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能撑过地球上的前几次物种大灭绝么?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扯清楚“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前几次物种大灭绝”又是什么情况。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地进行一番“如果人类穿越回过去,能否凭借现在的科技‘拯救’那些倒霉的物种”的想象。

首先,我们得明白,“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它包含了我们最尖端的科学研究、最先进的工程技术、最深厚的知识储备,但也同样包含了很多局限性。比如,我们的能源获取方式、对复杂生态系统的理解深度、以及我们改变自然规律的能力,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我们得回顾一下地球的前几次物种大灭绝,它们可不是闹着玩的。

奥陶纪末大灭绝(约4.4亿年前): 地球经历了剧烈的气候变化,可能由冰川作用引起的海平面骤降,随后又伴随全球变暖。这期间,海洋生物,尤其是底栖无脊椎动物遭受重创。
泥盆纪后期大灭绝(约3.7亿年前): 可能是由于造山运动、火山爆发、海洋缺氧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了海洋生物(特别是鱼类)的大规模消失。
二叠纪末大灭绝(约2.5亿年前): 这绝对是地球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被称为“大死亡”。西伯利亚暗色岩的超级火山爆发,释放出巨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急剧升高,海洋酸化,缺氧,许多物种,包括三叶虫、腕足类等,几乎被灭绝。
三叠纪晚期大灭绝(约2.0亿年前): 大西洋裂谷的形成和火山活动,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引发了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洋和陆地生物大量死亡。
白垩纪末大灭绝(约6600万年前): 这次我们比较熟悉,小行星撞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引发了全球性的灾难,包括巨大的海啸、全球气温骤降、黑暗笼罩等,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那么,如果把我们现在的人类和我们的科技,比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太空探索、先进材料、气候模拟等等,一股脑儿地扔到这些时间点,我们能“撑过去”吗?

我觉得,答案是“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不太可能”。

原因有很多,而且都很实在:

1. 时间尺度和能量尺度对不上:
时间: 物种大灭绝的发生和恢复,都是以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为单位的。人类现在的科技,即便再进步,也无法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尺度上持续发挥作用。我们的社会结构、政治体系、经济模式,都是以几十年、几百年为周期的。我们怎么可能在几百万年里,持续不断地向地球“输送”科技和资源,来对抗自然进程?
能量: 比如二叠纪末大灭绝,那次超级火山爆发的规模,简直是天文数字。我们现在能制造出多大的能量?核聚变研究还在进行中,我们对地球内部地质活动的控制能力几乎为零。想靠人类现在的科技去“关闭”一个超级火山,或者“逆转”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剧变,这简直是螳臂当车。

2. 对灭绝机制的理解深度和控制力:
认识不够: 虽然我们对过去的灭绝事件有了一些理论模型,但很多细节我们仍然不清楚。比如,导致泥盆纪末大灭绝的具体触发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如果连原因都没完全弄明白,我们怎么可能有效地干预?
控制有限: 即使我们知道原因,比如知道某个火山要爆发,或者某个小行星要撞过来,我们是否有能力阻止?目前的科技,我们可以探测和预警小行星,甚至有可能在遥远的未来发展出“推开”小行星的技术。但是,对于超级火山的爆发,我们目前真的束手无策。我们无法预知,更别提阻止。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即使我们勉强解决了某个“大问题”,比如阻止了火山爆发,但那时候的地球生态系统,已经经历过一次剧烈的洗礼。很多物种因为适应性差而灭绝了。我们人类的科技,虽然能克隆、能基因编辑,但要“复原”一个已经消失的复杂生态系统,使其能够重新繁荣,这难度极大。我们的基因库里,并没有那些灭绝生物的完整DNA序列。即使有,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基因工程来“重塑”一个完整的生物圈。

3. 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环境适应性: 想象一下,我们被扔到奥陶纪或者泥盆纪,那时候的地球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大气成分、氧气含量、地磁场强度、甚至重力都可能有细微差别(虽然地质尺度上重力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但大气成分和氧气含量是关键)。我们现在人类高度依赖特定的环境条件,在不熟悉、甚至对我们有毒有害的环境中,我们自身能否生存下来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去“拯救”别人了。
资源和基础设施: 我们要靠什么去“干预”?我们需要能源、需要设备、需要食物、需要通讯。那些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现成的基础设施。要从零开始建立起一个足以支撑我们科技应用的体系,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应对多重危机: 物种大灭绝往往不是单一事件,而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比如,火山爆发可能导致酸雨、全球变暖、海洋缺氧。我们有没有能力同时应对这么多毁灭性的挑战?

