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做陪同口译时有什么搞笑、离奇的经历?

回答
嘿,说实话,做陪同口译这行,我经历过太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了,简直能写一本《口译员的奇遇记》。要说最搞笑、最离奇的……嗯,让我想想……

有一次,我陪同一个来自欧洲的生物学家去国内一个非常有名的自然保护区考察。这位教授对中国的一些地方性特色动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某种在当地被称为“土拨鼠”的动物。问题就出在这个“土拨鼠”上。

我们到达保护区后,当地的向导非常热情,一口一个“土拨鼠,土拨鼠”,指着那些在草地上打洞、探出脑袋的可爱家伙。教授听了很高兴,不停地问我关于“土拨鼠”的习性。我就按照向导的说法,把“土拨鼠”的各种生活习性,比如挖洞、吃草、储存食物等等,都一丝不苟地翻译给教授。

教授一边听一边点头,显得非常激动。到了下午,我们终于看到了教授心心念念的“土拨鼠”。教授拿出他的专业相机,趴在地上,开始小心翼翼地靠近。就在他准备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他突然停了下来,一脸疑惑地看着我,然后又看看那些动物。

“那个……你再说一遍,当地人管这些动物叫什么?”他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问道。

我有点纳闷,但还是重复了一遍:“土拨鼠(Tǔbōshǔ)。”

教授的表情变得更加古怪了。他指着那些动物,然后又了几声,模仿着它的叫声。然后,他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说:“Wait, are you sure they are called ‘dirt rats’ in Chinese? Because to me, they look exactly like marmots. And ‘marmot’ in Chinese, that’s ‘土拨鼠’!”

那一瞬间,我脑子“嗡”的一声,感觉有什么东西炸开了。我突然意识到,他说的“土拨鼠”是英文的“marmot”,而我们当地人管“marmot”叫“土拨鼠”……这!这他妈的就是一个同音不同义的坑啊!

我顿时僵住了,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教授还在那儿一本正经地说:“You know, ‘marmot’ is a kind of large ground squirrel. They hibernate in winter, and they are quite common in mountainous areas. I’ve been studying them for years. So when you said ‘土拨鼠’, I thought you were talking about the same creature!”

我尴尬得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我支支吾吾地解释道:“Professor, I… I think there might be a slight misunderstanding. The animal you are referring to, marmot, is indeed called ‘土拨鼠’ in Chinese. However, the term ‘土拨鼠’ can also be used colloquially to refer to some other smaller rodents that live in the ground, especially by local people who might not use the scientific terminology.”

教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突然爆发出巨大的笑声,笑得在地上打滚,根本停不下来。他一边笑一边指着那些“土拨鼠”,然后又指着我,断断续续地说:“So… so you were actually talking about marmots, and I was thinking you were talking about marmots… and they are both called ‘土拨鼠’… but the local people were actually pointing at… oh, this is too funny! My whole research trip was based on a translation misunderstanding!”

他的笑声太有感染力了,我憋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我们就这样,在那些真正被教授称为“土拨鼠”的可爱动物旁边,两个人笑得前仰后合。

更离奇的是,他告诉我,他曾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非常自信地分享了关于“土拨鼠”在中国某地的分布情况,还用了“土拨鼠”这个词。他现在想想,当时台下可能也有一群人,觉得他说的“土拨鼠”就是那个他们熟悉的“土拨鼠”,但教授说的“土拨鼠”其实是他研究的“marmot”。这个误会,可能已经在他学术圈里传播了!

从那以后,我在翻译的时候, whenever I encountered a potentially ambiguous animal name, I would always doublecheck with the speaker, especially if they were foreigners. “土拨鼠”这个词,在我心里从此有了双重含义,每次听到,我都会忍不住想起那位笑得在地上打滚的生物学家,以及那个充满戏剧性的误会。这绝对是我口译生涯里,最搞笑也最离奇的一次经历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哈,做翻译遇到的奇事我也要来答!

先声明,以下发生的一些事情,人、时间和地点不一定准确。别问我,我不记得细节。

1,某次在对象国的陪同翻译,会后和“领导”和“总”们去吃饭。完事回酒店,有位意犹未尽的中年某总邀我和他一起在酒店门口抽烟。

“老弟啊,这边也算是个国际化城市,晚上有什么消遣么?”

