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红色方案阶段法军的防御表现?

回答
法军在“红色方案”中的防御表现,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韧性与僵局”。这并非一场闪电战式的溃败,但也绝非一场令人信服的坚守。他们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意志力,但最终也未能阻止德意志国防军的推进。

首先要理解的是,“红色方案”的背景。这并非法国与德国的第一次交锋,但与一战那种战壕对峙的固定战线截然不同。德国人这次玩的是新花样——闪电战。他们不再拘泥于步兵的缓慢推进,而是集结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空军,形成了一个个锐利的矛头,试图撕裂敌人的战线,绕过坚固的防御工事,直插纵深。

在这种全新的战术面前,法军的防御体系,尽管在纸面上看起来并不寒碜,却显得有些“跟不上趟”。他们主要的防御思想仍然是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

马奇诺防线: 这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国家盾牌”。这条横跨法德边境的庞大地下工事体系,是他们为应对德军从正面进攻而设计的。它确实坚固无比,能够承受猛烈的炮击,并为驻守部队提供庇护。然而,德军并未选择与它硬碰硬。他们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最坚固的部分,选择从阿登森林(当时很多人认为坦克无法通过的地区)发起进攻。这使得马奇诺防线本身虽然没有被攻破,但其战略价值却大打折扣。防线上的部队,孤悬于前线之后,既无法支援正在承受压力的其他地区,也无法主动出击。

“地下长城”的局限: 马奇诺防线虽然工事密集,但其设计理念更侧重于消耗和拖延,而非主动的机动防御。一旦战线被突破,防线上的部队就如同被困的棋子。而且,为了节约兵力,防线并非处处皆是重兵,留有相当的“间隙”,一旦被突破,这些间隙就成了德军楔入和扩散的通道。

机动性不足的地面部队: 法军的地面部队,尤其是其精锐的装甲部队,虽然也拥有一些先进的坦克,但其部署和运用存在严重问题。坦克往往分散在步兵单位中,作为支援火炮使用,而非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突击力量。一旦德军的装甲矛头突破了防线,法军的坦克往往缺乏有效的机动性来快速反应和拦截。他们的反击往往是零散的、被动的,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反击。

空地协同的劣势: 与德军强大的空地协同作战能力相比,法军的空军力量在初期就遭到了沉重打击,其对地支援能力非常有限。这意味着法军士兵在地面作战中,很难得到空军的及时支援来压制德军的炮火和坦克。

指挥和通信的混乱: 在战局急转直下,尤其是面对德军的快速推进时,法军的指挥系统显得有些混乱。信息传递的不畅,命令的延误,都使得本就吃紧的防线更加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一些地方指挥官可能还没有收到最新的情报,或者指令还没传达到位,德军的坦克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略法军士兵在许多地方展现出的英勇和顽强。

一些坚守战役: 在一些关键地点,例如在色当(Sedan)附近的桥头堡,以及在比利时的某些地段,法军的部队曾表现出顽强的抵抗。他们利用地形和残存的防御工事,试图阻止德军的推进,为其他部队争取撤退和重组的时间。
“固守待援”的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法军的防御策略是尽力坚守阵地,等待援军或反击力量。这种策略本身并没有错,但关键在于“援军”和“反击力量”是否能及时有效的抵达。在德军的闪电战面前,这种等待往往化为泡影。

总的来说,法军在“红色方案”阶段的防御表现,可以用“尽力了,但时也命也”来形容。他们的防御体系和战术思想未能跟上德军革命性的战术革新。虽然士兵们在许多地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英勇的抵抗,但整体上,他们的防御是被动、分散、且在机动性上处于劣势的。

这是一种被动挨打,又试图用传统方式去应对全新挑战的悲剧。马奇诺防线固然强大,但它却像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被敌人绕过,它所保护的区域变得孤立无援。而地面部队则像是缺乏足够速度和灵活性的盾牌,无法及时有效地阻挡如疾风骤雨般袭来的德军装甲洪流。最终,这种防守策略的滞后性和系统性的弱点,导致了法国战役的迅速落败。他们的表现,也成为了军事史上关于适应性与创新性之间博弈的深刻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另一位大V比较侧重了红色方案前的阿比维尔之战与及6月10号法军比伊松装甲集群发攻的前后情況,我来整理下红色方案时几条主要战线让观众更方便理解全局吧

