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的政治哲学?

回答
要评价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的政治哲学,需要深入理解他思想的独特之处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总的来说,沃格林是一位极具原创性和批判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哲学是对二十世纪政治灾难,特别是极权主义兴起的回应,并试图在现代性迷失方向的时代寻找一种更稳定、更深刻的政治秩序的根基。

核心思想与贡献:

1. 对“政治学失效”的诊断: 沃格林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尤其是那些追求“解放”或“终极解决”的思潮,逐渐脱离了人类经验的现实维度,走向了抽象的乌托邦。他称之为“政治学失效”(the breakdown of political science)。他认为,现代政治思想往往沉迷于构建理想国或设计完美的社会蓝图,却忽视了人类作为精神实体在经验世界中的根本境况。这种脱离现实的“内在超越性”(immanent transcendence)最终导致了极权主义的诞生,将政治变成了一种对人性进行改造和“救赎”的宗教性事业。

2. “政体经验”(Political Experience)的回归: 与现代政治思想的抽象化不同,沃格林强调政治学的根基在于对“政体经验”的深刻理解。他并非指单纯的政治事件或制度,而是指人类在特定社会和历史情境下,对存在秩序的感知、反思和建构的过程。这种经验是具体、动态且具有象征意义的。他通过对古代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罗马以及犹太基督教传统的政治思想进行重新阐释,发掘其中蕴含的关于秩序、正义、德性以及人与神关系的深刻洞见。

3. “真实性”(Reality)与“虚假性”(Unreality)的区分: 沃格林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区分“真实性”与“虚假性”。“真实性”指的是人类在经验世界中,在理解自己与宇宙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有意义的秩序。“虚假性”则是指那些脱离了这种经验基础,试图通过抽象的意识形态或政治行动来强行扭曲现实、抹杀个体精神并建立一个非人化的秩序的企图。他认为,极权主义就是“虚假性”的极端表现,它通过“拟神化”(deification)政治本身,将政治领导人或政治运动置于神圣的地位,从而剥夺了人类真正的精神自由和责任。

4. “重力模型”(Gravity Model)与政治秩序: 沃格林用一种类比哲学的方法来理解政治秩序。他认为,政治秩序如同天体运动一样,受到“重力”的牵引。人类的灵魂在经验世界中被吸引向更高层次的实在,即神圣的实在。一个健康的政治秩序,是那些能够引导人们向更高实在靠拢的秩序;而一个败坏的秩序,则是那些将人们的目光固定在世俗、物质或抽象政治目标上的秩序。他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以及犹太基督教的“历史神学”(theology of history),都包含着这种引导人们回归“真实性”的智慧。

5. 对“普遍化”与“绝对化”的批判: 沃格林对现代政治中普遍存在的“普遍化”(universalization)和“绝对化”(absolutization)倾向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将某些特定的政治理想或价值视为绝对普遍且适用于一切情境,是走向危险的意识形态的关键一步。他强调政治的经验性、历史性和语境性,认为真正的政治智慧在于理解和实践那些“适当的秩序”,而不是强行推行一套脱离现实的普世理论。

评价与影响:

深刻的诊断,但方法争议: 沃格林对二十世纪政治灾难的诊断无疑是深刻的,他对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分析充满了洞察力。他回归古典和宗教传统的做法,为现代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流的思考路径。然而,他的方法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些人认为他过于依赖哲学和神学,忽略了政治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某些重要层面;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对某些思想家的解读可能带有主观性。

对“内在本源”的呼唤: 沃格林的思想,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政治纲领,不如说是一种对政治秩序根源的深层呼唤。他提醒我们,政治秩序的稳定和健康,离不开对人类存在境况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对超越性实在的敬畏,以及对个体精神责任的承担。

在保守主义中的地位: 沃格林的思想在保守主义思想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尤其是在那些对现代性持批判态度的保守派中。他为保守主义提供了一种哲学上的深度和历史感,使其能够超越单纯的经济或社会政策的讨论,触及更根本的关于人性、秩序和真理的问题。