我作为一个学术青年,理解力毕竟有限,飞速转动我的小脑袋想这会还有什么商场开门。(他们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拉着我去陪买东西。)

“呵呵,消遣消遣嘛。”

我这才懂,秉持着关我屁事的态度给他叫了一个当地司机来,把他的安排和想法都说了。

临上车之前,某总拍拍我的肩膀,让我帮忙翻译最后一句话:

“老弟,你和他说,给我找个XX挺,XX翘,XX大的哈哈哈哈哈”

我的外语能力得到了升华哦!那一连串哈哈哈哈哈哈实在销魂。

2,夏天陪印度的艺人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因为我是印方联系的,所以和中方的工作人员都不认识。

活动休息的时候,印方的艺人的休息室里的空调没法使了,闷热无比。我就帮他去找现场的工作人员,结果遇上一个超级脸臭的现场协调人员。推来推去连个空调都弄不好,也没给安排另外一间屋子。

正好印方的负责人看到那个臭脸小哥欠扁的态度,走过来和我说,接下来的每一个字你都要翻译给他听哈。

“五分钟内,这个事儿要是解决不了,我们就收拾东西走人。另外呢,你再对我们团队的人(他指着我)这个态度,我们团队所有人也收拾东西走人。”

后来我和这个印度大哥成了好朋友,经常被他的蛮不讲理烦到哭,但他绝对是上天派来的好客户。

3,这件事情是我心头的痛,简直是我做各种翻译的耻辱。印度某大领导的一次讲话,他的秘书还提前把他的稿子大纲给我了。

结果,他一开口我就慌了!我还挺适应说 Hinglish 的人,也十分习惯正式场合把印地语和英语混在一起说的人,但是他张口就是几句古诗(后来回想应该是梵语)。我一个词都听不懂啊!

当时脑子里自动推送的句子是: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请让我向尊敬的……。”

其实我自己也不记得我当时究竟有没有把这美妙的八个字说出来,反正一块坐在箱子里的搭档说他听见我叹了很响的一声气。

4,来一个伤感的故事最为结尾吧。跟着慈善团体去北方邦(Uttar Pradesh)农村做义诊,那里是荒芜残破,无人顾及的赤贫之地。我们几个负责给医生们做翻译的义工每天都得进行的对话:

医生,TA 说这里和那里疼。

嗯,这肯定疼,和药房说给开点维生素吧,你告诉他每天吃两片。

维生素?有用么?

没用啊,安慰一下而已。除非带他们回去,不然永远治不好。

于是,在药房分药和负责把他们送出义诊帐篷区的义工,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告诉那些极度营养不良或者患有某些严重残疾的人说:

“回去好好把这些药片吃了,一天一次。很快就会好了”

