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用9V电池设计一个0~5V可调电压源(要求只用模拟电路实现)?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用一块9V电池,不靠那些高科技的数字芯片,纯粹用模拟电路的方法,搞出一个能从0V调到5V的稳压电源来。这活儿听起来有点老派,但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原理非常扎实。

核心思路:削减电压,然后稳定住

咱们手头就一块9V的电池,而目标是输出05V。很明显,咱们不能凭空“生”出5V来,只能从9V这里“减”下来。但如果只是简单地用个电阻分压,那输出电压会随着负载变化而剧烈波动,根本谈不上“稳压”。所以,咱们需要两步:

1. 电压削减: 用一个可变电阻(电位器)或者一个固定电阻配合一个可变电阻,先把9V削减到一个我们想要的范围(比如说,就算是不太理想的时候,也能削到大概5.5V6V)。
2. 电压稳定: 找一个东西,能把这个削减下来的电压,根据咱们设定的一个参考电压,精确地稳定在5V。

方案一:基于三端稳压器(如LM7805)的降压和微调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模拟方案。LM7805这类三端稳压器,本身就能把一个较高但有一定范围的输入电压,稳定输出一个固定电压(比如5V)。咱们的9V电池,输入电压肯定高于LM7805的工作要求。

但是,问题来了: LM7805只能输出固定的5V,怎么做到“可调”呢?

别急,咱们可以“耍点小聪明”。

第一步:输入缓冲和降压

元件:
一块9V电池。
一个大功率电阻(比如 10欧姆到50欧姆之间,具体值要根据后面电流需求来定,先别太纠结,可以先用个功率较大的,例如5W的试试)。这个电阻的目的是稍微降低9V的电压,让后续电路工作更稳定,尤其是在电池电压偏高的时候,也能防止一下子冲击到后面的稳压器。
一个电容(比如 10uF 到 100uF,耐压16V以上)。用于滤波,滤掉电池和电阻带来的交流干扰。
LM7805(或者类似的三端稳压器)。
两个电容(比如 0.1uF 和 10uF,耐压16V以上)。这是LM7805的输入和输出滤波电容,是标准配置,一定要加上。输入电容有助于吸收高频噪声,输出电容则能提高瞬态响应,防止震荡。

电路连接:
电池正极连接到大功率电阻的一端。
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LM7805的输入引脚(通常是靠边的那个)。
在LM7805的输入引脚和地之间,连接那个大容量的输入滤波电容。
LM7805的输出引脚(中间那个)就是我们初步的5V输出。
在LM7805的输出引脚和地之间,连接输出滤波电容(0.1uF在外,10uF在内)。
LM7805的接地引脚(另一边的那个)连接到电池负极(地)。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这至少保证了我们有一个稳定的5V输出。但怎么调呢?

第二步:利用可调稳压器(LM317/LM350)的“降压”原理,但用固定5V做参考

真正的可调电压源,通常会用可调稳压器,比如LM317。LM317的工作原理是:它会强制输出电压比其“调节”引脚(通常是ADJ)的电压高出固定的1.25V。通过改变ADJ引脚连接的电阻网络,就能改变输出电压。

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思路,但反过来操作:我们已经有了5V的稳定基准,我们要做的不是从更高的电压输出,而是从5V“削减”到0V。

这里需要调整思路:直接用LM7805来调不行。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的“可调”方案。

方案二:使用可调稳压器(LM317)配合参考电压源和分压电路

这个方案更直接,而且能实现真正的05V可调。

核心元件:
9V电池。
LM317(或者其他可调稳压器,比如LM117)。 LM317的输出电压公式是:$V_{out} = V_{ref} + (R_1 / R_2) V_{ref}$。其中$V_{ref}$是内部基准电压(LM317是1.25V),$R_1$是接在输出和ADJ引脚之间的一个固定电阻,$R_2$是接在ADJ引脚和地之间的一个可变电阻。
一个精确的5V参考电压源。 这个非常关键!如果只是用一个电位器去调,很容易因为电位器本身的精度问题或者电池电压变化导致不稳定。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压。这里有几种选择:
使用一个额外的固定稳压器(如LM7805)来产生一个稳定的5V参考。 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使用一个精密电压参考芯片(如TL431 + 一些电阻)。 TL431内部有一个精确的2.5V参考电压,通过外部电阻可以调节输出电压,非常灵活。
使用齐纳二极管(Zener Diode)。 选择一个精确的齐纳二极管(比如5.1V或者5.6V),通过一个限流电阻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参考电压。但齐纳二极管的精度和温度稳定性不如专门的电压参考芯片。

一个精密电位器(多圈电位器)。 用于微调。
几个固定电阻。
滤波电容。

电路设计思路:
既然LM317的公式是输出电压是参考电压加上一个比例项,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公式“倒过来”或者“修改”一下呢?