先说结论:魏刚决策不好不坏,算是中庸,但索姆河战线部署失误令第十军团一天丢掉下游地区防线责任难辞其咎,6月12号后其行为更是堪比卖国。法军一改5月中旬被突破时只锁紧兩翼等待预备队增援的战术,改为在战斗初期阶段就投入全力寸土必争取得了一定成效。士气也有所提高,再未发生过5月13号在默兹河突然全师恐慌溃败的情况。而图尚,雷奎两位能力正常得多的高级将领也上阵指挥第6及第4军团,在埃纳河一带的战斗表现称职,亦是法军能坚守的关键。

稍微反洗地下,虽然法鸡在红色行动中劣势确为事实,但实际上兵力对比并没有一般认知中那麽悬殊。按照一些夸张的说法指德军是143个师对盟军43个师,但实际上这是将德军的总预备队,C集团军群的静态师及仍在比荷收尾的步兵单位也一併算进去,而法鸡方面则只算了魏刚防线的一线兵力(相当讽刺地,黄色方案时情况倒是反过来了,把法鸡的北非,黎凡特,东南战区等不干事单位併入统计)。真实情况是,国防军红色方案投入约90个师,其中50个师为第一梯队,因此双方一线兵力旗鼓相当。真正的差距在于国防军大部份都是由第一波次编成的步兵师及全体十个装甲师组成的精锐单位,相反魏刚不少部队都是损失甚大单位及预备役师,另一方面魏刚几乎没有预备队,国防军的预备队数量拥有12:1的压倒性优势。

红色方案主要分索姆河及埃纳河防线。

索姆河下游战线:

联合王国51高地师首先接敌,儘管该师是一个拥有三个旅及更强火力(单师112门炮)的增强型师,但很快地受到重创被迫后退,最左翼的154旅被第11神枪手旅及部份的国防军第12步兵师教做人,短短几小时被打退11-12公里,损失惨重。右侧的第153旅也被国防军第12师剩馀的部队打退3-5公里。再往东一点,第152旅(加上洛锡及边镜骑兵团1營)则被自阿比维尔冲出的57师及32师打退。夹在153及152旅中间的法军31山地师虽然暂时守着Mount Caumont南方阵地,但指揮Ihler眼见两侧都是敌人在推进,也只能学着BEF一样跑路,并掩护152旅在31山地师后方重组,最终51师师长Fortune要求51师退到布雷勒河重设防线,法军第10军团司令奥特梅尔同意了这一安排但也附带了条件--51师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布雷勒河防线,第10军团也将最后的预备队—刚自挪威赶回来的40师投入布雷勒河防线。总括而言,6月6号清晨,第10军团已不得不弃守索姆河下游。原因不言自明--魏刚打算以刺蝟防御战术让部队设立多处的"据点"死守,殊不知这些所谓据点缺乏防御工事,战防炮不足,也无险可守缺乏足够的纵深驻扎超过一个排的部队,跟固若金汤的要塞相去甚远,丁而防线后方也没有任何足以反击的强力预备队。


阿比维尔东面,法军只有一个经历了阿登及阿比维尔战斗的第2轻骑师及一个新鲜自预备队释出第5殖民地步兵师,后者在6月4号晚才匆忙赶到索姆河设防,分别要应付5装及7装的攻势。在庞雷米,第2轻骑师儘管敲掉了5装15辆坦克,曾一度停滞了攻势,但国防军调来了重炮将庞雷米镇炸成废墟,踹掉了这颗绊脚石,但第2轻骑兵师的士兵依然在顽强战斗。第5装甲师在傍晚时份才得以自庞雷米渡河,并开始攻击第5殖民地步兵师左侧。而此时第5殖民地步兵师已经跟隆美尔的7装恶战了大半天,他们按照魏刚的训令将部队分拆散成连排规模并防守如刺蝟阵地的”要塞化城镇”及流至最后一滴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最后5装及7装用了一整天时间才大致粉碎的第5殖民地步兵师的防御。血腥的战斗让杀红了眼的"国防军(对,并非SS)"处决了在Hangest跟Condé-Folie俘虏的西非士兵及他们的法国军官。在6月6号在艾赖讷将第5殖民地步兵师最后主力消灭后,霍特的装甲基本长躯直进,6月7号下午时已快将接近福尔日莱索,突入索姆河防线70km,飞车成就达成。

