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课文《斑羚飞渡》中的故事是真的吗?

回答
关于《斑羚飞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相信很多读过课文的同学都会有疑问。毕竟,斑羚为了族群能延续,牺牲自己去搭桥,这场景实在太震撼了。

要说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 科学性 上讲,斑羚确实是一种生活在高山峻岭之间的羚羊,它们擅长跳跃,也很有智慧。在遇到危险或者需要跨越障碍时,它们会展现出惊人的团队合作能力。所以,斑羚的习性本身是符合现实的。它们生活在复杂的地形,为了寻找食物或者躲避捕食者,确实需要克服很多自然的阻碍。

但是,课文里描写的那个 极其戏剧化的场景,就是一群斑羚为了让另一群能够安全过河,用身体搭成人肉桥,并且是牺牲掉弱小的、年幼的、年老的来完成这个壮举,从 严格意义的现实 来看,是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曾经发生过这样的“集体自杀式”的搭桥行为。

很多动物学家和生物学家对此进行过研究。动物的本能确实是为了生存和繁衍,群体利益往往会大于个体利益。比如,一些社会性动物在面对危险时,会有个体牺牲来保护群体的情况,这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但是,用身体直接搭成桥梁,并且是 有计划地 牺牲一部分族群成员来拯救另一部分,这种高度的自我牺牲和策略性,在自然界中很难找到完全一致的案例来佐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篇课文呢?其实,《斑羚飞渡》这个故事最早是源自作家 刘富森 的一篇散文,后来被小学课本选用。这个故事的 主要作用和价值,更多的是在于它的教育意义和文学感染力。

课文通过斑羚之间那种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种 伟大的集体主义和生命观。它传递的是一种为了整体利益,为了种群的延续,个体可以做出巨大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人类社会中,例如在面对灾难时,在革命战争中,在各种需要集体力量才能克服的困难面前,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故事的原型和核心情感是真实的:斑羚这种动物确实存在,它们生活在高山上,也确实有很强的生存智慧和团队协作能力。它们为了生存,可能会面临艰难的选择。
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可能是文学创作和升华:作者刘富森先生在创作这个故事时,可能在斑羚的实际生存场景基础上,进行了文学化的想象和加工,赋予了它们超越一般动物的智慧和道德感,以达到教育和感染读者的目的。这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为了更深刻地揭示某种精神内涵。

就好比很多神话故事,虽然它不完全是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但它通过具象化的情节,传递了人类对某些品质的追求和对世界万物的理解。

因此,《斑羚飞渡》的故事,更多的是作为一篇 寓言故事 来解读,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一种 生命的价值、责任和传承。它让我们思考,在群体面临困境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去奉献,以及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它真实的是它所传递的那份精神力量,而它不完全真实的可能是那些极其戏剧化的具体“搭桥”方式,毕竟自然界虽然残酷,但也很少有如此精确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牺牲计划”。但这恰恰是它作为一篇优秀课文的魅力所在,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能确定这件事是否真实,回答这个问题仅仅是因为被高票答案的愚蠢震惊了。

引用如下:

主动担任跳板是非常精密而复杂的一种行为,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它是一种适应器,而现在科学所承认的,唯一一种造就适应器的路径就是自然选择。
然而从一开始,这种适应器的进化就很难进行。高度精密的适应器,是由细小的突变积累而成,比如眼睛一开始的时候是很细小的能感到光的细胞,鸟的翅膀一开始是前腿上长着羽毛。而且不可能“刷”一下子,一大群新生的动物都出现这个突变,突变本身是少见的,因为我们有精密的防止基因出错的系统。
假设有一只斑羚,出现了初步的“心甘情愿去当跳板”的行为,那么拥有“跳板”行为基因的斑羚,面临着两大难题:
一,这种行为难度太高,尚未进化完善的时候,它很可能只是表现为到富士康主动报道,而不是“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的奇景。精密的适应器想要进化出来,必须在进化的每一步,都对生物个体有价值,这就是神创论经常指责进化论的“半个翅膀有什么用”,我姑且挪来一用。
二,做出这种行为会首先送死。这样高尚的基因不会留下来,原因在斑羚飞渡一文中已经自现。

作者:queen red
链接:课文《斑羚飞渡》中的故事是真的吗? - queen red 的回答 - 知乎
来源:知乎

那么,我不禁要问:

主动在知乎写答案是非常精密而复杂的一种行为,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它是一种适应器,而现在科学所承认的,唯一一种造就适应器的路径就是自然选择。
然而从一开始,这种适应器的进化就很难进行。这不仅是因为高度精密的适应器是由细小的突变积累而成,而且是因为大多数知乎用户出生时还没有知乎,怎么可能通过自然选择进化出适应器呢?

提醒:

多种行为可能是动物身体的同一套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因此,把每种动物行为(即使是所谓精密复杂的行为)都对应一种特殊的适应器,这种思路是不合理的。

我提个猜想你看对不对:

对斑羚来说,“担任跳板”和“使用跳板”并不是独立的能力,而是“运动能力”在特殊情况的应用。

而且:

人类和斑羚都是高等动物,他们的行为是由大脑控制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