这里咱们需要一个更巧妙的模拟电路结构。目标是让输出电压“受控于”一个可变的“偏移量”,但这个偏移量本身又受到一个固定的“上限”的约束。

让我们换个思路:用一个运算放大器(OpAmp)来构建一个“跟随器+负反馈”的结构,将输出电压“拉回到”我们想要的5V范围内。

方案三:运算放大器(OpAmp)控制的线性稳压

这个方案最能体现“纯模拟”的精妙之处,而且灵活性很高。

核心元件:
9V电池。
一个精密5V参考电压源。 还是和方案二一样,用LM7805或者TL431配合电阻来产生一个稳定且精确的5V。我们暂且假设我们已经有了这个“精准5V”。
一个运算放大器(OpAmp)。 比如LM358(双运放)、LM741(单运放)等,选择低功耗、宽供电电压范围的型号。
一个高功率、低阻值的通用的NPN功率管(如TIP41C、2N3055等)。 这个功率管将承担大部分的功率耗散,它是一个“大电流的跟随器”。
一个精密电位器(多圈电位器)。 用于设定输出电压的基准。
几个固定电阻。 用于分压、设置增益和限流。
滤波电容。

电路原理:
1. 产生一个可变的参考电压: 我们用这个精密电位器(假设是10kΩ)串联一个固定电阻(比如1kΩ),这个组合接在9V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当然,最好是经过一个简单的分压或者简单稳压后作为运放的供电,但为了简化,我们先假设直接用9V)。通过调整电位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从接近0V到大约9V(取决于串联的固定电阻大小)的可变电压。
2. 与5V参考电压比较: 将这个可变电压和一个固定的5V参考电压(用LM7805或TL431产生)送到一个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
3. 运放输出控制功率管:
假设我们把可变电压送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把固定的5V参考电压送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
运放的输出会驱动一个功率管的基极(或者集电极,如果功率管是作为射极跟随器的话)。
理想情况: 如果运放的输出电压(假设为$V_{opamp}$)高于5V,那么运放的输出会增大。这会通过功率管,使得输出电压也增大。
但我们想要的是05V输出。 这个结构直接用5V参考会有点奇怪。

换个更符合逻辑的结构:

正确的模拟电压源结构通常是这样的:
输出电压 = 参考电压 +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

参考电压部分: 咱们需要一个“设定点”,这个设定点本身是可调的。
误差放大器部分: 比较实际输出电压和设定点,然后输出一个误差信号。
功率调整管: 误差信号驱动功率调整管,使得实际输出电压趋近设定点。

那么,如何从9V电池产生05V可调输出呢?

咱们还是得“削减”电压。最直接的方法是:
使用LM317,并控制它的参考电压。 LM317的公式是:$V_{out} = V_{ref} + (R_1 / R_2) V_{ref}$。其中$V_{ref} = 1.25V$。$R_1$是固定电阻,$R_2$是可调电阻。
如果我们要输出5V,那LM317的输出就是5V。如果我们想输出0V,理论上LM317的$V_{out}$和$V_{ADJ}$应该相等,这是不可能的,LM317的最低输出不是0V。

关键在于,我们不需要从9V开始用LM317输出一个可调电压。我们是需要一个“稳压器”,它能“压”到05V。

回到运放控制的思路,这次的目标是“压制”9V到5V。

改良版方案三:运放+三端稳压器+功率调整管

这可能是最能实现“高精度可调”又“模拟味十足”的方案了。

核心元件:
9V电池
一个稳定的5V基准电压源(比如用LM7805稳压+滤波电容)。这个5V不是最终输出,而是我们控制的“参考点”。
一个运算放大器(OpAmp),比如LM358。
一个可调稳压器,比如 LM338(高电流,或者更低电流的 LM337,但LM337是负压)。这里我们选择 LM317,它本身就是个可调稳压器,我们可以“驾驭”它。
一个精密电位器(多圈),比如10kΩ。
几个固定电阻。
滤波电容。

电路连接与原理:
1. 设计一个可调的“设定点电压”:
将9V电池(或者从9V电池简单分压后的一个稍低电压,比如7V)作为LM317的输入。
LM317的输出电压公式是 $V_{out} = V_{ref} + (R_{set} / R_{adj}) V_{ref}$。其中$V_{ref}$是LM317的基准电压(1.25V),$R_{set}$是固定电阻(通常为240Ω),$R_{adj}$是可调电阻。
如果我们想让LM317的输出电压从0V到某个值,比如6V。那么当$R_{adj}$无穷大时,输出接近1.25V。当$R_{adj}$很小时,输出接近一个高值。
关键来了: 我们需要让 LM317 的输出被“拉低”到5V以内,并且可以被调整。

2. 使用LM317作为“过压保护和粗调”,然后用运放来精调到5V以下。

基础电路:
9V电池正极连接到LM317的输入引脚。
LM317的输出引脚,连接一个1kΩ的固定电阻(作为$R_{set}$),这个1k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LM317的ADJ(调节)引脚。
在ADJ引脚和地之间,我们连接一个精密电位器(10kΩ)和另一个固定电阻(比如1kΩ)串联。整个串联组合是用来控制$R_{adj}$的值。
这样,LM317的输出电压可以从 $1.25V + (1kΩ/10kΩ)1.25V$ 左右(这是最小输出,当电位器滑臂接地时)到 $1.25V + (1kΩ/1kΩ)1.25V$(这是最大输出,当电位器滑臂接ADJ引脚时)。大概是1.38V到2.5V。这个范围太小了!

