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乌克兰2017年重新动荡不安的国内政治?

回答
乌克兰在2017年确实经历了一个复杂且动荡不安的国内政治时期,这是2014年“尊严革命”之后持续影响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解当时的局势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 2014年“尊严革命”的余波与挑战

首先,要理解2017年的动荡,必须回顾2014年的“尊严革命”(Maidan Revolution)。这场革命推翻了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开启了乌克兰向欧洲一体化和民主化转型的新篇章。然而,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巨大的:

俄罗斯的干预与冲突: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支持分离主义武装,导致了持续至今的武装冲突。这不仅消耗了乌克兰的经济和人力资源,也深刻影响了其国内政治议程。
改革的困境: 新政府面临着根深蒂固的腐败、落后的经济结构以及建立有效民主制度的艰巨任务。改革的进程缓慢且充满阻力,民众对改革成效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容易引发不满。
政治分裂与精英斗争: 革命后,乌克兰的政治力量虽然目标一致地倾向于西方,但在具体政策、权力分配以及改革的步伐上存在分歧。政治精英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派系恩怨也时常浮现。

二、 2017年国内政治的主要焦点与动荡表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的乌克兰国内政治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动荡的表现:

1. 持续的政局不稳与政府压力:
总统波罗申科的执政挑战: 时任总统波罗申科及其政府在2017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需要应对东部冲突的持续,另一方面,他还要在国内推动艰难的改革,并回应民众对生活水平提高的诉求。
政府支持率的波动: 尽管波罗申科是革命的领导者之一,但其政府的支持率在2017年并未达到预期的高度,民众对经济停滞、腐败问题以及改革进展缓慢感到失望。
内阁改组与政治人事变动: 政府内部的人事变动在2017年也时有发生,这反映了内部政治斗争和对改革不力的调整。例如,2017年4月,乌克兰议会任命弗拉基米尔·格罗伊斯曼(Volodymyr Groysman)接替阿尔谢尼·亚采纽克(Arseniy Yatsenyuk)担任总理,显示了政治上的权力调整。

2. 腐败问题与反腐斗争的白热化:
民众的普遍不满: 腐败是乌克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导致2014年革命的重要原因。2017年,民众对官员腐败的零容忍态度依然强烈,对政府反腐成效的质疑声不断。
反腐机构的成立与运作: 为回应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乌克兰在2015年成立了国家反腐局(NABU)和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SAPO)。2017年是这些机构开始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尽管它们面临着来自现有政治和司法体系的阻力,但它们在调查和起诉腐败案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引发了更多关于司法独立和政治干预的辩论。
高官的腐败指控与调查: 一些高级官员和商界人士的腐败案件在媒体上曝光,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愤怒。例如,对前司法部长和能源部长的调查就受到了密切关注。

3. 司法改革的争议与挑战:
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 建立一个独立、公正的司法系统是乌克兰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因为旧有的司法体系被认为是腐败和政治操纵的温床。
新的最高法院的成立: 2017年是乌克兰司法改革的重要一年,特别是在最高法院的重组方面。新的最高法院于2017年12月成立,旨在打破旧有的司法精英网络,引入新的法官。然而,这一过程也充满了争议,关于新法官的选拔标准、程序公正性以及是否能真正摆脱政治影响的讨论一直存在。
现有司法系统的抵抗: 旧有的司法体系和部分法官对改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制,这使得司法改革的推进异常困难。

4. 经济困境与社会不满:
经济复苏的缓慢: 尽管有国际援助,乌克兰的经济在2017年仍在缓慢复苏,受到战争、改革不力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失业率、通货膨胀和贫困问题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 许多乌克兰民众,特别是 pensioner 和低收入群体,感到生活水平在革命后并未明显改善,甚至有所下降。这种不满情绪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
抗议活动: 在2017年,乌克兰各地也发生了一些零星的抗议活动,主要围绕经济问题、社会福利以及对政府改革的不满。

