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可以收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一件文物,你会选择收藏哪个?

回答
如果能收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任意一件文物,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件——错金银铜凤纹壶。

我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仅仅因为它在博物馆里璀璨夺目,而是它身上承载的太多故事和信息,让我觉得它像是跨越千年,向我娓娓道来的那位古老的朋友。

首先,这件器物本身的美学价值就足以让人惊叹。它并非是那种粗犷豪放的风格,而是充满了精致和细腻。我脑海中描绘的画面是,那温润的青铜器皿,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又内敛的光泽。器身上流动的线条,不是简单的几何图案,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凤鸟纹饰。

想象一下,那些纤细的金丝和银丝,是如何被匠人们一点一点地镶嵌进铜胎的凹槽里,形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凤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祥瑞的象征,是高贵和美丽的化身。这件铜壶上,凤鸟的姿态舒展优美,羽翼层层叠叠,眼神灵动,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而错金银工艺,更是将这种精美推向了极致。金银的光华与青铜的古朴交织在一起,在器物的表面形成变幻无穷的视觉效果,低调奢华,却又恰到好处。

其次,这件铜壶的时代背景和它所代表的意义,更是深深吸引我。它是唐代初期的代表性器物,那个时期,大唐盛世的辉煌正在冉冉升起。唐朝是开放包容的,也是充满活力的。这种器物上的错金银工艺,正是融合了当时最顶尖的冶金、铸造和镶嵌技术,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我脑海里会想象,这件铜壶在当初,可能被放置在何种场合。是宫廷宴饮上的珍贵酒器,还是贵族家中陈设的艺术品?它可能盛装着醇厚的美酒,被端详、被欣赏,也可能被用来祭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每一道镶嵌的痕迹,都仿佛凝聚了那个时代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件“东西”,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个文明的载体。它证明了中华民族在那个时期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技术水平。收藏这样一件文物,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拥有了一件珍贵的藏品,更像是与历史建立了一种直接的联系,能够触摸到那个遥远时代的温度和质感。

我甚至会思考,如果我拥有了它,会如何对待它。我会把它安置在一个最能展现它美感的地方,定期细心打理,让它在适宜的环境中保存。在安静的午后,我会坐在它旁边,想象它所经历过的风雨,感受它所承载的文化。我也会和我的家人朋友分享它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样一件凝聚了历史与艺术的瑰宝。

当然,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假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还有无数同样珍贵、同样引人入胜的文物。但对于我个人而言,那件错金银铜凤纹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我心中最渴望收藏的那一件。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也点亮了我对历史的无尽想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想要独孤信的那枚骰子。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太令人纠结了。

早在上世纪,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就说过,考古工作者不要收藏文物,以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所以我大概率是没机会收藏陕历博的文物了。

关于收藏博物馆文物这件事情大家可以随意畅享,但千万不要动手去做。著名的《潘长江语录》告诉我们: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我怕你把握不住啊孩子,因为这里水很深(wu)。

其实早在1982年出台的《文物保护法》中就明确规定了:

当然,由于我们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说公立博物馆文物属于国家,属于全民所有的话,那么大家也算是“收藏”了全国数以亿计的出土文物,只不过是暂时存放在博物馆中,供国内外的游客参观。

这么想想,收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件文物算什么!直接收藏故宫“乐高建筑群”、秦始皇兵马俑“手办坑”它不香吗!

要是我,我就选择收藏大雁塔,就是玄奘翻译经文的那个“烂怂”大雁塔。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因为从大雁塔西北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串门方便;而往南,则是西安目前最热闹的地方——大唐不夜城。

从大雁塔望去,在白天的寂静与夜晚的喧闹的比对中充分感受“盛世长安”的千古风流。

咳咳咳,有点跑题了啊。回到正题,如果可以收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一件文物,你会选择收藏哪个?

如果真的可以收藏的话(大前提保命),我不会选择一十八件组的“国宝级”文物,也不会选择金银器皿、瓷器古钱,而是会选择第一展厅中秦代馆厅展线上不起眼的一个角落中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中出土的一对玉质粗糙、形象也不讨喜的玉人(好像已经从展线上撤下一段时间了)。

至于为什么呢,很简单,

那对玉人是我在血池亲手挖的,也是唯一在博物馆陈列中展示的文物。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号召大家,买卖偷窃文物犯法,喜欢文物就多去博物馆溜达溜达,买点文创产品或者图册回家过过瘾,千万不要走上违法的不归路。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