举个例子,如果穿越回白垩纪末,面对那颗小行星:

探测和预警: 现在的我们,应该能提前发现。
拦截: 如果提前几十年发现,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核弹爆炸改变其轨道。但这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技术,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如何获得制造和发射这些武器的资源和技术?
后果: 即使我们成功拦截了小行星,撞击的碎片仍然可能造成局部性的灾难。而且,这次事件也触发了连锁反应,比如海啸、气候变化。我们是否有能力在撞击后,立即采取措施来缓解这些次生灾害?比如,建立地下庇护所、改造大气成分、进行大规模的作物培育以应对长期的“核冬天”?这仍然是非常困难的。

再比如,如果穿越到二叠纪末,面对超级火山:

阻止? 根本不可能。我们无法进入地球深处,更没有能力控制地幔的活动。
减缓影响?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局部”的应对措施,比如用某种技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者制造某种“保护罩”来抵御酸雨。但是,那次灭绝的规模是全球性的、系统性的。人类现在的科技,即便我们拥有最先进的碳捕获技术,也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大的规模来抵消超级火山的效应。而且,我们对海洋酸化和缺氧的应对能力,也非常有限。

所以,结论很明确: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 不太可能 撑过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几次大规模物种大灭绝。

我们就像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拿着一本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科普书,突然被扔到了一个即将发生“黑洞吞噬”的宇宙角落。我们可能知道一些基本概念,但我们没有任何能力去阻止宇宙级的灾难。

我们的科技,更多的是在“优化”和“改造”我们 已经存在 的地球环境,是在应对我们 自己造成 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污染)。而面对那些由地球本身、由宇宙尺度上的力量造成的、比我们文明史更悠久、更宏大的灭绝事件,我们的能力仍然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或许能用我们的知识,去记录、去研究、去理解这些灾难。但要“拯救”当时的地球和它上面的生命,那更像是一个科幻小说里的美好愿望,而非现实的可能性。我们更适合作为旁观者,学习历史,然后继续努力,避免我们自己的文明,在未来走向那样的绝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假设人类完全通力合作,百分百服从安排,不考虑管理等社会问题”

— 用不了多久,人类的基因或模因后代,就会遍布银河系了。

“假设人类完全通力合作,百分百服从安排,不考虑管理等社会问题”