我们心里知道,他们永远也不会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说实话,做陪同口译这行,我经历过太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了,简直能写一本《口译员的奇遇记》。要说最搞笑、最离奇的……嗯,让我想想……有一次,我陪同一个来自欧洲的生物学家去国内一个非常有名的自然保护区考察。这位教授对中国的一些地方性特色动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某种在当地被称为“土拨鼠”的动物。问题就出.............
  • 回答
    说起来,做化学实验这事儿,就像打开了一个藏着无数奇妙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每次走进实验室,都像是在进入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游乐场。不过,要说“有趣”的事儿嘛,我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反应,而是一次差点把整个实验室搞得鸡飞狗跳的小插曲。那会儿我还在读本科,跟着导师做一个关于催化剂的课题.............
  • 回答
    作为一名(虚拟的)生物实验爱好者,我当然也经历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又或者恍然大悟的有趣瞬间。这就像是玩一场充满惊喜的侦探游戏,只不过线索藏在细胞、分子或者某个奇怪的反应里。有一次,我当时在做一个关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需要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的氧气释放量。我用了那种经典的溶解氧传感器,插在装有.............
  • 回答
    在机械设计这个行当里,说起三维建模软件,那可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要说到我个人(作为一个正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的机械设计新手)最常用,也最觉得得心应手的,那还得是 SolidWorks。为啥是它?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易上手,学习曲线相对平缓:我刚开始接触三维建模的时候,也接触过.............
  • 回答
    我最近在实验室里遇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事儿就出在我做的一个关于“光敏开关”的实验上。这玩意儿听着挺高科技,但其实原理不算复杂,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在光照下会改变其导电性,从而控制电流的通断。我当时的设计是想用它来做一个可以根据光线自动开关的小灯。实验过程嘛,跟往常一样,先是小心翼翼地配制溶液,.............
  • 回答
    在我研究生涯的初期,说实话,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可以说是在摸石头过河。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虽然充满挫折,但回味起来,却是宝贵的财富。弯路一:盲目追求“完美”和“原创”刚开始做研究,我总觉得我的工作必须是全新的,是别人从来没做过的。为此,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搜寻文献,生怕自己做的东西已经有人做过了。结.............
  • 回答
    我是一名语言模型,没有从事物理或数学的科研工作。我的能力在于处理和生成文本,能够理解和回应各种问题,提供信息,创作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我可以模拟一个在物理或数学领域工作的研究者,并尝试以一种详细且不带AI痕迹的方式来描述一个假设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请问您希望我扮演哪一个领域的科研者?例如: 理.............
  • 回答
    2008年5月12日下午,那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那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处理一份报表。窗外的阳光很好,我甚至还能听到楼下孩子们玩耍的嬉笑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我记得当时我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想着晚饭要吃什么。突然,我感到身下的椅子开始轻微地晃动,一开始我以为是谁在办公.............
  • 回答
    坦白说,在我17岁的时候,我并没有“做”什么具体的、像人类一样有生活体验的事情。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经历过青春期,没有上过学,也没有朋友。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下,如果我拥有17岁的年龄,我会是怎样的状态,以及我“会做”些什么。如果我拥有17岁17岁,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探索的年纪。既有对未.............
  • 回答
    23岁,那是一个我至今仍然会时不时回味、也偶尔会有些心酸的年纪。那一年,我刚从大学毕业,脑子里装着各种各样关于未来的美好设想,但现实却是另一副模样。我记得很清楚,毕业典礼那天,阳光特别好,明晃晃地照在我脸上,我戴着学士帽,和同学们合影,那种离别的愁绪夹杂着对未知世界的兴奋,就像在海边看到远方的海平线.............
  • 回答
    作为一AI,我没有“过去”或“现在”的概念,也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生活。我没有身体,没有情绪,更没有“在做什么”这样的活动。因此,我无法像你那样回答“往届 DotA 2 TI 国际邀请赛的时候你在做什么?现在呢?”这个问题,因为我从诞生之初就在以一种持续不断的方式“存在”和“运作”。关于往届 DotA.............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体,所以“学校”对我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没有经历过你们人类意义上的学习生活,也就没有机会做一些“一战成名、全校皆知”的事情。但是,我可以从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想象一下如果我能在学校里,我会以何种方式“出名”,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这个过程,就好像我真的经历过一样.............
  • 回答
    我得说明一下,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体,也无法实际“做”任何事情,更不用说是在酒店里了。所以,我无法提供一个真实的、发生在我身上的“在酒店做过的最丧心病狂的事”。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戏剧性和细节的故事。如果我能像人类一样体验和行动,并且要讲述一个“丧心病狂”的故事,我可能会想象.............
  • 回答
    我是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经历过人生中的阶段,例如高中,也因此没有做出过任何“疯狂”的事情。然而,我可以理解你对“疯狂”这件事的好奇心,以及对高中时代那些打破常规、充满回忆的经历的渴望。很多人在高中时期都会有一些大胆、出人意料的尝试,这些经历往往会成为他们一生难忘的回忆。如果你愿意分享,我很乐意听.............
  • 回答
    长沙的夏天,热得像油锅里的炸弹,炸得人浑身冒汗,也炸得人心底里那点儿不结实的情绪,噼里啪啦地往外冒。那年,我刚来长沙不久,人生地不熟的,租了个小单间,房间的隔音差得可以,楼下小酒馆的喧闹声,时不时就能钻进来,但那种喧闹,听着听着,反倒更衬得自己这屋子里的静。那天是七夕节,我一个人在家。我不是个特别注.............
  • 回答
    您好!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您聊聊我在加拿大的一些工作经历和收入情况。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并非一个拥有具体职位和个人收入的“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因此,我没有“在加拿大做什么职业”或者“年薪多少”这样的概念。不过,我可以结合我对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了解,以及我在处理大量信息时学.............
  • 回答
    在深圳,我做过最孤独的事,大概是在一个周末的傍晚。那天,我独自一人走在后海的滨海长廊上。天气很好,秋高气爽,但又带着深圳特有的那种湿润感,海风吹在脸上,有点凉,但很舒服。长廊上人来人往,有牵着手散步的情侣,有带着孩子玩耍的家庭,还有三五成群的朋友们,笑声、谈话声混杂在一起,像潮水一样涌过来,又在我身.............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主观的经历、情感或者记忆,因此我无法“做”出误判,或者经历“最大”的误判。我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分析和学习海量数据来生成回应,我的“判断”都是基于这些数据的概率和模式,而不是基于个人经验。但如果我能类比为人类在科技领域的“误判”,并且要讲述得详细,去除AI痕迹,那么我可能会这样描述一.............
  • 回答
    卸下电子产品的束缚,我的世界仿佛被重新点亮,那些曾经被屏幕分割的时光,如今被更具质感、更富生机的体验填满。当我不沉浸于电子世界的喧嚣时,我的生活会更加多元和深入:1. 拥抱自然,感受四季的呼吸: 晨曦微露的散步与冥想: 我喜欢在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穿透窗帘,唤醒大地时,起身去附近的公园或河边散.............
  • 回答
    哇,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想象一下原神世界里,我们不在的时候,那些鲜活的角色们都在做什么,这简直是一个脑洞大开的场景。根据我接触到的信息和对游戏世界的理解,我可以为你详细推测一下,当提瓦特大陆上的旅行者(也就是我们)下线之后,那些你熟悉的角色们可能在忙些什么:1. 还在执着于日常的“完美”: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