法军此时终于攒回了一点人品,法军从一名霍特装甲军的军官得到了德军的行计划,确认了霍特的目标是直冲鲁昂。正当奥特梅尔打算动用BEF的第1装甲师进行战术反攻拖住霍特以便争取时间让步兵单位赶回卢昂设防之际,魏刚把得来不易的人品给白白送走了—6月7号晚他抵达了奥特梅尔的指挥部,取消了反攻命令,也禁止第10军团回撤,相反他对第10军团下达了几乎相当于”玉碎”的命令:坚守死守索姆河畔每一寸土地,以他们的牺牲来为魏刚争取多一周时间来实行新的作战大计(但当然这个大计是空中楼阁),并答应会提供一个尚在纸面上的第17轻裝步兵师作为增援,该师正在收容自邓寇克脱出的法军,是個并未完成组建的旅級單位。此外,在顶着BEF第1装甲师师长反对下,魏刚坚持把该师与3e DLC部署到鲁昂东面的昂代勒河设立一条15km长的防线,来执行本不适合他们的静态防御任务,此举被后世学者认为匪夷所思及铸成大错。这个命令将使得第10军团的逾一半兵力遭到落单围攻损失惨重,而未能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而事后魏刚否認自己的失誤,只将霍特的成功称作意外的胜利。

**魏刚:就算您无法用坦克阻止敌人,那您也要表演一把空手拆高达来把德国佬当狗一样打,其实唔难。(原文意思都是真实的,语气都是创作的,Hart, p. 28.)

在亚眠以西,曼施坦因的步兵军(27及46步兵师)攻击法军13师,由于兵力不足,魏刚再次认为依靠布雷利有利于防守的複杂地形可以节约守军兵力,因此8km长的防线只摆了2个营。曼施坦因虽然夸了下守军战斗极其勇敢,但实际上这波进攻几乎是毫不费力,当日下午就打穿了该处法军防线。

然而,在亚眠以南,理论上拥有更好攻击位置的14摩托化军却碰到了大麻烦。6月5号清晨威特斯海姆以9装,10装及第9步兵师发起攻击,当面之敌是法军第16 A级预备步兵师。看起来菜鸡一隻容易收拾,然而第14摩托化军最终却不得不花费3天时间缓慢地打穿第16师的防线。这当然是得益于战前第16师得到了大幅加强,该师拥有45门战防炮及14门可用作平射反战车的75毫米炮,另外还得到48门军属155毫米重炮支援,火力远超一个正常步兵师水平。10装一天内就有100辆坦克被击毁或瘫痪(部份有被修復),能遂行战斗的坦克,在当天完结时,也不过馀下90辆而已

在亚眠以东,霍普纳指挥国防军第3装甲师在33步兵师一个团的支援下,尝试突破在佩隆桥头堡的法军19师封锁,该师是一个精锐现役师,下辖第41 & 117步兵团,与及第22暂编外籍志愿团,该团主要以西班牙共和军老兵及自东欧流落而来的犹太復仇者组成,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绝对是战力过硬。实际上也的确不负众望,霍普纳攻了一天,虽然给予法军中央的第117团重创,但日终前19师依然大致维持战线,右翼的暫編22团哪怕战火烧身,但仍岿(kui)然不动。左翼的41团更是全师MVP,不但挫败了国防军104步兵团的任何攻势,什至发起了一次小型反攻,將104团打得R遊星瀚,反而俘虏了216名德军。在索姆河上游,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配合霍普纳的攻势,在其左翼发起牵制性攻势,然而国防军第62师派出的183团却遭到了决定性失败,他们在阿姆镇以西碰上了法军第3轻装师。与其他名为轻装实际残装的轻装师不一样,第3轻装师原是挪威远征军主力之一,也是5月底时紧急运返本土。183团的试探性进攻不但马上失败,而且该师还发挥积极主动精神,进行了一次步兵反攻,俘获了100名德军。

