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说水变成冰会膨胀,那从冰零度到绝对零度体积会变小么?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细致!你想知道的是,水变成冰时体积会膨胀,那在零度以下到绝对零度这个过程中,冰的体积会怎么变化,是会继续膨胀还是会收缩?

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过程,尽量说得明明白白,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

首先,你提到的“水变成冰会膨胀”,这确实是冰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性质。大多数物质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分子会排列得更紧密,体积会缩小。但水是个例外,当水在零摄氏度(0℃)结成冰时,它的体积反而会增大大约9%。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水分子(H₂O)的结构。水分子虽然是个小分子,但它是有极性的,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在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但这些氢键是不断形成和断裂的,分子们相对比较自由地移动。而当水结成冰时,温度降低,水分子的动能减小,它们开始更稳定地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固定的、有规则的晶体结构—— hielo hexagonal (六方冰),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冰的结构。在这个六方晶体结构中,水分子被组织成一种网状结构,而且这个结构中间是空的,或者说是一种“笼状”结构,这导致水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比液态时要大一些,所以体积就膨胀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液态水里分子们挤在一起,虽然也有氢键,但有些空隙。结冰时,分子们按照一个更“有秩序”的方式排列,结果反而占了更大的空间,就像搭积木一样,有时候搭得越整齐,反而中间的空隙越大。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水为什么结冰会膨胀。那么从零度(0℃)到绝对零度(273.15℃)这个过程,冰的体积会怎么变化呢?

答案是:冰的体积会收缩。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继续降低,即使是已经形成了晶体结构的冰,其分子仍然是有动能的,只不过动能非常小,分子会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在绝对零度以下的过程中,这个振动会越来越弱,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会逐渐减小。

这个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几乎所有物质,在达到绝对零度之前,随着温度的下降,它们的体积都会趋于收缩。这是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我们说的“热胀冷缩”,指的是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温度降低体积收缩。虽然我们前面说了冰是个“例外”,膨胀了,但那只是它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相变”过程中的特殊表现。一旦它变成了冰这个固态物质,它就遵循着一般的热胀冷缩规律了。

具体来说:

从0℃到绝对零度,冰的体积会持续减小。 温度越低,冰的分子振动越不剧烈,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就越小,因此体积就越小。
当然,这个收缩的幅度相比于水结冰时膨胀的幅度来说,会小很多。 0℃到273.15℃的温度变化范围非常大,但冰的体积变化(收缩)是相对线性的(至少在大部分温度范围内是这样),而不是像水结冰那样发生一个巨大的、非线性的体积变化。冰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系数(热膨胀系数)是负值,而且是随温度变化的,在低温下这个系数会变得更小。
绝对零度是一个理论上的最低温度。 在绝对零度时,物质的分子振动将达到其最低能量状态(零点能),理论上分子将静止不动,体积将达到最小。但实际上,要真正达到绝对零度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它。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

你可以想象一下,0℃的时候,冰块是一个比较“疏松”的晶体结构,分子们虽然在振动,但振动的幅度还算有点大。你把它放到一个温度极低的冰箱里(比如100℃,或者200℃),你会发现,随着温度继续下降,那些冰块分子振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更靠近了,整个冰块就会变得更“紧实”一点,体积也就变小了。

所以,水结冰是体积膨胀的例外,但冰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在零度以下)则遵循着“热胀冷缩”的普遍规律,会收缩。

希望我解释得够详细,也够通俗易懂,让你感觉就像是在和朋友聊科学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

水在0-4度发生反常膨胀,0度的冰比0度的水体积大,但是冰还是正常“热胀冷缩”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