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没死”不行。如果继续用袁崇焕主辽,孙承宗在朝,崇祯四年发生大凌河之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条件不具备,袁崇焕不大可能冒然修筑大凌河城。即便修了,当后金大举来犯,很可能放弃未修建完成的大凌河城,撤回锦州、宁远固守,这就重现宁锦之战的战况,明朝也不亏。
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是有成本的,即便没有人员伤亡,时间成本必须付出,物资消耗巨大。
明朝的国力远胜后金,只要拉着后金拼消耗——后金怎么耗得过明朝?
即便在错误的时间修城,没有成功,只要应对正确,也可以打成消耗战。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你大军来犯,我就放弃,丢一堆破石头给你,不值当什么;等大军退去,我又修堡垒,诱敌来攻……。只要把后金吸引在大凌河,让他无暇它顾,对明朝就是大大的利好!
这种战法不算高明,结果比历史上好得多。如果耐心等待,指挥得当,晚一些修筑大凌河城有可能成功,分析推演看附件。
附:大凌河之战评
大凌河之战有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时机不对。天启七年正月袁崇焕请筑大凌河城的初衷是借款以愚之(当然,我觉得皇太极不会上当)。后金派军征东江、朝鲜,也确实给了明朝一个机会。毛文龙自称“三战三捷”,困奴于丽地,朝廷深信不疑,袁崇焕探得半数征朝半数居守,但也不知道毛文龙完全不履行职责。以东江军的实力,不要他们退敌,我认为派一万精兵帮朝鲜守王京,坚定朝鲜的抵抗意志是可以做到的。朝鲜不应该这么快就跪了。如果朝鲜战事陷入胶着,阿敏大军不能很快撤回,大凌河城有可能筑成。历史上就算没有筑成,也起到了吸引后金回师,解救朝鲜的作用。四月,后金从朝鲜撤军,五月就爆发了宁锦之战。崇祯四年明朝第三次修筑大凌河城,是在朝鲜中立,东蒙古倒向后金的环境下上马的。后金没有其他方面的牵制,可以全力对付明朝,明军野战不敌后金主力,注定不会成功。
二是准备不充分。己巳之变,崇祯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领兵东去,造成很大裂痕,不管面上怎么说,实际很难弥补。战后,朝廷对辽镇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以前受袁崇焕重用的祖大寿、何可纲地位下降,他们的部队也会受到一定限制。辽东众将撇清的、站队的、还有想上位的,各种心思都出来了,部队难免有些松懈。一番博弈之后,己巳之变时还只是关外中军骑营都司的吴襄被超拔为团练总兵,驻防山海关(还有一些人也升了总兵,调往外镇)。朝廷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扶持吴襄,削弱祖大寿、何可纲在军中的影响。吴氏集团刚刚起步,战斗力生成需要时间。辽镇经己巳之变受到的损失没有弥补,反而因为内部调整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崇祯三年发生东江内乱,东江军短时间形不成战斗力。耿仲明、孔有德投靠登莱巡抚孙元化,整军有效,可惜不忠。
算算明朝手里的兵力,我认为崇祯四年开筑大凌河城准备不充分,等上一两年,部队更成熟些或可一战。
三是决策摇摆。朝廷对修大凌河城决心不定,起初调班军一万四千往筑,后来又调往蓟镇,甩下大凌河这一摊子,督师孙承宗与巡抚邱禾嘉又有了分歧,邱禾嘉命祖大寿、何可纲守大凌河,留了一万石粮食,还有一万民伕,慢慢修起来,孙承宗提议把粮食分给士兵,撤回锦州、宁远,没来得及改,后金已经出兵。这时候本应效仿袁崇焕宁锦之战的对策,果断放弃大凌河城撤回锦州、宁远固守。祖大寿、何可纲见疑于朝廷,邱禾嘉又很坚持,以至被围。按照以往的经验,大凌河城已经修了一半多,祖大寿、何可纲两部都是强兵,守一守也应该没问题,粮食不能多给,万一落到后金手里谁承担责任?有没有一点打死女真除外患,削弱军头除内患的心思我也不好妄论。没想到后金在己巳之变抢肥了,这次来了个围城打援,那就抓瞎了……。
我觉得明朝很多败仗是因为太有“政治智慧”输的,不能专心打仗。
如果晚一两年修大凌河城;决心一定便全力以赴,加紧赶筑;事先把山东新军(火器)调往前线,部署防御,派祖大寿、何可纲前出拒敌,吴襄进驻锦州以为应援,筑城有可能成功。
没解,因为大凌河之战发生时,朝廷没兵。而修大凌河也是个战略决策错误的死局,谁去都一样。当时崇祯忙着调兵解决关内的农民起义,根本拿不出兵力去辽东。明清数次关外大战九边都出了援兵,这次除了山永出了援兵,几乎未从关内各镇调多少兵(试图调动的登莱镇兵力还造反了)。
《明清史料》里有较完整的调兵记载,包括宋伟的5000车营,以及沿途加入的辽西各卫兵力,凑了半天才勉强凑了大约2万人解救大凌河。就这还不够塞牙缝的兵力在长山之战一战而亡之后,明朝就再也无兵可调了。
说到底,以当时的时局,大凌河就不该修,辽西堡垒战术早就进入了死胡同。没有野战兵力和钱,拿头修?
或者期待一下袁崇焕撒豆成兵,点石成金,秽土转生?
大凌河就别吹关宁了~辽将除了一个何可纲,都活的好好的,死的都是援辽的关门遵密之将,还有不少南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