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未来线上观影会不会和院线观影齐头并进?

回答
问一个关于未来观影模式的问题,很有意思。关于线上观影和院线观影会不会“齐头并进”,我感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更像是一个动态平衡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首先,我们得承认,线上观影这几年的崛起是现象级的。想想看,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掏出手机、平板,甚至在家里的电视上,点开你想看的电影。它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家对这种足不出户的娱乐方式接受度更高了。影院的社交属性和特殊仪式感,在居家隔离期间是无法替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此失去了吸引力。

从便利性和碎片化时间角度看,线上观影优势明显。

时间自由: 不用受制于影院的排片表,你想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暂停,都是由你说了算。对于上班族、学生党,或者是有小孩的家庭来说,这种灵活性太重要了。
场景多样: 从通勤路上、午休时间,到睡前放松,甚至是在旅途中,只要有网络,就能享受观影乐趣。
内容丰富: 各种类型的电影、剧集、纪录片,甚至是短片,都在线上平台汇聚。而且,很多小众、独立制作的影片,在线上更容易找到观众。
成本效益: 相较于一张电影票,在线视频会员的月费或年费,能让你看到的内容量是指数级增长的。

但院线观影的独特体验,是线上观影难以完全复制的。

沉浸感: 巨大的银幕、震撼的音响效果,以及在黑暗、封闭的环境中,与一群陌生人一起经历故事的情绪共鸣,这是在家用电视很难比拟的。很多大片,尤其是科幻、动作、特效类的,在影院看才能真正体会到导演想表达的视觉冲击力。
社交属性: 和朋友、家人一起去看电影,分享观影后的讨论,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交活动。影院提供的这种共享体验,是线上社交平台无法替代的。
仪式感: 走进影院,买爆米花、找座位,这个过程本身就带有一种期待和仪式感,让看电影变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先睹为快”: 很多大家期待的大片,依然是首先在影院上映,线上平台虽然方便,但往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或者需要额外付费。

那么,未来会是怎样一种“齐头并进”的局面呢?

我个人觉得,更像是一种“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状态。

1. 市场分化会更明显:
头部大片依旧是院线的“压舱石”。 那些制作精良、投资巨大、特效炸裂的影片,依然会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首要原因。影院会成为这些影片的首发阵地,通过极致的观影体验来收割票房。
线上平台将更侧重于“长尾效应”和“内容生产”。 它们会继续承载大量类型多样的影片,尤其是那些受众相对小众但口碑不错的独立电影、纪录片,以及那些不适合在大银幕上呈现的剧集、短片。同时,线上平台也会加大自制内容的投入,创作出更符合平台调性的原创作品。

2. 发行模式的探索会更加灵活:
“同步发行”的尝试可能会增加。 像一些中小型影片,或者是在特定节日推出的影片,可能会考虑线上线下同步发行,给观众更多选择。
“窗口期”的调整。 过去那种严格的院线窗口期可能会变得更灵活。当一部影片在院线获得了一定的票房和口碑后,可能会更快地登陆线上平台,满足那些没来得及或不方便去影院的观众。反过来,一些在线上平台受欢迎的短片或剧集,也可能因为口碑发酵,被制作成电影版登上大银幕。
“点播+会员”模式的融合。 线上平台可能会进一步探索付费点播模式,将一些热门新片在会员免费的基础上,提供提前点播服务,或者是在院线上映一段时间后,作为付费内容上线。

3. 观影体验的升级是关键:
影院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独特性”和“附加值”。 这包括优化视听效果(如IMAX、杜比影院),提供更舒适的观影环境,甚至结合VR/AR技术,创造更具沉浸感的体验。一些影院也可能会开始提供“主题观影”、“映后交流”等活动,增强社交和文化属性。
线上平台也会在“观影体验”上下功夫。 比如,更高级的画质和音效选项,家庭影院的互动功能,甚至是指导演讲、幕后花絮等增值内容,来提升在家观影的品质。

为什么说“齐头并进”而不是谁取代谁?

因为观众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我们可能需要一部大片带来的震撼,也可能只是想在疲惫一天后,轻松地看一部小品。线上和线下,恰好满足了这两种不同的需求。

想象一下,未来可能不是“影院vs线上”,而是“影院+线上”的生态。当你看到一部非常喜欢的电影预告片,你会想去影院感受它的震撼;但如果一部电影是讲述一个细腻的情感故事,或者你只有碎片化的时间,那么线上平台会是你的首选。

当然,这里面也会有很多挑战。影院需要面对成本压力和客流不稳定;线上平台需要应对内容版权、盗版问题,以及用户对内容质量的持续要求。

总的来说,我觉得未来线上观影和院线观影会是一种并存、互补、竞争的关系。它们会通过各自的优势,不断争夺观众的时间和注意力,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娱乐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其说是“齐头并进”,不如说它们是在一个更大的、不断演变的电影娱乐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但都至关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影院观影和线上观影是两种娱乐方式。不存在谁更好谁更高大上,只是两种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