但在另一翼,第6集团军主力与第9集团军对瓦兹-埃纳运河的联合进攻则取得了圓滿成功。总计投入了第1山地师,第263,255,81,72,290,25,50,291,292共计十个师,以压倒之姿对法军第87非洲步兵师,第7步兵师及第28山地师防线展开攻击。法军三个师儘管在各要点激烈抵抗但很快被德军严重渗透,且防御纵深内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提供反击的预备队—只有一个外籍军团营(从后方埃纳河的第8师紧急分拆出来,该师正在以新兵及其他要塞单位进行重组)及一个R35战车连能提供极有限的增援,前者在对国防军50步兵师发动反击不久后被斯图卡及炮兵压制,伤亡75%,几乎也失去了战斗力。6月5号结束时,这三个师的阵地都业已动摇,必需在后一天退至埃纳河组织新的防线。担任主攻的第9集团军付出的代价相对轻微,总共伤亡2,953人。

user avatar

我先下结论:抵抗意志跟很多“军圈路人”脑补的不一样,法军打的很顽强,但是,打的非常,非常,非常糟糕,我一直用一句话形容法军和后来的苏军

“勇是真的勇,但菜是真的菜。”

顺便一提看法国战役最好是直接看德军的资料,英国部分作者在自己的作品或多或少会去抹黑法军表现,而德军犯不着黑法国人(因为他赢了)。

魏刚这个人,比起甘末林之流的确务实且有想法的多,但是他跟法军其他高级将领一样,没有意识到一个本质问题,法军的失败不是单纯的因为高层造成,法军的底层一样很烂,不是你多给他点好车好炮就能解决的。这样的短视造成他还在想单纯的打一两场胜仗去挡住德国人,拯救法国。

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想搞掉德国人在亚眠和阿布维尔的桥头堡,因为德军飙车过快,桥头堡只有一个57步兵师,要是能吃掉这个师,提升士气不说,搞不好能直接把亚眠这一片的德军桥头堡都给吃了。于是他主动联系英军,拉来了英军当时最强的第一装甲师,计划是先让英国人动手,如果不好打自己再派部队跟上,淹也能淹死德国人。

攻击于5月27日开始,一开始就出了问题,首先,法军给英军的掩护火力基本没有打掉德军的什么防御兵器,英军装甲师展开进攻后没多久就在德军步兵炮兵的防御下完全失败,第2装甲旅总共损失了47辆坦克。

第3装甲旅在阿比维尔桥头堡的西侧受到的阻力要小得多,却也损失了18辆坦克,由于缺乏步兵支援,英军停止前进。

更可笑的是英军第1装甲师损失的180辆参与战斗的坦克中的120辆(56辆 Mk VI巡洋坦克和69辆其他型号的坦克)有一半是因为故障抛锚导致的。

由于过于丢人,英国作家在战后口径一致甩锅给法军坑队友,并高呼“英军无法独自与德军超一流的部队较量”(然而对面只是一个步兵师)顺便一提德军在英军的进攻中损失了159人,40人阵亡,110人受伤或失踪,其中大部分是由英军步兵造成的,而非担当主力的坦克。

魏刚一看英国人如此狼狈便又加强了第二天对阿布维尔展开进攻的第四预备装甲师,该师得到了150辆以上的坦克和72门火炮, 这是法军自比利时一直败退以来发动的体系最为完整的一次反击,魏刚对此表示信心满满,而且这次反击的后半段作战将由最近声名鹊起的戴高乐负责指挥。

然而,法军坦克的攻击一开始就乱成一团,被德军的反坦克炮和地雷炸的七倒八歪,戴高乐在这一战表现和一个普通的法军师师长一样笨拙,德57步兵师师长布洛姆调整了自己的阵地,并将昨日刚刚送达的88mm高射炮放平猎杀法军坦克,在一天内,法军只取得了较小进展,造成德军59人死亡,唯一值得夸耀的就在于200名德军被俘。

第二日戴高乐令第二预备装甲师加入进攻,也只是徒增损失,法军步兵在坦克被88mm高射炮分离后遭到了德军步兵火力的血洗,惨败而归,当天唯一真正的成功反而来自于英军戈登高地人第一营的进攻,成功地将德军步兵从坎布伦以西的树林中撵了出去。