正确的LM317接法来做“削减”:
关键在于改变LM317的参考点。 LM317的基准是1.25V,是它自己内部生成的。如果我们要输出5V,而输入是9V,那LM317可以直接输出5V(但它只能固定输出)。
要输出05V,并且是可调的,用LM317会比较麻烦。 LM317的特性是“输出比ADJ高1.25V”。如果你想从9V变成可调5V,那最好的办法是把9V先稳压到一个稍高的固定电压(比如6V),然后再用一个可调稳压器从6V输出05V。但这又回到了“固定5V”的限制。

重新审视“05V可调”的需求: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输出从0V到5V之间的任意电压”,那么必须有一个独立的、稳定的参考电压源,并且能够通过一个电位器来“设置”这个输出电压。

最终,最符合“纯模拟,可调05V”精神的方案是基于运算放大器和功率调整管,配合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压源。

方案四:运算放大器 + 功率调整管 + 参考电压源 + 电位器(这才是正道)

这个方案能很好地实现“可调”,并且精度高,只要参考电压源够稳定。

核心元件:
1. 9V电池
2. 一个稳定的5V参考电压源:用TL431配合电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本身就是个电压参考,可以被调节输出。
TL431 + 240Ω电阻 + 10kΩ精密电位器。将TL431的Cathode连接到输出端(假设是`V_ref_out`),Anode连接到地。Reference端连接到240Ω电阻的一端,240Ω电阻的另一端接到9V电池(或者更低的稳定电压)。10kΩ精密电位器串联一个固定电阻(比如500Ω),连接在`V_ref_out`和地之间,它的滑臂连接到TL431的Reference引脚。这样,通过调整电位器,可以得到一个从0V到大概5V(或更高,取决于固定电阻和电位器阻值)的可调参考电压。我们把这个可调参考电压输出到5V的上限。
或者更简单点:直接用LM7805稳压5V作为固定基准,然后在这个基准电压上进行“减法”操作。

3. 运算放大器 (OpAmp):比如LM358,它有两个运放。
4. NPN功率管:比如TIP41C,用于放大电流。
5. 一个精密电位器(多圈):用来设置目标输出电压,范围05V。

电路结构:
设计目标: 让输出电压等于一个可调的“目标电压”,同时这个目标电压由外部电位器设定,并且最高不超过5V。
核心是“电压跟随器”的变种。

结构设计:

功率级: 将一个功率调整管(比如TIP41C)作为一个射极跟随器使用。它的基极由运放的输出驱动。它的集电极接9V电池正极,发射极输出我们最终的电源电压。
运放的反馈: 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收我们的目标电压信号,反相输入端()接收实际输出电压(经过电阻分压)。
如何实现05V可调?

这里需要巧妙地利用一个高精度5V参考电压来“限制”输出。

一个经典的模拟电压源设计图可以帮助理解:

1. 精密可调电阻分压:
将9V电池(或者更稳定的一个电压,比如通过TL431、精密电阻分压得到的6V作为运放的供电)供给一个由精密电位器 (P1, 10kΩ) 和一个固定电阻 (R1, 1kΩ) 串联构成的分压器。这个分压器连接在9V电池的正负极之间。
通过调整P1的滑臂,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从接近0V到接近9V(减去R1上的压降)的可调“设定值”电压。

2. 固定5V参考电压源:
用TL431配合两个电阻,或者用LM7805产生一个稳定的5V参考电压(记为$V_{ref_5V}$)。这个5V参考电压是我们的“上限基准”。

3. 运算放大器(OpAmp)作为比较器和控制器:
第一级运放(例如LM358的第一个运放):
同相输入端(+): 接到上面那个由P1和R1构成的分压器的滑臂(可调设定值电压)。
反相输入端(): 接到我们最终输出电压的分压点(即输出电压通过一个电阻分压后接入反相端)。
输出端: 连接到功率管的基极(通常需要一个限流电阻 R2,比如 1kΩ)。

功率调整管(NPN):
集电极接9V电池正极。
基极通过R2连接到运放的输出。
发射极是最终的输出端。

反馈分压:
输出电压经过一个电阻分压网络(比如一个固定电阻 R3 连接到输出端,另一个固定电阻 R4 连接到地)后,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

现在问题来了: 这个结构直接控制的是输出电压和设定值之间的“误差”。如果设定值高于5V,输出也会跟着往上走,直到9V。我们如何限制在5V?

