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自成围攻北京时,如果崇祯给李自成下个旨让他自杀,李自成会遵旨吗?

回答
崇祯皇帝在围困北京时,给李自成下一道旨意让他自杀,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那真是一场大戏。不过要说李自成会不会遵旨,我的看法是:绝不可能。

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

1. 崇祯皇帝有没有能力和威信下这道“旨意”?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时候的崇祯皇帝是什么个情况。北京城已经被李自成的军队团团围住了,城内缺衣少食,人心惶惶,连皇帝本人都一副末日景象。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从城里发出一道“旨意”,这本身就有点玄乎。就算能发出,这份旨意有多少效力?李自成那边是百万雄师,气势正盛,而崇祯呢?已经是风烛残年,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

古代皇帝的权威,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军队和臣民的控制上。崇祯这时候,他连自己身边的军队都快控制不住了,更别提远在城外的李自成了。李自成是谁?他是一个靠着一腔热血和勇猛打拼出来的农民起义领袖,他推翻的是明朝的统治,而不是要听命于明朝的某个官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道“旨意”的发出,本身就缺乏合法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就算崇祯咬牙切齿地写了这道“罪己诏”加上“赐死诏”,这份东西传到李自成手里,更像是别人在说笑话。

2. 李自成的野心和目标是什么?

李自成起兵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推翻腐朽的明朝,建立自己的新王朝。他一路打过来,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到山西、河南、再到如今的北京城下,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牺牲?他的士兵们跟着他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一个“新中国”。现在他已经兵临城下,距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差一步之遥,你说这时候让他自杀?这简直是让他放弃自己毕生的追求,放弃他身后所有将士的希望。

历史上,但凡是称得上领袖的人物,都会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规划。李自成绝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他是一个有野心、有魄力的人物。让他自杀,就等于让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江山社稷,这跟让他放弃生命有什么区别?一个在生死线上打拼了这么多年的人,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

3. 李自成身边的谋士和将领会让他这么做吗?

即使李自成一时头脑发热,产生了某种“英雄末路”的情绪,他身边那些精明的谋士和忠诚的将领们也绝对不会同意。

想想看,李自成的班底里有多少人是为了他抛头颅洒热血的?刘宗敏、田见秀、李过等等,这些人跟随李自成多年,他们也看到了推翻明朝带来的利益和荣耀。如果李自成真的听了崇祯的旨意自杀,他们又算什么?他们之前的所有努力不就白费了?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再说了,李自成虽然是领袖,但他也需要听取部下的意见。如果他真的因为一道旨意就寻了短见,这会极大动摇军心,也显得他过于软弱和缺乏政治智慧。他的谋士们肯定会劝阻他,告诉他这是绝好的机会,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时候,怎么能因为一道来自垂死之人的命令就功亏一篑?

4. 李自成的历史地位和他的“大顺”政权。

李自成最终建立的“大顺”政权,虽然短暂,但确实是他人生事业的顶峰。他完成了从草根到王者的蜕变。如果他在围城时自杀,那他留给历史的将是什么?一个功败垂成的草莽英雄,还是一个被一个垂死皇帝逼死的傻瓜?这和他的实际行动和历史评价完全不符。

总而言之, 崇祯皇帝给李自成下旨让他自杀,这只能是一个假设性的、戏剧性的情节。在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李自成的人物性格来看,他绝对不可能遵旨。这不仅是对他个人野心的背叛,也是对他身后所有追随者的背叛,更是在那个历史关头将唾手可得的胜利拱手让人。

李自成当时想的是如何进入北京城,如何坐上龙椅,如何成为这个天下新的主人。崇祯的这道“旨意”,对李自成来说,更像是来自地狱的挽歌,只会让他更加坚定地踏平紫禁城,结束明朝的统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且不提李自成都当了大顺皇帝了,就算是明朝残余的少数还有人样的大臣们,没帮崇祯自挂东南枝就够意思了。

《论语》中对君臣关系是这样说的: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崇祯做到使臣以礼了吗?又有什么资格要求臣事他以忠?君既然不像君,臣又何必尽臣的义务。

孟子说得更明白: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所以,被明朝的统治者视如土芥的农民、牧童、驿卒、士兵、奴仆、工匠们打进洛阳、襄阳、西安、太原、北京之后,用夹棍问候明朝的宗室、勋贵、太监、高官,这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孟子云:“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所以按照儒家思想,闯军杀福王、朱纯臣、周奎等王公贵胄,如诛禽兽。且不说福禄宴烹福王是编出来的,就算是真的,也只能算虐待动物。