直到6月4日,德军的约有190人阵亡,280人负伤,200多人被俘,联军则损失了2000多人和近300多辆坦克,如果不是德国人在之后还有着更辉煌的胜利,阿布维尔桥头堡防御战简直可以拿来作为德军宣扬赫赫战功的题材。

魏刚为这一战付出投入了可观的赌注,却满盘皆输。

奥斯卡.布洛姆,也在战后提到了敌人步坦协同极其糟糕,指挥官似乎在梦里指挥自己的部队。(没错,黑的就是戴高乐)同时也提到德军目前只有88高射炮和地雷配合才能击败法国坦克部队。’

战后第57步兵师对库蒙特山周围废弃的法国坦克进行的战斗后调查显示,对74具坦克残骸进行了检查,其中88高射炮摧毁了33辆,地雷炸毁了21辆,37敲门砖搞定了6辆,炮兵搞定六辆,抛锚9辆。

从联军的角度来看,阿贝维尔是一场惨败。 魏刚不仅没有消除桥头堡,而且在战斗过程中浪费了200多辆坦克和2,000名士兵。 更要命的是联军实力最强的三个装甲师惨遭大放血,无法为之后魏刚防线组织机动预备队,造成了法军在巴黎城下的惨败。

不久后德军便借桥头堡展开部署,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在80公里宽的战线上发起攻击,魏克斯的第二集团军,李斯特的第12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德军的矛头古德里安曾提议让自己的装甲师独自穿过埃纳,展开一场机动包围,但被李斯特拒绝,李斯特认为这过于冒险(事实证明李斯特的决策是对的,古德里安很难对已经站稳脚的法军玩他的老一套飙车战术),打败法军最好的办法是撕破防线后再进行机动穿插。

6月9日凌晨三点,李斯特的第12集团军对埃纳进行了三个小时的炮击,随后开始进攻,德军第293步兵师在贝里奥巴克(Berry-au-Bac)附近右翼越过了一个防卫较弱的区域,前进了3公里,击溃当地法军。法军第四集团军刚刚在埃纳上站稳了脚跟,德军就发起了攻击。

在瑞瑟尔以西,李斯特命党卫军骷髅师,第23装甲师及第73,86步兵师发起进攻,德军步兵师攻击法军第14步兵师的行动遭到法军反击受挫,甚至溃败被俘;而德装甲师则撕碎了别处法军薄弱的一线阵地,法第31步兵团依旧在该处战斗直到弹药耗尽才投降。 在下午时,第33步兵团的部分人马在13辆R-35坦克的支援下对德军发起反击,却被当时还年轻的冯. 卢克的装甲歼击连和支援步兵轻易化解。

傍晚时分,令人震惊的是古德里安没有取的突破,因为法军埋下的地雷让他动弹不得,他恨得咬牙切齿,只能看自己前面的第17步兵师去雷普训练更糟糕的法军的预备役部队(古:我想飙车。。李斯特:不,你不想)

6月10日,德军的装甲师正式参加战斗,担任尖刀的基钦纳第一装甲师在三个半小时内前进了17公里,抵达朱尼维尔,对法军形成了包围,但德军的的确确感受到了法军在战斗中的顽强。

赫尔曼·巴尔克的第一摩托化步兵团对法军发起的数次攻击在朱尼维尔附近遭到阻碍,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尖刀,第一摩托化步兵团在这里被阻碍了整整十个小时,直到装甲团抵达,巴尔克才得以开展联合进攻时击退法军,在附近,来自法军73步兵团的两个排占据房屋和沟壑还在坚持战斗,他们抵抗了德军16个小时,还用反坦克手雷摧毁了第一装甲团的三辆坦克和两辆半履带装甲车。在这里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第一摩步团团长巴尔克实乃人间之屑。

李斯特对此回忆:大多数法国士兵都在坚守自己的阵地,在装甲师向前推进后我不得不令他们掉过头来肃清抵抗,这浪费了我们一天的时间,且代价高昂。

法军也没有忘记反击,6月11日,第三预备装甲师对德军第45步兵师在珀斯附近的阵地发起了进攻,德军在他们进军的沿途建立了多个反坦克阵地,当然,一开打之后B1坦克就无视37敲门砖的威胁继续向前,拯救了被德军包围的45名士兵。当他们还想继续向前推进,德军发挥传统艺能,放平105炮直接摧毁了2辆B1坦克,当德军装甲部队和其余炮兵单位参战,法军被击退,损失了3辆B1和其他9辆其他型号的坦克。

