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能观测到别的星球上的文明遗迹吗?

回答
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能不能像考古学家在地球上发现古代遗址一样,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外星文明留下的“化石”或者“遗迹”?

答案目前是 不能,但理论上有可能,并且我们正在努力寻找。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几个关键问题:

1. 我们能观测到什么?

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主要依赖于 电磁辐射。这包括我们看到的可见光,还有看不见的射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等。这些辐射携带了关于天体的信息。

望远镜是我们的眼睛: 像哈勃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以及地面上的射电望远镜阵列(比如FAST、ALMA)等等,都是我们探索宇宙的“眼睛”。它们能够捕捉到非常微弱的光线和信号。
我们能看到什么? 我们能看到恒星、星系、行星(通过它们反射母星的光,或者自身发出的红外辐射)、星云等等。我们能分析这些天体的化学成分、温度、年龄、运动状态等等。

2. 什么算是“文明遗迹”?

当我们在地球上说文明遗迹,我们想到的是:

建筑: 金字塔、长城、古城遗址。
工具: 陶器碎片、金属器皿、石斧。
艺术品: 壁画、雕塑。
文字: 铭文、古籍。
基础设施: 古老的道路、运河。

这些都是由智慧生命 有意建造或使用 的物体,它们会留下 可识别的、非自然的痕迹。

3. 为什么我们还找不到外星文明遗迹?

这涉及几个巨大的挑战:

距离太遥远了: 宇宙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即使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统,比如比邻星,也在4.24光年之外。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在地球上找一个特定国家的某个城市里某个特定时间点埋藏的物品,而你只能通过非常模糊的图像和微弱的信号来搜寻,难度有多大?宇宙更是如此。

分辨率限制: 即使是韦伯望远镜,能够直接“看到”的行星也都是一些非常巨大、非常靠近我们恒星的大行星。对于那些可能存在生命的、地球大小的行星,我们甚至很难分辨出它们的大气成分,更别提看到它们表面有没有城市或者金字塔了。
信号衰减: 即使一个外星文明发射了强大的信号,或者建造了非常巨大的结构,这些信号或辐射在传播了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年后,会变得极其微弱,几乎淹没在宇宙的背景噪声中。

遗迹的形式可能与我们想象的不同:

非物质遗迹: 外星文明是否一定建造实体的东西?也许他们的“文明”是高度数字化的,信息存在于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载体中。
超乎想象的科技: 他们的科技可能发展到了我们完全无法预测的程度。也许他们能够瞬间消失,或者将物质转化为能量,留下的是我们无法识别的痕迹。
生物痕迹: 我们目前更多地是通过寻找 生物痕迹(biosignatures) 来推测生命的存在,比如行星大气中可能存在的氧气、甲烷等组合。这算是生命的“痕迹”,但 不算是文明的遗迹。文明遗迹需要是智慧生命 有意为之 的证据。

时间尺度问题:

文明的寿命: 智慧文明可能存在的时间相对于宇宙的年龄来说非常短暂。我们可能恰好错过了他们存在的那个时间窗口。一个文明可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因为各种原因(资源耗尽、战争、自然灾害、技术瓶颈)而灭绝了,他们的遗迹可能在被我们发现之前就已经消失殆尽(比如被恒星吞噬、被小行星撞击等)。
遗迹的保存: 即使一个文明灭绝了,他们的遗迹也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保存下来,并且能够被我们观测到。一颗行星上的建筑物可能在几万年、几十万年内就会因为地质活动、气候变化而风化、掩埋。

观测方式的局限性:

我们倾向于寻找我们熟悉的信号: 我们现在主要依靠无线电信号(SETI计划)或者通过分析行星大气成分来寻找生命迹象。但外星文明可能使用我们完全不知道的通讯方式,或者他们的“技术痕迹”不是通过电磁波表现出来的。
“大过滤器”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在生命从出现到发展成能够进行星际文明的漫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极难跨越的“过滤器”。也许大多数生命形式都在早期阶段就被淘汰了,也许发展到高级文明阶段后就会自我毁灭,也许星际旅行本身就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如果这个过滤器真的存在,那么我们发现其他文明(无论是有生文明还是遗迹)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正在做些什么?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