— 这是博格人,起码是瓦肯人,真的不是智人,你太高看我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扯清楚“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前几次物种大灭绝”又是什么情况。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地进行一番“如果人类穿越回过去,能否凭借现在的科技‘拯救’那些倒霉的物种”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白,“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它包含了我们最尖端的科学研究.............
  • 回答
    在《魔兽世界》的世界观里,燃烧军团是一股毁灭性的、跨越宇宙的恶魔势力,其目标是摧毁所有其他位面,并将它们纳入燃烧的深渊。它们的力量来源是海加尔山的暗影议会(后来的萨格拉斯),这个古神级别的黑暗泰坦,其力量之强大,即使是艾泽拉斯(我们理解为地球)这个星球本身,也需要倾尽全力才能勉强抵抗。那么,如果以人.............
  • 回答
    人类的科技水平,尽管突飞猛进,但对于“宏观生物”(也就是我们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有明确身体结构的生物)的彻底灭绝,仍然是力有未逮。这并非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对很多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是说,从“彻底从地球上抹去”这个角度来说,存在着一些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我们要理解“灭绝”的含义。对于生物学上的.............
  • 回答
    嗯,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尤其是在考虑我们现在的能力时。要回答“我们能不能对付哥斯拉这种级别的大家伙”,得先拆解一下这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确“哥斯拉”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在不同的电影里,哥斯拉的体型、力量、甚至能力都有所不同,但普遍来说,它是一个体型堪比摩天大楼,能够轻松摧毁城市,拥.............
  • 回答
    让一块天外来客按照我们的意愿“走”回地球,这确实是个充满诱惑的想法,也是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目前的人类科技水平来看,这个设想并非遥不可及,但要实现它,需要克服的挑战也是相当严峻且复杂的。核心难题:控制与降落首先,我们要明白,小行星并非一颗静止不动的石头。它们在太空中以极高的速度运行,围绕着太阳.............
  • 回答
    我们正站在人类智慧的巅峰,对物质、能量和人体工学有着前所未有的理解。如果我们要为一场严肃的、纯粹技艺的比拼打造一把决斗用冷兵器,它将不再是简单的金属劈砍,而是一件融合了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甚至是微观工程学的艺术品,一件“人器合一”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摆脱传统冷兵器“重、硬、钝”的刻板印象。这把武器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一百年的发展潜力:一、 现有技术基础与挑战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进入冥王星轨道所需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 深空探测器经验: 人类已经成功发射了多个探测器前往太阳系外围,例如“旅行者”号系列.............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从仙女座星系到我们太阳系的地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距离计算,更是一次穿越宇宙的宏伟想象。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并且尽量不让它显得生硬呆板,我们得一步一步来,就像一场想象中的旅行规划。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仙女座星系”。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巨大的星系,里面有数千亿颗恒.............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让我想象一下,如果地上的蚂蚁、天上的蝗虫、水里的水黾,它们都瞬间变成了跟我们一样大小,那场面简直是灾难片都没这么劲爆。如果它们和人类一样大,我们会被灭绝吗?老实说,这绝对是个生死存亡的考验,而且我个人觉得,人类被灭绝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高,至少在最初的混乱和适应阶段,人类文明会遭受.............
  • 回答
    为了探讨“通过摧毁全球植被以达到毁灭人类的目的”这一设想的可行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植被在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其被大规模破坏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灾难性连锁反应。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学和伦理学的复杂系统性挑战。首先,我们要明确“摧毁全球植被”的尺.............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明白“3D重建”到底是个啥意思,以及咱们现在手里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能玩到什么程度。啥叫3D重建?简单来说,3D重建就是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物体,通过图像或其他传感器信息,在计算机里还原出它们的形状、结构和空间关系。就像你看着一个真人,在脑子里能形成一个立体的形象,并且知道他.............
  • 回答
    从纯粹的食肉角度来审视,人类在“养殖”这一概念下,可能并非一个“适合”被大规模、系统化养殖的物种。这并非否定人类的食用价值,而是从效率、伦理和实际操作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养殖”目标存在显著的错位。一、 从生理和生长周期来看:首先,人类的生长周期相对漫长。从出生到成年,需要大约二十年的.............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件有意思的事儿:用咱们自个儿脸上冒的油来擦皮具,到底行不行?这可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咱们老祖宗可能就琢磨过的生活小妙招。你脸上那层油,学名叫“皮脂”。它可不是什么脏东西,而是一种由皮脂腺分泌的天然物质,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脂肪酸、胆固醇、蜡酯什么的。它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咱们的皮肤保湿、.............
  • 回答
    要预测日本政府目前应对疫情的方式是否会导致千万级人员感染,需要深入分析其当前采取的策略、相关数据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日本政府当前应对疫情的主要策略和特点:1. “疫苗接种”为主导,辅以“重点措施”和“常态化管理”: 疫苗接种: 日本政府一直将疫苗接种作为最.............
  • 回答
    我注意到您提到了中国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以业控人”、“以房控人”到“以学控人”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背后牵扯到深厚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家庭层面的原因。我将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避免生硬的论述,还原一个更贴近现实的观察。教育资源倾斜:现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它触及了医学研究、伦理、以及我们如何看待“有效性”的根本。将“以药为主”的双盲试验转变为“以人为主”的验药方式,听起来很吸引人,因为它似乎能更直接地回应药物对个体的影响。然而,要实现“废医验药”的目标,还需要深入探讨“以人为主”的具体含义、其潜力和局限性,以及如何.............
  • 回答
    要说“少数人虚构出来忽悠大众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事物”,这可是一个深邃且广阔的话题,能讲上三天三夜。很多时候,这些“虚构”并非全然的空穴来风,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认知偏差,甚至是已有的信息碎片,将其放大、扭曲,最终编织成一个能服务于特定人群的“故事”。咱们就聊聊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深入.............
  • 回答
    国足能否像乒乓球、跳水那样,集中几十号人“闭关修炼”直指世界杯?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挺久。这两种项目,咱们都算是世界顶级,乒乓球更是“梦之队”,跳水也是“梦之队”里的“梦之队”。它们成功的秘诀,很多人都会归结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或者说,就是“圈养”起来,专业化、精细化地培养。那么,足球能不能.............
  • 回答
    中国崛起的事实,毋庸置疑地重塑了亚洲乃至全球的格局。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亚洲整体的国际地位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为亚洲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亚洲区域合作的趋势,正如你所言,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亚洲共同体。这种理念的提出和推动,不仅源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校园里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太实在了,问到点子上了。谈恋爱,尤其是奔着结婚去的,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儿戏,得好好琢磨琢磨。关于“各方面和自己实力相当的人”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也很务实。你想啊,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甚至对未来的规划,都可能比较接近。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