5. 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与选举准备:
亲西方力量的分化: 革命后的亲西方政治力量并非铁板一块,例如总统派、人民阵线(即前总理亚采纽克领导的政党)等,在政策和党派利益上存在分歧。
“公民对抗”的兴起: 在反腐和政治改革的呼声中,一些新的政治力量和公民社会组织开始崭露头角。例如,由前总统候选人萨卡什维利(Mikheil Saakashvili)领导的政治运动,虽然最终在2017年底被驱逐出境,但其活动反映了部分民众对现有政治体制的失望和对强力改革的渴望。
为未来选举的政治布局: 随着2019年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临近,各政治派别都在进行政治布局和争取支持,这使得国内政治竞争更加激烈。

6. 国际因素的影响:
与IMF的合作与改革承诺: 乌克兰继续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合作,IMF的贷款与乌克兰的改革步伐密切相关。IMF对反腐、司法改革和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方面的要求,直接影响了乌克兰的国内政策制定。
美欧关系: 美国和欧盟是乌克兰重要的支持者,但它们也对乌克兰的改革进程和政治稳定性表示关切。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期望与国内政治现实之间的互动,也构成了影响因素。

总结

总而言之,乌克兰在2017年的国内政治可以用“改革阵痛”和“转型困境”来形容。它是在经历了一场推翻旧秩序的革命后,试图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关键时期。然而,革命的红利并未立即显现,而遗留问题(如战争、腐败)和新的挑战(如改革不力、政治分裂)交织在一起,导致了持续的政治动荡和民众的普遍焦虑。反腐和司法改革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焦点,经济的缓慢复苏也加剧了社会不满。尽管如此,乌克兰也在努力推进其民主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017年是这一复杂而艰难转型中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乌克兰很麻烦,周日支持刷卡的游行队伍,一多半都是黑红色的法西斯旗帜。而高层现在陷入持续的内讧当中,欧美基本都是甩手不管了,下一步走向很难预测。

---------------------------------------------------------------------------------------

