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平辽 一年就被平到了北京城下,五年还不得平到缅甸去。
如果袁崇焕不死,他有可能平定北京,成为满清的开国元勋。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看战线,战报会撒谎战线不会。举个例子岳飞,岳飞活着的时候战线在开封。岳飞死后,南宋几十年也没打到过开封。直到金朝灭亡后才有机会重入开封。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战线逼近长安。姜维时代战线退到哪了?
回到这个问题,袁崇焕活着的时候战线在哪?锦州。他死后直到明朝灭亡前战线依旧在锦州。袁崇焕活着的时候修锦州大凌河死后依然在修。袁崇焕活着的时候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袁崇焕死后吴三桂多次在宁远大破清军。祖大寿在锦州更是多次击退清军,皇太极在祖大寿骗过他一次的情况下依然接受他的投降。可见对祖大寿的赏识。反过来说,就目前的各种资料看袁崇焕生前的战绩并没有超过他的继任者。同理魔幻的广渠门大战,很多人的理论袁崇焕活着打赢了广渠门大战,所以他不死他手下的军队越来越强最终野战也能击败清军。问题是袁崇焕下狱后皇太极为什么撤军了呢?他怎么不趁明军混乱强攻北京城呢?更魔幻的是袁崇焕下狱辽兵直接退回关外。北京可有一处城墙被攻破?
换个角度说,袁崇焕活着的时候清军入塞,咱们抛开一切阴谋论不谈在一切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因为袁崇焕死后他的主要政策依然没变,孙承宗还在继续修城)袁崇焕能不能比孙承宗高堵住宣大防区的口子?答案是肯定不能。因为袁崇焕虽死他的策略方针政策都很好的执行了下来。至少没跟他活着的时候差太多。连他生前用的人除了战死沙场的几乎也都留任了。接替他主持辽事的是他的老师孙承宗。论练兵讲打仗袁崇焕自己也不敢说高出孙承宗多少吧。
我对于袁崇焕的评价是身死法不灭。他虽然死了他的政策可没变连他用的人都没变。甚至连跟他意见不和的满桂都被崇祯逼迫出战而死。他杀的毛文龙他死了也没平反。那么结局就很清晰了。袁崇焕活着对局势能有何改变呢?
明末有两个人对这段历史有重大的改变,其一是李成梁他掌权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曾经另立山头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那是1607年。后来1608年李成梁遭到弹劾,下野。随后舒尔哈齐的新部落被努尔哈赤吞并。这个不起眼的历史事件差点改写历史。如果李成梁晚下台两年。那么舒尔哈齐很有可能成功另立山头。那后面的历史就难以假设了。
还有一个人就是熊廷弼,熊廷弼在万历四十八年这个时间点上,第一次盘活了辽事。他在任期间努尔哈赤只敢小规模攻击辽沈。而且手下有贺世贤等一干真正能与后金打野战的名将。筹辽硕画这本书里记载了几场熊廷弼贺世贤正面击退努尔哈赤的记录。结果熊廷弼去职袁应泰上台。上任后对明军一反熊廷弼时代“持法严,部伍整肃”之法,而以“宽矫之”至军心又趋涣散,纪律松驰。辽事再度败坏。等熊廷弼再次赴辽时他苦心经营的辽军已经不行了。更要命的是指挥权不在他手上。所以辽沈丢失。这才引出弃辽还是守辽的一段争议。
只有此二人才是真正给历史改道的人!
袁崇焕颇像明初的盛庸铁铉(这里忽略掉个人操守的争议)也就是说满状态的袁崇焕的天花板个人认为就是盛庸铁铉的水平。最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击败敌人,守城。又以相同的方式稳住局势,依托城环野战。又以同样的方式被对手击败,敌军绕后直取首都。说到这有人会说了这两位能跟袁督师比吗?袁督师可是一炮打死努尔哈赤。这里澄清一个谣言明清双方史料里谁也没提过努尔哈赤死于宁远或者身受重伤。宁远之战是二月努尔哈赤死是九月
这是引用百度百科的资料
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五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城迎接前来沈阳的科尔沁部奥巴贝勒
所以要比战绩袁崇焕跟盛庸铁铉相比最为合适。盛庸铁铉可都没被皇帝杀死。照样被朱棣绕后击败。跟他们持同样战术的袁崇焕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当然历史对崇祯是仁慈的,他并没有被皇太极一波带走这点他比建文帝幸运。毕竟是给他了一个改错的机会。综上所述,袁督师被不被朝廷杀害都改变不了后来的历史。在那个历史节点上能改变历史的只有一个人崇祯皇帝。只要他面对现实改变政策弃辽撤宁远锦州死守山海关停辽饷而充实宣大,大明朝就能转危为安。按他历史上的策略走下去古代名将复生也救不了大明。
等等,你问我说了这么半天为什么不提平辽?连袁崇焕自己都说聊慰上意的话,连他自己都不信的话我何必当真呢?
如果背后是一个正常的全国政权在支撑,可以说平定辽东这事只要是个有中上水准的统帅,谁来都成。
然而袁崇焕二次上任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士兵欠饷四月,为了七万两银子逼死巡抚的烂摊子。所以袁崇焕肯定不行,不光他不行,谁来都不行。
明朝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后金,而在于国家的行政机构已经朽烂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收钱的时候,国家的税收全都沉淀在了宗室、勋贵、太监、官员、军阀、乡绅、胥吏的手里,花钱的时候,这些人再层层盘剥一番。财政一烂,什么都烂。
吴三桂在1644年被李自成摁在山海关暴揍,1659年却能打败李定国,那是因为清朝每年给吴三桂的军饷高达三百万两,这还是在不打仗的情况下,打起仗来还有更多的经费支持,调吴三桂出战一次,起码花几十万两银子。在全国战场上,清军同时对付西军、闯军、郑军、张煌言、两广义军等部队,再加上维持各地的治安军,每年的军费开支有四五千万两,这还不算军队在战场上直接抢劫所得。假如崇祯刚继位的时候就有这么财大气粗,吴三桂、孔有德就可以平辽了。
然而崇祯没钱,所以别说袁崇焕了,谁来都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