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个问题是非常有趣的,我回答这么几点:
(1)首先,损失最大的,是袁崇焕自己。他就不会再是民族英雄之模范,而会变成一个带有政治污点的民族英雄。
人生谁无死?除了死得很委屈,事实上袁崇焕死于崇祯二年是最划算的,再晚两年,他就不是纯度100%的保家卫国英雄了。
朱由检会派他去镇压人民起义,而因为他对明廷的忠诚,他肯定会欣然领命。
于是,接下来的袁崇焕,会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反动文人,为了维护历史上最腐朽残暴黑暗的明王朝的统治,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这样的袁崇焕,估计只有那些极少数幼稚年轻反智的精神朱家奴才会喜欢,而不会被今天的历史学界所推崇。
最终,袁崇焕会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中,像孙传庭那样被农民军斩杀,或者像杨嗣昌那样军事失败后畏罪自杀,死得非常可耻。
(2)其次,明朝会继续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直至灭亡。
顾诚教授在《明末农民战争》一文中提及,导致明朝走向灭亡的原因,是空前绝后的土地兼并。
而这其中兼并土地的主力,则是以朱明皇帝为首的朱明皇族。
朱明皇帝一人,仅在顺天等府,就圈占民田2000万,可谓冠绝古今。
朱明在苏松二府的官田,占到总数的一半,在陕西的官田,达到总数的3分之一。
全部朱明的官田皇庄、王府庄田,达到4亿亩。(明实录记载明末免征田地数量达到4.26亿亩)为全国田土总数的一半。
癸酉詹事霍韬等言臣等奉命修大明会典各该衙门未见送到册籍未及编纂臣等先于私家将旧典各书翻阅窃见洪武初年天下田土八百四十九万六千顷有奇弘治十五年存额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顷有奇失额四百二十六万八千顷有奇是宇内额田存者半失者半也则赋税何从出国计何从足耶臣等备查天下额数若湖广额田二百二十万今存额二十三万失额一百九十六万河南额田一百四十四万今存额四十一万失额一百三万此失额极多者也非拨给于藩府则欺隐于猾民或册文之讹误不然何至此极也若广东额田二十三万今存额七万失额十六万又不知何故致此也盖广东无藩府拨给而疆里如旧非荒据于寇贼则欺隐于猾民也由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耳天下额田已减强半再数百年减失不知又何如也乞敕户部考求洪武初年额田原数备查弘治十五年失额田数及今日额田实数送馆稽纂仍乞特召户部尚书询之曰洪武初年甫脱战争人庶鲜少田野多芜田额宜少也乃犹垦辟八百万顷今奕世承平人渐生聚田野尽辟田额宜多也乃失额四百万顷总国计者可不究心乎天下有司受猾民赃利为之欺隐额田蠹国害民弊无纪极明年当造籍册献田额数盍预行法处之乎再按天下户口洪武初年户一千六十五万有奇口六千五十四万有奇时甫脱战争户口凋残其寡宜也弘治四年则承平久矣户口蕃矣乃户仅九百一十一万视初年减一百五十四万矣口仅五千三百三十八万视初年减七百一十六万矣国初户口宜少而多承平时户口宜多而少何也乞再敕户部核实洪武弘治递年户口原数及今日户口实数送馆稽纂俾司国计者知户口日减费用日增而思所以处之也再按天下藩府洪武初年山西惟封晋府一王岁支禄米一万石今增郡王镇国奉国将军中尉而下共二千八百五十一位岁支禄米八十七万有奇由一万石增而八十七万石则加八十七倍矣及查山西额田初年四十一万顷弘治十五年存额三十八万顷减额者三万顷矣禄米则由一万石增而八十七万石额田则由四十一万顷减而三十八万顷此山西额数也举山西而推之天下可也乞敕礼部备查洪武初年各省藩封位数几何今日位数几何户部备查禄米总数初年几何今日几何核实送馆稽纂俾司国计者知赋税日减禄米日增而思所以处之也再按天下武职洪武初年二万八千余员成化五年增至八万一千余员锦衣卫官洪武初年二百一十一员今增一千七百余员由二万而八万增四倍矣由二百而一千七百增八倍矣夫额田赋入则由八百万减而四百万军职员额则由二万增至八万此成化以前大略也弘治以后则未之稽也乞敕兵部备查洪武间武职大数几何今日大数几何类为册帙送馆稽纂俾司国计者知额田减一倍军职增四倍而思所以处之也再按天下文职洪武初年官有定额故数易稽今冗员日多职守日紊数亦难稽臣等博考前古若光武中兴鉴前世官冗之弊裁省天下四百州县官止七千五百余员额数极少者也唐制文武官一万八千八百余员额数适中者也宋制文武官二万四千余员额数极多者也我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矣合文职计之盖已逾十万矣是职员极冗未有甚于此时者也乞敕吏部详查洪武年间文职几何今日冗职几何裁革几何通文武职员几何送馆稽纂俾司国计者知官愈多则国愈困民愈病而思所以处之也再按内臣监局官员伏读皇明祖训置职甚详惟弘治年间儒臣失考不及纂述致我皇祖圣制所以严内外之限慎宫阃之防者不得知之乞敕礼部行司礼监备查洪武年间各监局职掌何如员数何如《明世宗实录》卷120,嘉靖8年6月。