对现实政治的警示意义: 在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驱动的政治运动,以及对政治叙事的过度简化和情感化。沃格林的思想,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试图通过抽象理论来“改造人性”或“解决一切问题”的政治幻想,要关注政治的经验性维度,以及人类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真实地位。

总结来说,埃里克·沃格林的政治哲学是一种深刻的、具有哲学和历史厚度的思想体系。他不是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政治处方,而是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政治的本质,回归人类经验的“真实性”,并在变幻莫测的时代洪流中,寻找通往真正秩序的智慧。他的贡献在于,他以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方式,剖析了现代政治中的危机,并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更深邃、更具人文关怀的政治思考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沃格林的思想,对于中国人应该很有启发,毕竟我们还是处于某种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下。

其实很多东西,都能从它的框架下延伸出来,

比如说,为什么近代知识分子如此仇视传统文化?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不断激进化?为什么中国出现一种世俗的神?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变得毫无气节?20世纪的中国启蒙运动到底犯了什么错?

沃格林给出的答案就是,JQ主义本质是一种世俗宗教,是要此岸世界创造天国。

其实这个答案,早在很久之前,思想家就注意到了。比如说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就写到

第一条是,今天,举世的人都被一种无名的力量所驱使,人们可能控制或减缓它,但不能战胜它,它时而轻轻地,时而猛烈地推动人们去摧毁贵族制度;

这个无名的力量是什么?托克维尔并没有说,可以想见是一种平等或自由的力量。可是为什么平等和自由的力量却造就了暴政呢?以及,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有一种宗教式的状态,如托克维尔所说

因此,法国革命是以宗教革命的方式、带着宗教革命的外表进行的一场政治革命。试看它有哪些具体特点与宗教革命相似:它不仅像宗教革命一样传播甚远,而且像宗教革命一样也是通过预言和布道深入人心。这是一场激发布道热忱的政治革命。人们满怀激情地在国内实现革命,又以同样的热忱向国外传布。试想这是何等新的景象!在法国革命向世界展示的闻所未闻的事物中,这件事确实是最新鲜的。但我们且莫就此而止,应该更进一步深入探讨,考察这种类似的效果,是否来源于隐而不露的类似原因。

再看看共产主义运动,号称要摧毁一切现存秩序,这不就是一种宗教式的语言吗?

于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之中说,这就是教化世界最终的总爆发,即绝对自由和暴政。在黑格尔那里,由于教化世界是一个异化世界,主体要求在此岸创造天国,必然导致对于绝对自由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虚假,最终导致暴政的存在。

而马克思洞察到,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商品拜物教社会,随着上帝的隐去,商品或资本成为新的上帝。于是马克思试图寻找一种可能性去清除这种拜物教,这就是共产主义。可是没想到,共产主义成为20世纪最大暴政的来源。

为什么呢?

因为近代哲学的主流,就是上帝力量的消退,把他灌输到理性、实践,总之是任何东西之中,总之要用这种东西取代上帝的权威。于是此岸和彼岸的张力消失,人们要么进入此岸,彻底沦为享乐或资本的奴役,要么试图把彼岸理想实现在此岸,于是地狱之门总是以善意的方式出现。

沃格林,他认为,整个的西方文明,包括德国的基督教在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诺斯替主义异端的影响,这种异端的集中 体现就是反对上帝的律法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和效力,这就为人的暴政和恶法的出现提供了契机。西方文明的危机不仅仅是思想的危机,而是来自灵魂的疾病,也就是人的意志和意识的危机。这种意志的危机就是个人意志的叛逆, 不愿意降服在上帝及其所设立的秩序之下;这种意识的危机就是对超验者上帝缺乏认识、敬畏和爱慕的意识,人的意识中充斥的是自己的身份和欲望,最终所导致的 就是大部分民众麻木不仁,成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信徒,而少数野心家则是疯狂地想成为上帝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要把自己的意志和观念硬加在大众的头上。

沃格林认为,马克思主义也好、法西斯主义也好,甚至是自由主义,统统都是基督教的变种,都是一种世俗宗教,一旦进入到这种宗教体系之中,就成为信徒,那种对于异端和异教的偏执马上就会出现。