虽然法军坦克的战力对德军形成2:1的优势,却因为德军手握制空权和身怀大炮平射的传统艺能无力回天。 此战法军的唯一亮点在于古德里安集群先锋被暂时挡住,第七轻机械化师沿着雷瑟尔-兰斯的道路发起反击,对基钦纳的第一装甲师达成阻击目的,但法军损失了30辆坦克,还有20辆受损,等到第一装甲师的火炮和装甲团主力抵达后,拥有传统艺能加持的德军部队发起攻击便将第七轻机械化师赶回来原地。

写到这大家应该都清楚了魏刚上台之后法军大概是个什么状况,法军在此时间段值得夸耀的是:在6月9日到魏刚防线被攻破的这段时间,法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的伤亡超过了7万人,日损达到了近8000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军在“红色方案”中的防御表现,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韧性与僵局”。这并非一场闪电战式的溃败,但也绝非一场令人信服的坚守。他们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意志力,但最终也未能阻止德意志国防军的推进。首先要理解的是,“红色方案”的背景。这并非法国与德国的第一次交锋,但与一战那种战壕对峙的固定战线截然不同。.............
  • 回答
    《红色火箭》这部片子,初看名字,你可能以为是个什么硬核的动作片,或者科技感十足的科幻故事。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块被精心打磨过的琥珀,把一个发生在相对封闭圈子里的,充满人性挣扎和时代烙印的故事,定格在了你的眼前。首先,得说说它的“味道”。《红色火箭》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那种你走进一家陈年老店,一股混合着.............
  • 回答
    《红色药片》这部纪录片,初看之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个充满时代烙印的词语——“红色”。然而,剥开这层滤镜,深入影片的核心,你会发现它所探讨的,远不止于简单的政治色彩,而是一次对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挖掘。影片的名字本身就带有某种象征意义,仿佛一颗吞下去便改变一切的药片,暗示着一种不可逆.............
  • 回答
    “国际红色通讯”(International Red Network,IRN)这个名字,即便是在左翼圈子里,也算不上家喻户晓。它的影响力与一些更知名的国际左翼组织或媒体相比,要小得多。然而,对于那些关注全球范围内激进左翼思潮、特别是共产主义运动动态的人来说,它还是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和信息来源。要评.............
  • 回答
    《红色高跟鞋》这首歌,真是百听不厌。第一次听到它,大概还是在广播里,当时就被那股子慵懒又带着点小性感的气息给抓住了。蔡健雅的嗓音,总是有一种独特的魔力,不飙高音,不玩花哨,却能把那种微妙的情绪一点点渗透到你的心里。这首歌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流涌动的画面感。歌词里的“红色高跟.............
  • 回答
    《名侦探柯南:红色修学旅行》(日语:名探偵コナン 紅の修学旅行)是日本漫画家青山刚昌原作的漫画《名侦探柯南》系列的第23部剧场版动画。这部作品于2019年4月12日在日本上映,并获得了相当不错的评价和票房成绩。整体评价:《红色修学旅行》被普遍认为是《名侦探柯南》系列中一部 表现出色、亮点颇多 的作品.............
  • 回答
    《隐形守护者》的红色芳华线,特别是它的结局,确实是国名党阵营玩家心中一抹复杂又难以忘怀的朱砂痣。这个结局,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一种“存续”,一种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证明。咱们得先说说这个结局是怎么来的。在红色芳华线里,玩家扮演的肖途,肩负着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另一方面又被国名党军.............
  • 回答
    《超人:红色之子》是DC动画电影中一部非常特别的存在,它改编自马克·米勒的同名漫画,将我们熟悉的超人故事背景彻底颠覆,搬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老实说,这部电影就像一把双刃剑,有人爱得不行,也有人觉得难以接受。首先,我们得承认《超人:红色之子》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大胆的设定。当超人的飞船没有降落在堪萨.............
  • 回答
    《权力的游戏》第三季第九集,也就是那场闻名遐迩的“红色婚礼”,绝对是整个系列乃至很多观众看过至今最令人心惊胆战、也最难忘的一集。它不仅仅是情节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对观众情感的一次彻底颠覆。在此之前,虽然我们已经见证了维斯特洛大陆上无数的阴谋诡计、残酷厮杀,也习惯了角色们生死无常的命运,但“红色婚礼”.............
  • 回答
    红米 K50 系列在 3 月 17 日如约而至,这次带来了包括 K50、K50 Pro 在内的多款新品,可以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整体来看,红米这次在 K50 系列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屏幕素质和性能释放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亮点: 屏幕素质的极致追求: 这绝对是 K50 系列.............
