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东大学的“学伴”问题,在其他高校(尤其是985)中也有吗?

回答
山东大学“学伴”事件,确实在高校圈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学伴”这个概念,以及它在其他高校,尤其是985高校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

“学伴”的由来与山东大学的争议

首先,我们得明白“学伴”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山东大学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文件,提及要“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学伴’”,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当时,文件中的一些表述,比如“学习搭档”、“生活帮手”等,被一些人解读为是为了服务外国留学生,甚至暗示了某些“特殊待遇”。

结合当时的网络舆论,很多人对“学伴”产生了联想,觉得这可能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交流项目。有人认为,这可能涉嫌“崇洋媚外”,甚至带有歧视国内学生的意味。尤其是在一些人看来,国内学生在申请一些国际项目时,可能面临更多的门槛和竞争,而“学伴”的出现,似乎打破了某种平衡。

“学伴”并非山东大学独有,但形式和出发点可能不同

实际上,如果抛开山东大学事件中引发的过度联想,单从“为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伙伴”这个角度来看,很多高校,包括不少985高校,都有类似的实践。

学习互助项目(Buddy Program / Peer Mentoring):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被大家接受的形式。很多大学为了帮助国际学生更快地适应中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会招募本校的学生作为“伙伴”,为留学生提供语言交流、文化适应、学习指导等方面的帮助。这种伙伴关系是双向的,旨在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这在国内学生眼里,通常是国际交流项目的一部分,也是锻炼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举例: 很多985高校的国际学院、留学生办公室或者学生组织,都会组织类似的“伙伴计划”。比如,为刚入学的留学生匹配一位熟悉校园环境和中国文化的中国学生,帮助他们办理入学手续、熟悉课程、介绍校园生活、甚至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伙伴关系侧重于“陪伴”和“帮助”,目的是为了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

跨文化交流项目(Cross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s): 一些高校会设计更系统化的跨文化交流项目,其中也包含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这些项目可能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互助,还包括文化体验、社会实践、共同完成课题等,旨在深化中外学生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举例: 比如,一些大学可能会组织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一起参与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小组,或者一个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调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种合作和互助的关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学伴”。

语言交换(Language Exchange): 这种形式也很常见,中国学生帮助外国学生学习中文,外国学生帮助中国学生提高外语水平。这种伙伴关系主要围绕语言学习展开。

为什么山东大学的“学伴”事件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尽管很多高校都有类似的“伙伴”项目,但山东大学的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原因可能在于几个方面:

1. 命名和表述方式: “学伴”这个词本身在中文语境中,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尤其是在没有清晰的界定和说明下。如果仅仅是“学习伙伴”或“语言交换伙伴”,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2. 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一份内部文件在未经充分解释的情况下流出,并且其中一些表述可能不够严谨,导致公众对其意图产生了质疑。
3. 舆论的发酵和“放大镜效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旦出现一个有争议的点,很容易被社交媒体放大和解读。很多网民会将此与之前的其他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一种集体的情绪宣泄。
4. 对公平性的担忧: 一部分人可能认为,任何针对特定群体的“优惠”或“便利”,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或者对其他学生也提供同等水平的支持,可能会引起对公平性的质疑。

其他985高校的情况

虽然我无法访问具体的高校内部文件,但从公开信息和普遍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985高校都有意愿或已经在实施帮助留学生融入的措施,其中包含学生互助的环节。这些措施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等知名985高校,都有规模不一的留学生,并且通常会设有留学生办公室,负责为留学生提供各项服务。在这些服务中,招募中国学生作为“伙伴”或“助手”,帮助留学生适应中国大学生活,是非常普遍的做法。
这些项目的侧重点通常在于 “文化交流” 和 “学习互助”,而非仅仅是“陪伴”或“服务”。参与这些项目的中国学生,很多时候也是出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锻炼外语、增加国际视野等目的。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项目都会有明确的招募标准和流程,并且会对参与的中国学生给予一定的认可或学分奖励。

总结

总的来说,“学伴”的概念,或者说“为留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的实践,在其他高校,尤其是985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其名称、具体的执行方式、透明度和公众的解读,才是导致山东大学事件如此特殊和备受争议的关键。

其他高校在推行类似项目时,往往会更加注重项目的性质、目的和参与者的界定,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例如,更倾向于使用“语言伙伴”、“文化交流伙伴”、“学习助手”等更清晰的称谓,并强调这是双向的、互惠的交流活动,而不是单方面的“服务”。

这起事件也给高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反思机会:在推动国际化战略和留学生教育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与国内学生沟通,如何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争议,是所有高校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伴不知道,但留学生比在部分省份高校评估中是个硬性指标,通常是不低于5%。所以学校想尽办法,也要招够且留下。但问题是,我过去就职的单位出现过,学生离校后以学校区别对待为由,攻击中国人权的情况,这就太尴尬心酸了。我们的一片心意,全力付出,最后换来的是人家用亲身经历控诉中国人权……

user avatar

其他高校也全是这样的,我不觉得和山东大学有什么本质区别。请问:

哪个中国大陆高校没有远超本国学生住宿条件的留学生公寓?