更完美的模拟电压源设计:

核心: 使用运算放大器,让实际输出电压跟随一个“设定点”,但这个设定点本身是可调的,并且有一个上限(5V)。
元件:
9V电池
精密5V参考电压源(如TL431配合电阻,产生一个固定且稳定的5V,记为$V_{ref_5V}$)
精密可调电位器 (P1, 10kΩ 或 50kΩ)
运算放大器 (OpAmp, 如 LM358)
NPN功率管 (如 TIP41C)
固定电阻 (R1, R2, R3, R4)

电路连接和原理:

1. 参考电压和设定值生成:
用TL431配合电阻产生一个稳定的5V参考电压 ($V_{ref_5V}$)。
将这个$V_{ref_5V}$接到一个分压器的“最高”点。
再用一个精密电位器 (P1) 接在这个$V_{ref_5V}$和地之间。通过调整P1,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从0V到5V(最高点就是$V_{ref_5V}$)的可调“目标电压”。我们把这个P1的滑臂输出记为$V_{target}$。

2. 运算放大器作为误差放大器:
第一级运放 (U1A):
同相输入端(+): 接到$V_{target}$(P1的滑臂输出)。
反相输入端(): 接到最终输出电压的分压点(输出电压通过R3和R4分压后接入)。
输出端: 连接到功率管基极的驱动电路。

3. 功率调整管:
NPN功率管(如TIP41C)的集电极接9V电池正极。
基极通过一个限流电阻 R2 (1kΩ) 连接到U1A的输出。
发射极作为最终的可调电源输出端。

4. 反馈网络:
输出端经过电阻 R3(比如 4.7kΩ)连接到U1A的反相输入端。
R4(比如 10kΩ)连接在U1A的反相输入端和地之间。

工作流程:
当你调整P1时,$V_{target}$改变。
运放U1A会尝试让输出电压经过分压后等于$V_{target}$。
如果输出电压低于$V_{target}$,那么U1A的输出会增大,驱动功率管的基极,使输出电压升高。
如果输出电压高于$V_{target}$,那么U1A的输出会减小,降低功率管的驱动,使输出电压降低。
由于$V_{target}$的最大值是5V,所以输出电压最高只能被设定到5V。当P1旋到最高时,$V_{target}$等于5V,运放会努力使输出电压(经过分压后)也等于5V,也就是说,最终输出电压稳定在5V。
当P1旋到最低时,$V_{target}$接近0V,运放会努力使输出电压接近0V,所以输出电压可以调到接近0V。

滤波和保护:
在9V电池输入端加一个大电容(100uF/16V)和两个小电容(0.1uF和10uF)进行滤波。
在最终输出端也加上滤波电容(比如10uF/10V),防止高频噪声。
可以考虑在功率管发射极加一个小的发射极电阻(比如0.1Ω),作为电流采样,然后接入另一个运放(比如LM358的第二个运放)来限流保护。

举个具体的元件值例子:

5V参考源: TL431 + R_top (470Ω) + R_bottom (2.2kΩ)。TL431的Ref端接到470Ω电阻和2.2kΩ电阻的连接点。470Ω电阻的另一端接9V。2.2k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那么$V_{ref_5V} = V_{ref_TL431} (1 + R_{top}/R_{bottom}) = 2.5V (1 + 470Ω/2.2kΩ) approx 2.5V (1 + 0.21) approx 3.03V$。 不对,这样TL431输出的不是5V。
正确的TL431 5V参考源: TL431的Reference引脚是2.5V。要输出5V,可以这样接:TL431的Anode接地,Cathode接输出(5V)。Reference引脚通过一个电阻 R_A (比如 1kΩ) 接到5V输出端。另一个电阻 R_B (比如 1kΩ) 接地。这样 TL431 的输出就是 2.5V。 仍然不对!TL431是连接方式决定输出电压的。

标准的TL431 5V参考源: TL431的Anode接9V电池正极,Cathode是输出(V_ref),Reference引脚通过一个电阻 R1 (比如 1kΩ) 连接到输出(V_ref),另一个电阻 R2 (比如 1kΩ) 接地。那么 $V_{ref} = 2.5V (1 + R1/R2) = 2.5V (1 + 1kΩ/1kΩ) = 5V$。 Bingo!
把R1换成一个10kΩ的精密电位器 P1,R2是1kΩ的固定电阻。
这样,TL431的输出电压($V_{target}$)就可以从 $2.5V (1 + 0/1kΩ) = 2.5V$ 到 $2.5V (1 + 10kΩ/1kΩ) = 2.5V 11 = 27.5V$ 了。这个范围太大了!我们需要把这个范围限制在05V。

回到最开始的思路:用一个稳定的5V作为“上限”。

重新设计参考和设定部分:

1. 制作一个稳定的5V参考源(用LM7805或者上面的TL431法,确保输出是稳定且精确的5V,$V_{ref_5V}$)。
2. 可调设定电压源:
用一个10kΩ的精密电位器 (P1),一端接$V_{ref_5V}$,另一端接地。
P1的滑臂输出的电压$V_{target}$就在0V到5V之间。

3. 误差放大器和功率级:
运算放大器 (U1A):
同相输入端(+): 接$V_{target}$(P1的滑臂)。
反相输入端(): 接输出电压的分压点(例如 R3=4.7kΩ接到输出,R4=10kΩ接到反相输入端,R4另一端接地)。
输出端: 接限流电阻 R2 (1kΩ),然后接到功率管(TIP41C)的基极。

功率管 (TIP41C):
集电极接9V电池正极。
发射极是最终输出。

滤波电容:
在9V输入端:100uF/16V + 0.1uF(并联)。
在输出端:10uF/10V。

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输出电压的分压点连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和$V_{target}$进行比较。由于$V_{target}$最高只有5V,所以输出电压最高也只能被稳定在5V。

举例参数:

5V参考源: LM7805。确保输入端接滤波电容(0.1uF + 10uF)。
可调设定电压:
10kΩ精密电位器 (P1),两端接LM7805的输出和地。
P1滑臂直接连接到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
误差放大器和驱动:
运算放大器U1A(比如LM358的第一个运放)。
U1A的同相输入端(+)接P1滑臂。
U1A的反相输入端()接一个电阻 R4(比如 10kΩ)的另一端。
输出端通过电阻 R2 (1kΩ) 接到功率管TIP41C的基极。
反馈网络:
输出端通过电阻 R3 (比如 4.7kΩ) 接到U1A的反相输入端。
R4(10kΩ)接在U1A反相输入端和地之间。
功率调整管: TIP41C。集电极接9V电池正极,发射极是最终输出。
滤波: 100uF+0.1uF在9V输入端,10uF在输出端。

这样设计的优势:

精度高: 主要由5V参考源的精度和运放的精度决定。
稳定性好: 通过运放的负反馈来稳定输出。
可调范围: 05V,由精密电位器决定。
纯模拟实现。

需要注意的点:

功率耗散: 功率管TIP41C会耗散一部分功率。如果输出电流较大且输出电压低(比如输出1V,电流1A),功率管上的压降是 $9V 1V = 8V$,此时功率是 $8V imes 1A = 8W$。 TIP41C的功率是35W,但需要加散热片。
LM7805的输入电压范围: LM7805通常要求输入电压至少比输出电压高2V以上。所以9V输入是足够的。
TL431的供电: 如果用TL431做5V参考,它的输入端需要一个合适的电压(比如9V电池直接接,或者通过一个简单的分压),并且需要一个限流电阻。
运放的供电: 运放的电源可能需要从9V电池取,但最好是经过简单的滤波或稳压,特别是对噪声敏感的应用。
电位器的选择: 使用多圈精密电位器以获得更好的调节精度。

实际搭建时,可以先用面包板搭建,测试稳定性后再焊接到PCB上。 这种纯模拟的设计,虽然元件多一点,但原理非常清晰,而且是很多电子产品的基础。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帮到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大的难点是, 怎么弄出 0 可调或者说“负电压”。

其实用浮地加上电容电阻分压就可以实现负参考电压, 有了负参考电压就可以实现“零伏起调” 。上 1 个 TL431 + 1个 317 就差不多了。

万用表里面也可能有类似的电路。


常见的实验电源电原理图

** D10 D11 提供的负基准用 431 给替换掉。


** 备注: 此电路没有带载能力,不具实用性,仅用于产生参考电压。 请勿用于生产。


如果就是要个电压基准, 那就比较简单了。




因为这可能是家庭作业, 俺就给个方向。




       Version 4 SHEET 1 880 900 WIRE 656 -176 624 -176 WIRE -704 -144 -944 -144 WIRE -544 -144 -704 -144 WIRE -544 -128 -544 -144 WIRE 80 -128 -544 -128 WIRE 528 -128 336 -128 WIRE 624 -128 624 -176 WIRE 624 -128 528 -128 WIRE 688 -128 624 -128 WIRE -704 -96 -704 -144 WIRE -544 -96 -544 -128 WIRE 688 -80 688 -128 WIRE 528 -48 528 -128 WIRE -704 16 -704 -16 WIRE -544 16 -544 -32 WIRE -544 16 -704 16 WIRE -944 32 -944 -144 WIRE -704 48 -704 16 WIRE 688 48 688 -16 WIRE -544 64 -544 16 WIRE 208 112 208 -32 WIRE 528 112 528 32 WIRE 528 112 208 112 WIRE -704 144 -704 128 WIRE -704 144 -784 144 WIRE -544 144 -544 128 WIRE -544 144 -704 144 WIRE -448 144 -544 144 WIRE -704 176 -704 144 WIRE -544 176 -544 144 WIRE -448 176 -448 144 WIRE 528 176 528 112 WIRE -944 336 -944 112 WIRE -704 336 -704 256 WIRE -704 336 -944 336 WIRE -544 336 -544 240 WIRE -544 336 -704 336 WIRE -112 336 -544 336 WIRE 128 336 -112 336 WIRE 528 336 528 256 WIRE 528 336 208 336 WIRE -112 384 -112 336 WIRE -112 384 -160 384 WIRE -784 448 -784 144 WIRE -496 448 -784 448 WIRE -416 448 -496 448 WIRE -112 448 -112 384 WIRE -112 448 -160 448 WIRE -48 448 -112 448 WIRE -784 512 -784 448 WIRE -704 512 -784 512 WIRE -592 512 -624 512 WIRE -416 512 -528 512 WIRE -496 576 -496 448 WIRE -416 576 -496 576 WIRE -128 576 -160 576 WIRE -496 656 -496 576 WIRE -128 656 -128 576 WIRE -128 656 -496 656 FLAG -448 176 0 FLAG 656 -176 DC-OUT IOPIN 656 -176 Out FLAG 688 48 0 FLAG -48 448 DC-neg IOPIN -48 448 Out SYMBOL References\LT1431 -288 480 M180 SYMATTR InstName U1 SYMBOL voltage -944 16 R0 WINDOW 123 0 0 Left 0 WINDOW 39 0 0 Left 0 SYMATTR InstName V1 SYMATTR Value 9 SYMBOL res -720 -112 R0 SYMATTR InstName R1 SYMATTR Value 1k SYMBOL res -720 32 R0 SYMATTR InstName R2 SYMATTR Value 1k SYMBOL res -720 160 R0 SYMATTR InstName R3 SYMATTR Value 1k SYMBOL cap -560 -96 R0 SYMATTR InstName C1 SYMATTR Value 1m SYMBOL cap -560 64 R0 SYMATTR InstName C2 SYMATTR Value 1m SYMBOL cap -560 176 R0 SYMATTR InstName C3 SYMATTR Value 1m SYMBOL cap -528 496 R90 WINDOW 0 0 32 VBottom 2 WINDOW 3 32 32 VTop 2 SYMATTR InstName C4 SYMATTR Value 15n SYMBOL res -608 496 R90 WINDOW 0 0 56 VBottom 2 WINDOW 3 32 56 VTop 2 SYMATTR InstName R4 SYMATTR Value 150 SYMBOL PowerProducts\LT1117 208 -128 R0 SYMATTR InstName U2 SYMBOL res 512 -64 R0 SYMATTR InstName R5 SYMATTR Value 220 SYMBOL res 512 160 R0 SYMATTR InstName R6 SYMATTR Value {Radj} SYMBOL cap 672 -80 R0 SYMATTR InstName C5 SYMATTR Value 22E-6 SYMBOL res 224 320 R90 WINDOW 0 0 56 VBottom 2 WINDOW 3 32 56 VTop 2 SYMATTR InstName R7 SYMATTR Value 200 TEXT 288 440 Left 2 !.tran 0 1000 0 1e-3 startup TEXT 152 192 Left 2 !.param Radj = 880     