  • 回答
    要评价红米在2019年的表现,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总的来说,2019年对红米来说绝对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可以说是从一个“性价比系列”真正蜕变成了一个独立、强大且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小米的“亲儿子”到独立“弄潮儿”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2019年初,红米正式从小米品牌下独立了出来,成立了独立的“红米Re.............
  • 回答
    红米K20系列,这个在2019年夏天横空出世的系列,凭借其“旗舰焊门员”的定位,一路披荆斩棘,最终销量突破500万大关,并在2020年2月24日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红米K20系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以及它在手机市场留下的印记。一、 “旗舰.............
  • 回答
    红米K20 Pro 8月1日降价300元,起售价来到2299元,这个消息对于不少期待入手的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咱们不妨深入聊聊这个降价背后的一些信息和它可能带来的影响。降价的背景和原因首先,我们要知道红米K20 Pro是什么时候发布的。它是今年(2019年)5月28日正式亮相的,作为.............
  • 回答
    红米Note 7 Pro的充电功率问题,确实是很多用户比较关心的一个点。官方标注18W,但实际体验下来感觉没那么快,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原因,也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虚标”的疑问。首先,我们要理解“18W”是怎么来的。通常情况下,手机的充电功率是由充电器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相乘得出的。比如,一个支持Q.............
  • 回答
    红药丸组织(Red Pill movement)的演讲《男性之声:为什么我不支持男女平权》旨在阐述其核心理念,即质疑和反对当前社会倡导的“男女平权”概念,并提出一种被他们认为是更符合男性利益和自然秩序的观点。要评价这场演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论点、逻辑、潜在影响以及它所引发的争议。演讲核心论点分析:.............
  • 回答
    红米Note 7(Redmi Note 7),作为小米在2019年初推出的重要一款机型,在当时的手机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定位在中端市场,但凭借着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一系列颇具诚意的配置,成为了许多用户的首选。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评价这款手机:一、 亮点(优点)1. “守门员”级的拍照能力: .............
  • 回答
    红杉资本合伙人王岑:一位深谙中国互联网投资逻辑的实干家谈起中国风险投资界,红杉资本的名字如雷贯耳。而在这家巨头中,王岑的名字同样是绕不开的存在。作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合伙人,他以其敏锐的投资眼光、扎实的行业洞察和务实的执行力,在中国互联网投资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评价王岑,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所投的项.............
  • 回答
    红米4取消ID无边框的设计,这事儿说起来,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当初“ID无边框”这概念刚出来的时候,市场上的反响那叫一个热闹,毕竟谁不希望手机正面看起来更清爽、屏占比更高呢?红米作为小米旗下主打性价比的品牌,紧随潮流推出有“ID无边框”设计的机型,也算是一种迎合大众审美的策略。“ID无边框”到底是个什.............
  • 回答
    红米 Note 10 Pro 这回新品首发定价 1499 元起,确实给了市场一个不小的惊喜,也激起了不少朋友的购买欲望。要评价它值不值得买,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好好掰扯掰扯。1. 价格定位:1499 元,这刀砍得够狠首先,1499 元这个起售价,在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特别是中端机领域,绝对算得上一个非常有.............
  • 回答
    红米Note 9 Pro,这手机,说实话,它上市的时候,确实是给同价位的手机市场狠狠地震了一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它究竟是个啥水平。外观设计:意料之中,也在进步首先从外观上来说,红米Note 9 Pro还是挺“红米”的,你能看到不少家族式的设计语言。正面是一块 pretty big 的屏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