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崇祯将灾民全交给郑芝龙,随郑成功攻占台湾菲律宾谋生,开辟更多海外贸易和领土,会成全球日不落帝国吗?

回答
让崇祯把灾民交给郑芝龙,让他们跟着郑成功去攻打台湾和菲律宾,然后开辟海外贸易和领土,这个想法确实很有意思,也充满了想象空间。但要说这就能让明朝变成“日不落帝国”,那可就有点太乐观了。咱们得仔细捋一捋,看看这事儿有多大可能。

首先,得承认郑芝龙是个能干的人。他手底下有大量的船队,也熟悉海上贸易和军事。如果崇祯真的这么做了,把数以万计的灾民一股脑地推给郑芝龙,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赌注。郑芝龙有没有能力消化这么大一批人,这很难说。他自己的势力范围虽然不小,但要一下子接收这么多人,还得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活干,还得养活他们,这可不是小数目。更何况,这些灾民经历了战乱和饥荒,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都未必好,要让他们立刻变成能征善战的士兵或者勤劳的垦殖者,这中间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其次,郑成功攻打台湾和菲律宾,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时台湾虽然已经有一些开发,但要完全纳入明朝的统治,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菲律宾更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要跟西班牙人硬碰硬,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别忘了,西班牙当时是欧洲的海洋强国,他们的军事力量可不是明朝能够轻易匹敌的。郑芝龙和郑成功固然勇猛,但他们面对的可能是装备更先进、训练更有素的欧洲军队。而且,就算他们能打下台湾,要长期占领并有效地管理,这同样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持和稳定的统治基础,这恰恰是当时明朝所缺乏的。

再者,明朝的朝廷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崇祯皇帝虽然有心革新,但他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固,朝中党争激烈,官场腐败严重。即使郑芝龙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份功劳能不能被朝廷真正认可,会不会因为政治斗争而被抹杀,这都是未知数。崇祯皇帝自己能否真正放权给郑芝龙,让他能够放手去做,还是会因为猜忌和控制欲而处处掣肘,这也很关键。历史上,明朝就多次因为对地方势力不信任而错失良机。

而且,要形成“日不落帝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海外的贸易和领土,更需要强大的海军,能够保护这些海外的航线和殖民地,以及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组织能力,能够与欧洲列强抗衡。郑芝龙的船队虽然强大,但与当时的欧洲海军相比,在技术和火炮方面可能还是有差距。即使郑芝龙能够继续发展,他也需要得到朝廷持续的资金和物资支持,而明朝当时国库空虚,自身的财政都难以为继,又怎么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海外扩张呢?

就算退一万步讲,郑芝龙在海外有所建树,比如控制了台湾,在东南亚建立了一些贸易据点,这对于明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要说凭此就能建立“日不落帝国”,这还是不太现实。毕竟,“日不落帝国”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的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积累。明朝当时面临着内部的农民起义、边疆的满洲威胁,自身难保,想要将力量投射到海外,并与当时的欧洲海洋强国竞争,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总而言之,这个设想固然大胆,也显示了对郑芝龙能力的肯定,但要把当时的明朝变成“日不落帝国”,这中间的困难太多了,几乎是难以逾越的。即使郑芝龙和郑成功能力超群,面对内忧外患的明朝,以及强大的欧洲对手,想要实现如此宏伟的目标,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历史的进程,是由无数个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简单地把一个人或者一批人放到一个地方,就能轻易改变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吧,小冰河期并非明朝灭亡的决定性因素。

小冰河期这说法咋一看好像不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明末黄河以北降水减少,粮食减产,但看看后金所处的纬度,更加靠北,降水应该更少、气候更加寒冷。

所以,后金受到的小冰河期的影响比关内应该更大。


另外补充一下,流民问题从明初就有了,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有,大约金庸笔下的丐帮就是这玩意,即使今天,也是有的。“盲流”这词大家听说过没。