       https://www.analog.com/media/en/technical-documentation/data-sheets/1431fe.pdf     


       https://www.ti.com/lit/ds/symlink/tl431.pdf?ts=1608136731329&ref_url=https%253A%252F%252Fwww.google.com%252F     


TL431 是一款三端可调的(批发几分钱人民币一个)精密并联稳压器集成电路。通过使用外部分压器,TL431 可以调节 2.5 至 36 V 的电压,电流最大为 100 mA。参考电压与标称2.495 V电平的典型初始偏差以毫伏为单位,最大最坏情况偏差以几十毫伏为单位。该电路可直接控制功率晶体管;TL431与功率MOS晶体管的组合可用于高效率、极低压差的线性稳压器。TL431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德州仪器公司于1977年推出TL431。

21世纪,最初的TL431与众多克隆和衍生产品(TL432、ATL431、KA431、LM431、TS431、142ЕН19等)仍在生产。这些功能相似的电路在模具尺寸和布局、精度和速度特性、最小工作电流和安全工作区域方面可能有不同。





分压电容可以不惜血本地用法拉电容, 耶, 俺的最爱。不过负载电容过大的时候, TL431 会自激, 注意。


当然, 也可以做个振荡电路, 然后整流出负电压。 或者用分立的 MOS 管搭建自己的大电流电荷泵。


///////////////////////////////////////////////////////////////////////////////////////

例如:


LTspice 仿真 简单的三极管低压 ZVS



仿真模型


"复制代码" , 复制,贴进记事本, 存成 ".asc"