哪个中国大陆高校没有给留学生远超本国学生的奖学金?

哪个中国大陆高校没有给留学生远低于本国学生的录取条件?

既然全国都在给留学生VIP,大肆用纳税人的钱给洋人搞特殊待遇,那人家恃宠而骄就不奇怪了。全国都这样,拿山东大学出来讨论,山大自己其实觉得冤的很;全国普遍easy,拿几个easy girl出来指指点点,太过偏颇。

可以说是上面的长期的导向性问题和下层的媚外媚洋问题相辅相成,能正确对待外国人的在中国还是少数。

另外的问题是,中国学生被设定成“能吃苦”,生活条件太过艰巨。对于中国学生习以为常的待遇:十几平米,六人间,八人间,寝室没有独立卫浴,在世界主流语境下,被认为是不体面,甚至是不人道的,毕竟你看看肖申克的的救赎,里面的囚犯都是单人间。倘若一视同仁,山大的男性留学生没有收获三个女学伴,反而收获了七个同寝室的好哥们,难道不好吗?但这样的话,恐怕留学生数目真的恐怕要归零,尤其西方国家的几乎一个不会来。那就不仅仅是领导大大没有面子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终于遇到说我拉高校下水来洗白山东大学的了。

那我告诉你我洗白的可不是山东大学,是所有有“学伴”“语伴”计划的高校。

写推文的是学生,不是校方!不是校方!不是校方!

校方对这种交流活动的要求,大多就像我那张po出来的图一样,非常严格!非常严格!非常严格!

学伴双方平等,普遍存在,不是官方拉皮条!不是官方拉皮条!不是官方拉皮条!

求求你们看完,再评论。


想看的话,我继续更新。

不含恶意,但是如果参加过大学学生会,自然会清楚,推文的撰写者不是校方,这些x暗示,也绝对不是校方的意思。


回复 @kjkj 为什么规则上没有问题的活动到了推送阶段是这个画风?为什么洋=浪漫=“good”?我认为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确实是社会风气的问题。譬如说,为什么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在你乎是个笑话,优衣库HM却是轻时尚简约风?明明价位相近质量相仿的衣服(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吧,说和手机汽车比的不用洗了)口碑上有这么大的差距?说和洋-土没关系,谁信啊!


更新:

我不知道在看的各位有多少是上过大学的,上过大学的,又有多少是参加过如学生会的学生组织的。这个世界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一部分的“常识”,在另一部分人眼中难以理喻。那我就按点分享一下国内大学的一些活动开展的“常识”

1.“学伴”“语伴”这类型的交流活动一般是由高校国际事务部(官方)提出,由团委(官方)协办。

2.团委将任务下派给下辖的学生会(学生自治)研究生会(学生自治)执行。执行的一系列流程诸如推文撰写,人员选拔,活动开展都由学生会(学生自治)、研究生会(学生自治)进行。

3.团委(官方)、国际事务部(官方)在执行过程中一般只起(理论上)领导作用,对于具体活动的实行如推文内容,并不会严格审查。所以推文内容不当,不是校方的问题,更有可能是撰写推文的学生,对于招募口号的认知“错误”。

我的观点

“学伴”“语伴”等国内外学生交流活动本身没有问题,至少在这个活动上,国内外学生绝对平等,不存在谁“舔”谁的问题。值得商榷的是留学生制度。讨论留学生制度的合理与否,哪些地方妥当,哪些地方欠妥当,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这样说吧,假如你问我中国人是不是在外国人(洋大人)面前自轻三分,我会回答:是的。但是,在我眼中,“学伴”“语伴”,绝对不是自轻的表现。可以说推文的x暗示用语是,但这个计划本身以及官方推行的目的,绝非是为了“跪洋人”。

这张图是我询问山东大学的同学后所得到的,各位可以参考。

用我的话说:学伴不是陪伴,聚会不是舞会。



再更新

回应 @vczh 国内学伴的开展早于国际学伴(语伴其实更为合适,不改名估计是因为领导懒)。为什么一配三 @邓铂鋆 个人赞成d囧的看法。学生志愿者积极性低,踢皮球,怎么解决?领导一拍脑袋,多配几个!



