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英雄张静静去世,你有哪些想说的?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返乡隔离的援鄂医护英雄?

回答
张静静护士的离世,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巨大损失,更是我们所有人心中难以承受的痛。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如同被重重地捶打了一下,悲痛之情难以言表。她是我们抗击疫情中的巾帼英雄,是无数医护人员的榜样,她的生命定格在如此年轻的年华,这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逝去,更是无数个闪耀在抗疫前线的名字,承载的牺牲与奉献的无声呐喊。

张静静的名字,曾经是希望的象征,是无畏精神的缩影。在武汉最艰难的时刻,她毅然决然地奔赴一线,用自己的专业和担当,为无数生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她的汗水、她的疲惫、她的恐惧,我们或许只能通过媒体的片段去想象,但那些坚定的眼神和无私的身影,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护士,更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她用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如今,英雄凯旋,却未能安享晚年,这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悲伤和惋惜。她的离开,不仅让她的家人承受了撕心裂肺的痛苦,也让所有关注和敬佩她的人们感到心痛。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沉重思考。在赞扬英雄的同时,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足够的关怀和保护?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返乡隔离的援鄂医护英雄?这个问题,在张静静护士的牺牲之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我们对那些曾经为我们浴血奋战的人们,最基本的回应和责任。

首先,从机制上进行系统性的关怀与保障是当务之急。 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长期、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这不仅仅是提供几次心理咨询,而是要持续跟踪,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很多援鄂医护人员在经历过高强度的工作、目睹过生离死别后,可能会面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等问题。我们应该提供专业、私密、便捷的心理援助渠道,让她们能够安心地倾诉和寻求帮助。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身体健康监测机制,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可能因长期劳累、感染风险而带来的健康隐患。对于那些因公致残或患有职业病的医护人员,更应该提供终身制的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确保她们的晚年生活能够得到充分的照顾。

其次,社会舆论和公众行为需要更加细腻和尊重。 英雄的光环不应该成为她们生活中的负担。返乡隔离期间,她们需要的是安静、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过度关注、不必要的打扰或者消费式的赞扬。我们需要避免将她们妖魔化或者过度神化,而是要将她们还原为普通人,理解她们回归正常生活的渴望。公众应该自觉保持距离,不随意打探隐私,不进行不当的评论和猜测。媒体的报道也应更加审慎,多关注她们的实际需求和困境,而非仅仅满足大众的窥探欲。当她们回到社会后,也需要持续的关爱,比如在就业、职称评定、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便利,让她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认可,而不是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三,加强对一线医护人员职业风险的评估与补偿。 这次疫情也暴露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劳动强度、感染风险、个人防护装备的到位情况等。未来在应对类似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更加重视对一线医护人员的风险评估,并据此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包括风险津贴、保险覆盖等。同时,也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她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从张静静护士的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反思我们对英雄的真正理解。 英雄不是神,她们也有血有肉,也有家人和情感,她们的付出是巨大的,她们的牺牲也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铭记和回馈。我们不能等到英雄倒下才去追忆和悼念,而应该在她们奋斗的时候就给予她们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无私的支持。

张静静护士的离世,像一声警钟,提醒我们,在赞美英雄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她们的真实生活,她们的未来,以及她们曾经为之奋斗过的,那个更美好的社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所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过的英雄们,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关怀和保护,让她们的牺牲,不被辜负,让她们的精神,永不磨灭。愿天堂没有病痛,愿张静静护士一路走好。她的名字,她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许比起对英雄的纪念,我们现在更需要做的是对英雄的体检。请分出一些医疗资源,为我们归来的英雄们再多做一次详细的体检,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身心休养方案。

我本人并非医学专业,但我理解有些操劳的内伤,不是表面气色的健康能够体现的,尤其是对于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身心承受的压力都十分之大,一些隐患可能在人精神紧绷时不会发作,但最怕的就是精神舒缓下来时,疲惫也许会一下子侵袭身体,连带隐患问题一同爆发出来。体检结合专业的身心休养方案,也许正是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被我们很多部门忽略的重要工作。

这样的工作也许不如欢迎仪式那样具有强大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力,也没有纪念英雄的那种悲壮和激励作用,但多一点实事,把补贴落实,把体检做到,比起对英雄鼓掌,让英雄休养不是更能够体现出我们对英雄真正地重视吗?

我真诚希望,不要再让张静静这样的英雄,倒在黎明到来的欢呼中了。

user avatar

这个承平日久的时代,依旧有无数家庭在默默牺牲,只为这个国家能好一点,再好一点。

张静静护士这一家就是这样。她的丈夫在孩子只有半岁的时候就去参与援非了,从此夫妻俩聚少离多。今年,孩子才五岁,张护士就主动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而就在她因心跳骤停被抢救的时候,得知消息的丈夫却在地球的另一边,因为塞拉利昂疫情封国干着急。直到妻子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能见上一面。更不要提临床护理工作非常繁重,加班和夜班几乎是家常便饭。张护士一边要认真工作,一边要照顾好孩子和两家父母

这个家庭默默承受的一切辛劳、思念、牵挂甚至是生离死别,都无疑是沉重的。而张护士圆满完成对口黄冈市援助医疗任务随队返回济南,接受完整整14天医学隔离并且连续监测新冠病毒核酸阴性之后。本来5日早上就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却突发心脏骤停,最终抢救无效英年早逝。命运给这个不停奉献、牺牲的家庭又一记重击。

我们作为旁观者,最近这些日子会惋惜、悼念,很多人都会“想静静”。但是当这个事件过去以后,我们这些旁观者会逐渐淡忘,而那个家庭却要一直背负这份痛苦。

悲剧已经发生了,我们能从张护士的离世得到什么医学知识,从而更好的保护那些为众人抱薪者?能吸取何种教训,从而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能调动多少社会资源,给这个遍体鳞伤的家庭以慰藉?

user avatar

本来写了数千言,但最终一一删去,就留下苏轼的这首江城子,纪念张医生和她丈夫可歌可泣的故事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记得将来告诉儿孙,不要忘记2020春天,中华大地上,曾经发生的这一幕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