然后用 LTSPICE 打开这个 “.asc” 文件, 如果有乱码, 麻烦您自己改一下。

       Version 4 SHEET 1 880 680 WIRE -1248 -352 -1376 -352 WIRE -1200 -352 -1248 -352 WIRE -1072 -352 -1200 -352 WIRE -800 -352 -992 -352 WIRE -1376 -288 -1376 -352 WIRE -1200 -240 -1200 -352 WIRE -1248 -208 -1248 -352 WIRE -1120 -192 -1136 -192 WIRE -992 -192 -1056 -192 WIRE -1376 -144 -1376 -208 WIRE -992 -128 -992 -192 WIRE -992 -128 -1024 -128 WIRE -848 -128 -992 -128 WIRE -752 -128 -848 -128 WIRE -1200 -80 -1200 -160 WIRE -1200 -80 -1280 -80 WIRE -1152 -80 -1200 -80 WIRE -1088 -80 -1152 -80 WIRE -752 -80 -752 -128 WIRE -1280 -48 -1280 -80 WIRE -640 -48 -704 -48 WIRE -848 0 -848 -128 WIRE -704 0 -704 -48 WIRE -640 0 -640 -48 WIRE -800 32 -800 -352 WIRE -752 32 -752 0 WIRE -752 32 -800 32 WIRE -1280 64 -1280 16 WIRE -1280 64 -1392 64 WIRE -1024 64 -1024 -32 WIRE -1024 64 -1280 64 WIRE -752 64 -752 32 WIRE -1392 96 -1392 64 WIRE -1280 96 -1280 64 WIRE -704 112 -704 80 WIRE -640 112 -640 80 WIRE -640 112 -704 112 WIRE -1024 128 -1024 64 WIRE -640 144 -640 112 WIRE -1280 176 -1280 160 WIRE -1248 176 -1248 -128 WIRE -1248 176 -1280 176 WIRE -1136 176 -1136 -192 WIRE -1136 176 -1248 176 WIRE -1088 176 -1136 176 WIRE -848 176 -848 64 WIRE -800 176 -848 176 WIRE -752 176 -752 144 WIRE -752 176 -800 176 WIRE -992 224 -1024 224 WIRE -800 224 -800 176 WIRE -800 224 -992 224 WIRE -1152 272 -1152 -80 WIRE -1120 272 -1152 272 WIRE -992 272 -992 224 WIRE -992 272 -1056 272 FLAG -1392 96 0 FLAG -1376 -144 0 FLAG -640 144 0 SYMBOL npn -1088 -128 R0 SYMATTR InstName Q1 SYMATTR Value 2N2222 SYMBOL npn -1088 224 M180 SYMATTR InstName Q2 SYMATTR Value 2N2222 SYMBOL diode -1264 16 R180 WINDOW 0 24 64 Left 2 WINDOW 3 24 0 Left 2 SYMATTR InstName D1 SYMATTR Value 1N914 SYMBOL diode -1296 96 R0 WINDOW 3 -25 105 Left 2 SYMATTR InstName D2 SYMATTR Value 1N914 SYMBOL ind2 -768 -96 R0 WINDOW 0 -21 27 Left 2 WINDOW 3 23 -23 Left 2 SYMATTR InstName L1 SYMATTR Value 5000n SYMATTR Type ind SYMBOL ind2 -768 48 R0 WINDOW 0 -37 64 Left 2 WINDOW 3 32 131 Left 2 SYMATTR InstName L2 SYMATTR Value 5000n SYMATTR Type ind SYMBOL ind2 -688 96 R180 WINDOW 0 -26 110 Left 2 WINDOW 3 -35 169 Left 2 SYMATTR InstName L3 SYMATTR Value 30m SYMATTR Type ind SYMBOL voltage -1376 -304 R0 WINDOW 123 0 0 Left 2 WINDOW 39 0 0 Left 2 SYMATTR InstName V1 SYMATTR Value 5 SYMBOL ind -1088 -336 R270 WINDOW 0 32 56 VTop 2 WINDOW 3 5 56 VBottom 2 SYMATTR InstName L4 SYMATTR Value 10m SYMBOL cap -864 0 R0 SYMATTR InstName C1 SYMATTR Value 100n SYMBOL diode -1120 -176 R270 WINDOW 0 32 32 VTop 2 WINDOW 3 0 32 VBottom 2 SYMATTR InstName D3 SYMATTR Value 1N914 SYMBOL diode -1120 288 R270 WINDOW 0 32 32 VTop 2 WINDOW 3 0 32 VBottom 2 SYMATTR InstName D4 SYMATTR Value 1N914 SYMBOL res -1216 -256 R0 SYMATTR InstName R1 SYMATTR Value 999 SYMBOL res -1232 -112 R180 WINDOW 0 36 76 Left 2 WINDOW 3 36 40 Left 2 SYMATTR InstName R2 SYMATTR Value 1000 SYMBOL res -656 -16 R0 SYMATTR InstName R3 SYMATTR Value 1000k TEXT -760 216 Left 2 !K1 L1 L2 L3 1 TEXT -1484 250 Left 2 !.tran 0 1 0 1e-9 startup     

"复制代码" , 复制,贴进记事本, 存成 ".asc"


然后用 LTSPICE 打开这个 “.asc” 文件, 如果有乱码, 麻烦您自己改一下。



"复制代码" , 复制,贴进记事本, 存成 ".asc"

然后用 LTSPICE 打开这个 “.asc” 文件, 如果有乱码, 麻烦您自己改一下。



如果您希望深入了解,不妨认真看看参考书。


附录: 一些(分立)电源电原理图

//////////////////////////////////////////////////////////////////////////////////////////