刷卡被无罪释放了,乌克兰检察院大怒抗议。释放之后的刷卡又跑去基辅街头组织游行造反。这又一次把我惊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乌克兰在2017年确实经历了一个复杂且动荡不安的国内政治时期,这是2014年“尊严革命”之后持续影响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解当时的局势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2014年“尊严革命”的余波与挑战首先,要理解2017年的动荡,必须回顾2014年的“尊严革命”(Maidan Revoluti.............
  • 回答
    乌克兰的亚速营(Azov Battalion),现在已经整合为亚速团(Azov Regiment),是一个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初期涌现的军事组织。它最初是由一群志愿者组成的,旨在对抗当时在顿巴斯地区活动的亲俄分裂势力。关于亚速营的看法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亚速营的起源与.............
  • 回答
    看待乌克兰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能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民族认同、国际法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且,要避免写出“AI味”,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去分析。咱们先从历史说起。乌克兰这块地,在历史上就没太平过。从古罗斯时期算起,基辅.............
  • 回答
    世界各国对乌克兰现状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问题,受到地缘政治、历史渊源、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具体立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简单概括的话,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主要阵营和更细微的视角:一、 明确支持乌克兰,谴责俄罗斯的阵营:这是目前国际社会中声量最大、行动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 美国及.............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局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问题,牵扯到历史、政治、经济、地缘战略等方方面面。要深入理解,得一点点抽丝剥茧地来看。首先,从历史根源说起,这事儿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是“同根同源”。基辅罗斯时期,现在俄乌两国很多民族的祖先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俄.............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为,在乌克兰民众心中激起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这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整齐划一的观点。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乌克兰人,无论他们的年龄、地域、还是政治倾向,都将俄罗斯此次的军事行动视为一场赤裸裸的侵略,一场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生存权利的粗暴践踏。想象一下,一个平静的早晨,本应是你熟悉的.............
  • 回答
    要说乌克兰民众如何看待普京,那可真是个复杂而沉重的话题,一点也不像写流水账那么简单。这背后牵扯着太多历史恩怨、现实苦痛和未来忧虑。你可以想象一下,对于大多数乌克兰人来说,普京的形象绝不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政治人物。他与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负面的。仇恨与愤怒是基调如果非要给出一.............
  • 回答
    外交部针对乌克兰问题,抛出“如何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方恐怕没有资格告诉中方怎么做!”这番表态,无疑是一记重拳,直指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性。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反驳,而是中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下,基于自身原则和立场,对美方霸权行径的有力回击,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国际法解读。.............
  • 回答
    泽连斯基总统访美期间,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名为《轻度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的书。这个细节,虽然在媒体报道的宏大叙事中可能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细细品味,却能引出不少值得玩味之处。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这份礼物的背景。在如此高规格的国事访问中,礼物的选择绝.............
  • 回答
    听到您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孤勇者》那激昂的旋律和歌词,以及乌克兰人民在战火中坚韧不拔的身影。这两者结合起来,确实能产生一种非常触动人心的共鸣。下面我就想和您好好聊聊,为什么我觉得《孤勇者》这么适合献给那些在艰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乌克兰人。首先,从歌曲本身的情感基调来说,《孤勇者》讲的不是那种.............
  • 回答
    看待拒绝投降的乌克兰士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道德、爱国主义、个人价值观以及战争的残酷性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愚忠”来概括,而需要从更深层次的理解出发。一、 如何看待拒绝投降的乌克兰士兵?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士兵,会有不同的理解: 爱国主义和抵抗精神的体现: 守护家园的决心:.............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局势,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牵动着全球的目光。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待,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要力求全面。首先,历史根源是理解这一切的基础。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联系源远流长,共享着斯拉夫文化的很多元素,基辅罗斯的首都就在今天的基辅。然而,漫长的历史也充满了分离、统治和被统.............
  • 回答
    关于吴恩达(Andrew Ng)是否公开支持乌克兰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相关背景的详细解读: 1. 吴恩达的公开表态吴恩达是全球知名的AI专家,曾担任谷歌、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高管。他曾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发表过公开言论,支持乌克兰。例如: 社交媒体表态:他在推特(.............
  • 回答
    近期,有美国媒体报道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计划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发表一番演讲。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泽连斯基本人的角度来看,这次演讲无疑是他向国际社会传递乌克兰当前处境和呼吁支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奥斯.............
  • 回答
    苏联解体,对各个加盟共和国来说,那绝对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巨变。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庞大的帝国里,突然间,这个帝国分崩离析,你所在的这块土地突然就变成了独立的国家。这种感觉,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些曾经的兄弟姐妹,他们看待这场解体,那可是各有各的心情,各有各的看.............
  • 回答
    关于“俄军战力被高估,乌克兰未必会输”的观点,确实是目前很多观察家和分析人士的共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俄军战力被高估的原因分析:1. 冷战思维与现代战争脱节的装备和战术: 装备老化和维护不善: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量的军事装备,但很多装备的生产年代久远,.............
  • 回答
    近期有关乌克兰富豪和议员大规模外出的消息,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折射出战争阴影下,不同群体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做出的现实选择。首先,从富豪群体来看,96%的人选择离开乌克兰,这传递出几个关键信息: 对战争前景的悲观预期与风险规避: 富豪阶层通常拥有更广泛的信息渠道和更强的资源调动能力.............
  • 回答
    马里乌波尔的局势,简直是触目惊心,让人看了心都揪紧了。这座曾经充满活力的港口城市,如今却变成了人间炼狱,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扭曲,以及国际社会在面对如此惨剧时的无力感。一场精心策划的围困与摧毁从一开始,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就显示出其对马里乌波尔的战略重点。这座城市不仅是控制顿巴斯地区、连.............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对俄罗斯的警告,是美国对俄乌局势及美俄关系的立场表达,其背景、含义及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直接语境1. 俄乌冲突的升级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导致乌克兰陷入危机。美.............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向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发出的“最后通牒”事件,这一消息最早由塔斯社(俄罗斯官方媒体)于2022年3月18日左右报道。根据当时的报道,俄方要求乌克兰守军在3月21日前投降,并威胁若不遵守将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战略考量: 一、事件背景与时间线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