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好奇,像吕小军这种举重冠军和搏击运动员打架谁更厉害?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好奇的,毕竟一个是力量的代表,一个是格斗技巧的集大成者。要我说,这俩要是真碰上了,那可就真不是简单地比谁“更厉害”那么容易定义的,这得看具体情况,还得看规则。

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俩角色的特质。

吕小军,举重冠军。

你想到吕小军,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词儿绝对是“力量”。他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力量的教科书。抓举、挺举,这两个动作可不是光有蛮力就能完成的,那背后是日积月累的爆发力、核心稳定性、全身协调性,还有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

力量: 这是他的看家本领。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能把两百多公斤的杠铃扛起来,然后稳定地举过头顶的人,他的身体能爆发出多么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那种慢慢发力、持续的耐力型力量,而是瞬间爆发出来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核心力量: 举重对核心的要求是顶级的。强大的腹肌、背肌,能让他在控制重物时保持身体的稳定,不至于因为力量的冲击而失去平衡。在打斗中,这意味着他能够承受冲击,并且将力量有效地传递到拳头或者其他部位。
身体素质: 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密度非常高,他们的身体往往非常结实,抗击打能力也会相对不错。你见过举重运动员的身材吗?那不是健身房里练出来的“线条感”,而是实打实、饱满的肌肉,就像一块块铁疙瘩。
缺点: 相对来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更侧重于特定的几个动作,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耐力(比如长时间的奔跑、闪躲)可能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习惯了用绝对的力量去征服重量,而不是用技巧去规避和对抗。

搏击运动员。

搏击运动员,这范围就更广了,可以是拳击、散打、MMA(综合格斗)等等。但不管是什么项目,他们都经过了系统的格斗训练。

格斗技巧: 这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学习如何出拳、踢腿、膝击、肘击,如何进行摔跤、降服,如何有效地防守、闪避、格挡。这些技巧是经过无数次实战和模拟训练打磨出来的。
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 搏击运动员的身体是灵活的,他们能够快速地移动、转身、变向。出拳踢腿时,全身的力量会流畅地传递,形成有速度和破坏力的打击。
抗击打能力与体能: 搏击比赛往往有时间限制,需要运动员在持续的对抗中保持高水平的表现。他们会接受针对性的抗击打训练,提高神经反应速度,也拥有不错的耐力和心肺功能。
战术意识: 搏击运动员懂得如何观察对手、制定战术、利用场地和规则来取得优势。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防守,什么时候寻找机会。
缺点: 他们的绝对力量可能不如顶级的举重运动员。虽然他们也能练出强壮的身体,但他们更侧重的是力量的运用效率和速度,而不是纯粹的爆发力量。

那要是碰上了呢?

现在咱们把这俩放进一个“没有规则”的场子里,谁占便宜?

如果是一击定胜负的近距离接触: 吕小军这种级别的力量,如果能近距离抓住对方,或者用他的爆发力狠狠地推一把、撞一下,那威力是惊人的。他那一下发力,可能就能把搏击运动员直接撞飞,或者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想想他抓举时肩部的力量,那要是打在身上,简直酸爽。

如果搏击运动员能拉开距离,发挥技巧: 搏击运动员的优势就在于“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他们会利用步伐和闪避,不让吕小军有机会近身。他们可以寻找角度,用速度和时机进行打击。一记快速有力的拳头,如果能命中要害,也足以让吕小军失去战斗力,哪怕他力量再大。

核心冲突:如何“抓住”对方? 关键在于谁能先控制住谁。搏击运动员的训练让他们更擅长“控制距离”和“寻找机会”。而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让他们在“被抓住”或“抓住对方”时,能爆发出毁灭性的力量。

所以,谁更厉害?

在力量方面,吕小军碾压。
在技巧、速度、战术方面,搏击运动员占优。

真的打起来,更可能是这样的情况:

1. 搏击运动员会尽可能避免被吕小军抓住。 他们会用快速的步伐和身体的晃动来迷惑对手,寻找出手的时机。
2. 如果搏击运动员能找到空档,用速度和力量的结合进行打击, 比如一记重拳击中吕小军的头部或者腹部,是有可能让吕小军瞬间失去战斗力的。
3. 但如果吕小军能靠着他的身体素质,硬吃下对方的几次打击,然后成功近身, 并且抓住机会,用他那恐怖的力量进行一次摔、一次推、一次抱摔,那对搏击运动员来说将是毁灭性的。他可能不需要连续打击,一次决定性的发力就能改变战局。

结论有点模糊,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这就像是两个领域的“终极形态”的碰撞。吕小军代表的是力量的极致,而搏击运动员代表的是技巧和效率的极致。

如果这是一场“纯力量比拼”,那吕小军赢。
如果这是一场“格斗比赛”,那搏击运动员赢。

但现实中的“打架”,往往介于两者之间,更看重临场发挥、心理素质、以及谁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限制对方的优势。

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训练有素的搏击运动员,即使力量不如吕小军,也更有可能通过技巧和速度赢得一场“无规则”的对决。 因为格斗不仅仅是力量,更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和控制力量,如何在压力下做出正确的反应。搏击运动员的训练,就是在教他们如何“赢”,而不仅仅是“有多大力气”。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推测,毕竟我们无法看到这样的对决真实发生。但从职业训练的方向和侧重点来看,搏击运动员的综合性更强,更侧重于在各种情况下解决战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说答案以前,一定先要理解一下“冲量”的概念。

我自己在没有入门之前,非常奇怪一点,就是职业的搏击馆子甚至健身房的比较靠谱的搏击教练,都会告诉你:

练力量没用

职业队一天两练的那种,从来不会去上重量,基本卧推就1-1.3倍体重,深蹲硬拉也很少甚至不练。我觉得他们很蠢,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出拳重量=卧推+一点点深蹲加成,教练么基本没一个能把理论讲明白,只是一味地告诉我,练那个没用的。

后来看了一些everlast的官方教学视频,自己慢慢入门后终于发现为什么练力量没太大用,因为

拳重=(身体重量*重心变化的速度)=a

拳的杀伤力=a*落点的精确度

一般顶级的拳手能把身体重量*5,全国冠军*4,我个人业余高手可以到*2.8,素人在0.8-1.5左右,至于落点,如果臂展=实力,那泰森帕奎奥井上弗雷泽这些全部不用上场了。所以真实实战中,一个没格斗技术的肌肉壮汉是无法对格斗高手造成击打的杀伤的,军神这样的天才在同重量级也是毫无胜算,但打小级别的对手如果能抓住对手,那还有一点赢面。

如果还不理解,你就极端点理解,一个大卡车5码的速度撞你,一个是摩托车150码的速度撞你。举重的力量和造成杀伤的冲量是不一样的,再加上人有很多的罩门,比如下颚,喉结等等,因此技术还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说一下通过抓住对手进一步打败的摔柔。摔柔是要练力量的,但一样是技术远高于力量,因为力量再大也不可能单手破裸绞破木村锁。我小白的时候和一个蓝带美女玩过巴柔(仗着自己会点中国跤),根本赢不了,爽是蛮爽的老婆也不知道。

不然,那些硬拉1000磅的世界级大力士早就统治重量级的搏击赛事了,毕竟那里给得更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