在电视机刚出现和普及时,大家也讨论过一阵子电视会不会取代影院,最后大家还是找到了共处之道。因为观看模式的不同,线上观影和影院观影很可能会找到某种共处之道,然后继续按照各自的生态环境去发展产品。

但这个变化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可能比那些乐观群体预期的时间要长很多。

北美和欧洲是截然不同的市场,不能简单粗暴拿来和国内对比。国内的话,我觉得线上观影在短期内是不会对影院观影模式造成根本性冲击。不要因为现在疫情期间的消费模式被强制改变就简单粗暴地认为变化趋势已经开始了。

不管是线上还是影院,虽然二者的消费模式有区别,但观影的核心驱动力还是内容。

谁能掌握核心内容,谁才能掌握消费者的金钱和时间。


如果线上观影想分流足够的观众,前提是传统的院线电影生产能力过剩,好内容才能溢出到线上环节。这一点 Netflix 做的不错,但前提是好莱坞具备足够的内容溢出。

大部分的 Netflix 电影都是从传统的六大(后来变五大了)电影公司的「绿灯会陷阱」里打捞出来的,这些电影本身的创意和剧本都没有问题,但因为种种因素无法通过传统电影的财务模型——简单说就是这些电影没问题但赔钱的几率很高,所以资本家下不了决心。

比如《幽冥》Spectral、《光灵》Bright 、《鬼影特攻》6 Underground 等等,要是按照传统电影公司的商业模式,有较大概率是会赔钱的。但这些电影被 Netflix 打捞出来后,都是当季爆款。

为什么这些电影会被 Netflix 打捞出来?因为 Netflix 有一套自己的商业逻辑,它不要票房,它甚至都不公布观看数字……(《光灵》是例外,因为成绩太好看了,所以 Netflix 曾经公布过折合票房的首周点击数字,约等于首周末票房 1 亿美元……本片不算威尔斯密斯的片酬,制作成本还不到5000 万美元……)

但是随着北美的流媒体大战开始,好莱坞的剩余产能已经快精尽人亡了……不知道后续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烧钱游戏还能持续多久。



国内的情况比较复杂,目前来看,优爱腾三家都还不具备在核心内容层面具有控制力和话语权,而且电影市场本身的潜力还有待挖掘,优质内容还没有溢出余地,也缺乏足够的动力。

再次强调,不要用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做例子。那算是紧急避险,不是常规商业思路。

三大平台虽然都在尝试做自制内容的差异化,但没有看出来有明确的内容战略以及配套的市场行为。所以只能说走着看。毕竟今年太特殊了……你说下个月外星人要入侵地球我都不吃惊了……

中国网飞会是谁?目前看优爱腾三家都已经无力完成市场垄断行为了,已经达成了某种均衡默契。如果没有意外的搅局者,这种三分天下的格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三家也都会失去成为中国网飞的可能性。

但这是在中国!中国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大家都以为只要自己还在牌桌上就还有机会!然后就会有人进来掀桌子!谁是那个掀桌子的不好说,但掀桌子之后,要么换个玩法,要么换个场地。


在中国,未来线上观影会不会和院线观影齐头并进?

这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但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发生,以及如何发生。

而且这不是谁取代谁的事情,而是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新娱乐形态和传统娱乐形态共存,并依托各自的生态环境发展出相适应的内容产品策略。