更强大的望远镜: 建造更大、更灵敏的望远镜,希望能提高观测的清晰度和捕捉到更微弱的信号。
寻找“技术痕迹”(Technosignatures): 除了无线电信号,科学家们也在思考和寻找其他可能的文明技术痕迹,比如:
戴森球(Dyson Sphere): 一种理论上,能够包围恒星以获取其全部能量的巨型工程结构。如果建造完成,它会显著改变恒星的光谱,产生异常的红外辐射。我们已经在尝试寻找这种“异常”。
工业污染: 如果一个文明有工业活动,可能在大气中留下异常的化学物质,比如大量的氟氯化碳(尽管这个在地球上是人为的,但如果在其他行星大气中发现,可能指向工业化)。
异常的轨道结构: 例如,行星轨道上存在着非自然的规律性排列。
激光信号: 一些文明可能使用激光进行定向通信,比普通无线电信号强度更高。
对系外行星进行更详细的观测: 我们正在努力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寻找可能指向生命存在甚至智慧生命活动的痕迹。

总结:

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能力直接观测到其他星球上的文明遗迹。 我们距离发现那种肉眼可见的“金字塔”或“城市”还非常非常遥远,甚至可能永远无法达到。我们目前主要通过间接的方式,比如分析行星的大气成分来寻找生命迹象,或者设想和寻找“技术痕迹”。

宇宙浩瀚无垠,时间跨度巨大。我们可能就像大海里的一粒沙,而我们寻找的“文明遗迹”就像是另一片海滩上偶然被冲刷上来的一块经过精巧雕刻的石头。要找到它,需要极大的运气,更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挖掘”和“辨识”能力。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前路漫漫,充满未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能观测到的“别的星球上的”文明遗迹要么就在太阳系内,要么大到行星装不下(例如戴森云组件)。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对此毫无改善。

JWST 的角分辨率约 0.1 角秒,40 千米外的 1 美分硬币(直径 19.05 毫米)或 550 千米外的足球(直径 20.8 到 21.4 厘米)可以被它观测为一个像素点,你指望用这种分辨率看到距离地球超过 40000000000000 千米的太阳系外行星上的什么玩意呢。

就连观测太阳系内的其他天体上的遗迹也轮不到它。你放个比 JWST 便宜得多的探测器过去,能拍出比 JWST 拍的照片信息量高亿万倍的大量照片,还能着陆在遗迹上进行观测、取样。

没有必要拿“或许宇宙中有很多智慧生命文明,但他们都有一定的存在周期”去解释所谓费米悖论。费米悖论既不费米,也不悖论,本来目的是在冷战时吓唬人们来反对核武器。

地表的人造物会随着时间流逝被其他生命的活动和自然现象破坏到难以跟石头、土壤等自然物相区分,不比文明本身长寿多少。对另一个有生物圈的天体来说,最容易从远处识别的其实是分形结构的大批光合生物(例如森林)投下的影子,在行星规模上,其亮度变化规律跟石头的影子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

人类可能在今后数十年内获得通过亮度变化规律观测比邻星 b 等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外行星上的影子的能力。那其实还是非常菜的,看不到什么正常的人造物体。