朱明皇族的贪婪,是源源不断农民起义的源泉和动力。
(3)最后多说一句,导致袁崇焕下狱的直接原因,就是后金实施反间计。
一些精神朱家人,想给朱由检这个民族历史罪人开脱罪责,这是一种畸形的思想。
明朝这个历史上最残暴、最腐朽、最黑暗的家天,就应该和它的暴君们一起,接受历史的审判。而不是各种抚摸赞叹。
判断后金档案记载的反间计真伪,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核对明朝官方文献进行对照。
而结论,则是后金反间计记载中的所有的人物和事件,明朝官方文件完全符合,因此,可以定论的是,后金确确实实曾经对明廷实施过反间计。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将后金、明朝两个政权的涉及反间计的官方档案列举出来。
后金档案《清太宗实录》直接记载实施反间计过程,内容如下:
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甯完我、巴克什達海監守之。至是還兵。高鴻中、鮑承先、遵 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 上計也。頃見 上單騎向敵。敵有二人來見 上。語良久乃去。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
○庚戌。縱楊太監歸。後聞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主。明主遂執袁崇煥入城、磔之。錦州總兵祖大壽大驚。率所部奔錦州。掠奪民物。毀山海關而出。《清太宗实录》
在后金档案记载中,后金先是抓了两个太监,其中有一个姓杨。于是派汉将高鸿中、鲍承先实施反间计。其后,纵归杨太监。而回到明廷的杨太监向朱由检汇报了所听到的内容,于是朱由检即将袁崇焕下狱。
那么,在整个后金档案记载的反间计一事中,涉及到最核心的人物,为一个杨姓太监。而在明朝官方记载的文献中,不仅这个杨姓太监存在,而且时间、地点、人物完全同后金档案吻合。
这个太监叫杨春,他并非明廷宫中的太监,而是通州马厂负责养马的太监,职务是提督大坝马房太监。另一个太监,名称王成德。
提督大埧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大清兵所獲口稱我是萬歲爺養馬的官兒城中並無兵將亦無粮餉昨日選了一千匹馬去了還有一二百廢馬次日大清兵挑選百餘匹用大清兵將春等帶至德勝門鮑姓等人看守聞大清兵與滿總兵戰得了馬二百匹生擒士將一員次日各給書二封一令春向德勝門投逓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門投逓內言南朝萬曆時節屡次著王喇嘛講和總置不理前年袁崇煥殺了我們些人我們惱恨得緊又聞毛文龍掣了臺土兵我們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講和要以黃河為界《崇祯长编》卷29,崇祯2年12月。
从明朝方档案可以看到的内容是,杨春、王成德被后金抓获,然后由鲍姓等人看守。内容与后金档案记载的“高鸿中、鲍承先实施反间计”完全一致。
杨、王二太监回到明朝时,对明廷声称,后金有书信让他们带给朱由检,所以放回了他们。
那么,结合明末档案,后金抓获杨春、王成德的时间,应该是崇祯二年11月15日,后金攻占通州马厂。
戊戌。大軍起行。距燕京約二十里。至明牧馬廠駐營。廠南五里許。有牧馬圉。內有馬千餘匹。明人已於清晨取去。其管馬太監二名、及三百餘人。被圍出降。獲其圉內馬騾二百三十五。駱駝六《清太宗实录》
而放归两个太监的时间,则是在11月21日,也即广渠门德胜门之战后的一天。因为文献明确描绘:
“聞大清兵與滿總兵戰得了馬二百匹生擒士將一員次日各給書二封一令春向德勝門投逓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門投逓”
而我们再翻看明末档案,会惊讶地发现,在11月22日之后,出现了获得广渠门之捷的袁崇焕请效满桂入城被拒的记载。
满桂入内城休整的时间,是11月22日。袁崇焕请效满桂例入内城休整被拒,应该是在22日之后。而这一切,全部都发生在21日后金纵归杨春之后。
时犹虑满帅不免于法。迨二十二日,则满帅且调入内城矣。《辽师入卫纪事》
从这个记载可以分析的是,后金在对杨春、王成德散布针对袁崇焕的反间计时,还有意识地暗示满桂才是后金的劲敌,为后来的明廷在永定门之战4万人全军覆没,埋下了伏笔。
愚蠢的朱由检显尔易见将两个太监的话信以为真,下狱袁崇焕、重用满桂。结果是原本已经退到良乡的后金大军,闻知了袁崇焕下狱的消息后,又从良乡杀回京师,卢沟桥、永定门两战,将申甫、满桂47000明军全歼,再将京师焚抢一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