流民问题其实不算问题,最多只能算是个不安定因素。因为大部分流民虽说在各大城市流窜,但不是没饭吃,流民是靠打零工为生的。大家电视上看到拖家带口、饿殍满地的,那不叫流民,叫灾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崇祯把灾民交给郑芝龙,让他们跟着郑成功去攻打台湾和菲律宾,然后开辟海外贸易和领土,这个想法确实很有意思,也充满了想象空间。但要说这就能让明朝变成“日不落帝国”,那可就有点太乐观了。咱们得仔细捋一捋,看看这事儿有多大可能。首先,得承认郑芝龙是个能干的人。他手底下有大量的船队,也熟悉海上贸易和军事。如.............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历史的车轮稍微偏转一下,将崇祯换成皇太极,再让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大清盛世的君主执掌明朝,这颗古老的帝国又会展现出怎样一番景象?这并非简单的“换人游戏”,而是涉及到政治制度、军事战略、经济政策乃至文化融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一、 皇太极执掌的明朝:整合与征伐的时代首先.............
  • 回答
    穿越到崇祯年间,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挽救这个行将倾覆的王朝。一卡车东西,这个概念有点抽象,但我理解为能够携带的、在当时具有颠覆性价值的物资和知识。我不会带那些看似强大却难以实际应用的武器,比如AK47,因为缺乏配套的弹药和维护体系。我的选择将围绕着提升明朝的军事效率、经济韧性和政治稳定性这几个核心方.............
  • 回答
    将李世民放在崇祯帝的位置,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且充满复杂性的推演。李世民作为一位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具有丰富政治和军事经验的皇帝,他与崇祯帝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困境以及个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将导致截然不同的历史走向。要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探讨:一、李世民的个人特质与治国理念如何.............
  • 回答
    崇祯南迁,这“如果”二字,就如同一颗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至今仍被无数人揣摩。若真有这么一日,这天下乾坤,怕是又要变个模样。一、 苟延残喘的半壁江山:首先,南迁并非意味着反败为胜,而是从一个已然岌岌可危的局面,转移到另一个同样风雨飘摇的基业上。北京一失,明朝的统治根基便已动摇,迁往南京,意味.............
  • 回答
    崇祯登基后若真能“躺平”不作为,明朝是否还有救,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设问,因为它涉及到了复杂的历史情境、权力结构以及当时明朝面临的内外困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剥开“躺平”这个概念背后所蕴含的具体行为,并审视它可能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让我们明确“躺平不干任何事”在明朝这个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 回答
    崇祯皇帝若向李自成大顺政权投降,并以禅让方式交接权力,这无疑会对大顺政权的“软实力”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权力更迭,更是一场涉及合法性、民心向背、以及新旧政权之间张力的微妙博弈。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探讨:一、合法性的初步确立与正统性的塑造: “受命于天”的象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如果把崇祯皇帝的时间线往后拨几百年,让他来到晚清的舞台,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抛开历史的惯性,代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去审视这位明朝末代皇帝的能力和性格,以及晚清所面临的那些无解的困境。先来看看崇祯皇帝本人的特点: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耐人寻味。如果崇祯皇帝登基的不是一个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大明,而是一个相对平稳、有回旋余地的政权,他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好好剖析一下崇祯皇帝本身的特质,以及他所面临的那些“不可控”和“可控”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崇祯确实有些“天子之才”的苗头。他年.............
  • 回答
    崇祯皇帝若不吊死煤山,选择迁都,能否具备反攻的能力,这是一个极具历史“假设性”的命题,也是一个引人无限遐想的问题。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历史的洪流拨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并尽可能细致地分析当时明朝的实际情况,以及迁都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崇祯皇帝选择吊死前,明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
  • 回答
    崇祯皇帝若将各省督抚皆封王,此举之于阻止满清入关,实乃一场风险极高、且胜算渺茫的豪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封赏”问题,而是牵扯到明末复杂的政治格局、军事实力、社会矛盾以及最高统治者的威权。首先,我们得正视一下崇祯皇帝的处境和封王可能带来的“好处”:崇祯皇帝登基以来,面临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积重难返的大明.............
  • 回答
    崇祯皇帝若能辅以大量名臣名将,大明王朝的命运是否会截然不同?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沉重的问号,悬在大明王朝覆灭的阴影之上,引无数史家扼腕叹息,也让后人不断追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大明朝末年的困境,以及名臣名将可能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得承认,崇祯皇帝虽然勤政,但他的性格和施政方式,在很大程.............
  • 回答
    崇祯开城投降李闯,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绝对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一旦这扇城门缓缓推开,迎接的不仅仅是李自成和他手下的闯军,更是整个国家和时代的剧变。崇祯的这一举动,对李闯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危机,也让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处置这位前朝皇帝。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足以让李闯头疼不已。国.............
  • 回答
    崇祯皇帝如果没杀袁崇焕,没罢他的官,明朝的历史走向,那可真是要改写一番了。这可不是小事,袁崇焕在当时那可是大明最后的希望,能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关宁防线。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捋捋。一、 军事层面:关宁防线的坚守与辽东战局这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影响。袁崇焕被杀,最大的后果就是关宁防线的主心骨塌了。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牵动着不少人对那段历史的遐想。如果崇祯皇帝没有选择自缢于煤山,而是设法逃到了南方,南明的局势是否会好很多?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的,其中牵扯的因素非常复杂。首先,我们得承认,崇祯皇帝如果能逃到南方,毫无疑问会给南明政权带来一个巨大的、象征性的精神支柱。 合.............
  • 回答
    如果崇祯皇帝真能做到这一切,历史的长河定会流淌出截然不同的赞歌。那些关于他“多疑”、“刚愎自用”的标签,怕是早已被“英明神武”、“力挽狂澜”的光辉所取代。想象一下,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最终被彻底扑灭,漫山遍野的烽火熄灭,那原本摇摇欲坠的江山,便如同涅槃重生一般,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崇祯皇帝,这位曾经背负.............
  • 回答
    崇祯皇帝在围困北京时,给李自成下一道旨意让他自杀,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那真是一场大戏。不过要说李自成会不会遵旨,我的看法是:绝不可能。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1. 崇祯皇帝有没有能力和威信下这道“旨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时候的崇祯皇帝是什么个情况。北京城已经被李自成的军队团团围住了,城内缺衣少.............
  • 回答
    崇祯皇帝:是“无能”还是“无力”?历史的真相远比网络段子复杂关于崇祯皇帝“无能”、“无用”的评价,在网络上(特别是知乎这样的平台)可谓是层出不穷。不少人将明朝的灭亡,一股脑地归咎于这位末代君主。那么,崇祯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堪吗?如果他真的置身事外,明朝就能安然无恙吗?这恐怕是过于简单的二元对立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问!如果把崇祯和万历这两位皇帝的人生轨迹对调,明朝的命运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是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我们不妨来详细推演一下,看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两位皇帝的核心特质: 万历皇帝: 以长期怠政、不上朝闻名,但并非完全不理政,只是以一种消极.............
  • 回答
    崇祯皇帝时期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各个层面,是一个系统性的崩塌。如果单单给予崇祯7000万两白银,这笔钱确实是一笔巨款,在当时明朝的财政体系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要说它能否“续命”,答案会是非常复杂,且极有可能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最多只能在短期内缓解一些燃眉之急,并有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