不用谈太阳引力透镜焦点望远镜,将那玩意造出来的时间足够你将飞行器射到它能观测的行星附近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能不能像考古学家在地球上发现古代遗址一样,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外星文明留下的“化石”或者“遗迹”?答案目前是 不能,但理论上有可能,并且我们正在努力寻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几个关键问题:1. 我们能观测到什么?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主要依赖于 电磁辐射。这包括我.............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扯清楚“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前几次物种大灭绝”又是什么情况。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地进行一番“如果人类穿越回过去,能否凭借现在的科技‘拯救’那些倒霉的物种”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白,“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它包含了我们最尖端的科学研究.............
  • 回答
    在《魔兽世界》的世界观里,燃烧军团是一股毁灭性的、跨越宇宙的恶魔势力,其目标是摧毁所有其他位面,并将它们纳入燃烧的深渊。它们的力量来源是海加尔山的暗影议会(后来的萨格拉斯),这个古神级别的黑暗泰坦,其力量之强大,即使是艾泽拉斯(我们理解为地球)这个星球本身,也需要倾尽全力才能勉强抵抗。那么,如果以人.............
  • 回答
    人类的科技水平,尽管突飞猛进,但对于“宏观生物”(也就是我们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有明确身体结构的生物)的彻底灭绝,仍然是力有未逮。这并非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对很多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是说,从“彻底从地球上抹去”这个角度来说,存在着一些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我们要理解“灭绝”的含义。对于生物学上的.............
  • 回答
    嗯,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尤其是在考虑我们现在的能力时。要回答“我们能不能对付哥斯拉这种级别的大家伙”,得先拆解一下这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确“哥斯拉”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在不同的电影里,哥斯拉的体型、力量、甚至能力都有所不同,但普遍来说,它是一个体型堪比摩天大楼,能够轻松摧毁城市,拥.............
  • 回答
    让一块天外来客按照我们的意愿“走”回地球,这确实是个充满诱惑的想法,也是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目前的人类科技水平来看,这个设想并非遥不可及,但要实现它,需要克服的挑战也是相当严峻且复杂的。核心难题:控制与降落首先,我们要明白,小行星并非一颗静止不动的石头。它们在太空中以极高的速度运行,围绕着太阳.............
  • 回答
    要说人类目前的最高科技水平,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概括完的。它像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每一个角落都有令人惊叹的发现和突破。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领域,细致地聊聊,看看咱们现在到底玩得多溜。一、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智能之网这是咱们现在最直观感受到的领域,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 人工智能(AI).............
  • 回答
    我们正站在人类智慧的巅峰,对物质、能量和人体工学有着前所未有的理解。如果我们要为一场严肃的、纯粹技艺的比拼打造一把决斗用冷兵器,它将不再是简单的金属劈砍,而是一件融合了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甚至是微观工程学的艺术品,一件“人器合一”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摆脱传统冷兵器“重、硬、钝”的刻板印象。这把武器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一百年的发展潜力:一、 现有技术基础与挑战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进入冥王星轨道所需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 深空探测器经验: 人类已经成功发射了多个探测器前往太阳系外围,例如“旅行者”号系列.............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宇宙的浩瀚以及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考虑:1. 银河系的尺度和文明的潜在分布首先,银河系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结构。它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包含了数千亿颗恒星。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越多,就越能认识到其中的复杂性。恒星的分布并非均匀,有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人类发展和文明演进的核心。如果人类真的发现了“超越目前地球文明的科技”,我们是否会彻底放弃现有的科技树,转而拥抱全新的体系?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得多、充满博弈和权衡的过程。首先,我们得定义一下“超越目前地球文明的科技”到底是什么。它可能是指: .............
  • 回答
    在探讨人类科技能否制造出能在十千伦琴(10,000 R)辐射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十千伦琴”这个剂量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放射性领域,伦琴(R)是一个衡量X射线或伽马射线曝光量的单位。它表示在标准条件下,空气中单位质量的物质被电离产生的电荷量。而十千伦琴,也就是10,000 R,这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物识别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前沿思考。 简单直接地回答是:目前科技技术还无法从一开始就让人按照“想要”的形状呈现瞳孔或指纹。 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且尽量用更自然、不带AI痕迹的语言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瞳孔和指纹是怎么形成的。瞳孔的形成.............
  • 回答
    设想一下,夜空中划过一道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紧接着,一阵撼动大地的轰鸣声响彻全球。一艘巨大的、我们无法用已知物理学解释的星舰,就这么突兀地、不可思议地坠落在地球上。它的体积之庞大,足以让任何现代建筑黯然失色,其材质、结构,乃至散发出的某种奇异能量,都在无声地宣告着一个颠覆性的事实:我们并不孤单,而且.............
  • 回答
    美国不依靠移民,仅凭本土人才是否能够保持目前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简而言之,极有挑战性,并且很可能难以维持现有水平,甚至会逐渐下滑。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移民在美国科研体系中的重要性及贡献: 人才库的补充和多元化: 美国之所以.............
  • 回答
    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北京难立足?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唏嘘。毕竟,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那可不是盖的。但细细一想,这话糙理不糙,确实反映了一些现实的复杂性。咱们得拆开来看。一、 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北京“难立足”的背后:是贬值,还是结构性问题?首先得说,说“难立足”有点绝对了。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走到哪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魔法禁书目录》(简称“魔禁”)粉丝和路人都有的感受。说实话,《魔禁》作为整个宏大世界观的起点和核心,其地位无可撼动,但为什么大家感觉《超炮》更受欢迎,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主角的吸引力差异: 上条当麻: 怎么说呢,上条当麻这个主角,他最大的特点就是“.............
  • 回答
    咱们中国人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用在技术上,也一样适用。就目前我们人类掌握的技术水平,要说“彻底毁灭地球”,这事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彻底毁灭地球”是什么意思?是让这颗星球变得不再适合生命生存,还是直接把它炸得粉身碎骨?这俩概念差别可大了。要说炸得粉身碎骨,那基本上是.............
  • 回答
    在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地球的平均温度到底还能被提升多少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地质学以及我们对地球气候系统的理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需要理解驱动温度升高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的潜在规模。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地球平均温度”。这不是指任何一个地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从仙女座星系到我们太阳系的地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距离计算,更是一次穿越宇宙的宏伟想象。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并且尽量不让它显得生硬呆板,我们得一步一步来,就像一场想象中的旅行规划。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仙女座星系”。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巨大的星系,里面有数千亿颗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