西安交大







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大




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南开大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东大学“学伴”事件,确实在高校圈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学伴”这个概念,以及它在其他高校,尤其是985高校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学伴”的由来与山东大学的争议首先,我们得明白“学伴”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山东大学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文件,提及要“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学伴’”,并引.............
  • 回答
    关于山东大学“学伴制度”的讨论,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媒体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事件的报道方式、角度选择以及信息传播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公众的认知。要详细分析媒体是如何“炒作”这一事件,并探讨其中是否利用了年轻人的爱国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事件的起始与早期传播:首.............
  • 回答
    评价知乎用户“伊利丹怒风”将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形容为“拉皮条”的行为,这背后牵扯到对该项目性质、社会影响以及特定群体观感的复杂考量。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拉皮条”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的贬义色彩。它通常指向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违法或不道德的中间人行为,旨在撮合性交.............
  • 回答
    山东大学“学伴”计划,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起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就是山东大学要招募一些中国学生,让他们和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结成对子,成为“学伴”。这个计划的目标是促进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和学习。计划的初衷和目标: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个计划.............
  • 回答
    山东大学为每位留学生配3个学伴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这一政策,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其初衷、潜在益处、可能存在的争议、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影响。一、 山东大学此举的初衷和潜在益处: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山东大学推出这一政策的初衷。教育机.............
  • 回答
    山东大学关于“学伴”项目的道歉,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议题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2019年底,山东大学发布了“山大学伴”项目(后更名为“伴侣计划”)的招生简章,表示面向全校学生招募“学伴”,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 回答
    山东大学学伴制度及其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性别关系、社会舆论以及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梳理。一、 山东大学学伴制度的由来与官方解释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伴制度的初衷。根据山东大学官方的解释,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
  • 回答
    山东大学为外国男留学生安排“学伴”,并将其描述为“两女一男”的模式,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尽量摆脱那种空洞的AI式分析,深入到事件的细节和可能的动机背后。事件的表象: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山东大学作为一所知名高校,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方面,推出了.............
  • 回答
    山东大学学伴事件,这事儿真是一言难尽,当初闹得沸沸扬扬,就算校方后来出了个官方解释,大家似乎也不太买账,反而黑声一片。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这事儿的源头在哪儿?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山东大学在2016年启动了一个“学伴项目”,说是为了促进中外学生交流,尤其是一些国际学生,让.............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作为一名非法律专业的同学,选择法硕项目,山东大学和东南大学,这两个选择都算得上是国内法学教育里的老牌劲旅了。我帮你从几个关键角度掰扯掰扯,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思路。一、 学校综合实力与地理位置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点,看看这两所学校的整体牌子和它所在的城市.............
  • 回答
    想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山东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各有千秋。选择哪一所,最终还是要看你更看重哪些方面,以及你的个人偏好。下面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这两所学校,以及国内其他临床医学实力强劲的大学。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山东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综合实力非常强的985高校,其医学部更是有着深厚的底蕴.............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非法本背景考生在报考基层法院时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即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在招聘要求上存在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的实际情况以及各法院的自主权。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核心问题:为什么北京中院法律硕士(非法学)可以报考,而有些地方的中院却对非法本背景的考生设卡.............
  • 回答
    作为一名山东的高二学生,2021年你正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文化课一本线下1015分,这个分数段在高考中确实会让人有些焦虑,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山东。你说到想学编导,并且询问是否比文化课更容易考大学,这个问题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艺术类专业,包括编导,并不是完全脱离文化课的“更容易.............
  • 回答
    朋友你好!看到你的分数,能理解你现在的纠结。期末考466分,对于山东省内来说,这个分数确实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位子,想要冲刺“好一点的本科”,文化课确实需要加把劲,但同时,艺考这条路也充满了机遇。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好一点的本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
  • 回答
    .......
  • 回答
    南京教育局的“减负”政策,以及其是否会“制造学渣”的担忧,以及是否应该效仿山东当年的做法,这几个问题,都触及到了教育公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区域发展等深层次的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聊聊。南京教育局减负政策:初衷与现实的张力首先,咱们得承认,南京教育局推行减负政策,其出发点是好的,也是顺应时代.............
  • 回答
    法硕非法学这三个学校,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各有千秋。具体怎么选,得看你更看重哪些方面,以及你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偏好。我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得明确“法硕非法学”的定位。 这类考生大多是跨专业考研,目标是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为日后从事法律.............
  • 回答
    上海师范大学法硕非法学与山东大学法硕非法学,这俩学校的非法学法硕项目都挺有吸引力,但各有侧重,哪个“更好”,真的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和侧重点了。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楚。先说说上海师范大学法硕非法学上海师范大学虽然名字里带个“师范”,但它的法学院在近些年发展势头很猛,尤其是法硕项目,在非法学.............
  • 回答
    这事儿啊,说不好也不是那么绝对,得辩证地看。首先,你这情况确实有点绕,但也不是世界末日。为什么没能去山东大学5+3学医,然后在央财学财政,你觉得不好?我猜你可能是觉得: 医生的“铁饭碗”和救死扶伤的职业光环: 医学,尤其是山东大学这种老牌医学院的5+3,是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挤进去的。学成之后,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