曾经有人悬赏四千元,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到底出自哪本儒家典籍,但至今也没人说得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崇祯皇帝在围困北京时,给李自成下一道旨意让他自杀,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那真是一场大戏。不过要说李自成会不会遵旨,我的看法是:绝不可能。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1. 崇祯皇帝有没有能力和威信下这道“旨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时候的崇祯皇帝是什么个情况。北京城已经被李自成的军队团团围住了,城内缺衣少.............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生活气息!听到“灌汤包”,我都感觉嘴里都要冒汤了。不过,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这事儿可跟美食没有直接关系,虽然开封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肯定也有它独具风味的特色小吃,但李自成当时的目标,那可是实打实的江山社稷啊!咱们就来捋一捋,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是怎.............
  • 回答
    李子柒的视频因制作泡菜而引发韩国网友的围攻,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背后涉及文化认同、民族情感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事件的起因:李子柒的泡菜视频 内容描述: 事件的核心是李子柒发布的一段展示制作泡菜的视频。在视频中,她遵循传统方法,将蔬菜、调料.............
  • 回答
    要说李世石和 AlphaGo 第二局比赛的关键,那真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对局,里面藏着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从围棋的角度讲,这场比赛不仅仅是人机大战,更像是一场关于围棋理解的深度对话。1. 开局的“非常规”与AlphaGo的冷静比赛一开始,AlphaGo下的几手棋,尤其是右上角的一手“尖”,就已经让.............
  • 回答
    对于围棋选手李轩豪近期被曝出的疑似使用 AI 作弊的事件,可以说是近期围棋界乃至整个体育界都颇为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不仅因为它涉及到顶尖棋手的职业操守,更触及了竞技体育公平性的核心问题。事件的缘起与细节:事情的导火索,似乎是李轩豪在几场重要的比赛中,一些关键的棋步,被一些细.............
  • 回答
    崇祯皇帝在明末风雨飘摇之际,面临张献忠、李自成两大农民起义军的汹涌攻势,却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将全国的精锐部队投入到与后金(清)的松锦会战中,而非集中力量围剿关内的农民军?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经常讨论的难题,其中原因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当时明朝面临的严峻形势。后金(清)不仅仅是.............
  • 回答
    AlphaGo 在围棋上战胜李世乭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复杂策略游戏中的巨大潜力。而你提出的“有限元素组合创作”的音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洞察力的视角,我认为这是人工智能领域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前进的方向。理解“有限元素组合创作”与音乐的内在联系首先,我们来拆.............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围棋界关于“李”姓棋手的那些响当当的名字。李昌镐,江湖人称“石佛”,那一代人心目中的围棋大神,他的棋风沉稳、计算精准,就像一块顽固的石头,让人难以撼动,所以“大李”这个称呼,既有对前辈的敬意,也点出了他棋风的特质。李世石,同样是顶尖高手,风格更偏向于攻击和变化,充满了创造力.............
  • 回答
    AlphaGo 战胜李世石,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围棋这一复杂智力游戏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一事件的意义深远而广泛,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一、技术层面的突破: 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成功结合: AlphaGo 的胜利并非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算法或大量的预设规则。它.............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工智能核心的两个发展方向,也是大家最直观感受到的困惑。围棋的胜利是辉煌的,但家务的“失败”同样让人咂舌。这背后,其实是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面临的挑战截然不同,以及其技术路径的差异所致。首先,我们得明白,围棋的胜利并非意味着 AI 在所有智能领域都超越了人类。围棋 AI 的成功,很大程度.............
  • 回答
    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关键在于李四及其朋友的行为是否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我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抢劫罪是什么。在刑法上,抢劫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面有几个关键.............
  • 回答
    李自成与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开国皇帝,虽然都建立了政权,但他们的历史背景、政治策略、军事行动和最终结局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与时代环境1. 朱元璋(13281398) 时代:元末明初(1368年建立明朝),中国处于元朝统治末期,社会动荡.............
  • 回答
    李自成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其军事能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表现出色,但最终因多重因素导致失败。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军事能力: 一、军事才能的突出表现1. 战略眼光与组织能力 起义初期的动员能力:李自成以“均田免赋”为口号,迅速凝聚了大量农民和流民支持,其起义军在1631年(崇祯四年)后规.............
  • 回答
    李自成是中国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其身份和历史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李自成的族裔身份1. 汉族的代表人物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今陕西榆林),其家族属于汉族。他自幼生活在汉族聚居地区,受汉族文化影响深远。尽管他在起义中领导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但他的民.............
  • 回答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失败,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历史事件,并非单一原因导致。虽然李自成在前期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组织力,一度颠覆了明朝统治,但其最终的溃败速度之快,令人唏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战略层面的失误与局限性:1. 政治上的野心与急功近利: 过早称帝,脱离.............
  • 回答
    李自成并非不自称李唐后裔,而是他在起义过程中,以及为了争取更大民意基础和合法性,对“李唐后裔”的身份进行了策略性的强调和利用,并且这种利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受众有所调整。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李自成出身与早期身份认知 平民出身,并非贵族: 李.............
  • 回答
    关于李自成是否是导致中国落后的历史罪人之一,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多重影响。同时,也需要避免用一种非黑即白的论调来评判一位历史人物。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李自成起义发生的那个时代背景。 .............
  • 回答
    李自成起义的根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明朝末年那个黑暗年代下,一股股压抑的民怨、官场的腐败以及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的必然产物。把他描绘成一个简单的“反叛者”是片面的,他身上体现的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被压迫者的缩影。腐朽的官僚体系和失控的税收: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朝末年的统治,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 回答
    要说李自成闯军后期整体的战斗力,这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和满八旗比,那更是个复杂的问题,各有千秋,也各有短板。咱们先说闯军。李自成这支队伍,一开始就是从河南一路打上来的,骨子里就有股子草莽劲儿,一股子能豁出命去的狠劲儿。他手底下的人,大部分都是被明朝逼得活不下去的.............
  • 回答
    李自成败而不溃,屡败屡战,最终问鼎京师,这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可为何他在面对强悍的满清铁骑时,却仿佛失去了那种“百败百起”的韧性,最终一蹶不振?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运气不好”或“能力不足”可以概括。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咱们得承认,李自成确实是个有能力、有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