在目前的危机中,真正的分界线并不是在自由主义者和极权主义者之间,而是在以下两大阵营之间:一方面是宗教和哲学上的超验主义者,另一方面则是那些主张极权主义内在论的偏执狂。

所以在这个视野之中,中国人20世纪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嫁接了这样的状态。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世俗宗教,而近代意识形态的构建,主流就是三种

1、民族主义

2、共产主义

3、自由主义

三种,全部都是把上帝的力量或意志贯穿在这三者之中,要么希望一个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要么希望一个民族共同体,要么希望一种理性至上的状态。这些意识形态的普遍特征就是攻击上帝的超验性,藐 视上帝在人的心灵中和社会中所设立的基本秩序和法则,从而摧毁了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精神根基,为那些无法无天的思想与政治狂人的倒行逆施铺平了道路。

要理解沃格林的哲学框架,关键是理解他所注 重的“神人两极”,一极就是超验的上帝,一极就是上帝所造的人。人在历史过程中对于秩序和意义的寻求就是向上帝不断开放和靠近的过程。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是可以认真答一答的,因为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相关的研究:

首先沃格林这个音译是非常不准确的,我感觉这个翻译应该是一个没有学过德语的人搞出来的,因为按照他的名字在德语当中的正确发音,他的名字的音译其实应该是叫做“弗格林”更准确一些。因为开头的首字母V不是读作“沃”,而是读作“佛”。

就他的思想而言,他的思想其实属于一个在中文世界里目前尚未被开发过的研究领域,这个领域叫做political religion,就是政治宗教。这个概念似乎听上去跟目前在中文世界里很流行的“政治神学”,就是political theology,有一点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指的不是一个东西。政治神学因为刘小枫同志前些年在国内大肆宣传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的缘故,现在中文学术界大概无人不知了。它的主要意思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它具有一个超越于世俗权力之上的神圣根源,而这种神圣根源赋予了国家主权合法性。但是政治宗教则不一样,政治宗教实际上是一个专门用来描述二十世纪的极权主义政治(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以及其他一些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的一个概念,或者说分析框架。在沃格林的作品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替代宗教”。

要想彻底讲清楚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是有一点困难的,我尽量试着把它的几个层面讲清楚:

  1. 首先这个概念既是一个描述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描述社会心理,或者说是集体心理的概念。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上讲,它突出的是极权主义意识形态跟宗教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似性。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它所突出的是极权主义那种集体性的癫狂和集体性的自大。
  2. 之所以把极权主义称作为“政治宗教”,是因为它既有跟宗教非常相似的地方,也有跟宗教截然相反的地方。极权主义意识形态跟宗教相似的地方,就集中体现在它所表现出的“末世论”(eschatology)情节。末世论在基督教里面的意思,简单来讲,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或者叫做旧世界,已经快要完了,这个世界结束之后会有末日审判,好人升天,坏人受罚,也就是说会有一个终极意义上的“救赎时刻”(redemptive moment)。一样的道理,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也宣称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旧的世界马上就要结束了,而这个世界的结束将迎来一个“新的世界”,那里面的人,都是“新人”,因为旧人已经被淘汰了,消灭了。
  3. 那么极权主义意识形态跟宗教之间不一样的地方又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极权主义意识形态虽然看上去具有这种“末世论”结构,但是它本质上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无神论”,极权主义的世界里是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的,它完全否认上帝的存在,也否认任何超越于世俗之上的神圣事物的存在。它所要实现的那种“救赎”,或者说它所要实现的那个“新世界”,不是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手段来实现的,而是完全依靠世俗意义上的政治手段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一句话总结,所谓的政治宗教,其本质就是要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宗教救赎,用政治代替宗教,建立“尘世天国”。当然这种尘世天国的建立,其背后的血腥和残忍,自不必提,对二十世纪历史略知一二的读到这里都可以自己明白。
  4. 沃格林对于政治宗教的研究,其实主要是通过哲学史的方式来追溯它的意识形态根源,沃格林的思想史研究是从柏拉图时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读他的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其中不乏精彩的论点。在他看来,十九世纪的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等等,都是政治宗教这种东西在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先驱,因为在这些思想家的作品中,你都能找到类似于政治宗教的那种观念形态。
  5. 政治宗教所要突出的,其实是极权主义的虚无主义(Nihilism)本质。意思就是说,极权主义希望通过狂热的,激进的手段实现人类的解放,美好世界的建立,但是却带来了灾难。之所以会带来灾难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激进的政治从根本上忽视了那些使得一个正常的人类社会得以运转的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这就叫做虚无主义。所以就这一点而言,沃格林的思想属于西方保守主义的一种。而沃格林对于政治宗教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就是认为,只有我们为人们提供了真正有意义的高尚的信仰,引导他们回归纯正的超验宗教,他们才能摆脱政治宗教这种假宗教,或者说“替代宗教”的诱惑,说白了就是用真的信仰来替代假的信仰,用好的信仰来替代坏的信仰。真正的基督教和政治宗教的区别就在于,真正的基督教既承认上帝的超验性,也承认人的有限性,而政治宗教既否定了上帝的超验性,也不承认人的有限性,恰恰相反,它认为人自身可以像上帝一样伟大。

