准备一鼓作气灭后金。
……
偏偏这个时候崇祯十三年史诗级深渊副本“崇祯之渊”开启,天下顿时大乱,李自成复出,张献忠复叛。几乎同时,后金第三次入寇,明军应接不暇大败,卢象升战死,清军大获全捷而归。
而此时明军已经群集正在酝酿出兵松锦,谁知此时天下再次奇荒,李自成入河南,河南皆反。
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结束后,明朝所有精锐付之一炬。同年十月起义军陷开封,孙传庭柿园之战失败败回潼关。明朝至此被一分为二,崇祯南逃之路断绝。同年也是清军最后一次入关劫掠,给予了明朝最后一击,内忧外患同时达到最高潮。
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出关,十月被李自成击溃,孙战死潼关。
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城破,崇祯死。
崇祯三年后的史书之所以语焉不详让人产生了明朝倏尔灭亡的错觉,就是因为崇祯二年的袁崇焕案一口气把朝廷里所有的东林党几乎都拖累死了,直接导致东林后生们(也就是明史作者们)远离朝堂对时政细节几乎一无所知,只能对升迁之类的时政略写一个大概了。
同时因为此时明庭仇视东林党,所以明史也总体上仇视这个时期的明庭,在明史作者眼里这段时间明庭上抑郁不得志的就是人才,春风得意的人就是奸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