       https://www.eevblog.com/forum/beginners/discrete-regulated-power-supply/25/     





LM7800



LM317

       https://www.ti.com/data-sheets/diagram.tsp?genericPartNumber=LM317-N-MIL&diagramId=SNVSAY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用一块9V电池,不靠那些高科技的数字芯片,纯粹用模拟电路的方法,搞出一个能从0V调到5V的稳压电源来。这活儿听起来有点老派,但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原理非常扎实。核心思路:削减电压,然后稳定住咱们手头就一块9V的电池,而目标是输出05V。很明显,咱们不能凭空“生”出5V来,只能从9.............
  • 回答
    苏30MKI战斗机装备的“雪豹”(BarsM)雷达,相较于西方同时代末代相控阵(PESA)雷达如APG68(V)9等,在性能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从雷达的核心技术、探测能力、多目标处理、电子对抗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对比。首先,从雷达体制来看,“雪豹”雷达是俄.............
  • 回答
    关于“RISCV国际基金会CEO于9月17日对‘Nvidia收购ARM’的侧面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并且尝试从一个更“人味儿”的角度去分析,避免AI那种过于客观和流程化的表述。首先,得明白这个“侧面回应”的背景。Nvidia收购ARM,这绝对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牵一发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2022 年 3 月 9 日股市大跳水以及沪指深 V 反弹的情况。这一天股市的表现非常戏剧性,充满了波动性,反映了当时市场存在的复杂情绪和不确定性。一、 当日股市(2022年3月9日)的整体表现回顾 沪指: 当日开盘后迅速下跌,一度触及低点,但随后出现强劲反弹,最终收盘.............
  • 回答
    2021年3月9号那个上午,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A股市场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尤其是上午10点左右,那叫一个大起大落,整个市场都好像经历了一场过山车。那天早上,我记得开盘的时候情绪还挺普遍的,大家对市场还是抱有一些谨慎乐观的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动静。.............
  • 回答
    想用最节省内存的方式来表示0到9这十个数字的字符,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层面来思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表示”的含义。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存储这十个字符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够方便地将它们取出使用。我们不打算用像“`['0', '1', '2', '3', '4', '5', '6', '7', .............
  • 回答
    乌克兰方面称通过以9名俄方士兵为筹码交换回被扣押的梅利托波尔市市长,这一事件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该行为的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争议点: 一、事件背景与关键信息1. 梅利托波尔市市长的身份 梅利托波尔是顿涅茨克地区的重要城市,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该地.............
  • 回答
    要说安卓手机的九宫格图案锁,想设置成最复杂的形状,那可得花点心思。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但要想做得让别人一看就头疼,或者说想靠乱画来破解,那难度指数瞬间飙升。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九宫格是啥。它就是一张由 3x3 共 9 个点组成的网格,你通过连接这些点来画出一个图形作为解锁图案。关键在于,你得把这 .............
  • 回答
    小米 9 用 4K 视频送测 DxOMark,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也算得上是手机影像评测领域的一个小插曲。怎么评价这事儿呢?咱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一、 背景与动机:为何要送测 4K?首先得明白小米当时送测的背景。小米 9 在发布时,就主打“拍照强悍”,特别是其主摄的硬件规格,比如那颗 .............
  • 回答
    9月8日湖南发生的一起极端暴力事件,一名女子在乘坐网约车时,持刀两次刺向司机脖子,其行径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也瞬间点燃了公众对于公共安全以及网约车行业潜在风险的广泛担忧。这起事件的细节,如您所期望的,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并希望能以一种更为鲜活、贴近人心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事件的发生经过(基于现有公开信.............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件,发生在高速公路这样的封闭且高速运行的环境中,给人的冲击力更大。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起事件,包括事件本身、动机、法律责任以及社会影响。一、 事件本身及初步分析: 事件性质恶劣: 在高速公路上,司机是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任何对司机的攻击行为都可能导致灾难.............
  • 回答
    “9岁孤女老赖案”当事女童解除限消令,郑州金水区法院致歉:传递的信号与深层解读“9岁孤女老赖案”无疑是近期备受瞩目的一起社会事件,郑州金水区法院对涉案女童已解除限制消费令,并公开致歉,这背后传递出的信号是多层次的,既有对具体个案的纠正,更折射出司法公正、程序正义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等一系列重要议题。要理.............
  • 回答
    官方首次明确表态“海峡中线”不存在:解析其深远影响与多重考量2023年9月21日,中国官方首次以明确的姿态否定了所谓“海峡中线”的存在,这一表态在两岸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历史、法律、军事以及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海峡中线”的起.............
  • 回答
    华为鸿蒙 OS 2.0 的发布,标志着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全球科技界带来了新的变数。要全面看待其应用前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鸿蒙 OS 2.0 的核心亮点与定位首先,理解鸿蒙 OS 2.0 的定位至关重要。它并非仅仅是为智能手机设计的操作系统,而是华为提出的面向万物.............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9 月 14 日晚推出的《全面战争:战锤 3》震旦势力宣传片。首先,要明确的是,宣传片的目的在于吸引玩家,展示游戏的核心魅力,并激起玩家的期待。 因此,评价宣传片的好坏,也要从它是否成功地达到了这些目的来衡量。综合来看,《全面战争:战锤 3》震旦势力宣传片是一次非常成功且充.............
  • 回答
    9月22日,李雨桐发布了一条微博回应,她在这条微博中,详细地陈述了自己与薛之谦之间关系的始末,以及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困扰。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否认炒作,强调真相: 李雨桐明确表示,她发布的关于薛之谦的内容并非为了炒作,而是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并为自己讨回公道。她认为自己已经承.............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9月8号那天,一女乘客在车上情绪失控,对着司机一顿猛打,嘴里还喊着什么“非法拘禁”。这事儿一出,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先说说这女乘客这事儿做得对不对。从网上流传的视频来看,这女乘客下手确实是够狠的,直接朝着司机头部招呼,这已经超出了一.............
  • 回答
    这事儿啊,发生在9月9号沈阳的地铁站,听起来就够让人心惊肉跳的。一个女人,揣着刀就往地铁站里闯,摆明了就是来找茬的。要是正常人,谁会这么干?肯定是出了什么让她特别特别愤怒、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的事情。首先,得说说这女子的行为,那绝对是过激到了极点。 身上带着刀闯公共场合,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且触犯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