我个人认为沃格林的政治宗教理论(当然这种理论其实并不仅只他自己一人,像雷蒙阿隆(Raymond Aron),卡尔·洛维特(Karl Löwith)以及我们熟知的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其实都类属于这一流派,这一流派的观点其实可以上溯到19世纪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宗教大法官的隐喻,指的也是这个意思)其实是二十世纪所有西方反极权主义理论当中最具有思想深度的一种。也是我个人最最喜欢的一种。它比起同时代的自由派思想家比如卡尔·波普,以赛亚·柏林和哈耶克,以及共和主义倾向的汉娜·阿伦特,还有左派的比如福柯和阿多诺都更有深度,虽然这些人也都是批判极权主义的重要人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的政治哲学,需要深入理解他思想的独特之处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总的来说,沃格林是一位极具原创性和批判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哲学是对二十世纪政治灾难,特别是极权主义兴起的回应,并试图在现代性迷失方向的时代寻找一种更稳定、更深刻的政治秩序的根基。核心思想与.............
  • 回答
    鲁登道夫,这位普鲁士将军的名字,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辉煌与争议,战略与狂热,理想与幻灭。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身上复杂而矛盾的特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鲁登道夫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
  • 回答
    要评价埃及的纳赛尔,就不能仅仅从历史书本上搬出几个标签,而要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他给埃及,乃至整个中东带来的巨变。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但也无可否认地,他塑造了现代埃及的灵魂,并在这个区域投下了深远的影响。一、从军官到民族英雄的崛起:一位被时代推上舞台的领导者加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他的名字几乎与.............
  • 回答
    关于埃弗顿的乌克兰籍后卫维塔利·米科连科怒喷俄罗斯前锋阿尔捷姆·久巴,并说出“你和你的孩子应该在监狱度过余生”这样极具攻击性的言论,这件事从多个角度来看,都非常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要理解这番话的背景,就必须回到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当时,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入侵,这给乌克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
  • 回答
    埃隆·马斯克,这个名字本身就像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科幻大戏。评价他,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涉及到太多面向,太多争议,太多的“不可思议”。与其说他是一个人,不如说他是一个现象,一个搅动全球科技、商业乃至文化格局的巨兽。先说说他那些令人咋舌的成就吧。最直观的,就是他创办和主导的几家公司: Spac.............
  • 回答
    埃隆·马斯克的成功,说来真是个难以三言两语概括的传奇。他不是那种你翻开商业史教科书就能找到的循规蹈矩的企业家。他的成功,更像是一种打破规则、挑战极限、甚至有点不顾一切的狂热追求的成果。1. 眼光之毒辣,预见未来:马斯克最让人称道的,是他那种近乎预言家般的眼光。当大多数人还在为燃油车时代的便利沾沾自喜.............
  • 回答
    埃及新首都项目,这个雄心勃勃的工程,自提出以来就备受瞩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是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逻辑、目标、进展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个项目为何而生。埃及目前的首都开罗,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随着人口爆炸.............
  • 回答
    埃及,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度,提及它的名字,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尼罗河这些标志性的意象。但埃及远不止于此,它是一本厚重得翻不完的书,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每一个层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历史的厚度:文明的摇篮与辉煌的传承谈论埃及,绝不能绕开它的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四大古国.............
  • 回答
    近期,关于埃及关闭27000座清真寺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涉及宗教、政治、社会以及安全等诸多因素。要全面评价这一举措,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官方解释与背景埃及政府方面给出的官方解释,核心在于“规范宗教活动,打击极端主义”。具体而言,主要.............