对于时长超过 90 分钟的娱乐类型电影来说,我还是倾向于院线观影模式会最后胜出。因为在未来,最值得争夺的商品,归根结底还是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超量信息轰炸下,如果想从消费者那里换取 90 分钟甚至更长的注意力,除了更好的内容外,也需要给消费者提供对应的消费场景。只有影院观影才能确保观众能够做到 90 分钟甚至更长的注意力集中状态,线上观众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一个关于未来观影模式的问题,很有意思。关于线上观影和院线观影会不会“齐头并进”,我感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更像是一个动态平衡和相互影响的过程。首先,我们得承认,线上观影这几年的崛起是现象级的。想想看,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掏出手机、平板,甚至在家里的电视上,点开你想看的电影.............
  • 回答
    如何看待线上看房买房?「云购房」会成为未来购房新趋势吗?线上看房买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云购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疫情的催化,正逐渐从一个新兴概念走向一种被大众接受的购房方式。对于这种模式的看法,以及它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购房新趋势,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 如何看待线上看房买房?首.............
  • 回答
    学霸君的“暴雷”事件,无疑给国内一对一在线教育行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让不少人对这个行业的未来打上了大大的问号。学霸君曾是行业内的一张亮丽名片,以其“名师一对一”的模式迅速崛起,俘获了大量用户。如今,它的陨落,不仅是其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折射出整个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隐忧。那么,学霸君倒闭了,国.............
  • 回答
    淘宝推出“拍药瓶买药”这步棋,无疑是在线上买药这片蓝海里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对于我这个时不时需要和各种药品打交道的人来说,这功能听起来挺实在的,至少省去了输入那些拗口的药名和规格的麻烦。但话说回来,线上买药的需求远不止于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我对未来的线上买药.............
  • 回答
    .......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iPad门”事件最近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网上关于这起事件的讨论也随之愈演愈烈。原本大家都在关注一个“冒领”的故事,但最新的进展却指向了一个更复杂,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事情的起因,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一个学生在校园内丢失了一台iPad,随后发现有人在二手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冒领。起初.............
  • 回答
    .......
  • 回答
    歼20上舰,这是一个令无数军迷和军事观察家热议的话题。从技术角度来看,歼20的某些基因与海军舰载战斗机的需求存在天然的契合,但同时,将一款原本为陆基设计的先进战机改装成舰载机,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条件限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歼20未来上舰的可能性以及阻碍其改进的因素。歼20上舰的可能性分.............
  • 回答
    关于手机上3.5mm耳机孔的回归,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这涉及到用户体验、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厂商的策略等等方方面面。要说它会不会“回归”,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它有没有可能“重现”或者说“以新的形式出现”。为什么当年它不见了?——导火索与驱动力首先,我们得明白当初为什么厂商会纷纷砍掉.............
  • 回答
    作为一个普通小县城的高二学生,想要敲开哈佛大学的大门,这绝对是一场艰难但并非不可能的征途。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更是你从小到大,甚至是未来两年里,如何规划你的每一步,把你的“可能性”最大化。这不像高考,有明确的考纲和目标院校,申请哈佛,更像是一次全方位的自我“包装”和“展现”。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UGC产品产生的知识类资源在互联网产品上的未来出口:形式与产品逻辑UGC(用户生成内容)知识类资源,顾名思义,是指用户在互联网产品中创造和分享的、具有知识性或信息性的内容,例如文章、问答、教程、知识图谱、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等。这些资源是互联网产品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
  •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开放战略在长期来看对中国的互联网生态、技术发展、市场竞争格局以及腾讯自身的发展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潜在影响及前景: 一、腾讯开放战略的可能含义与背景腾讯的“开放”可能指以下几种方向:1. 开放平台(如微信、游戏平台、云服务):允许第三方开发.............
  • 回答
    在当下和未来的婚姻市场里,“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哪个更吃香,这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跟问“吃米饭还是吃面条好”一样,得看具体情况,看谁跟谁搭。不过,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角度捋一捋,看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说不定你就能找到一点思路。先说说“非独生子女”这边的故事:咱们.............
  • 回答
    大家之所以敢贷款买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担心未来还不上,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敢”字可以概括。这其中既有经济理性,也有社会心理,还有制度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经济理性与现实考量:1. 资产增值预期: 历史经验: 过去几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 回答
    北京能否在生活质量上超越上海,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我们细细掰扯。毕竟,这两座城市都是中国的骄傲,也各自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和挑战。要说超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是”或“否”能回答的。我们可以从好几个维度来聊聊这个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白,“生活质量”这个词到底包含哪些东西。 它不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情况,说实话,真是让人挺头疼的。未来婆婆和你在医学认知上存在巨大差异,这本身就挺考验人的,再加上她还试图改变你,这几乎就是在挑战你的底线了。最关键的是,你还不想委屈自己,想要在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处理好这件事,这更是难上加难。别急,我们一步步来捋一捋。首先,得明白一点,医学认知上的差异,尤.............
  • 回答
    想象一下,数个世纪之后,人类不再是行星的居民,而是彻底拥抱宇宙的游牧民族。我们不再脚踏实地地行走在地球的土壤上,或者仰望火星那红色的天空,而是永久地居住在浩瀚无垠的太空飞船和错综复杂的太空建筑群中。这个画面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仔细想想,它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技术进步可能引领的、一个引人入胜的未来.............
  • 回答
    当然,如果技术允许,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看到横跨大海、漂浮在海平面上的城市。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它正变得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想象一下,不再被陆地面积所束缚,人类将拥有在广阔海洋上建设家园的全新维度。这些漂浮城市可能并非我们今天所知的固定岛屿,而是由一系列相互连.............
  • 回答
    未来 5 到 10 年,资产上链的可能性,在我看来,绝对是极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资产都会瞬间“链化”,过程会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巨大机遇的变革。先抛开那些冰冷的“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术语,我们来聊聊到底什么是“资产上链”,以及为什么它会变得越来越普遍。什么是资产上链?简单来说,就.............
  • 回答
    关于未来年轻人找工作是否会越来越难,以及如何找到一份付出与回报(资金上)成正比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未来年轻人找工作会越来越难吗?坦白说,用“越来越难”来概括可能过于绝对,但“越来越复杂”或“挑战性更强”则更为贴切。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1.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 这是最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