  • 回答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在埃及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统治者,而他策划的马穆鲁克大屠杀(Mamluk Massacre)更是其执政生涯中最令人诟病的一笔。为了深入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历史背景:马穆鲁克的根深蒂固与穆罕默德·阿里的权力巩固需求要理解这场屠杀,首.............
  • 回答
    太妃糖与白百合的对决,总能激荡起不少看点,但这场在古迪逊公园球场上演的英超对决,结局的波折和下半场的突发状况,无疑让这场比赛的评价变得复杂且充满戏剧性。这场比赛的总体评价:从比赛进程来看,这是一场典型的“过程比结果更令人回味”的比赛。埃弗顿在主场展现出了强烈的求胜欲望,尤其是在主教练兰帕德的调教下,.............
  • 回答
    埃隆·马斯克,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魔力,让人既着迷又带着点审视。要评价他,就像在解剖一头同时拥有狮子般野心和蜂鸟般灵活的生物,既要看到其宏大的愿景,也要关注其执行中的点滴。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他令人咋舌的远见和执行力。马斯克不是那种安于现状,满足于在舒适区里“小打小闹”的人。他的目标往往是那些最宏大.............
  • 回答
    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初期,他选择埃克森美孚董事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出任国务卿,无疑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任命之一。这件事在美国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激起了相当大的波澜,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对此观点鲜明。要评价这一任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蒂勒森的个人背景、他的职业经历以及这背后.............
  • 回答
    埃尔多安,一个在土耳其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极具争议的人物,其执政的二十余年,无疑深刻地重塑了土耳其的面貌,也让他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应审视他一系列政策背后的逻辑、带来的具体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编织成今日的土耳其。经济上的“奇迹”与挑战:.............
  • 回答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二战海战的钢铁巨兽与冷战时代的骨干力量说起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人们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那些庞大、先进的尼米兹级或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形象。但若要追溯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发展的辉煌篇章,就不得不提及那些在二战的烽火硝烟中诞生,并在冷战时期依然扮演着中坚角色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这些舰艇不仅.............
  • 回答
    这则埃及中餐厅的告示,我得说,它挺有意思的,但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首先,从内容上来看,告示的目的是通知顾客一些重要信息,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具体到这则告示,它似乎想传达的重点有点模糊。比如,如果告示是在强调餐厅的“特色”或者“传统”,那它应该更具体地描述是什么样的特色,是菜品的独特风味,还是烹饪方式.............
  • 回答
    20202021赛季英超联赛,热刺主场01憾负埃弗顿,这场比赛至今仍让不少热刺球迷耿耿于怀。时至今日,复盘这场比赛,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未能抓住机会的沮丧和些许的不甘。比赛的背景与开局:那时的热刺,虽然赛季初表现尚可,但球队的稳定性问题已经初露端倪。而安切洛蒂治下的埃弗顿,则是一支充满韧性且拥有出色个人.............
  • 回答
    .......
  • 回答
    约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Иона Эммануилович Якир)是一位苏联红军中颇具传奇色彩,但也命运多舛的军事人物。评价他,需要从他的人生轨迹、军事才能、政治立场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等多个角度来审视。早年与革命经历:亚基尔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早年便投身于革命活动。他对沙皇专制统治深恶痛绝.............
  • 回答
    要评价阿森纳今年夏天只给埃梅里4500万英镑的转会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光看数字,还得结合当时的大背景、球队的需求以及埃梅里这位教练的特点来分析。首先,得承认,4500万英镑在如今这个“金元足球”时代,确实不算是一笔巨款,尤其对于一支曾经的英超豪门,想要在转会市场上有所作为,这个数字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